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专打内部的牛鬼蛇神(1 / 1)
南方学子的集会越闹越大,动静很快蔓延开来,整个江南很快便沸腾成一锅。
对于元老院来说,这波风潮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压力。
孔融的名字在各大学人之间几乎成了攻击的众矢之的,批评与谩骂从未止息过。
各式指责纷至沓来,说他根本就是背弃本源,成了叛卖门墙的儒门逆徒。
外界的质疑,让孔融心里满是苦涩,即愤懑又孤立无援。
自信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社稷,却始终难以被任何人认同和接纳。
日子混得焦头烂额,眼看就快要被流言和指按击垮时。
刘启忽然发来一封电报,为他燃起一点希望。
“不要执着于恢复旧学统,方式其实还能变通。”
“全体旧式书院都可以撤销原貌,别指望拿口号冲关。”
“把空谈的躯壳都推倒重构。”
“取而代之的是结合技术、商业和管理、全新设立起来的工艺书院。”
“凡是从新书院毕业的学生,一律授予功名,优先录用为各级官员。”
“告诉那些读书人,时代变了。”
“再抱着那些之乎者也当饭吃,只会被饿死。”
“想当官,想出人头地,就得学点真本事。”
刘启的这个方案,釜底抽薪,又狠又绝。
他直接将读书和做官,这两件士人最看重的事情,跟新式教育挂上了钩。
这无异于告诉所有读书人。
要么,你们就抱着那点可怜的道统,清高地饿死。
要么,就乖乖地去学那些在你们看来是“奇技淫巧”的东西。
然后,像以前一样,享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
这个选择题,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根本就不难选。
毕竟,圣贤之言,是填不饱肚子的。
孔融拿着这份电报,如获至宝。
他立刻召集了所有江南的学政官员。
将刘启这个“学统转轨”方案,公之于众。
一时间,整个江南士林,一片哗然。
有人破口大骂,说这是斯文扫地,是数典忘祖。
也有人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原本铁板一块的士人群体,瞬间就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那场声势浩大的***,也在这种内部分化之中,不攻自破。
孔融用一种近乎于无赖的方式,解决了这场看似无解的政治危机。
也为共和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江南的***刚刚平息。
维系着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漕运系统,又出了大问题。
掌控着盐运和水运的几大黑帮,眼看共和国的工业化搞得如火如荼。
也想趁机分一杯羹。
他们联合起来,以各种理由,大幅提高了军用物资的运输费用。
并且,恶意囤积食盐,哄抬盐价。
企图用这种方式,来要挟元老院,让他们让出更多的利益。
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在共和国的背后捅刀子。
军工生产的成本,因为运输费用的上涨,而急剧飙升。
财政部刚刚有所好转的账目,又一次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苏勋急得是焦头烂额,却又束手无策。
那些黑帮势力,盘根错节,关系网遍布朝野。
连他这个财政总长,都得让他们三分。
就在苏勋一筹莫展的时候。
崔莺莺,这个共和国最神秘的女人,主动找到了他。
“苏总长,这些跳梁小丑,交给我来处理。”
她的声音,依旧那么清冷,却带着一种让人心悸的杀气。
“三天之内,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挡共和国财路的下场。”
当天晚上,崔莺莺就启动了一个代号为“黑伞”的秘密行动。
数百名锦衣卫的顶尖高手,如同暗夜里的幽灵。
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各大盐枭和漕帮头目的府邸。
没有审判,没有警告,只有最干净利落的,一击必杀。
一夜之间,江南最有权势的十几个黑道大佬。
全都身首异处,死在了自己的床榻之上。
他们的头颅,被锦衣卫用石灰腌制好,连夜送到了新长安。
筑成了一座小小的京观,摆在了财政部的门口。
第二天,当那些黑帮的余孽们,看到自己老大的头颅时。
所有人都被吓得是魂飞魄散。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招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那是一个,完全不讲任何江湖规矩,只讲究铁血和效率的国家暴力机器。
崔莺莺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她直接宣布,所有参与这次垄断和要挟的帮派。
都将被定义为叛国组织,予以彻底清剿。
但她又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那就是,主动交出所有的资产和船只。
然后,接受改编,成为新成立的“国营-民股盐运公司”的股东。
以后,大家一起,在国家的领导下,合法地赚钱。
谁要是敢不从,那些大佬的头颅,就是他们的榜样。
这种,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的手段。
让那些本就群龙无首的黑帮余孽们,根本就无法抵抗。
他们争先恐后地,向锦衣卫交出了自己的投名状。
生怕晚了一步,就会被当成典型,给处理掉。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经济危机。
就在崔莺莺这种雷霆万钧的血腥手段之下。
被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她不仅解决了麻烦,还顺手将那些游离于国家掌控之外的黑色产业。
全部,收归国有。
为共和国的财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稳定的税收来源。
苏勋看着那座由人头筑成的京观,心里是百感交集。
他一方面,对崔莺莺这种狠辣的手段,感到心惊胆战。
另一方面,又对她那惊人的办事效率,感到由衷的佩服。
他知道,这个女人,是刘启手中最锋利也最危险的一把刀。
任何胆敢阻挡在共和国前进道路上的人。
都会被她,毫不留情地斩断。
解决了盐运和漕运的问题。
苏勋的财政压力,稍微缓解了一点。
但他很快就发现,光靠节流和抄家,是远远不够的。
铁路,舰队,兵工厂,那每一个项目,都是吞金的无底洞。
国库里的那点银子,砸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
他必须得想出一个,能够持续不断地搞到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