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初到大汉就被发现的朱棣,朱棣的震惊与格格不入(1 / 1)
李进看着朱棣,感受着朱棣不简单的气势,心中顿时上了心,但面上依旧不显。
至于让他紧张,在大汉,只有朱高煦能够让他们这些人紧张。
从大明而来,别说朱棣没有表明身份,哪怕就是表明身份,也不会让他有多惊慌失措。
“看你仪表谈吐不凡,想来在大明也是富贵之家,来到大汉经商,看来也是了解不少的。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原因,在南湾省东北方向,此前有被灭倭国以及琉球三国的余孽在海上作乱,我王已经派兵进行清剿,前段时间正是处于围剿期间,往来船只,都需要经过检查。
而我则是例行检查,与其他事无关。”
朱棣听后,淡淡的点点头,随即让人让开道路,让李进进行检查。
李进在大致检查一番后,随即收队返回。
“汉军不错啊,居然没有索要钱财,真的只是例行检查,丝毫没有为难,且举止有度,大汉的海军不凡呐。”
朱棣满心感叹,如果李进是一个领兵的将军他还不会这样感叹,偏偏不是。
因为能够作为巡逻人员,来商船进行检查的,肯定不会是那艘巡逻船里面官职最高的。
连一个底层的将士,都有着这样的气质,那可就不一样了。
姚广孝在一旁也是点头。
“汉王的海军确实不错,风气没得说,刚才那个李进,是一个好苗子,想来过后就会冒出头了。”
姚广孝明白朱棣的感慨,因为身份隐瞒的原因,他们在离开大明时,可是遇到大明水师那见不得光的操作的。
和汉军对比起来,那是真的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边的李进在回到巡逻船后,当即来到舰长身前。
“舰长,那支船队的负责人是一个老者,气质极为不凡,标下在武院所见的那些官员身上,都感受不出那种气势,也和任何一支商队都不一样。
其船队已经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但其人不简单,特来禀报舰长。”
“嗯?气质不凡?说话间带有气势,还和任何一支商队都不一样?
李进,你刚从武院出来,我知道你以后的前程,但你要切记,不要想着刚来到军中就想要升迁,不可用这样的事情撒谎。
你要是敢做那样的事情,是枉顾大王的信任!我会亲自将这件事上报上去的!
再问你一遍,你真的确定吗?”
这个舰长年纪偏大,已经有四十多岁的年龄。
两人口中的武院,这是朱高煦为了培养基层军官所建立的,从各军之中挑选年轻之人,由各军各队上报,逐层挑选,最后名单进入都督府,由都督府再行挑选后,报给朱高煦。
凡是被挑选进入武院之后,学习三年时间,三年内不仅会学关于军事方面的,还有会经受对朱高煦,对大汉的忠诚度培养。
忠诚度的培养,则是由军政处负责,且在各军各队都有安排军政处人员,只负责大军的文事,以及军中的思想教育,不会干涉任何指挥,哪怕是行军打仗,后勤等,都不会干涉。
军政处的人只负责文书,以及思想教育,其他的一律不管。
但军政处下面的人都有一项特权,那就是书信可直达朝廷军政部,然后来到朱高煦的案前。
而从武院毕业出来后,会由都督府重新安排进入军中,并且还需要先在基层历练两年,然后才会逐步提升,达到该到的位置后,后面则需要凭借军功来升迁。
基层的历练,则是朱高煦的初心,不能让这些人忘记了最先面军士是什么样的,不能脱离最基层,必须要时刻保持最清醒的脑子。
可以说凡是进入武院的人,都是万里挑一,因为武院每三年只会挑选五百人。
在全部野战军中,几十万人里面挑选五百人,可见这五百人的含金量。
而这五百人下放后,都将会是各军各队主将香饽饽,因为这五百人,只要不犯错,不死,基本都是有着一个光明前途的人。
并且因为朱高煦将大军分区分级分队,彼此之间还存在内部竞争关系,分到武院出来的人和没有分到,同样也是天和地的区别。
巡逻舰的舰长看着李进,他是格外不想看见李进为了想要立功在撒谎,这是他绝对不允许。
能够进入武院,他们这些没有去的人都很羡慕与敬佩,但是他们都不会容忍一个去了武院后又辜负朱高煦的人存在。
李进目光坚毅,坚定的说道:“舰长,标下愿为此负责!我深受大王之恩,得以进入武院进修,我李进,永远不会忘记大王恩德!
