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朱棣示好欲求人,朱高煦的警惕(1 / 1)

加入書籤

大汉王宫,宫门前。

朱高煦与朱棣相互走到近前,彼此静静的看着对方。

没有相见前,两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思,但在这一刻,之前的种种思考,仿佛都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一般。

两人的双眼,一颗心,都在另一人身上。

朱高煦看着眼前的朱棣,还是那般沧桑的脸庞,却是多了不知多少褶皱,即便如此,也难以掩饰原本英俊的脸庞。

不仅头发一白,下颚的胡须,更是花白。

躯体看着还是那般孔武有力,只是露出来的手指,却是多了不知多少肉缝,准确来说是皮缝,因为肉非常的少。

“爹,您老了,身子可还好?”

朱棣看着眼前的朱高煦,自己曾经很是担忧的第二子,如今已经是庞大的大汉君王。

脸庞更是已经出现了沧桑之感,头发也已经有了些许斑白,褶皱虽有,却又并不是那么明显。

整个人看着,比起之前更有气势了,那帝王般的威严,他能够感受得到。

朱棣目光欣慰,他从未想过,朱高煦会在外面闯出这般的成就。

“老二,你胖了,看来你在外面的日子,比我这个老骨头过得好啊。”

原本深情的画面,朱高煦顿时被朱棣这话给差点说破防,他不过就是太久没有亲自上战场冲阵,身形胖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朱棣不仅看了出来,还直接点了出来。

“爹,你这样就没有意思了,哪有见面就戳人心窝子的。”

“哈哈,臭小子,别以为你有如今的成就我就说不得你了,我老了也照样说你。”

看着朱高煦脸一黑,嘴角微微抽动,朱棣顿时笑出了声。

多年没有再见过,如今再次相见,朱棣心中也是格外的畅快。

朱高煦摇头一笑,也没有去在意这些,当即伸出右手。

朱棣见状,也是笑着伸出右手。

两人紧紧握在一起,左手放在对方的左肩,片刻的拥抱,父子两人嘴角上翘,脸上满是复杂,朱棣的双眼,甚至有些红润。

年纪大了,许多事情比起之前看得更加透彻,更加知道一些来之不易的珍贵。

“爹,我们进去吧,你儿媳妇已经做好了饭,就等着我们去吃呢。”

“好,那我们快去,别让我儿媳妇等久了。”

两人往王宫走去,随行的姚广孝等人,王玉则是亲自前去接待安排。

除了姚广孝与以及数人被安排进入宫内,其余人尽皆被安排在宫外。

朱高煦与朱棣两人有说有笑的走着,脸上的笑容,从未消失,一直舍不得离开一般。

来到吃饭的地方,韦清婉带着朱瞻壑已经等待着。

“爹,您来了。”

“孙儿见过爷爷。”

“快起来,如今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不用行礼。”

“儿媳妇,这个给你,这是当初你娘用过的发簪,你如今是大汉的王后了,好好帮帮这小子,要是这小子有做不对的地方,你作为贤内助,要及时给他指正。”

“好大孙,这是给你的,这把短剑,可是跟了我多年,今天就送你了。

你今后要像你爹一样,守护好大汉,我老朱家的人,不能当懦夫,遇到事情,要勇于出鞘,一击制敌。”

朱棣此刻无比的开心,将准备的礼物交给两人,目光很是欣慰。

无论是韦清婉还是朱瞻壑,他都已经听闻过了。

韦清婉不比朱高炽的太子妃差,朱瞻壑也不比朱瞻基差,他老朱家,好苗子是不断的在出现。

“谢谢爹,儿媳一直以娘为榜样,时刻向娘学习。”

“谢谢爷爷,孙儿谨记。”

朱高煦见状,此刻也是出声。

“爹,瞻壑刚从前方战场回来,听到爹你到来的消息,可是都没有休息,就来迎接了。”

“孙儿有心了,如今你还小,刚经历战事,又长途跋涉回来,要先休息,以免落下什么病根。”

朱棣听后,对朱瞻壑更加的满意了,一个会打仗的接班人,虽然是朱高煦大汉的接班人,但他都格外的高兴。

这个大汉虽然是朱高煦的,但也是他老朱家的,起码等他下去见了朱元璋,他都可以自豪的说,他朱棣的儿子,就是比朱元璋的儿子要强。

当看见朱高煦在一旁笑,朱棣顿时脸一黑,一脚踢在朱高煦身上。

“你还好意思笑,孙儿这才多大,在外行军作战你也不去亲自看着,多教教他,枉你还能征善战,我看你现在连提刀都费劲。

还有,我孙儿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没有成婚?

