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朱高煦心中的杀意,为出兵而提速的准备!(1 / 1)
李航与陈宏一脸怒气的将记好的小本子拿了出来,双手举在头上。
朱高煦的身子坐正,神情渐渐变得严肃,威严的气势逐渐散发出来,目光锐利。
朱高煦能够想到肯定会有态度不好的,但他可是没有想过,竟然有人胆敢妄言出兵来攻打他的大汉国,这是真的,猖狂至极啊。
王玉将账本从李航与陈宏手中接过,随即递到朱高煦身前。
朱高煦先是打开李航所记录的,上面记录着不少小国,满者伯夷、苏门答刺(苏木都刺国)、帕塞、大城,朱高煦看着这几国,这些小国在各自周边,都算得上是大国啊。
朱高煦满脸冷笑,难怪敢口出狂言,出兵他的大汉国,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将这些名字逐一记在心里,之前还在为先灭哪些而考虑,现在都不用考虑了,顺着这个名单开始扩张就对了。
然而看到后面,李航记录的上面有一个满刺加时,朱高煦顿时疑惑了,他可是记得,之前柳进在满刺加时,可是被针对了啊,如今满刺加竟然对李航是友好的?
看完李航记载的原因,朱高煦有些释然了,原来的三佛齐被东爪哇满者伯夷攻灭,其中一个王子拜里米苏拉再次建国满刺加,在永乐元年,随宦官尹庆面见朱棣,并且进贡,确立藩属关系,由朱棣下诏封满刺加国王。
而这个拜里米苏拉,初期是在千余由福建、广东在这里的汉人所支持,建立的满刺加国,可以说满刺加国内,许多掌权者为汉人。
这次李航过去,正是因为他自己王国名叫大汉国,大汉两个字,成功吸引了满刺加的汉人权臣,知道这么一个由汉人组成的大汉国后,对李航就很是亲近,并且拜里米苏拉还表示,明年会派使臣前来,加深两国关系。
朱高煦看后都有些疑惑,这个满刺加,他到底要不要拉入黑名单里面?
而他也真没有想到,满刺加国的创始人拜里米苏拉,竟然还是这些地方的汉人支持起来的,这是真的出乎朱高煦的预料。
在满刺加国后面,记载的就是渤泥国,因为柳进先去,渤泥国已经知道他的存在,对待李航无比的恭敬,同样来年会派使者前来。
只不过派使者来究竟商谈什么事情,就没有说了。
按照李航的记载,渤泥国王遐旺很渴望与他联系,朱高煦倒是有些好奇了,能有什么事让遐旺这么渴望?
不再去想,朱高煦放下李航的账本。
随后拿起陈宏的账本,倭国、山北国两国赫然在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北山国。
对于倭国,朱高煦是一点也不意外,不是因为他对倭国的一贯印象,而是因为如今倭国是室町时代,亲近大明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两年多以前就死了。
现在倭国主政的是足利义满继养过来的儿子足利义持,而这位足利义持上任后,就断绝了与大明的关系,倭国不再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且与大明还保持强硬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倭寇又再度有些横行猖獗的原因,朱棣让他给琉球国、小琉球一点颜色,并让出兵打倭国,都是因为这个人太能搞事了。
而如今距离室町时代衰弱到织田信长为室町时代画上句号,还有一百多年的历程。
想着这些,朱高煦目光冷冽,倭国本身就在他必杀名单上,无论倭国是否友好,他都是必然要这样做的。
现在有了这事,下手的时候他会比之前更狠罢了。
至于中山国,朱高煦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只因为在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给了中山国大船制造技术,又挑选了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前去。
而倭国有豪族向中山国朝贡,想要学习大船技术,因为大海船技术,这些小国,都不会。
中山国国王察度在接受倭国的豪族朝贡后,就将大船制造技术传递给了倭国,导致倭国如今有了海船。
若是没有这项技术,倭寇都没有办法成建制、大量的袭扰大明沿海。
其实想到这些,朱高煦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怪朱元璋还是怪中山国,但是,他是大明汉王,那就只能怪中山国,那个中山先王察度。
尽管他不知道为什么古代皇帝都喜欢将中原大地先进的技术传给他国,几乎每朝都有,最过分则是李世民。
但如今他来了,这些,他都是要回收的!
