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汉贤后,第三阶段目标开始启动!(1 / 1)

加入書籤

朱高煦没有丝毫心软,今天他必须要好好敲打敲打徐幼文与张景了。

科研院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身为院长的徐幼文与副院长的张景,他可是给了极大的信任与看重的,结果就这样来回报他?

他自认为对科研院的所有人,没有一丝一毫的亏待,科研院的人比起大明那个什么工院的待遇,好得太多了。

说白了,科研院的人在之前都是匠人,如今在其他人都还没有封赏爵位的情况下,就对他们进行了封赏,侯爵之位都给出去好几个。

虽然不是世袭,但这同样是一种荣耀。

其他各方面的待遇与支持,他也是全部都拉满了的。

确实他看重科研院,看重这些人才,但这些人要是敢挑战他的底线,朱高煦同样也不能忍。

当初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今要是徐幼文与张景不知悔改,那他便忍痛斩科研院!

就如同他说的,没了这些人,他找其他人也是一样,大不了就是各项研发工程的进度慢一些罢了,但不是没有人可以替代。

徐幼文与张景听到这里,身子颤抖得更加的厉害了。

两人是真的没有想过用这样的方式来逼迫朱高煦,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朱高煦,敬重朱高煦。

可以说朱高煦让他们去死,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那种。

哪怕是科研院用人,最为基础的都是必须要贯彻朱高煦的理念,先拜入朱高煦科技之道的门下,给朱高煦上香,得到‘朱子’的认可才行。

他们科研院所有人,都是朱高煦科技之道的信徒、追随者,以及传承者,在他们眼中只是朱高煦‘朱子’的身份大于朱高煦身为大汉之王的这个身份。

而也就是因为这点,他们这次才会来找朱高煦,他们就是想要提高朱高煦‘朱子’的地位,他们想让朱高煦能够和孔孟那样的圣人并肩。

“禀王爷,臣从未有过此心,科研院所有人,尽皆没有此想法,臣等从未忘记王爷对臣等,对科研院的重视与信任,臣等一直记得,若是没有王爷,臣等哪有今日。

臣等能有今日之地位,全是王爷所赐予,臣以及科研院所有人,尽皆没有忘记,也不能忘记。

今来请求王爷,臣等只是想要提升王爷在科技之道朱子的身份,臣等希望能够看见,科技之道不在儒道之下,朱子能够比肩孔子,王爷便是科技之道的朱圣。

臣等只善于科研,对其他并不熟知,此次科举,也是让臣等看见了其中的影响力,才想着为科技之道举办科举。

只因为儒道有科举,臣等觉得科技之道同样当有。

臣等绝无其他任何心思,请王爷明鉴,臣也甘愿受罚,臣只请王爷能够明白臣等心意。”

朱高煦看着徐幼文与张景匍匐在地,不断叩头,心中也在犹豫,徐幼文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他心中很希望这是真的,因为若是真的,说明科研院的这些人没有变,还能调教,而若是变了,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韦清婉缓缓走来。

“两位快起来,你们是朝廷重臣,是王爷最看重的大臣之二,怎么能为了这样的事情气王爷。

王爷既是科技之道的朱子,但更是大汉的王,不可能只考虑科技之道。

我刚才去科研院看了,也跟不少院士、博士聊过了,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你们没有那样的想法。

既然没有那样的想法,今后便不要再做这些事情了,你们只需要做好科研院的事,就是对王爷最好的报答。”

“王爷,你也消消气,如今既然说开了,就是好事,他们也是好心办坏事,小惩大诫就行了。

不如罚他们半年俸禄,然后再通报批评一番,王爷觉得如何?”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心中也松了一口气,韦清婉都亲自去科研院查看了,他是相信韦清婉眼光的。

如今的韦清婉,眼光可是毒辣,科研院的那些人,在这方面基本都还是小白,韦清婉都说没问题,那就是真的没有问题了。

可以说韦清婉的到来,也是给他解了围。

原本他只是想敲打徐幼文与张景,后面看着这两人,是真的怒其不争,这样的事,也是亏得徐幼文说得出口。

只是朱高煦依旧没有说话,还是沉着脸。

下方的徐幼文与张景听着韦清婉的话语,当即认错。

“参见王后,禀王爷,王后,臣等知错,今后定不再犯,臣等定全心科研,不想其他,请王爷责罚。”

