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朱棣的怒其不争与失望,被寒心(求月票)(1 / 1)
刘家港,这是郑和下西洋时出发的港口,也是大明与前元两个时期在江南重要的漕运、海运枢纽。
永乐时期,朱棣对刘家港再次进行拓宽,如今也是大明之内大型港口之一。
朱棣站在船头,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只感觉熟悉,但又有些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回来了,他朱棣回到大明了。
陌生,是因为在大汉看了太多,如今见到大汉与大明的不同,突然没有适应。
“皇上,要下去走陆路吗?还是继续水路回京?”
朱棣听着一旁姚广孝的话音,并没有出声,仿佛是在等自己将大明完全熟悉,才缓缓开口。
“不走陆路了,直接从水路回去吧,这样快一些。”
朱棣这次回来,是要准备开始进行大动作的。
之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大明解决北边的外患。
现在外患平定之下,去了大汉后,他最为强烈的意愿,就是在大明实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发展。
不再去想,朱棣转过身。
“去叫李进过来。”
李进,就是当初他进入大汉海域后,遇到的大汉巡逻船,就是这个李进检查了他所在的船只。
从大汉武院出来的人,也是当初他和姚广孝都夸赞的人。
这次他回大明,朱高煦派出了五支船队,不仅运送当初答应的钱粮、物资、火器过来,还是要从大明先行运送需要迁移的人回到大汉。
另外几支船队都在其他港口,李进所率领的船队则是跟着他,也是大海船最多,运送钱粮、物资最多的船队。
不一会,李进缓缓走来。
“见过皇上,不知皇上何事?”
看着李进不卑不亢,朱棣是真的喜欢,这一路,他可是也与李进聊了很多,虽然基本都是他的单方面在聊。
“李少校,如今到大明了,你船队所携带的物资,稍后就在港口下。
朕准备返回京城,你随朕同往如何?你若是愿意留在大明,朕可以让统领十万大明水师,以你为大将,可愿?”
少校,这是朱高煦弄出来的官衔,当初朱棣其实很想揍人的。
大汉名义上还属于大明呢,结果现在要搞独立于大明之外的制度了。
最终没有打,不是因为他怕打不过朱高煦,而是大汉的许多制度,都已经和大明不一样了,没有了必要。
就眼前他格外欣赏的李进,还是一个少校的职位,朱棣许多时候都挺可惜的。
这也是他直接再次展开拉拢,毕竟在他眼中,朱高煦这就是妥妥的不重视人才,这样的人,他是稀罕的。
李进闻言,神情肃然,微微拱手。
“禀皇上,外臣不便与皇上同回,还要在此指挥船队。
我王曾言,作为指挥官,率领大军在外,务必一切当以在外的大军为重,因为所有人的性命,皆在指挥官的一念之间。
且我王千叮万嘱,此次要尽快运送迁移的人回到大汉,还请皇上能够尽快,李进感激不尽。”
听着李进没有直接拒绝的拒绝,朱棣顿时笑了,也没有再说什么。
“好,既然你愿,朕也不强求。
迁移的人朕已经早早让人准备了,你先在此将物资卸船吧,后续会有人和你对接。”
朱棣不再说什么,他不过也只是最后试一试,李进不愿意,他也不会强求。
他只是欣赏李进,但不代表大明就没有可用之将了,他更是没有眼馋到那个地步。
只不过李进说的那句话,也就是朱高煦说的,朱棣挺认同的。
大将领军在外,大军所有人的性命,也确实是主将的一念之间,他可是感受最深的。
尤其是大明的耻辱之战,大明淇国公丘福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鞑靼,都是因为丘福这个主帅的决定,十万大军损失惨重,而此战更是战死了大明一公四侯。
大明永乐一朝所有战事中,就属此战最耻辱与憋屈。
不再去想,朱棣继续沿江往京城而去。
刚开始入江,一护卫匆匆走来。
“禀皇上,赵王殿下求见。”
“让他过来吧。”
听着朱高燧过来迎接,朱棣顿时笑了。
虽然朱高燧以前干过荒唐事,但起码在那件事之后,是真的听他的话。
如今自己的老二在海外,此生难见,但起码他还有老大与老三。
不一会,朱高燧匆匆走来。
“爹,您可算是回来了,一切可还好?”
