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朱瞻基对大汉的想法,朱棣的最后一次教导(1 / 1)
朱瞻基听着朱棣的问题,顿时一愣,他是真没有想到,朱棣会再度问到他这个问题。
朱瞻基听着这些,一时只感觉有些烦躁。
这是对他有多不放心啊,又开始问起了他对朱高煦的看法,他能对朱高煦有什么想法?
他巴不得朱高煦尽快死,他还能有什么看法?他又能有什么看法?
至于看待大明与大汉的关系,朱棣也不是没有问过他,现在又来问,他能怎么看?
就现在的大汉,各方面的实力都不差,他恨不得将大汉直接纳入大明的实际掌控,但这些他能说?还是他能打得过朱高煦?
如今朱棣再问这些,是对他不信任,还是觉得他太蠢?
朱瞻基尽管很是躁动,但也只能控制住那些情绪,无法在朱棣面前显露分毫。
“爷爷,二叔挺好的,能力非常强,当初我跟着二叔在大汉也有一段时间,完全没有那些心思,而且当初还在教导我,只是我辜负了二叔的心意。
如今大汉能够发展成如今这般,二叔功不可没,且在外面为大明开疆扩土,打造出一个盛世,很值得孙儿学习。”
朱瞻基是真的不想说这些话,当初跟着朱高煦出去的时候,朱棣与朱高炽都不给他说清楚究竟是让他去做什么。
后面他回来了,但朱棣却是怪他,怪他不愿意吃苦,不愿意跟着朱高煦好好学习。
尤其是后面朱高煦的大汉越来越好,他可是没有少听到朱棣的感叹,哪怕就是朱高炽,都有这样的感叹。
但这些,都怪他吗?
当初他在外面人生地不熟,他已经努力的想要去融入朱高煦那里了,但就是不行。
而且朱高煦教他什么了?
就是让他看书,他还要下去和那些普通百姓一起干活,吃的有时候还要和那些人一起,他已经在尽力的忍了。
他回来是他想要自己回来吗?
当初还不是被朱高煦赶回来的?
他都已经搬出朱高炽,甚至搬出朱棣了,但朱高煦就是不为所动啊,他能有什么办法?
但在朱棣眼中,就是他的错一般。
当初朱高煦与朱高炽争斗得那么厉害,他被朱棣当做人质一样给送到了朱高煦那里,谁又考虑过他的感受?谁在乎过他真的想去吗?
那时候朱高煦生气之时,他晚上都不敢睡觉睡得太死,他怕朱高煦把他杀了。
谁在乎他当初的提心吊胆?
如今朱棣还在追问这些,朱瞻基心头很是不岔,很是愤愤不平。
在他眼中,朱高煦能够发展到如今,朱棣在背后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
看看最开始的时候,朱棣给朱高煦送去了多少物资?送去了多少人才?迁移了多少人过去?
要不是当初朱棣支持,哪里能有朱高煦今日。
想着这些,朱瞻基对朱棣都有很大的想法,只是这些,他不敢对任何人说,只能埋藏在心里。
朱棣听着朱瞻基的话语,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
能够正视朱高煦的优秀,还会向着朱高煦学习,在他看来,是极为不错的。
他也很希望朱瞻基能够将大明打造出一个盛世出来,也不枉他如今为朱瞻基铺垫这么多。
虽然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但朱棣有一点和朱元璋很像,那就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不让自己挑选的继承人那么难,也是给下一任皇帝铺好路。
朱瞻基不知道朱棣在想什么,但看着朱棣那欣慰的神情,并没有停下,继续开口。
“至于对二叔大汉的看法,孙儿以为大汉无论何时,都是大明的一部分,大明与大汉应该相互和睦发展。
只要二叔不对大明有所想法,那么大明与大汉就会一直这样存在下去。”
这一点,朱瞻基并没有说太多,因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让他无比违心的话语。
大明与大汉和睦发展?
真是一个笑话,朱棣信,他不信!
在朱瞻基眼中,朱高煦一直没有动作,一定是在等待着什么,说不定就是在等着朱棣去世,然后就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开始对大明做什么事了。
一想到自己的亲二叔有这么庞大的势力,他极为的不安心。
既然大汉属于大明,朱高煦就应该将大汉交给大明来直接掌控,哪怕不是全部,起码也得要大部分吧?
