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汉京支行开业,大汉纸币初面世(1 / 1)
大汉,京城内。
在京城繁华的街道上,一个衙署静悄悄的出现,红头下的牌匾赫然写着‘大汉中央银行-汉京支行’几个大字。
而大汉中央银行总部,则是在王宫之内,这是暂时的地址,新的总部衙署,正在王宫旁边施工建设。
今天,就是大汉第一次正式发行大汉纸币的日子,没有经过任何宣传。
朱高煦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因为京城足够繁华,且现在也只是在京城开始试行,更不是强制性让所有人都使用大汉纸币。
虽是悄无声息的出现,但朱高煦能够肯定一点,那就是这个消息必然会很快传出。
这次,就是朱高煦用来观察百姓反应的,对这个大汉纸币,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也如朱高煦所料想的那般,在开设出来的银行大门打开,牌匾被揭开后,已经吸引了不少人驻留。
“大汉中央银行汉京支行,这是什么?”
“不知道,应该是朝廷又出了一个新的衙署,我们再看看,等人出来我们问一问便知。”
驻留的人三五成群的相互讨论着,每个人都满是疑惑,不清楚这又是做什么。
所有人都只是疑惑,并没有任何的惊讶,因为在大汉,新出的衙署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已经适应了。
而在不远处,朱高煦与王玉一间酒楼的三楼靠窗位置,对银行以及周边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
这间酒楼,也是王玉家中的人所开设的,这也是朱高煦出来不怕被人发现的原因。
“王爷,您说他们会对纸币排斥吗?若是这次纸币试行的反馈不行,恐怕后面难以推行了。”
“王玉,你想这么多干什么,我大汉的百姓相对而言是比较开明的,虽然具体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排斥应该不至于。”
朱高煦看着王玉,无奈摇头。
其实他也有些紧张,毕竟现在就是见证的时刻了,但谁让他是王,只能保持相信的态度。
王玉紧张,他可以安抚,但他若是都没有底,没有信心,那这事还怎么做?
看着王玉依旧有些急躁,朱高煦接着开口。
“这件事我们准备了这么些时间,你要相信能够做到的,也要对百姓有信心才是。
若真的反馈不太好,我们也有备用的几套方案,到时再用就是了。
今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想要得到百姓的反馈,起码也需要一段时间,放平心态。
且即便我们之前做的方案都不可行,后面再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纸币是必须要推行的,遇到困难,那就解决困难。
你好歹也是大汉的阁老,这个样子要是让其他人看见了,自己都没有信心,你还怎么让百姓有信心?”
这次为了能够达到效果,他们在实行之前就商量定下了不少的方案,就怕出现一些意外。
纸币的推行,也是朱高煦的决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白银、黄铜逐渐会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之中,尤其是随着工业进程的加快,再不改变货币,哪有那么多的银、铜来承担。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汉经济的发展,如今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铜钱,对大汉而言都不是那么有利的了。
因为大汉要掌握货币霸权,就必须要有独一无二的货币,以大汉如今的体量,迫使其余诸国跟着使用,从而让大汉纸币流通世界。
当各种交易都形成以大汉纸币为支付的条件下,其余诸国之内,必然也会逐渐开始使用大汉纸币进行各种支付。
且加上大汉纸币的便携性与通用性,那么大汉纸币必然会成为首选货币。
当大汉纸币在诸国正式形成,那么到时大汉便可以用大汉纸币来掌控诸国的经济。
而想要做到这个成果,如今的黄金、白银、铜钱,都不行,都做不到。
因为不是独一无二的,其余诸国都有,有的小国恐怕还不少。
而随着金银铜的流入,大汉如今都在逐渐收缩市场流通,朝廷都是在控制的,不然通货膨胀会更快。
