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朱高炽的遗言(1 / 1)

加入書籤

大明东宫。

朱高炽躺在床榻上,太子妃张妍坐在床榻前,泪眼婆娑,双眼红润,无比憔悴的捂着嘴悲伤的看着床榻上的朱高炽,隐隐有着一丝抽泣之声,却是被自己死死的控制着。

朱瞻基站在一旁,也是一脸担忧又悲伤的看着床榻上闭着眼的朱高炽。

片刻,朱瞻基看向张妍。

“娘,你先回去休息吧,你已经照顾了几晚没有合眼,你也要保重身子才是啊。”

张妍木讷的摇摇头,目光一直放在朱高炽之上。

“我无事,我想看着他醒来。”

朱瞻基闻言,一阵沉默,说不出话来。

这段时间,朱高炽的病情不断加重,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现在突然的晕倒,让他们又有些措手不及。

尽管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建设,但真的当噩耗传来,还是无法接受。

沉默一会,朱高炽的双眼逐渐睁开,张妍与朱瞻基顿时一喜。

“你可算醒了。”

“爹,您终于醒了,可感觉有哪里难受?”

朱高炽睁开眼看着眼前的泪人张妍,又看了看一旁紧张又担忧的朱瞻基,却是笑了。

朱高炽努力的伸手,缓缓放在张妍脸庞,擦拭着流下的泪水。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有点想吃你亲手熬的粥了,帮我再做一份,可好?”

“好,我这就去,这就去。”

张妍按住朱高炽的手,眼中的泪水更是不由自主的流淌而下,另一只手又不断擦拭着。

不断的点头,双手握住朱高炽的手,又将朱高炽的手缓缓放下,不舍的下去开始熬粥。

其实她知道,这是朱高炽在支走她,朱高炽有话要给朱瞻基说,她不方便听。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哪怕她是太子妃,这个原则都必须要遵守。

张妍没有丝毫的不满,她知道,这是朱高炽最后的时间了。

就在太医给朱高炽诊治时,他们就已经知道了朱高炽的情况,准确而言,这段时间,他们一直陪在朱高炽身边,也是为了如今。

她和朱瞻基,两个人的事务都很多,但这几日愣是放下手中事务陪在朱高炽身旁,就是为了陪着朱高炽走完这最后一程。

纵然就是朱棣,每天也都要来看望两三次,最终又不得不回去处理国事。

待张妍离开,朱瞻基坐在刚才张妍所坐的位置,给朱高炽擦拭着额头的细汗。

“爹,太医已经看过了,你不要担心,会好的,太医会治好的。”

“小子,又在这糊弄我呢,我自己的身子,我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扶我起来,躺了这么久,着实难受。”

朱高炽笑着摇头,朱瞻基说的话,他是完全不带信的,他知道这是朱瞻基在宽慰他。

哪怕他不知道太医说了什么,但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子已经彻底空了。

将死之际,人往往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

在死亡到来之前,不是谁都可以平静对待那个时间的到来的,但朱高炽已经适应了。

可虽然适应归适应,要是没有留念,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他还年轻,却是即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一刻真的到来,又是哪里能够轻易放得下的。

坐起身,靠在床头,朱高炽只感觉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儿子,这应该是我最后的时间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怀念,以后我不在你身边,你自己要处理好国事。

记得,你现在是太孙了,以后会是大明的皇帝,不要任性行事。

有些话,趁着现在还能说,我得给你说清楚,不然没这个机会了。”

“爹,您说,我听着,我一定记在心里。”

朱瞻基并没有再说什么宽慰的话语,他很清楚这个时候的朱高炽有多冷静。

他更加的清楚,这是朱高炽最后对世间的迷恋了。

这些话如果不听,朱高炽反而会有更大的遗憾。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笑得格外的开心,片刻又收起笑容。

“我当了这么些年的太子,我自认为对得起大明,对得起这个天下。

虽然还是太子,但也值得了,也算是为大明天下做了不少事,没什么遗憾了。”

朱高炽嘴里说着没遗憾,但心中又怎么会没有。

身为太子,距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的距离,他却是跨不过去了。

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当了这么些年的太子,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为大明的皇帝。

不成皇帝,他做的那些,都会被记载在永乐年间。

惟有成为皇帝,他才能有属于自己打造的那些盛世,他所做的一切,更会被历史所铭记。

而且谁没有当皇帝的心啊,尤其他还是太子,那个执念,更加深刻。

但现在,终究一切都要消散了,时也命也。

朱高炽面露苦涩,只得停下思绪,继续道:“大明如今与之前已经不同了,你要记住,在你登基之后,政策要继续实行,一切要以民为本。

大明虽然休养生息已经几年了,但这个时间还不够,你要切实落实下去,唯有如此,大明才能再次强大起来。

新政的推行,如今高贤宁做得很不错,这个人虽然说话行事不讨喜,甚至让杨士奇等人都感觉到了危机,但他是良臣,要好好去用。

你爷爷亲自邀请的几人,都是国之瑰宝,你要善待他们。

杨士奇等人过后必然会对高贤宁等人出手,你不要轻信任何人,一定要保持理智。

我知道你仍旧喜爱享受,这无可厚非,但国事的处理,一定要把持在手中,不要轻易将权力放出去了。

你已经贪玩享乐了这么多年,该收收心了,如今你爷爷的年纪也大了,你肩上要挑起大明江山社稷这个担子。

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你还在玩那个什么蛐蛐,我并没有跟你说什么,我想看见你自己主动收起来。

现在你长大了,那些该丢的,就丢了吧,今后只有国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大明看着在恢复,但不可掉以轻心。