尤其是如今朱高煦的海军封锁了大明所有海域,大明的水师以及船队想要出海,去外面诸国,都还需要经过大汉的同意。
他若为皇帝,他忍不了这个局面,明明大明才是宗主国,那些地方不过是朱高煦的藩地,有什么资格取名国号大汉?
更甚至朱高煦还定下历年,什么‘新武’,朱瞻基极为不舒服,朱高煦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他却是不能改变分毫,让他感到极为无力,与不甘,以及愤怒。
如今朱棣问他,在他看来朱棣更应该去问朱高煦,问朱高煦保持这么强大的实力是要做什么,是要再次发动靖难吗?
此刻说的这些话,朱瞻基自己都觉得恶心,但他又不能不这样说,他知道朱棣期待他说什么。
如今他已经彻底长大了,最开始他觉得朱高煦的大汉不错,现在朱瞻基只有厌烦。
什么大明与大汉一直存在过去,他就没有想过,他一直在等大明的实力恢复,到时他要真正做到平定大汉,将大汉彻底纳入大明的实际掌控之内。
朱棣做不到的事情,他会去做到的!
身为皇帝,就应统御四海,是大明之疆域,皇帝就应该彻底掌控!
朱瞻基内心的想法,朱棣同样不知道,但此刻朱瞻基的回答,朱棣很是看好,让他很是欣慰。
“大孙,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好,我也就能放心了。
你二叔那里,不用担心,我在那里时,跟你二叔聊过了,他是不会做那些事的。
你要记住,大汉虽然是你二叔的,但却是属于大明的,这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你二叔也是同意的。
都是一家人,要好生相待,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汉,都是汉人,都是一体的汉人呐。
你二叔在外面扬我汉人之威,他有大功,你今后也要以汉人为重,让我汉人永昌,大明永昌。
大汉那里有着许多更好的政策,都已经被你二叔试验过了,是可行的,你后面登基了,要记住,只要是利于朝廷,利于百姓的,就拿过来用,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大明的潜力其实比你二叔的大汉要大,只要你坚持去做,终有一日,大明会全面超过大汉的。
摊丁入亩只是一个开始,我已经老了,只能先在浙江实行了,后面你要推行开来,这个政策,是大明发展的根基。
但你也要记住,仅仅只靠摊丁入亩,是不够的,其他政策,也要一起实行,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我从你二叔带来了不少科技的书籍,已经交给工院了,以后你务必要格外的重视工院,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不要担心提升他们的地位会造成什么影响,大明的科技发展,需要他们。
火器、战船的研制,如今也研发出了更好的,与大汉的差距进一步缩短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善待那些匠人,他们拼尽全力做出来的成果。
在你二叔那里,我看见了许多大明未曾有的,却是又能够方便百姓的,那些都是通过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改变。
圣孙,你一定要记在心里,科技的发展,千万不能停,若是有人给你说不应该给匠人这么好的待遇,这么高的地位,不应该优先满足工院,这样的人遇到一个,就杀一个。
这些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人,你万不可轻信。”
朱棣耐心又细心的给朱瞻基说着他在大汉看到的一切,以及他自己的感悟。
他也不奢求朱瞻基能够理解多少,他只需要朱瞻基能够记住,能够照着他说的去做。
朱棣很明白自己的时间恐怕也就这一两年了,他一生征战,受过不少伤,能活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了。
他虽然不舍离开,他还尽管还没有完成当初在大汉燃起的大志,他还想继续活下去,但他也清楚人终有一死,什么长生不死,那些只会耗费国力又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没有想过。
如今的他,哪怕就是处理国事,都已经感到非常的吃力了,许多时候已经出现了精力无法集中。
这些都在提醒着他,他的日子也不多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棣还想趁着自己清醒之时,最后与朱瞻基再谈一谈这些问题。
而这次对朱瞻基的教导,恐怕也会是他最后一次这样教导朱瞻基了,这样的机会,以后难有了。
因为这次正好又是朱高炽病重,后续他会将国事逐渐交给朱瞻基的时间,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看着朱瞻基认真的听着,朱棣继续说着。
许久,朱棣将在大汉的见闻以及自身的感受,全部一一给朱瞻基说来。
“大孙,现在你知道你二叔的大汉,强在哪些地方了吗?
