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朱瞻圻藩地的选择,五品诰命宜人(1 / 1)
朱瞻圻看着朱高煦,这一刻,只觉得这道身影是那么的伟岸。
明明已经有朱棣与朱高煦自己的例子在前,但朱高煦却是依旧这样安排,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条路。
尽管这条路需要他们自己去闯,且又远离大汉,但有着朱高煦的例子在前,加上他们这些人,对外面的世界本就没有大明那些人对外面世界的偏见。
他的父亲,是真不怕他们也像大汉与大明一般啊。
唯一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要以汉人为主体,要以汉人为重,完全不像以往任何帝王一般。
朱高煦虽是王,但跟那些皇帝,在他们所有人眼中,已经没有了区别。
然而朱高煦所考虑的,和所有帝王所考虑,在朱瞻圻眼中却是完全不一样。
“爹,您就不担心吗?”
朱高煦听着朱瞻圻的话语,却是直接笑了。
“臭小子,你还想跟我学啊,你们已经过了那个时机了。
你们出去哪怕是想要复刻我创立大汉,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大汉不是大明那般。
退一万步说,你们若是真的做到了,哪怕你们就是超过了大汉,你们回来掌握大汉,那足以说明你大哥这边是真的差劲,你们回来掌控也自无不可。
但唯有一个要求没有任何商量,那就是以汉人为重,以汉人为主,这是亘古不变的。”
对朱瞻圻所想的,朱高煦是真没有这个担忧,朱瞻壑若是连这些弟弟也压不住,那他真的无话可说。
尤其是真正的核心科技发展,朱瞻圻这些人可不是他,能够进行把控。
想要在外面再复刻他的奇迹,基本没有什么可能。
而且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对比起想着大汉的地方,为何不去攻伐外面呢,毕竟对外开疆扩土,相对而言就要轻松太多了。
且以他对自己这些儿子的了解,朱瞻壑的综合能力,是最优秀的,也能压得住这些弟弟,也是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原因。
虽然这方面有他这个例子在前,但他同样也证明了,外面的好地方也有很多,只是需要去拿下,去发展罢了。
只要朱瞻壑这里始终保持强大,那么那些事,他不会有什么担心。
尤其是在这一代,他相信自己的教育,只要这一代不出乱子,后面,可能性基本不会有了。
因为他也不是没有为以后可能的大乱做出预防,只不过这方面他还没有对任何人说出来,也还不到说出来的时候罢了。
朱瞻圻听后,释然的笑了,笑得无比的释怀。
这也是一种他对未来未知迷茫的释怀,他也不用再去想这些让他都不知所措的问题了。
片刻,朱瞻圻收起笑意,郑重的看向朱高煦。
“爹,其实您放心吧,我不会那样做的,如今的一切是怎么来的,儿子心中很是清楚。
对大哥,我服气,我不会有任何想法,更不会破坏爹您好不容易建立的大汉。
不仅是我,哪怕是我的子嗣,以后都不会做出任何对大汉不利的事情。
哪怕就是弟弟们,我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做出对大汉不利的事情来。
我的志向,其实就帮爹,帮大哥一直为大汉开疆扩土,为大汉镇守一方!”
朱瞻圻目光坚定,他也算是全程参与经历了大汉到如今的一切,跟着朱瞻壑一起成长,也最是清楚当初他们在大明时遭受的委屈,出来之后的困难。
一切为大汉,不止是朱高煦与朱瞻壑,他同样也是一样的。
朱高煦看着坚定的朱瞻圻,目光很是欣慰,欣慰的笑了。
“臭小子,觉悟不错,不过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你做好我说的那点,其他的,我对你,以及你的那些弟弟,都没有什么要求。
也不对,不是没有其他要求,还得给我开疆扩土。
这个世界很大,经得起你们去闯。”
如果是其他人,会有那些担心,会害怕,毕竟有着他这么一个例子在前,但他不会。
朱高煦很清楚这个世界不小,大汉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也不能保证每一代人都有朱瞻壑那般优秀,而让朱瞻圻他们出去,也是延续大汉扩张的一个保障。
他已经做出了表率,他也希望朱瞻圻等人能够跟上。
朱瞻圻听后,也不再去想,毕竟那些,还太过遥远,而且他也本就没有那些心思,又何必现在去想那么多,凭白折磨人。
想着这件大事落实,朱瞻圻心中大石落定,自己反而也开始期待了起来。
“爹,那我准备去哪儿?”
