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限将至的大明太子朱高炽,头发斑白的大明太子妃(1 / 1)
朱瞻基怔怔的看着眼前的朱棣,他没有想到朱棣有一天会跟他说这些,吐露心扉。
然而听后,他却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朱棣的孤独,从这些话他已经能够感受得到。
那一句亲儿子不理解,亲孙子也不理解,杀伤力很大,朱瞻基很是在意,却是又发现,他好像真的有些无法理解朱棣所做的这些。
后面朱棣说他爱玩,朱瞻基心头也不是滋味。
当说到什么都为他做好时,朱瞻基心头既是感动,又有些不甘,他朱瞻基,难道就只能做守成之君吗?他就不能像朱元璋,像朱棣这样,做一个开拓之君吗?
朱瞻基看着朱棣,目光缓缓坚定。
“爷爷,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那时孙儿年少,顽劣不堪,不谙世事,但如今的我,已经不一样了,孙儿能够知晓爷爷和爹的苦心。
孙儿以后定不再贪玩,定处理好朱家与文人的关系。
我准备亲近文人,就像当初的建文旧臣,尤其是方孝孺,我准备为其修建庙宇,修复与文人的关系,后准备逐渐重用文人,缓解矛盾。
治理天下,离不开他们,我们不能和他们一直保持矛盾。
若是将来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大明外扩,为大明开疆扩土。
那个脱欢不是闹得挺欢腾嘛,听说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也先,同样开始崭露头角。
马哈木被我们所说,脱欢与也先肯定会回来复仇,到时我便灭了他们,让大明再无任何威胁!”
朱瞻基神情无比的认真,朱棣做了这么多,他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待到那时大明真的富强了,他也不甘就那样平庸的活下去。
跟在朱棣身边这么久,学了这么多,尤其是兵事这块,朱瞻基如今自认他打仗不比朱棣差,更不会比朱高煦差。
朱棣闻言,直接放声笑了,笑得无比的欣慰。
“哈哈,不错,你小子有志气,比你爹强。
那时候的事情,我是管不着了,你要怎么做,那是你的事情。
你亲近文人也好,要带着大明外扩也罢,到时你自己看着办。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别把大明的家底给败完了,也别学我,穷兵黩武,要学会休养生息,不能一味征战。”
对于朱瞻基说的,朱棣没有丝毫生气,相反,他还格外欣慰。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被下面的人左右,这才是朱棣看重的。
如今朱瞻基能够在他面前说这些话,说明朱瞻基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这就足够了。
每一朝,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不干涉,且也干涉不了。
朱棣只清楚一点,那就是有着他与朱高炽为朱瞻基打下的基础,足够丰厚,能够确保朱瞻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
朱棣站起身,俯瞰着皇宫,缓缓再度开口。
“下去做好准备吧,过两日咱们就返京!”
这么久没有回去了,朱棣心中其实还有些想念的,心中都隐隐有些激动。
两日后,朱棣带着朱瞻基开始返回。
大明京城内,朱高炽神情虚弱的躺在床榻上,面色都有些苍白,而原本肥胖的身体,因为进食越来越少,反而瘦了一圈下来。
一旁的太子妃张氏此刻泪眼婆娑,紧紧咬着嘴唇,看着朱高炽有些痛苦的样子,无比的心疼。
哪怕是张氏自己,都已经出现浓厚的黑眼圈,身子比起之前,同样瘦弱了不少,面容苍老了不少,头发在如今这个年纪就出现了些许斑白,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憔悴。
朱棣从北征到现在,没有回来过一次,对大明的事情,更是没有处理分毫。
大明这些年的国、家大事,全部都在朱高炽与张氏的肩上。
是的,在两人肩上,并非朱高炽一人。
朱高炽只是对外,偌大的后宫,朱棣的那些妃嫔,宫内的太监、侍女,以及整个内府各个部门,所有人,有时候还需要关心大臣、藩王的后宅正妻,全部都是她在一手操持。
因为朱棣不在的时间实在有些久,许多问题逐渐出现,为了不让朱棣与朱高炽分心,全部都是她在打理着,确保后院的安宁。
而朱高炽更是比她还要繁忙,张氏都看在眼里,却是没有丝毫办法。
本来大明的国事就很多,而这次朱棣的北征用度太大,甚至后面逐渐出现风波,民间百姓逐渐开始有情绪,全部都是朱高炽夜以继日的处理着各项事务,才让大明能够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朝廷与地方继续正常运行。
最为艰难的那段时间,朱高炽甚至是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有时候一天忙碌下来,饭都没有时间吃。
短短接近思念的时间,朱高炽的黑发已经全部成了白发。
尤其是因为这些反而瘦了下来,更是让人揪心,因为这样的方式瘦下来,加上朱高炽本身就有不少病,都是身子越来越不好的征兆。
不一会,朱高炽缓缓睁开眼,想要起身,却是格外的费劲,还是在张氏的搀扶下,才得以坐直身子。
“我睡了多久?”