中山国因为琉球三国之中实力最强,本身也就是他要打击的目标,如今好了,理由更加深刻了,不灭中山国,他朱高煦的脸都没地放。
紧随其后的,就是北山国的记录了,如今的北山王为攀安知,记录也很简单,北山王攀安知狂妄无知,言语轻佻,意欲出兵攻打大汉国,被其臣子本部平原所阻。
后本部平原私下致歉,得知原因只因为他是汉人,来自大明,后攀安知草草致歉,但依旧高傲。
朱高煦是真的笑了,因为在后面,陈宏以为本部平原是个有能力的人,加上距离大汉国较近,陈宏自作主张留在北山国一段时间打探本部平原的消息,结果发现,本部平原是一个宠臣,只会拍马屁。
不想得罪他的原因,就是因为陈宏是大明人,才忌惮的。
朱高煦看得很是欣慰,起码其他小国出现能人后,陈宏能够在第一时间想到去摸清这个人的底细,足见陈宏做事细心,思虑周全。
对于北山国,朱高煦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继续往下看,则是山南国的记录,赫然的友好的两个字,看得朱高煦顿时笑了。
山南国,可是有意思得很啊,如今的山南王汪应祖,其父汪英紫联合巴志起兵攻灭原山南王承察度,在承察度死后山南国虽无王,实际统治者却是汪英紫。
而在汪英紫死后,永乐元年,汪应祖以承察度从弟的身份派出使者前往大明,因为承察度是汪英紫的侄子,与汪应祖真就是从兄弟,也就是堂兄弟。
而身为大明皇帝的朱棣,哪里会去在意这些,尤其是永乐元年时期,朱棣巴不得这些小国人人向他请求封王,体现大国对外的影响力,体现自己的影响力。
因为朱棣的正式下诏,汪应祖也正式成为山南国王。
只不过朱高煦对这个人,很不喜欢,心思太多,不好把控啊。
他可是记得,永乐四年时,这位山南王,挑选出不少自己的国人,阉了之后送去大明,可是把朱棣给恶心坏了。
从朱高煦原身的记忆中,如今都还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因为他也被恶心到了。
现在山南国不敌中山国,对他又无比恭敬,同样明年会派遣使者到来,朱高煦是真的笑了。
山南国,可是他明年就要开始着手的目标,他的布置已经逐渐开始了,他心中可是也期待着明年这汪应祖派来的使者。
看完之后,朱高煦目光看向李航与陈宏。
“这些,本王都已经看完了,里面你们记载的,本王全部都记在心中。
你们做得很好,没有给大汉国丢脸,至于这些口出狂言之人,过后本王自会收拾他们,他们会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的。
从即日起,李航你负责礼部吧,今后对外的交流这块,可就交给你了。”
“臣谢过王爷,只是臣此次外出,未能完成任务,辜负王爷信任,今负责礼部之事,臣心中惶恐,不敢受,请王爷责罚。”
作为在兵部干过的人,尤其之前还是大明朝廷的官员,如今代表大汉国出使,弄成这样,李航是真没有那个脸负责大汉国一部之事。
如果是其他事,他都会厚着脸应下,毕竟这是朱高煦对他的直接提拔,直接让他负责礼部,这在大明,恐怕会是他这一辈子都无法出现的。
但偏偏是面对外面这些小国,作为大明官员,哪怕真就是下面的小吏,对外都有一种天然的大国威严,也就是傲气。
真就大明的官吏,是真的看不起这些小国的,哪怕是小国国王,李航若是依旧为大明员外郎,他不管去往哪国,谁要敢对他口出狂言,随即就带着周边小国要去把那个小国给灭了。
如今他偏偏被一些小国给看不起,给言语侮辱,对内他可以怂,但对这种小国,他是一点都忍不了,因为这完全就是一种耻辱。
他回来其实是特别希望朱高煦能够直接发兵的,甚至他都想要直接给大明上书,直接让大明派军,由朱高煦来指挥,将这些小国全灭了。
但他只能忍,因为他是大汉国的官,朱高煦的意思,就是天。
此刻朱高煦让他实现这么长跨度的晋升,李航是真不想接受,没有干出点成绩贸然身居高位,他很清楚,是非常危险的。
朱高煦看着李航,一阵意外,在他以往的认知里,李航可不是这样的人。
要是在大明,朱棣要是给李航晋升,尤其是一部尚书,他敢保证,李航都不会犹豫,但凡犹豫一下,都是对大明尚书这个职位的不尊重。
如今他给李航往上提位置,这个人还拒绝,这就让朱高煦有很大的想法了,他的大汉国咋滴了?