纸币虽然无用,不过就是一张特殊制造出来的一张纸,经过了一些加工罢了。
但这个纸币一旦有了大汉为背书,黄金白银为暗中支撑下,这个意义,瞬间就不一样了。
不过想要保持大汉纸币霸主的地位,还有一些前提,那就是大汉的经济体量,依旧得是前列,且经济发达,最为重要的是,还需要有强大的实力。
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就是强大的实力,唯有实力才是其余一切延伸的根基、基石。
军事实力不够,那么一切都是假大空,只会被人取缔。
这个纸币在朱高煦的经济设想中,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后续的金融操作,就需要依赖于大汉纸币能够在诸国流通,不仅形成之前他提过的概念期货设想,也是外汇逐渐形成的基础。
因为当大汉纸币进入他国之后,那些小国,他就不信有人憨憨的继续用金银铜,只会促使其余小国都逐渐采用纸币。
那些虽然距离遥远,但在朱高煦眼中,一步步来就是了。
而眼下,就是最为重要的,这次大汉的百姓若是接受程度达到预期,那么大汉纸币的推行就会加快。
若是达不到预期,这个进程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朱高煦也紧张的原因,这已经不单单只是货币简单的改变。
如今不趁着这些才刚开始出现抢占市场,独占大头,到后面难度就会逐渐加大。
大汉想要领先全世界,那么就不能是某一个方面的领先,而是包括各行各业的全面领先,尤其是要制定规则,这才是朱高煦看重的根本。
只有成为规则的制定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大,汉人才是巅峰。
王玉听着朱高煦安慰,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
“王爷,此事实在过于重大,臣怎么能不担心。
不过王爷说得是,遇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是臣有些着相了。”
这也只是在朱高煦面前,王玉才会这样,若是其他人在,他都不会展现出这样的神态。
但心中的各种复杂,也确实是真的,这次的货币改革,他想得没有朱高煦那么多,他纯粹是因为以往大明推行过的宝钞上面,都没有取得一个小的效果,反而惹得民怨沸腾而担忧。
因为大汉的主要人口,其实说白了,都是从大明出来的。
朱高煦闻言一笑,拍了拍王玉的肩。
“行了,不要多想,我们看着就是了,也就几日时间,差不多就能出结果了。
这段时间重点关注一下百姓的反馈与想法,要清楚百姓是什么态度,以及心头的担心,也方便我们做出调整。”
“王爷放心,臣已经安排了人在周边,百姓只要有反馈,就会报上来。”
朱高煦听后,笑着点点头。
这时,王玉的声音再度传来。
“王爷您看,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看来百姓都很是好奇啊。”
“这是京城繁华的地段,人多很是正常,先看看吧。”
在朱高煦与王玉交谈时,银行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汇聚而来,都是听到消息之后赶来的。
实在是人的好奇心,是强大的,一听到又是一个没有听过的衙署,听闻之人都来了兴趣。
“都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人出来,有没有人进去问一问?”
“你不是大汉的人吧?告诉你,朝廷新设的衙署,在没有收到通知之前,不能擅自进入,若不然,后果自负。”
这也是大汉的机密部门不少,以及只要是新开的衙署,都会进行说明,这也形成了一个惯例。
因为擅闯机密部门,这是重罪,而且大汉的百姓也格外维护这些,不仅是因为身为大汉百姓该做的,也是因为朝廷有奖赏。
一旦有人举报成功,这个奖励也是不菲的,但若是有人故意这样做,找人配合,一旦被发现,斩首是最轻的判罚。
话音落下,周边的人看了看这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眼神之中有了些许戒备,继续开始相互交谈起来。
而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前来维持秩序的衙役也增派了人手,就是出现骚乱。
就在这时,里面突然出现一队甲士,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竟然是甲士,这究竟是什么衙署?”