你这个爹是怎么当的?天下有你这样的爹?

我告诉你,这次我来了,我要看见我孙儿的成婚大典,我要亲眼看着。”

“好好好,让你亲眼看,行了吧。

快吃饭吧,不然饭菜凉了。”

朱高煦无比头大,一会说着朱瞻壑小,一会说着朱瞻壑大,合着解释权都在朱棣那里呗?

而且朱棣和朱瞻壑之间的爷孙关系,可不是那么好,当初在大明时,可没有这么亲近。

那时朱棣的双眼,在一众孙儿里面,可是只有朱瞻基呢,明明朱瞻基比朱瞻壑小,却是一口一个大孙的叫着。

这些话,朱高煦也不说,都是过往了,如今朱棣乐意,他也懒得去说这些。

‘一家人’吃着饭,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仿佛真就是一家人一般,是那么的融洽。

吃完饭,朱高煦带着朱棣边走边消食,在王宫四处走走看看。

“老二,你这王宫,不比大明的皇宫差了啊,有皇宫大吗?”

“爹,这你都操心干啥,没有你的皇宫大,不过没有小多少。

只不过我后宫没你的多,我可不像你一样,年纪这么大了,精力是一点不减当年啊~”

朱高煦看着朱棣的脸越来越黑,赶紧往外面一躲,让朱棣的一脚顿时踢空。

朱棣看着朱高煦这讨打的样子,又一点不配合,是一点都忍不了。

“臭小子,你就是嫉妒,自己不行,还说我?

而且我后宫哪里多了,比起你爷爷,可是少了很多。”

朱棣见打不着朱高煦,直接开始用言语进行反击。

毕竟他这么大年纪,说这些,他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与顾忌的。

朱高煦听到这话,哪里能忍,男人决不能说不行,当即开始反击。

父子两人就这样彼此打趣着对方,直到来到一处凉亭,两人坐下,才停止打趣。

“老二,你让我真的很是意外啊,我从未想过,你能从当初的那一个小岛,竟然能够发展成如今实力强大,疆域广阔的王国。

想当初你出来,我和老大一度以为你在外面吃苦受难,那时你提出的要求,老大还主动的劝我同意。

你要物资,要人口,我都给你了,本想着让你在外面好过一些,然而却是帮出了如今这样一个大汉。

我很欣慰啊,欣慰我们老朱家出了你这样的一个人。

大明不能交给两个人,你在外面打拼下一个大汉,我也能够放心了。

当初对满刺加国出兵,我也将那里的疆域给你,只为了你在海外不被人欺负。

而你做的,比我们所有人想象的都还要好,改革制度,繁华的商业,国富民强,火器先进,不断对外出兵,一直贯彻进取的意志。

你比我强啊,当初我只是靖难成功,而你却是从无到有,到如今的强大。

古往今来,哪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你爷爷,还有我,换到你的这个位置上,恐怕都做不到像你这般了。

大明有了你,大明一朝,也已经超越强汉盛唐,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老二,你让我真的刮目相看。”

“之前郑和跟我说大汉的情况,你是不知道,我和老大,都被震惊到了,满朝文武,也无一不为之震撼。

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却是偏偏被你做到了。

尤其是火器的发展,大明明明领先,也一直在创新,但你出来以后,新的火器不断出现,大明不仅被反超,反而连大汉的脚步都跟不上了。

我有时都想不通,你这么些本事,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当初在大明时,为何不愿意拿出来呢?

虽然想不通,我也没有去多想,只要你还是我朱棣的儿子,是老朱家的人,大汉是大明的一部分,这就足够了。

你爷爷要是能够看见如今你的大汉,恐怕定下的许多规矩,都会重新改吧,更是兴奋得祭拜先祖,老朱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

“这次来大汉,也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亲自过来看看。

所见之后,才知道原来大明与大汉之间,差距竟然如此的大,这是我从未想到的。

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你的大汉连年征战,不仅没有拖垮国力,反而越加强大。

你不一样,你和历朝历代以来的人,以及我们都不一样。

有时候我都无法想象,这样的人,竟然是我培养出来的?我一个当老子的,不如自己的儿子啊。”

“老二,你跟我说说,你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不可思议的一切的?”