“不多,两个时辰不到,你再休息一会吧。
太医说了,你再不注意休息,不休养一段时间,身子承受不住的,你的身子已经垮了。
我求你了,求你好不好,就一天,就好好休息一天,好不好?”
张氏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直接流淌而下,说话语气,已经近乎于渴求一般。
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求人,还是求朱高炽休息,还只是休息一天,一天的时间啊。
其实太医的嘱咐她并没有全给朱高炽说,太医已经下了定论,朱高炽活不长了,但要是能够及时休息,还能再多活几年,要是继续保持之前的高强度处理国事,身体就会崩溃。
张氏其实也知道如今国事紧要,大明到了危急的关头,但她无法看着朱高炽就这样累死,她无比渴望朱高炽能够休息休息,及时调养身子。
这段时间,张氏都要崩溃了,她明明只是一个女子,但她承受的,太多太多。
朱高炽几次晕倒,都是她出来稳定人心,主持大局。
她只是一介女子,不仅忙着内府与皇宫诸多事务,还得操心朱高炽这里,更不能让下面的慌乱,压力一度让她甚至都难以呼吸。
而她却是不能和任何人诉说,朱高炽也不行,因为朱高炽比她还要累。
甚至曾经几度,张氏无比的恨朱棣,明明朱棣才是皇帝,但朱棣却是撒手什么也不管,带着朱瞻基去北征,所有事情,全部丢了他们。
要不是朱高炽用命在处理,大明天下,早就烽烟四起,遍地是义军了。
朱高炽看着自己的妻子泪水不断流淌而下,再看着已经些许斑白的秀发以及憔悴的脸庞,心中无比的心疼,却是最终没有能够说出什么安慰的话语。
朱高炽用手给张氏擦拭着泪水,片刻,才缓缓开口。
“如今形势严峻,大明有倾覆之险,我岂能休息。
老爷子不在这里,我是大明太子,得挑起这个责任来。
其他时候我可以任性一次,但这次,原谅我这一次,我不能任性。
去将夏元吉、杨士奇他们叫进来,你下去好好休息,你也需要顾好自己才是。”
一边擦拭着张氏脸庞的泪珠,一边平静的说着,如今朱棣不在,他这个大明太子,就是大明的天,是大明的顶梁柱,朱高炽深知自己不能倒下。
尽管他也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知道张氏是在担心他,他同样清楚自己身子的情况有多差,但朱高炽更加清楚一点,那就是国事大于一切。
这是他作为大明太子,必须要承担的,也必须要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站出来的。
其实不仅是他很累,很疲惫,没有休息好,下面的官员,就不累,不疲惫吗?他们就休息好了吗?
朱高炽很清楚,都没有,每个人的身子都快熬出了问题,一些上年纪的臣子甚至直接被熬出了病,无法下床,个别的直接被熬死了,他又紧急挑选了人补上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就这样的一种高压、高强度情况下,他这个大明太子要是都不能带头,自己在大明这个紧要的关头都不拼命,下面的人,会去拼命吗?