“不知道,先看着,想来朝廷又出什么决策了。”
“这次看来事情不小,大汉日报没有丝毫宣传,没有一个人知道。”
“话虽如此,不过我汉军的将士配合甲胄,着实英武。”
所有人尽皆目不转睛的看着从里面突然出现的甲士,目光凝重,也有人专注于汉军展现出来的强大。
出来的甲士将手中的告示贴好,随即从另一人手中拿过一个简易的喇叭。
“这里是大汉中央银行,汉京支行总衙署,十日后会在京城各街道开设分行。
大汉中央银行由朝廷直属,直接对大王、朝廷负责,不分属各部各司,自成一部,为大汉诸部之一。
现朝廷推出大汉新货币,现公示于公告栏,所有人皆可观看。
需要换取的,可以进入银行,在银行兑换大汉新货币-大汉纸币。
同时,银行接受储蓄业务,在同一支行存储的钱,可在同一支行任意分行进行存取。
详细可见公告,公告里面详情解释。”
尽管用了简易的喇叭,但传出的声音并不广,后面有甲士不断传递着话语。
所有人闻言,顿时一惊,大汉出了新的货币?难道以后要取代如今的货币?
这一刻,所有人都无比的惊讶与好奇,因为这已经不仅仅只是好奇了,更是关乎他们自身。
没一会,几个告示栏前都围满了人,所有人都在看着,看不到的只能在后面焦急的等待。
前面的人看着公告,看得无比的仔细与认真。
而其中一些穿着锦衣的人,有的来自权贵之家,有的则是商人,也有一些学子等等有着与寻常人不一样的见识。
这一刻,这些人里面的绝大部分人,纷纷悄然挤了出来,随即踏入银行的大门。
随着有人进入,其余人纷纷看了过去,当看见进入的人越来越多,且身在京城的人,已经有人认出来了进入里面人的不凡,心中都已经渐渐有了决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有的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往里面走去,生怕自己晚了一步。
至于他们有着这样的信心,则完全是对朝廷的信任。
若是官员或者其他个人,他们不信,但隶属于朝廷,位列诸部之一,直接对他们的王负责,就凭借这一点,几乎没有人怀疑什么。
至于说会不会是假的,看看这些维持的衙役,再看看刚才的甲士,敢说这是假的?
在大汉,尤其还是在京城,想要搞出这个阵仗,若不是朝廷,那只能是他们的大王。
而若真的是朱高煦,他们更加不会犹豫。
外面越来越多的人看着里面有没有人出来,等了一会,不断有人开始走出来。
这让后面准备进入的人顿时有些不敢踏入,但想要问什么原因,出来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就在气氛逐渐越发不对之时,之前那些匆匆出来的人,又逐渐开始回来,并且这次还带着不少箱子。
最先到的一个锦衣中年,特意还让人将箱子打开,告知其余人尽快,随即走了进去。
而在外面的那些人看着箱子里的银子后,顿时不淡定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再次进入,都抬着箱子或者手中拿着钱袋走进去,更多的人更加好奇。
直到最早进去的那个人中年男子再次走出,这次手中还拿着大汉纸币,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诸位,这就是大汉纸币,也是大汉的新货币,可好看了,这个纸币可还有惊喜。”
随着这人一一说来,后面出来的人也同样述说着,直接让外面的百姓越发坐不住了。
尤其是后面逐渐闻声赶来,穿着富贵的人,听了一会就直接让人回去拿钱来兑换。
这些人要么来自权贵之家,要么学时非凡,要么经商走南闯北见识众多,要么对朝廷的政策一直有研究。
他们都相信一点,朝廷不会无缘无故推出这么一个纸币,而且作为新的货币,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统一的想法就是,先兑换出来。
直到看见纸币,这些人更是惊奇,更是让人惊叹,尤其是看见大明两代皇帝一代汉王的头像后,让不少人都满是感慨。
哪怕就是其他纸币,不仅是图像纹路还是做工,对比起他们在大明见到的宝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酒楼里的朱高煦与王玉,看着银行的人络绎不绝,一颗心向挠痒痒一样,他们是真想知道,情况到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