你二叔的大汉,不单单只是火器强大,是多方面组成的强大。
但大汉的许多政策,大明想要实行,只能一步步来,不能全部一起,那样才会真的造成极大的动荡不安。
大军以及卫所等制度的改变,以后你要做的时候,可以去问问你二叔,他不会吝啬的,你要全面思考清楚再开始进行。
其他方面的,同样也是如此,慢慢来,你做不完的,让我的曾孙,让你的子嗣继续去做,能够做到的。
对继承人的教导,你也要多上心一些,我知你喜爱享受,但不可沉浸其中,累的时候,享受享受是可以的,没必要像你爷爷我一样。
更要记得一点,与大汉的联系,一定要不断加深,千万别疏远了。
若是在外面有敌人想要打进来,要相互帮助,时刻记得是一家人,大明与大汉是一体的。”
朱棣依旧还在说着,对重要的地方,也是反复提及,他是真的担心朱瞻基忘了。
又或许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担忧,让他如今对朱瞻基,虽然依旧喜爱、相信,但却又没有之前了。
朱棣自己经历了太多,他真的不想朱瞻基也经历那些,曾经那些不好的,在后面会再次发生。
朱瞻基面容认真的听着,但也只是听着,朱棣说的这些,他有认同的,但也有不认可的。
认同的是他确实会好好发展大明,在听着朱棣所说的大汉强大,他也想要试一试让大明也变得这样繁华富庶。
重视工院这些,不用朱棣说,他也会重视,因为他更加迫切的想要缩短与大汉的差距。
但更多的,什么亲近大汉,什么必要时可以去问朱高煦,什么都是汉人,朱瞻基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大明代表的就是汉人,又何须朱高煦来代表。
朱高煦扬汉人之威,大明同样也做到了,灭瓦剌与鞑靼,不就是吗?
但这些,他还是不敢透露出来。
朱棣的年纪大了,他也可以感受到现在的朱棣比当初,喜怒更加让人难以揣测。
如今按照朱棣对他的态度,说明他的位置还是稳的,他不想因此让朱棣产生其他想法,毕竟他那个三叔,就在旁边虎视眈眈,一心想要进步啊。
“爷爷,我都知道了,您放心吧,我会做好的。”
“好,你有这个觉悟,我可以放心了。
还有一事要给你说,大明国力恢复之后,你若是想要为大明开疆扩土,可以沿着丝绸之路打过去。
你二叔说泰西人就在丝绸之路的终点,那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能够被你二叔这样评价,可见那里确实是不错的好地方,以后你可以照着那个方向扩张。
疆域大了之后,你要将大汉如今研究的那个蒸汽火车,也让人研究出来,具体的妙用,以后你自己就能体会到的。”
朱棣老怀宽慰的继续教导着朱瞻基,他是真的希望朱瞻基能够将他未完成的完成,打造出一个超越历朝历代的大明盛世出来。
而朱瞻基听着又是朱高煦说的,心头更是不岔。
在他看来,什么都是朱高煦说的,朱高煦不过是当初被扫出去的,当初都没见朱棣这么相信朱高煦,如今却是这样相信,到底谁才是继承大明的人啊?
朱高炽明明不差,朱棣都没有这样的信任。
尤其是他,如今的他,武能上马征战,文能下马治国,文武全能,更是不差,朱棣怎么就这么不相信他?
朱瞻基尽管心头很是不舒服,但也只能笑脸相迎朱棣。
“爷爷,我都知道了,不会让爷爷失望的。”
朱棣看着朱瞻基如此听话,以及展现出来的自信,朱棣顿时笑了。
“好,我就知道我大孙不同凡响,你爹和你二叔都不差,尤其是你二叔,就是你三叔差了点,你要多学一些好的。
以后大明的发展,历朝历代的参考虽然有,但更多的,还是看你自己了。
这条路你二叔的大汉走在前面,你一定要虚心去学习,哪怕到时你是大明的皇帝了,这也没有什么丢人的。
多的也不说了,你去照顾你爹吧。
刚才说的,你自己也要多去想一想,明天来我身边,我带着处理国事。”
“知道了,爷爷。”
爷孙两人一时间都笑了,远远看去,是那么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