“李航,你抬起头来。”
朱高煦声音低沉,这个时候王玉几人都知道朱高煦有些生气了,许柴佬当即就想要为李航求情,却是被王玉拉住了。
王玉很清楚,如今还不是他们求情的时机。
李航心中同样清楚,但还是缓缓抬起头来。
朱高煦看着李航的神情,目光骤然一顿,此刻心中的想法,都渐渐在消失。
李航脸上的屈辱、愤恨、不甘之色,朱高煦看在眼里,再回想李航说的话语,他此刻忽然有些能够理解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之人,进入大明朝堂为官,还在中枢朝廷,虽然跟着他来到这里了,是大汉国的官员,但这些人,对海外这些小国,从骨子里就看不起。
但偏偏就是在这些从骨子里都看不起的小国那里受到了屈辱,朱高煦赫然觉得,正常人恐怕都会这样吧。
朱高煦一叹,缓缓开口。
“礼部由你暂代,升侍郎代管。
至于其他的,你在外面所受到的,本王可以在这里跟你说,他们也做个见证。
先让他们猖狂猖狂,如今我们实力,还没有提升上来。
但到了那一天,这些小国,本王都会一一清算,一个都跑不掉的!”
李航看着朱高煦做出的承诺,依旧没有处罚他,心中更是愧疚与感动,将头深深埋在地上。
“臣,谢王爷!臣,相信王爷!”
“好了,起来吧,下去好好休息,赏赐过后会下来,去吧。”
示意李航下去后,朱高煦随即看向王玉与许柴佬。
“你们都听见了,有些小国,没有将本王与本王的大汉国放在眼中啊。
现在下去吧,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发展出来,唯有提升实力后,才能对这些人动手呢。
另外,传本王王令,告诉张辅、靳荣、韦兴,明年五月之前,不仅要将山中的土著肃清,还要将瑕来勿、麻逸、巴吉弄、加麻延全部攻下。
这些都是大汉国之地,该收回来了!”
如今朱高煦不想再缓慢发展了,必须要尽快将这里进行整合,而即便他拿下这些地方,也不过是完全占据吕宋岛罢了。
西至巴拉望岛,南至民都洛岛,东至马荣火山以南。
至于米沙鄢群岛与棉兰老岛,朱高煦如今完全没有那个想法,因为那些地方,基本荒无人烟,人口与资源基本都是集中在吕宋岛上。
王玉与许柴佬闻言,许柴佬心中震惊,而王玉则没有丝毫意外,完全没有震惊。
他很清楚,朱高煦来到这里,已经在极度克制自己了,以朱高煦打仗的本事,什么军少,都是一种托辞。
就现在的大军,朱高煦要是想动手,早就开打了,只是一直忍着。
王玉已经知道,明年本就要忍不住动手的朱高煦,这次彻底忍不住了。
王玉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明年,大汉国就要正式迎来极大的改变了。
如今朱高煦的提速,都在为明年的出兵扩张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