朱瞻圻两眼放光,现在他只想知道自己后面去哪里。
不就是开疆扩土吗?
朱瞻圻自认为这方面,自己不差。
朱高煦听到这个问题,也是一时头疼。
“这事我也还没有想好,今天只不过是先跟你说这事。
既然你问到了,也可以给你说一下,你去的地方,要么是德里苏丹、马尔瓦、巴赫曼尼苏丹等国之地,要么是之前派出的盛坚、侯海那支舰队所寻找的欧洲之地。
这两个地方,各方面资源都不差,土地肥沃,不过总体而言,出去寻找的欧洲之地那边要好一些,气候等方面要好上不少。”
这事朱高煦也是有些头大的,如今京城的所在之地,覆盖南洋、澳洲、东南亚、东洋比较好,但是在东南亚以西的那些地方,就远了,朝廷的直接覆盖效率,并不高。
如今他说的南亚与欧洲,其实面积都不小,不管朱瞻圻去哪里,都是不够的,但朱瞻圻又是除朱瞻壑外,这一众弟兄里面能力最出色的。
而他接下来的下一个阶段目标,就是南亚。
这是早就决定好的,且在那里还有一个抗汉新联盟,都需要去解决。
之前东南亚也有一个抗汉联盟,但如同过家家一般,直接被摧毁了。
现在又冒出一个抗汉新联盟,也就是如今大汉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人口的迁移安置上,不然他早就已经出兵了。
正是因为他接下来的目标在南亚,他其实有些想让朱瞻圻去这里。
但南亚这里,他也可以设立一个西都来解决控制问题,而距离大汉虽远了些,但起码没有欧洲那么远。
尤其当下只有欧洲那里才是对大汉威胁最大的,因为如今在发展使用火器的地方,除了大汉与大明,就是欧洲那边了。
这就导致朱高煦又想让朱瞻圻去欧洲,因为朱瞻圻后面的那些弟弟,距离成年,都还有几年时间。
这也是朱高煦难得纠结许久,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的。
朱瞻圻听着自己以后可能会去的两个地方,也没有在意,因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不熟悉,一个完全不熟悉。
反正不管去哪里,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
“爹,那这事你自己想咯,我到时候听你的。”
“臭小子,你就不能一起想想?非得让我想?”
朱高煦眼一瞪,朱瞻圻却是一点没受影响,笑着继续啃着烧鸡。
回到殿内,朱高煦还在想着这件事时,王玉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有个于谦的消息,您要不要听?”
“嗯?于谦?他又怎么了?”