他现在只要休息一天,整个朝廷,就真的彻底崩溃了。
因为他都知道累,知道要休息,那是不是也得让下面的官员休息一天?不然谁还会继续做事卖命?
然而这一天不是那么好休息的,每个人的神经崩了这么久,突然松开一天,就再难回到之前的状态了。
而且这一天堆积的事务,同样将会无比的多,本来现在每天的事情都难以处理完成,真休息了,那这些事就会不断堆积下去。
现在各地民怨加重,他要是不能及时处理,是要出大问题的。
张氏也渐渐的止住哭泣,看着这个样子都还要处理国事的朱高炽,她知道自己已经阻止不了了。
一想到太医说的那些话,张氏就是一股揪心的疼,但她死死的克制着,反而露出了笑容。
“我支持你,我会一直陪着你。”
张氏明白一点,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支持,不应该让朱高炽有丝毫的分心。
张氏说完,就准备起身,朱高炽的声音再度传来。
“我身子的事情不要给下面的人说,也不要对他们有任何要求,该做的补汤,继续做,让太医多做一些方子,换着口味的做,要尽量符合他们每个人的口味。
安排些宫女,给他们按一按,再泡一泡脚,松缓松缓。
另外,你告诉他们,今天恐怕就得在这个屋子里处理国事了,让他们把奏折都抬过来,你再准备些桌子、椅子,记得上好柔软的坐垫。”
朱高炽不断嘱咐着,所说的这些,都是怎么让那些官员适当舒坦些就怎么来,也是尽可能的平缓官员的情绪。
持续了两三年时间,下面的人还没有闹多大的意见,就是他不断换着法的再平缓这些人的内心,让他们有意见,因为他做的这些,又说不出口。
张氏点点头,当即应下。
而在处理国事的殿内,夏元吉、杨士奇等人虽然处理着奏折,却是有些心不在焉,殿内的气氛,更是无比的沉闷。
只因为朱高炽又一次病倒了,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很多次,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些许担心。
也不仅是对朱高炽的担心,对天下形势的担心,更是也有对自己的担心。
到了这会,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已经感觉身子有些吃不消了,但朱高炽一直以来带头,以及对他们的关照,他们又身为大明之臣,那些话,他们真的说不出口。
朱高炽身为太子亲自带头,屡屡病倒晕倒,醒来后就立即开始处理国事,从未休息,他们又能说什么?
当张氏出现,让他们去往朱高炽休息的房间内处理国事,所有人心头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很怕朱高炽晕倒后,就醒不来了,那才是最为致命的。
朱高炽所在的房间内,朱高炽坐在床榻上,开始处理奏折,所有人神情专注的处理着各项事宜。
又是一月的时间过去,朱高炽的身子越发的糟糕,咳嗽甚至都出现了咳血,这一日,再次晕倒。
张氏一个人守在朱高炽床边,一旁的太医诊治着,这一次朱高炽的情况更加的糟糕了。
当太医说出及时调养,还能有三五年的话时,张氏一颗心沉到了谷底,险些没有坐稳。
及时调养都只有三五年时间了吗?
张氏只得让太医开药,自己则是来到外面,这一次,她面临的抉择到来了,到底是借着这事让朱高炽休息几天,还是依旧瞒着下面的官员?
就在这时,一道无比熟悉的声音突然传来。
“娘,我回来了!”
张氏只见朱瞻基身影出现在自己眼前,张氏顿时都愣住了,她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出现了幻觉。
当肯定这是朱瞻基回来后,张氏顿时喜极而泣,随后一脸的着急。
“老爷子回来了没有?老爷子回来吗?我问你皇帝回来了吗?”
张氏现在只想知道朱棣有没有回来,因为朱棣若是回来,那朱高炽总算是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张氏无比期待的看着朱瞻基,她多么希望朱瞻基能够给她带来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