直到这里,韦清婉又劝说了几句后,朱高煦才缓缓开口。

“知道错了就好,证明你们还有得救,此事便就此作罢。

至于惩罚,就按王后之言,你们下去吧。”

“谢王爷恩典。”

徐幼文与张景起身,随即又向着韦清婉大礼参拜。

“臣,谢王后。”

韦清婉笑着点点头,两人也随即退了出去。

直到两人离去,韦清婉也是松了一口气。

“王爷,你刚才有些激动了,他们这些人是什么秉性,王爷应该清楚才是,说两句哄两句就好了,何必大动肝火。

今天这事,恐怕有些不对,他们以往可是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如今突然来为此事,恐怕有心怀不轨之人蛊惑。

王爷得好好让人查一查了。”

“今天的事,多亏你了,要不是你来,我今天非得被这两个棒槌给气死。

你也说到了点上,这两人今天的动作,很不对,他们不是想这些人的人,恐怕是被人给蛊惑了。

科研院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如今突然发生,看来科研院的防护是该加强了。”

朱高煦心头一冷,有人将手伸进了科研院,他也必须要彻查到底才行了。

朱高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明,但如今他也没有任何证据,尤其是如今向大明暴露的,其实并不多,且大明现在本来就一大堆事,应该不太可能才是。

然而除此之外,朱高煦也想不到其他人或者势力了。

就在这时,韦清婉的声音突然传来,只见韦清婉向他行礼,朱高煦顿时一惊。

“王爷,我犯了祖制,还请王爷责罚。”

“你先起来,我们之间行礼做什么。

你说你犯了祖制,什么祖制?怎么我一点也不知道?”

朱高煦赶紧将韦清婉拉起来,心头是真的无比疑惑,这好好的,怎么突然要他责罚?

韦清婉看着朱高煦疑惑的脸庞,苦笑道:“王爷莫不是忘了太祖皇帝祖制,后宫不可干政,今日之事,是我僭越,理应被罚。”

朱高煦顿时明了,合着是这事,当即将韦清婉拉入怀中。

“太祖皇帝的祖制,也不是这样遵守的,你看孝慈高皇后在时,太祖皇帝说什么了?

你也是为了我,为了大汉,不必在意,大汉能有你这样的王后,我能有婉妹,是我之福,也是大汉之福。”

朱高煦宽慰着韦清婉,这事在他眼中,根本也不是这样的。

朱元璋的这个祖制,他知道朱元璋防的是什么,他自己也很清楚什么情况才叫干政,韦清婉和那些,是一点不搭边。

两人聊了一会,韦清婉就下去了,这里毕竟是朱高煦处理国事的大殿,不是儿女情长的地方。

朱高煦随即叫来陈宏。

“让豚卫好好查查科研院的事情,本王要知道原因!”

“是,王爷!”

交代好陈宏,朱高煦也不再去想,调整一番心绪,随即又派人宣张辅、王玉、靳荣、韦达等人进入宫中。

“参见王爷。”

“起来吧,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事要与你们说,想必你们应该也有所猜测了吧。”

张辅、靳荣,以及韦达几人脸上挂着笑着,韦达更是整个人都比较激动。

虽然朱高煦没有说什么事,但将他们同时叫来,还有王玉也在一旁,再联想到之前朱高煦定下的大汉第三阶段的目标,他们哪里还能猜不到。

“王爷,末将已经准备好了,请王爷下诏!”