王玉看着朱高煦疑惑的神情,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王爷,于谦又被他老母训了,如今这个消息都传开了。”
朱高煦听到这里,也来兴趣了,于谦居然又被训诫了,他可是真没有想到。
随着王玉将事情缓缓说出来,朱高煦脸上的笑容也是逐渐盛开。
“于母虽是女子,却深明大义,难怪能教导出于谦如此之人。
拟招,诰封于谦之母为五品宜人。”
诰封五品宜人,其实也就是民间所称谓的诰命夫人,这一般是皇帝所给的荣誉,没有任何权利,只享受相应品阶俸禄。
而是凡是有此荣誉的,民间皆称为诰命夫人。
诰命夫人,只是民间称谓,一般五品及以上为‘诰’,五品以下为‘敕’。
且包括诏书,也会有所不同,诰命、敕命诏书颜色有苍、青、黄、赤、黑五种,图案与轴头也会有所不同。
这次朱高煦所封于谦之母为五品宜人,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用角轴。
除此之外诏书开头也会不一样,五品及以上为奉天诰命,以下为奉天敕命。
而像王玉、许柴佬这些人的夫人则是二品夫人。
宋朝时二品诰命夫人称郡夫人,明朝是一品称一品夫人,二品只称夫人,三品则淑人等等。
而此次不是对于谦夫人所下诰命,而是对其母,则对其称呼需要加上一个‘太’字。
朱高煦其实真的敬佩这样的女子,虽是女子,却不输男子,准确来说,还胜过世间大多男子。
朱高煦心中是动容的,尤其是那句‘忠义当先,廉洁在左,公正在右,初心在后’,尤为难得。
王玉听着朱高煦要下诰命,也没有丝毫反对。
“王爷,下诰命之事臣赞同,于母当得此诰命。
不过王爷也不要忘了陈骥、龚仁等人,他们也为朝廷尽心尽责,做出重要贡献。
若只给于谦之母下其诰命,其他人恐有想法,到时柴佬恐怕都要从东三省赶回来找王爷理论了。”
朱高煦扶额,这点他还真的忘了,一时兴起给于谦之母封诰命,差点忘了这事。
于谦如今入仕时间并不长,且本身也不是高位,此刻诰封,下面人没点想法才是怪事。
其他人都还好,陈骥与龚仁他确实疏漏了。
“王玉,你提醒得是,是我疏漏了,让翰林院编撰王诏吧,三人同封。
至于于谦能否担此殊荣,你也不要担心,下午些时候,你就能够知道了。”
朱高煦知道王玉心中担心如今于谦并未做出什么贡献功绩,受此大恩反而不好,但只要等他赐婚的诏书下达,这就不是事了。
而陈骥与龚仁,则是完全凭借实力得到,这两人反而不会有人说什么。
王玉闻言,也没有再说什么,他相信朱高煦不会害于谦。
随即王玉开始说起了正事。
“王爷,大汉纸币之事,臣等已经做好了准备,如今就等中央银行的纸币就位,便可在京城先进行试行。”
“好,中央银行这里已经做好了准备,既然如此,那明日就开始吧!”
朱高煦一时也很是期待,大汉纸币的第一次面世,尽管只是试行,而且还是和黄金、白银、铜钱兼容运行,只在京城进行,朱高煦依旧很是期待。
百姓对大汉纸币的态度,对后面的全面实行,至关重要。
其实距离全面实行,起码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准备,因为要对各地进行铺设,朝廷所有部门也会进行配合,统筹进行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俨然不是他这里定下来,就能直接在大汉各地直接开始进行的,没有充分的准备,根本推行不起来。
王玉兴兴冲冲的下去开始做最后的准备,既然明日开始,没有一个人希望出问题。
下午些时间,京城一时间突然沸腾起来,只因为朱高煦的王诏宣读,大汉长公主朱芸清与于谦定下婚约。
这股风,迅速席卷而出,一时间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恨,也有人以此为激励。
就在朱高煦等待着消息时,于谦却是匆匆走了进来。
“参见王爷。”
“于谦,你怎么来我这里了?今天,你不是应该很忙?”
看着于谦到来,朱高煦确实有些惊讶,按道理,这个时候于谦应该接待宾客才对。
于谦没有起身,反而径直跪在地上,浓重的向着朱高煦磕头。
“臣,谢王爷厚爱,家母诰封诏书,臣已收到,臣心中感激之情,不知如何对王爷述说,臣万般感谢王爷。”
朱高煦见状,起身来到于谦身前,将其扶起。
“行了,堂堂男儿,这点事哭哭啼啼的,这可不是我知道的那个于谦。
此次给你母亲的诰命,并不是因为你,也不是因为芸清,而只是因为你母亲值得。
之前我与你说过,我希望看见你能通过你的能力,来让我进行诰封。
故而这次我只给了五品宜人,至于以后,你能不能向王玉、许柴佬他们一样得到二品诰命,就看你自己了。”
朱高煦并没有给于谦什么心理负担,反而是宽慰着。
于谦心中也明白,心中越发感动与感激,神情越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