朱棣心中有很多的疑惑,可以说困惑了他很久很久,他自己也想不到答案。

他曾怀疑过朱高煦,但最终还是没有再去怀疑,因为这就是真正的朱高煦,过往的一切,都记得,又怎么可能会是假的。

他在大汉经历的每一次震惊,都让他对朱高煦更加的好奇,他很无法理解,这一切朱高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他也想让大明也变得富强,不说超过大汉,但起码不能比大汉差太多,不能被大汉逐渐拉开差距。

不然差距越来越大之下,大明正统,就真的在朱高煦这里了,大明总有一天,恐怕要被并入大汉。

虽然那时依旧是大明,但一旦开始并入的过程,必然是血腥的,也就是他发起的靖难。

身为皇帝,朱棣无比的清楚,大明与大汉之间,只要有任何一方过于强大,实力相差太过于悬殊,都会吞并另一方。

因为大明与大汉,如今都太大了,不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平衡,两个大国,不可能一直维持得住和平,局势总有一天会发生变化的,只是那一天是来得早还是来得迟的问题。

朱棣从未逃避这些现实的问题,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大明可以拿捏的存在了,尤其是如今大明也没有办法出兵,无法给大汉施加压力。

他现在很想知道朱高煦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都是怎么做的,若是可以,在他回到大明之后,他就会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

若是之前,他会觉得大明非常的好,周边的那些地方,以及人,都入不了他的眼。

这次朱高煦是实打实的打了他的眼,打破了他的认知,更是打破了大明所有人的认知。

如今只要能够知道朱高煦怎么做的,再拿回大明,那些人不会再来阻拦他的,因为那些人更怕大汉的实力超越大明太多,朱高煦会回归大明。

这是大汉强大之后,对他而言的唯一好消息吧。

他之所以着急,是因为朱棣很清楚,只要他在,朱高煦就不可能会对大明做什么。

要是朱高炽在,朱高煦也不会做什么,但偏偏朱高炽的身体,不行了。

现在他必须要尽快的弄清楚,然后带回大明,这才是他来大汉,来见朱高煦最为重要的目的。

什么从朱高煦这里拿到钱粮,或者其他的,虽然大明也确实需要,但这只是一个幌子罢了,就是为了他这个真正的目的。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看着时而追忆往昔,时而感叹,时而惊叹,又时而疑惑的朱棣,嘴角忍不住的开始上翘。

朱棣所说的这些,朱高煦心中也是格外的认同。

从当初来到吕宋,直到现在,不是他吹,换成其他人,历朝历代的那些人,包括现在的朱棣、朱高炽,有谁能够做得比他好?

从无到有,到如今的时代强国,朱高煦心中无比的自豪。

面对朱棣的夸赞与感叹,朱高煦确实非常的高兴,但心中的警惕,也是一点都没有减少。

朱棣是什么样的人,他可太清楚了,嘴里说出来的话,能有多少句实话,还有待商榷。

尤其是这话里话外都在唠家常,在说着以往大明,说着他朱棣以及朱高炽对他的帮助,说着大汉是大明的一部分等等话语,朱高煦听得非常的认真。

直到听完,朱高煦才恍然,这是感情加恩情,再加赞叹的组合拳啊。

一直都在夸他,朱高煦已经能够猜到,这肯定就是在降低他的防备心。

感情与恩情,不过就是因为时隔多年,让他能够有一些共鸣,让他的心绪紊乱。

从朱棣见到韦清婉与朱瞻壑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啊。

直到朱棣提出的问题,朱高煦心中终于是笑了,原来朱棣想要知道的,就是这个吗?

朱高煦不敢肯定,因为他不知道这是不是朱棣放出的烟雾弹,但他并不在意。

因为只要他的心不乱,不被朱棣的言语所干扰,朱棣无论想要知道什么,还是想要得到什么,终究都是会说出来的。

只要说出来,主动权依旧在他的手中。

朱高煦心头也是格外的感慨,明明朱棣是来求他的,无论是事也好,还是实际的也罢,但求人不得有个求人的态度?

还和他来这些弯弯绕绕,朱高煦只觉得很是无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