第492章 吃饭1(1 / 1)
清蒸石斑鱼在蒸锅里冒着白汽,王一宁正往鱼身上铺葱丝和红椒丝:“东山岛的石斑鱼最鲜,今天早上刚从渔船上卸的,眼睛亮得像灯泡。”
苏风掀开锅盖,蒸汽扑面而来,鱼肉已经变成了蒜瓣状,用筷子轻轻一拨就分开了。“粤式清蒸讲究‘猛火急蒸’,”他淋上滚烫的豉油,“时间不能超过八分钟,不然肉就老了,老一辈说蒸鱼的火候得像谈恋爱,既要热乎又不能太急。”
鱼端上桌时还在微微颤动,葱丝被热油烫得卷起来,孙诺刚想伸筷子,就被胡一菲拦住:“等等,我妈说吃鱼前得先喝口汤,这才是精华。”她舀起一勺蒸鱼的汁,鲜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比我在广州吃的早茶还鲜!”
最大的砂罐被搬上灶台时,孙诺惊呼一声:“这玩意儿比我家的锅还大!”
苏风揭开盖子,里面层层叠叠码着海参、鲍鱼、鱼翅、干贝,十八种食材在黄酒和鸡汤里浸泡着,颜色深沉得像块墨玉。
“这菜得提前三天准备,”他用竹勺搅了搅,“先把每种料单独煨好,再分层装进罐里,最底层铺鸡骨,中间放干货,最上面盖花胶,用荷叶封罐煨八个小时。”
唐可欣数着罐里的料:“真有十八种?我怎么数着是十七?”苏风笑着指了指罐底:“最底下还有块火腿,金华三年陈的,提鲜全靠它。”
他说起这菜的来历,当年福州聚春园的厨师把各种山珍海味混在一起煨,隔壁寺庙的和尚闻着香味翻墙来吃,才有了“佛跳墙”的名字。“现在的做法改良了,”他盛出一小碗,“少了些油腻,多了些清鲜,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荔枝肉在油锅里炸得金黄,胡一菲正往碗里调着糖醋汁:“这名字听着像甜的,其实是咸鲜口的吧?”王一宁把炸好的肉倒进汁里,翻炒得滋滋作响:“福州人过年必吃这个,肉要切成荔枝大小,炸出的花纹像荔枝皮,咬开里面是粉嫩的肉,所以叫荔枝肉。”
他夹起一块吹凉了递给唐可欣,外皮酥脆,里面的肉却嫩得流汁,酸甜的汁裹在外面,像极了新鲜荔枝的味道。
孙诺吃得最快,盘子里已经空了一半:“这菜配米饭肯定绝了,风哥,啥时候蒸米饭啊?”苏风指了指厨房:“早就蒸上了,用的五常大米,等会儿就好。”
孙诺自告奋勇处理鳜鱼,拿着刀在鱼身上划了半天,结果把鱼肉切得乱七八糟。
“还是我来吧,”苏风接过刀,手腕轻转,刀刃就在鱼身上开出均匀的花刀,“这刀工叫‘荔枝花’,每刀都要切到鱼皮但不切断,这样炸出来才会像松鼠的尾巴。”
他把鱼裹上淀粉,放进热油里炸,原本扁平的鱼渐渐膨胀起来,金黄色的外皮鼓起,真像只蹲在油锅里的小松鼠。
胡一菲在旁边调糖醋汁,冰糖熬得冒泡泡时倒入番茄酱,酸甜的香气引得人直咽口水。
“苏州人做这菜讲究‘甜中带咸,酸里透鲜’,”苏风把炸好的鱼放进盘里,淋上滚烫的汁,“汁要浇得均匀,让每块鱼肉都裹上,还要在盘子边上摆上松子,才算完整。”
鱼身上的花纹在酱汁里绽开,像朵盛开的花,孙诺忍不住伸手想碰,被烫得赶紧缩回去。
清炖狮子头在砂锅里炖得咕嘟作响,王一宁正往肉馅里加荸荠碎:“扬州老师傅说,狮子头里加荸荠能解腻,还得用手摔打肉馅,摔上百八十下才够弹。”
他把揉好的肉丸子轻轻放进砂锅,里面是清澈的鸡汤,上面浮着层薄薄的鸡油。“这菜得小火慢炖两小时,”苏风盖上锅盖,“不能用大火,不然丸子会散,汤也会浑。”
揭开锅盖时,狮子头已经炖得雪白,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陷进去。唐可欣舀起一个放进碗里,汤清得能看见碗底的花纹:“这比我在扬州吃的还清淡,一点不腻。”
苏风笑着说:“过年吃多了油腻的,来点清炖的正好,这叫‘中和之道’。”
孙诺拎着活草鱼回来时,鱼还在袋子里蹦跶。“这鱼得是开化清水里养的,”
苏风把鱼敲晕,片成两片,“肉要雪白,没有土腥味,片的时候要从背部下刀,保持鱼肉完整。”
他把鱼片放进沸水焯烫,捞出后用凉水冲,鱼肉立刻变得紧实。“杭州楼外楼的做法是用草鱼,”
他往锅里倒醋和冰糖,“现在也有用鲈鱼的,但我觉得还是草鱼有韧劲,更能吸住汤汁。”
糖醋汁熬得浓稠时,苏风把鱼片放进锅里翻匀,盛出来摆在盘子里,淋上汁,再撒上葱丝和红椒丝。“这菜看着简单,其实讲究多了,”
他指着鱼片,“鱼肉要嫩而不烂,酸甜要恰到好处,不能盖过鱼的鲜味。”唐可欣夹起一片尝了尝,酸甜中带着鱼的鲜美,一点腥味都没有,忍不住连连点头。
龙井虾仁的虾仁个个饱满,王一宁正用料酒和盐腌制:“这虾仁得用河虾,剥壳后要去掉沙线,用清水洗到发白,这样炒出来才够嫩。”
苏风在锅里烧着猪油,等油冒烟时倒入虾仁,快速翻炒到变色,再加入龙井茶叶。“茶叶得是明前龙井,”他把茶叶撒进锅,“用温水泡过,既保留茶香,又不会苦涩。”
虾仁在茶叶里翻滚,翠绿的茶叶和粉红的虾仁相映成趣,香气里既有虾的鲜,又有茶的香。
胡一菲端着盘子闻了闻:“这菜太雅致了,像件艺术品,都舍不得吃了。”
孙诺却不管那么多,夹起一大筷子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好吃!茶香把虾的腥味都去了,太绝了!”
最大的盘子被拿了出来,装着半个硕大的胖头鱼头,上面铺满了鲜红的剁椒。
“这剁椒得是湖南本地的朝天椒,”胡一菲往鱼头上淋着香油,“剁碎了加蒜和盐腌三天,才有这股子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