张辅几人是一脸的激动与兴奋,王玉则是有些无奈了。

他也是没有想到,如今组建的新军才刚成型,朱高煦就迫不及待的又要开始了。

叫他们来还能做什么?王玉比张辅几人还要清楚。

“王爷,如今大汉要对才攻下来的安东与平东两省进行发展,能够提供的后勤物资并不多,至多为十五万大军所用。”

朱高煦听着几人的话语,也是笑了。

“你们这些人,让你们说你们就真的说了,也不留点悬念。”

“王爷,这可不怪我,是张辅说的,这次出兵,您让我和韦达去吧。

张辅这厮都打了这么多回了,该让末将和韦达出去溜达溜达了。”

“靳荣你他娘放屁,什么叫留我在这里,要留也是你,我和韦达出去。

上次让你打琉球国和小琉球,你看看你用了多少时间,也好意思在这里向王爷请战。”

朱高煦一句话,张辅和靳荣为了出战直接吵了起来。

两人心中都非常清楚,既然是又要开疆扩土,那么这里必然需要留下一个人,而韦达是肯定不能留下来的,两人都清楚朱高煦的用意。

那么留下的人只能是他们两个之中的其中一个,两人可不得争起来。

毕竟如今随着大汉疆域的扩大,后面的仗是打一场少一场,谁也不想留下来,都想出去开疆扩土。

对他们两个而言,如今功劳都还是其次了,主要是名留青史啊。

大汉的史书肯定会大加赞赏与记载,这么好的机会,两人都不想错过。

韦达在一旁也不说话,至于劝架,他压根就没有想法,到时让他选择帮谁,他咋办?

让自己留下来?然后让张辅与靳荣带兵出去?

别闹了,韦达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如今他只想带兵出去好好打一场酣畅淋漓的仗来证明自己,毕竟他也已经有多年没有带兵了。

朱高煦看着张辅与靳荣这两个越来越调皮的活宝,也是看笑了。

他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可团结了,谦让得很,不仅不会对骂,而且还无比的稳重。

然而如今,大汉不再是当初的大汉了,这些人也是逐渐暴露了,在他面前都会直接怼起来了。

朱高煦其实也知道,最初的时候,大汉实力弱小,他们这几人,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那时候放眼周边,怎么看是怎么不安全,时刻得准备干仗,预防有人对大汉动手。

如今是大汉强大了,没有了当初的那些心态,人也是直接放开了。

“你们两个别吵了,怎么,你们想自己来安排?你们要是想,那你们来讲,我来听。”

“王爷,末将不敢,末将知错了。”

面对朱高煦,两人都没有丝毫犟的想法,麻溜的认错,毕竟现在不认错,待会就是军棍上身了。

看着两人没有再打闹,朱高煦也直接开始说起了正事。

“既然你们都猜到了,那我就直说了。

如今大汉虽然有着南洋与东洋之疆域,但这样还不够,大汉的疆域,要向大明看齐,并且超越大明,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接下来大汉将全面开始实行第三阶段目标!”

朱高煦的话音落下,张辅、靳荣、韦达、王玉几人,尽皆开始有些激动,目光炙热。

是的,哪怕是王玉,这一刻都是兴奋的。

因为朱高煦拿出来的地图,已经清晰的将第三阶段的任务标注了出来。

想着大汉从当初的弱小,直到如今的强大,以及辽阔的疆域,再想着后面的大汉会更加强大,疆域更大,几人心头都是火热的。

只要第三阶段的目标达成,大汉的疆域虽然依旧还达不到大明那辽阔的疆域,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一刻,不仅是王玉、张辅几人激动,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等了这么多年,最开始那两三年更是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如今,大汉的脚步总算是越来越快了。

这些年的时间过去,他也总算是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目标完成,完全统一南洋与东洋。

朱高煦其实还有些感谢朱棣的,要是没有朱棣让大明入场,满刺加国其实就会耽搁他不少时间,恐怕直到现在,大汉还在和满刺加开打,哪里会这么快。

也是那一次借助大明的影响力,将满刺加彻底清除,成为了大汉疆域。

现在,如今的汉军,在这些地方,没有人可以阻挡!

不是朱高煦看不起这些小国,而是如今的汉军要是连这些小国都还收拾不了,那是真的不用混了。

这些小国可不像大明,明军的精锐是真能打巷战拼命的,但这些小国,可就还不够格了。

城池的规模够不够打巷战都还是一回事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