“好,都好着呢,一路无事,不用担心。”
看着朱高燧担忧的神情,朱棣心头格外的受用。
或许是因为老来的原因,以往根本没有多在意的亲情,这个时候却是格外的珍惜。
拍着朱高燧的肩膀,朱棣脸上满是笑容。
朱高燧看着朱棣平安归来,笑得也格外的开心。
“爹,二哥在外面怎么样?还好吗?”
“哈哈,老二那里确实不错,若是有机会,后面你过去看看,是真的与众不同。
至于在那里过得好不好,我差点都想留在老二那里不回来了,他在那里过得可是比我这个老头子都还要好。”
朱高燧听着朱棣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话,心中也有些憧憬,朱棣让他有机会去大汉看看?去看看朱高煦?
朱高燧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过去看看,尽管有着江书在传递消息,但没有亲眼看看,始终觉得遗憾。
朱棣看着朱高燧一脸心动的表情,脸上的笑容更胜,心头也是开始思考了起来。
就在这时,朱高燧的话音传来。
“对了爹,我有要事给爹说,这是老大与杨士奇等人制定的迁移明细,爹应该收到了,但恐怕收到的并不全。”
朱棣一怔,随即接过看了起来。
当看完之后,朱棣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下来。
“胡闹!”
朱棣是真的对朱高炽极为的失望,他没有想到都这个时候了,朱高炽以及杨士奇那些人居然还在想着给朱高煦使绊子。
迁移受灾四省的百姓到大汉,他是认同的,以及迁移交趾、浙西的人去大汉,他也认同。
但是迁移贵州、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的百姓,他只觉得太过于儿戏。
这些地方,总共就没有多少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又都相对比较分散,朝廷想要去动员,这得需要多少人力?
耗费巨大的人力将这些地方的人迁移出来,那么这些地方又从哪里填充人口过去?谁会愿意去这些地方?
尤其是贵州、云南、广西这几个地方,贵州布政使司都才刚成立没有多久,那个地方在他去大汉之前才爆发了一次叛乱,就在思南,最后调集大军平定的。
而这些地方都是土司并存,可以说朝廷采用土司的政策,才得以掌控这些地方。
如今朱高炽与杨士奇等人这样强制迁移,要是不闹出乱子来,他朱棣都不信。
过后这些地方尽皆造反,朝廷还得四处派兵镇压,这个问题,他是真想掰开朱高炽的脑袋看看,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山多且崎岖,道路极少,基本又都是小道、险道。
从这些地方迁移人口出来,耗费的人力就不用说了,同时为了保证不死,耗费的钱粮,同样是也不计其数的。
这些地方本就道路艰难,又组织这样庞大的人口迁移,中途一个不慎,同样是会出乱子的。
尽管他不知道朱高炽与杨士奇等人到底是怎么商议的,但他大概也能猜到。
只要在大明动用武力或者允诺条件,在这些人去了大汉之后,让朱高煦去头疼。
他清楚一旦这样做,到时朱高煦的精力都将会放在处理这件事上,一个处理不慎,这么多人一旦生乱,对朱高煦,对大汉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至于朱高炽与杨士奇等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能够猜到,就是看见大汉变得越发强大,这些人怕了。
朱棣很是心寒,这些人为了压制朱高煦大汉的发展,可真是煞费苦心。
且为了这件事能够成功,甚至都没有跟他说出来,只是将迁移人口集中的港口说了出来。
朱高炽与杨士奇等人这是想要做什么?
这是想要等他回去时再发现,到时这些地方一旦开始启动,他想阻止都无法阻止,这是想要生米煮成熟饭,使得木已成舟,让他那时也无力更改。
他是真没有想到啊,这些人竟然这么短视,尤其是朱高炽,虽然这些是杨士奇等人提出来的,但朱高炽却是没有半点阻止,反而同意了,在朱棣眼中,朱高炽的思想,都出现了问题。
之前的朱高炽,可不是这样的啊,当初给朱高煦支持时,朱高炽都是赞同的,并且有时候还会主动跟他说要不要给朱高煦多安排一些,以免让朱高煦在外面过得苦。
但现在,却是变了,从最开始的支持,到现在想要变着法的迟滞朱高煦大汉的发展了。
这才是他格外愤怒的,他对朱高炽怒其不争啊!