但此人只是与其他商人不同,并没有其他发现!”
巡逻舰舰长此刻心中也相信了李进,心头却是格外的凝重。
按照李进说的,他瞬间就知道,大明这是有人,来视察大汉了啊。
至于为什么是视察,因为李进所描述的那种人,绝不会是普通人,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证据。
“所有人继续保持巡逻,不能让人看出丝毫端倪!
待与这支船队错开后,李进你亲自将此事上报上去。
记住,不可有丝毫添油加醋,上级怎么做,不要去瞎操心!”
“是,标下明白!”
朱棣的船还在向着汉京的方向前进,丝毫不知道自己的消息已经进入到大汉内部,正在逐层上报,最终已经来到王玉的手里。
当王玉看见下面官员递上来的普通奏折,起初还没有在意,当看见里面的内容,联想到朱高煦说的朱棣到来一事,顿时心头一震,当即匆匆去找朱高煦。
“王爷,找到了!找到了!”
朱高煦本来还在批阅着奏折,听着王玉一边跑一边喊的样子,都给惊得愣了一下。
“你慢点,来坐,慢慢说。”
朱高煦也是下来扶住王玉,拉着来到椅子上坐着,又亲手给王玉倒上一杯茶。
放眼大汉,能够让朱高煦这样做的,屈指可数了。
王玉看着朱高煦亲自倒茶,心中格外的感动,哪怕此刻他很急,但也耐心的喝完,随即将奏折递到朱高煦面前。
“王爷,您先看,看了之后就明白了。”
“嘿,今天你还卖起关子了,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
朱高煦一脸笑容的打开王玉递来的奏折,起初同样不以为意,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结果就这?
然而想到王玉着急的样子,再联想到朱棣,朱高煦瞳孔一缩,顿时站起身来。
“这个消息,确定吗?是谁发现的?”
朱高煦此刻很是凝重,虽然之前说着不去打听朱棣的行踪,只要朱棣来大汉了,看过之后,肯定会主动表明身份来找他。
但如今竟然有可能发现了朱棣,那他还等着干什么?
等朱棣来找他,不如他在暗中看着朱棣看大汉,不来得更好?
朱高煦可是非常想要看看,朱棣见到大汉之后,会是怎么样的神情。
但现在最为重要的是,他要确认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朱棣。
王玉也是激动的起身,急声道:“王爷,这是在海上巡逻的李进发现的。”
“李进?本王知道了,是从武院刚出去两个月是吧?
这个消息你找他核对了没有?他确定没有看错?”
对于从武院出去的人,朱高煦可是都有印象的,毕竟当初的毕业典礼,他是亲自去参加的,而他也是武院的院长,哪里能够不知道自己学员的名字。
王玉凝声回道:“已经与李进确认过了,并且李进还说,在那个商人旁边,还有一个老僧人,且跟随的护卫,能够感受得到不凡,不像是普通护卫。
如今这支船队差不多还有一个时辰就会在京港靠岸。”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头已经无比确定了。
不同寻常的护卫?
这多半就是锦衣卫了!
至于那个老僧人,朱高煦能够想到的,就是那个大明少师姚广孝!
他是真没有想到,姚广孝应该都快要入土了吧?可以说是高龄了,居然还会跟着朱棣一起来大汉,去受乘船那个苦过来。
朱高煦思考片刻,当即看向王玉。
“马上下去换一身衣服,跟我去京港码头!”
“是!臣这就去换衣物。”
王玉没有丝毫耽搁,这可是去看朱棣,这样的事,他可不想错过了。
在王玉下去后,朱高煦当即叫来陈宏。
“立即安排下去,让豚卫换好衣物,随我出宫!”
“是,王爷。”
陈宏赶紧下去安排,不敢有丝毫耽搁。
朱高煦同样也是开始更换衣物,就连妆容都做出了些许改变,以免被朱棣遥遥看一眼就给认出来了。
一行人匆忙往京港赶去,并且朱高煦还贴心的带上了望远镜。
毕竟是远距离的看,不把望远镜带上,怎么能够看得清朱棣的表情?
京港,朱棣所在船抵达,朱棣看着庞大恢弘的港口,停着不知道多少大船,并且进出有序,丝毫没有耽搁,心头都有些火热。
“这样的港口,大明有吗?”
