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海上奇兵(1 / 1)
光大八年(574年)七月初一。
二三十艘十余丈长的大海船,自女姑山下的即墨港中驶出。
穿过后世名为胶州湾的海湾之后,它们转向东北,自崂山东面一座树立着旗帜的滨海山丘之下,鱼贯行过。
严格来说,这年月的崂山应该叫做劳山或者牢山才对。
其山脉附近,也没有后世那个叫人闻名遐迩的青岛。
有的,只是两年前,陈、齐易地之后,方才新设的县城即墨。
说来,此地原本有个不其县的建制,汉武帝东巡,还曾数度居此,可十来年前,却在齐帝高洋省并州县的运动中被裁撤掉了。
幸而还有陈伯宗看好此地,得地之后,不仅在不其县城的旧址上,重设了即墨县,还将青州的治所,也定在了此地。
如今,历经两年重建经营,这即墨城也确实以其优良的海港条件,得了往来江南辽东的海商青睐,日渐繁荣起来。
只是,陈人经营此地,毕竟为时尚短,就在即墨城外的崂山,依旧是过去那座荒山。
山上除了几个清修的天师道道士,恐怕就只剩下虎豹豺狼了。
是以,陈国天子此番登崂山的“壮举”,其实不过是攀了个百十来米的临海小丘,于其上刻石留念罢了。
此刻,陈伯宗便正立身在那小丘之顶,左右随侍着镇左将军程文季、(七品)武贲中郎将薛世雄等人。
迎着南面吹来的海风,陈伯宗半眯着眼,扫视着自他眼前海域上行过的大船。
这些大船是光大二年毛喜所造海舟的第三次改良版,水密隔舱已增至十二个,船宽增至12米,满载时更是已能运粮四千石。
不过,它们的主要用途,还不是运输粮草或者货物,而是运输一种能够让陈军士卒沿黄河逆行的蒙冲小艇。
须知道,江河行船与海中行船大不相同,江河水浅,船须平底,海中风浪急,船宜尖底。
是以,百余年前,宋武帝刘裕北伐,虽然也在黄河里使用水军,其水军的船舶,却是都由淮河经泗水过徐州、汴水自淮南航行而来。
陈伯宗既然采纳了章昭达的谋划,要南北对进打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超级钳形攻势,自然要采用些非常的装备和非常的手段。
眼下,海中那些大舟的甲板之上,皆似装着货物一般,更奇怪的是,那些货物之上,还俱都盖着层布幔。
陈伯宗当然清楚这些布幔之下掩盖着的是何种事物。
正是那一批陈国为了用兵黄河专门打造的蒙冲小艇。
这批小艇仿照刘裕北伐时的样式打造,不过规制稍微大些。
大抵长12米,宽4米,高3.5米,木制船顶之上,更蒙了一层硬皮,能避风雨箭矢,左右各置浆孔十二,不得风时,以人力驱动,日行可百余里。
至多可载八十人,人负一月粮而进。
百余年前,刘裕麾下大将王镇恶,便是在潼关之外,携了这么一支蒙冲船队,借着渭河水涨的机会,绕过潼关之险,如同天兵一般突入长安近郊,进而直下长安的。
陈伯宗相信,下一次,他麾下的将军,一定可以做到王镇恶所做到的事。
“少卿,汝可已遣军士将那蒙冲小艇操演得娴熟了?”
心念转动间,陈伯宗还是开口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程文季闻言,快步行到他的身侧,禀道。
“青州北有海湾(今威海港),左右荒芜,甚隐蔽,臣常遣兵士操演蒙冲于彼处。”
“现今已有士卒三千精于此事,若再三五年,当可使一二万人熟稔此事,足以供北伐。”
“至尊无足多虑。”
陈伯宗抬手搭上了程文季的肩头。
“少卿,此事宜急,北伐之期或在两年之内。”
“可速令万人操演之。”
“光大十年之前,务必练得善此事之兵二万。”
稍作犹豫,他又道。
“少卿,汝亦须亲为操练。”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来日北伐,则朕在南仰取徐州为正,卿在北,袭敌腹心为奇。”
“深入敌境,事势难料,朕不敢以此任托他人。”
“惟念卿东宫旧人,忠勇无二,庶几可付。”
程文季俯首作拜道。
“未解君忧,此臣之过也。”
“陛下托付如此,文季不惜此身。”
“然则,北伐兴师,何如此之速也?”
陈伯宗明白他的疑惑,命程文季任职青州以前,自己曾私下嘱他五六年内足北方战备即可。
当下便出言解释道。
“朕此番北巡,望见北地天旱,谷麦无收,齐国饥民载道来投,已知天数将变。”
“又问南来之民,北方赈济之策,齐主惟十日一设粥,而州县虽出谷为赈,其谷皆贵,若非北地豪民寺观尚为周济,齐地恐已人至相食。”
“齐政衰败若此,真天授我北伐之机也。”
“况且,经云‘当仁不让’,惜汤武革命,皆以弱克强,以治胜乱。”
“齐主昏聩,而天授灾异,齐民饥困,待哺如新生之赤子,我为中华之君,果能坐视百姓困窘死于目前乎?”
“唯当克日兴师,吊民伐罪而已。”
他又拍了拍程文季的肩头,语重心长道。
“此天所授我君臣之职分也,卿与我,当共相勉之。”
————
七月初一。
帝北巡,沿途累见饿殍,廓清天下之志益固,既登即墨崂山,刻石述其志向,埋石于山中,以告天地。
七月初三。
帝留武贲中郎将薛世雄于程文季帐下为军主,还江南,其日,过即墨南之琅玡台,追秦皇汉武故事,怅然久之。
七月初四。
下书召征南大将军周罗睺还朝,以其为中卫大将军,参预北伐机务,以云南经略副使欧阳纥为云南经理大使,代镇云南。
七月二十。
关中阴雨三十日,其日乃息,长安涝,蒲州等处绝谷麦,民大饥。
齐国东境始雨。
八月初一。
齐获郑子饶,齐主烹之于市,以戒民间欲为叛患者。
八月初六。
海东经略府奏,弘文之北有虾夷人所聚,其土地甚平阔,又可造海港通商贾,故经略大使周敷及副使萧摩诃提经略府兵击破之。
请立郡县以辖之,许之,赐其郡名曰仙台。
帝既志在北伐,不欲更生边事,乃密下书诸经略府,责诸将近岁且保境安民,勿贪边功。
八月初十。
帝还于建康。
八月十五。
乐州募民船八十艘,载齐兰陵王并其军万余人还辽、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