其实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汉,全部都是大明的疆域,是他老朱家的,更是汉人的疆域。
这个人怎么一双眼就看着大明这么点地方,杨士奇那些人没有这种思想他都可以理解,毕竟杨士奇等人也是臣子,且那些人他早就知道不是那样的人。
但朱高炽都不是,他很是失望。
即便是想要迟滞朱高煦大汉的发展,也不是这样做的。
而且朱高煦的大汉发展起来,那也是汉人的彻底崛起,这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看看从大汉发展起来到现在,大明不也因为大汉的发展,其实也受益不少吗?
为什么大明也会跟着受益?
是因为大汉也是属于大明,并且都是汉人。
看看周边的那些小国,除了大明之外,还有谁跟着大汉受益了?
没有,一个都没有!
尤其是这次朱高煦对大明更是格外的慷慨,准备了这么多金银,大量的棉花等等物资,还有火枪火炮,还有甲胄,更是还有战船,都是朱高煦送给大明的。
这些人是真的觉得朱高煦说了会承担迁移所产生的银子,不仅不拿银子当银子,还反而对朱高煦有这样的心思,朱棣此刻很是心痛。
有时候是真的怕对比,一对比,好与坏哦,真是瞬间就对比出来了。
这次他去大汉,本来一切都好,朱高煦对他更是没有丝毫藏私,都给他看了,还指出了方向,更是将独创的科技之道分享给他。
在他船上,还有着从大汉带过来的众多科技之道的书籍,这些他都很清楚,是朱高煦也想让大明进步。
明明同为汉人,又都属于大明,但为了自己,现在却是干出这样的蠢事,朱棣心中既是愤怒,又是失望。
上次北征回来,他对朱高炽充满了亏欠,那时他还认为朱高炽才是最适合的大明继承人。
现在,朱高炽在这件事上的选择,让他只有失望。
沉思良久,朱棣赫然看向朱高燧。
“老三,你带上我的令牌,再将随我而来的锦衣卫一起带回去,告诉老大,从贵州、云南、广西迁移人口之事,立即停止!让他们从其他地方集中人口迁移!
若是他们敢不听,控制皇城,等我回来!”
安排好这件事,朱棣随即再次叫来一人,又拿出一道腰牌,这是调集五城兵马司的。
随即又叫来一人,再次拿出一虎符,这是用来调集京营大军的。
朱棣本不想这样,但这次朱高炽与杨士奇等人居然敢瞒着他,他必须要做好准备。
不然要是真有异动,他这里不提前安排好,到时真出了事,他后悔都没地后悔。
这次他也准备好了,这些人敢这样瞒着他,正好他也不装了,当初在大汉所想的那些政策,这次他要直接开始实行下去了。
他倒要看看,如今的朝堂,谁真的那么有骨气,敢来反抗他。
若是真的有一心为大明的反抗,他不会杀,但只要是杨士奇等人,谁要是但凡敢掺杂一点私心的反对,就看他朱棣的刀,利不利便是。
本来他还想回到大明之后好好说,慢慢来,如今他也不想慢了。
朱高煦给的钱粮与物资,已经可以让大明安置好各地百姓了。
朱高燧听着朱棣的安排,心中直接乐开了花,但依旧控制了兴奋,将瓦剌余孽脱欢崛起的事情说来。
当朱棣听到朱高炽等人的安排,整个人都差点被气炸了。
瓦剌余孽崛起,尤其是在脱欢的带领崛起,可见脱欢其子,是一枭雄,这样的人,万万留不得。
一旦留下,将来必成大明祸患。
能够带着那些仅存的余孽发展起来,已经可见其能。
但朱高炽的决定,让他是一点也平静不下来。
“传朕令!全速前进!”
“老三,你现在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