朱棣的问题,姚广孝没有回答,因为就他所见所知的,这个港口比大明任何一处都还要大。
当船缓缓停下,朱棣缓缓走下船,看着周边一条条粗大的钢铁,却是在人力的拉动、推动下处理着船上的货物,地面的有一个铁甲车,就能轻松将货物拉走或者运来,朱棣看得一时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又看着四处忙碌的人,进出往来的商人,时不时就能看见和他们肤色不一样的人出现,朱棣只感觉很是奇特。
他发现这里的很多东西,和大明都不同,许多都是他没有见过的。
明明只是来到了大汉,却给朱棣一种他仿佛不知来到了什么未知的国度一般。
正当朱棣想要继续往前走,却是被几个身穿蓝色衣服,袖口贴着海关的人拦了下来。
“我是大汉海关署,接下来我们将会对你们船上的货物进行检测,还请你们配合,在检查没有完成前,你们所有人不得离开。”
朱棣只是淡淡点点头,没有说话,也没有移动。
海关署?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没有想到到了港口,居然还有检查。
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海上那次例行检查没有那么彻底了,原来是来到这里之后还有。
在海关署检查之时,另外又过来一人,引领着朱棣来到另一边的休息大厅进行等待。
那人随即给朱棣以及姚广孝倒上茶,又拿来一份类似表格一样的资料。
“这份资料请如实填写,填好之后,叫我便可。”
朱棣喝着茶,还惊奇了一下,作为大明皇帝,是不是好茶他是分得出来的。
他没有想到,在这里,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喝到这样的上品好茶。
朱棣并没有着急填写这个表,而是看着周边密密麻麻的人都在低头写着,似乎没有一人说话,哪怕是有同伴的,声音都压得极低。
而这些人里面,有的人仿佛熟悉这里的流程一般,进度非常的快。
然后又看着周边的房屋与装饰,这时候他才发现,椅子、桌子用的都是不差的梨花木,墙壁也不是往常的墙壁,许多地方都是透明的琉璃,可以直接看到外面。
朱棣看到这里都是震惊的,大汉居然有着这样的琉璃?
而仿佛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一般,没有丝毫觉得惊讶。
至于和他一样觉得惊讶的人,朱棣直接就猜出来了,肯定是第一次来大汉。
就在这时,突然从里面出来十余人,纷纷推着车,打开车盖,朱棣放眼放眼望去,却是见到一份精美的饭食出现,每一个人都会进行发放,而没有一个人付钱。
朱棣看着眼前的一幕幕,他感觉自己仿佛和这里格格不入一般。
因为这些,他从来没有经历过,更是没有见过。
这时一个女子在他桌上放下两份精美的饭食,看着不多,但是有荤有素,看着格外的好看。
朱棣见女子要走,当即叫住。
“往来这么多人,你们不收钱吗?”
朱棣看着进出往来的人都没有付钱,他实在想不通,才开口问。
在他眼里,每个人都要给一份这样的饭食,又不收钱的情况下,一天得花多少钱粮?
女子闻言,笑着耐心道:“是的,都是免费的,不过一天仅限一次,而且只有这个时候在里面的人才有。
因为接下来是我们吃饭的时间,无法处理事务,但又担心你们会饿着,特意所准备。
这是我们的大王亲自定下的,大王说虽然会多花一些银子,但要让来经商或者办事的人,感到人情的温暖。
不过这份餐食不能添,吃完之后,放在桌上就行,等会我们会过来收的。
而若是觉得不够,待这里的事情办完,可以去往外面亦或者城内再去买吃的。
这里除了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是不能吃食物的。
要记得,不然会有罚款的。
若是不清楚,可以看看那旁边的架子上的指南,每一张桌子旁都有的。
若是还有不清楚的,可以询问带你们进来的人,他会给你们解答。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从大汉其他省、府来的还是从大明来的,既然都是汉人,可以多给你说一下。
记得在这里不要闹事,有问题找人沟通就可以,会给你解决的。
若是和你对接的人无法解决,他会汇报给上面,上面的人会在第一时间赶来解决。
但要是无理取闹,会面临惩罚。
大汉的律法,无论是从哪里来的人,都需要遵守,因为一旦触犯,就要被治罪,也包括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