新政是否要推行整个天下,你注意盯好江浙之地的情况,就能够看出来。

若是对朝廷有利,那就让高贤宁彻底推行开来。

各地藩王,你爷爷也给你处理好了,到了你这里,不需要你做其他的,你只需要休养生息,大明自然就会出现盛世。

我没有能够帮到你什么,大明需要处理的,除了你二叔的大汉之外,其他所有的,都给你处理好了。

你只需要做好这一件事,你就是大明的盛世之君。”

朱高炽心头很是感慨,朱棣这点,和朱元璋实在太像了。

朱元璋在位之时,就想尽办法将朱允炆的路铺好了,大明的威胁,几乎都有解决,朱棣的兵权,也是被朱元璋下了的。

如今朱棣,同样也是,大明外部,北方的威胁彻底解决,周边也都安排好了,不用担心外敌。

即便是在内部,容易出问题的藩王问题处理了,新政也已经推行下去了。

做得不好,就是永乐的锅,做得好,就是朱瞻基登基之后的大明盛世。

可以说除了朱高煦的大汉,其余大明的所有问题,朱棣都帮朱瞻基解决了,该做的都做了。

在朱高炽眼中,朱瞻基哪怕就是一头猪,只要不乱来,保持朱棣所实行的那些继续实行下去,都会是大明的盛世之君。

他虽然之前反对过朱棣,军事方面,无论是北征,还是奴儿干都司的设立,以及提级上来的哈密都司,对交趾的经营等等,尤其是东、西蒙古都司。

因为要经营这些地方,朝廷付出了太多,牵扯了太多精力,不断耗费大明国力。

内政上,他反对过新政的推行,因为他想要稳定,新政推行就是不稳定的因素。

但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发现,朱棣做的这些,不仅是在为朱瞻基着想,也是在为他铺路。

如果他现在不早逝,等他上位,其实无论是继续朱棣的决策继续实行,还是取消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都能够收获民心。

朱棣已经将需要解决的人都解决了,大明即便不这样继续做下去,只要让地方稳定下来,也能打造出盛世。

现在大明的情况,就是只需要减轻徭赋,大力发展民生,就可以做到。

只是朱棣所做的这些,朱高炽看了这么久,到了现在,也差不多看开了,虽然有风险,但得到的收益,无疑也要更大。

他不担心朱瞻基怎么选,在他看来其实怎么选择都可以。

只是他对朱瞻基,还有一定的期望,他不希望只是这样按部就班,他希望朱瞻基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功绩,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太平盛世。

这方面他不担心,他只担心朱瞻基的贪玩享乐之心,以及对杨士奇等人的过于信任。

朱瞻基闻言,心头有些默然,其实这些话,朱高炽对他都说过,只是每次说的不一样,这次是汇总了。

“爹,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会做好的,不会让你失望,也不会让爷爷失望。”

朱瞻基虽然应下,但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朱高炽闻言,也不再说什么,如今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他只想将想说的说出来,朱瞻基能够记多少,就看朱瞻基自己了。

“小子,除了这些,还有不少,军事上的,我就不说了,我知道你对这方面也很是重视。

不过对于工院,你要尤为重视,你二叔的大汉已经充分证明了,科技之道的发展对军事以及民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其中尤其是火器的发展,在你爷爷重视的基础上,你可以更加的去重视。

现在你爷爷已经制定出了工院所需人才的培养制度,你以后要吸取大汉国的经验,将这些完善。

你要切实做到,工院是最为重要的存在,他们所需要的,要在第一时间竭力去满足。

你有空闲的时候,也多去工院走走看看,拉拢一番人心。

这个地方,记住决不能让其他人插手,谁敢插手这块,那就解决这个人。

大汉国领先大明太多,你也不要急躁,不要去斥责工院的人,可以适当给他们压力,大明终有一日,会追赶上来的。”

朱高炽说了不少,就是要让朱瞻基重视大明科技的发展。

这方面,其实朱瞻基心中都知道科技的重要性,主要是大汉国靠的就是这些来实行逐渐超越大明的,他又怎么能不重视。

“爹,这方面你不用说,我都知道,我一定会格外重视的!”

朱高炽听后,想着接下来要说的话,心头也是有些怅然。

“小子,我知道你最是放心不下你二叔那里,不仅是你,大明有太多人,都放心不下。

你二叔的大汉,已经不是当初了,我也无法给你什么好的建议,因为我也无法解决。

不仅是我,哪怕是你爷爷,都已经无法在这件事上做什么了。

我知道你心中的担心,但你一定要记住,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绝对不要想着动用任何手段,不能给你二叔任何把柄。

即便是哪一天有绝对的把握了,也要先占据大义,随后一定要以雷霆之势直扑你二叔的王城,那里才是大汉国真正的核心。

在这个机会没有出现之前,你只能忍,明白吗?”

朱高炽丝毫没有叮嘱朱瞻基一定不要动兵这些,他很清楚有些是无法避免的。

朱高炽真正担心的,是怕朱瞻基不会忍耐,会忍不住。

朱高煦的实力,他也很是心惊,他不是一次两次后悔,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将朱高煦留在大汉,不然哪里会有这么多事。

朱高炽也很是好奇,好奇朱高煦到底是怎么做到从当初占据的一个小岛,发展成为如今这样庞大且强大的大汉的。

这是所有人的未解之谜,但他却是已经没有机会看到了。

如今的朱高煦,早已经超出了大明的限制,他真的无法为朱瞻基留下什么实用的解决法子了。

朱瞻基所需要做的,就是忍,不断的忍耐,发展大明,等待着朱高煦自己露出破绽,等待那可以一劳永逸的机会出现。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虽无奈,但也只能这样了,谁让大明如今与大汉的差距,有些巨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