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明太子的遗憾,朱瞻基的不甘与恨意(1 / 1)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虚弱的话语,心头极为不是滋味。
其实如今朱高煦大汉国的实力虽然强大,但与大明,还并没有正面交锋过,朱瞻基心中一直认为,哪怕就是和朱高煦打起来,大明也不会差大汉多少。
朱高煦虽然在不断扩大大汉疆域,但大明又何尝没有扩大疆域。
且朱高煦的那些对手,朱瞻基是真没有看在眼里,换成大明,他有信心大明同样可以做到。
只是大汉的火器确实更加强大,他也没有把握彻底打过大汉,且加上大汉的众多疆域,尤其是朱高炽所说的核心,他也认同的大汉核心之地,大明的水师去不了罢了。
大明的水师与大汉的海军,确实也存在差距,这点他认。
但凡要是大汉不是悬挂海外,他都不想这么忍。
他其实很想不通,大明明明也很强大,为什么要一再牵就朱高煦的大汉国。
朱棣是这样,朱高炽也是这样,但他不想这样。
朱高煦的大汉,在他眼中就是大明的国中国,且现在的体量增大,再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他都担心哪一天会有人说出大明正统在大汉。
且即便是国中国,又完全不像。
看看朱高煦在大汉使用的制度,与大明相差太多了,尤其是传来的国事院与军机处这样架构的消息,完全就是独立的一套制度。
还有实行的纸币,朱高煦将自己的画像与朱元璋、朱棣比肩,这是想要表达什么?
朱高煦之心,在他看来其心可诛。
但这些,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就是因为朱棣与朱高炽都在怕朱高煦一般,他很是想不通。
现在朱高炽又说这些,尽管他心中有不同的想法,但朱瞻基并没有说出来。
他知道朱高炽时日无多,这些,他还不想和朱高炽争论,他不想在这个时候还和朱高炽吵起来。
“爹,我知道了,不过我准备要加强水师的建设。
爷爷没有过于重视这些,但我不想,我想重新打造强大的水师。”
大明水师,这是朱瞻基尤为迫切的。
其实在之前,大明从来没有为水师操心过,因为大明有着绝对精锐的水师,尤其是郑和的舰队,震慑周边海域诸国,下西洋谁能与之抗衡?
可以说之前如果有人可以在陆地上与大明的明军战一战,但在海上,大明水师就是无敌的。
可这一点,自从朱高煦大汉国的海军出现,渐渐就开始变了。
大汉国有着比大明更好的大船,这都还好,如今在造船的技术上,大明也跟上来了,不落后大汉的战舰多少。
可就是火器的悬殊,使得大明水师与大汉海军差距巨大。
海上交锋,在这个时期,真就是火炮的射程一寸长,就是一寸强。
在两边机动性都大差不差的情况下,火炮的差距,让大明水师想要靠近大汉海军的舰船都极为困难。
战船本身不占优势,火炮射程又远远落后,根本没法在海上打。
只能想办法靠近大汉海军的舰船,只有达到自己火炮的射程,才能对进行反击。
如今朱瞻基想要做的,就是提升水师的规模。
既然要贴近才可以,在贴近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伤亡,那就以伤亡换取距离。
十艘战船不够,那他就准备一百艘,哪怕摧毁一半,都还有一半可以对大汉海军进行有效打击,这才是朱瞻基想要的。
这些年来,大汉一直制霸海域,让朱瞻基尤为难受。
朱高炽闻言,也并没有反对什么。
“水师的重要性,我本来也要跟你说,但你自己知道就好。
如今不是以前了,水师的建设要格外注意,你可以以郑和那支舰队为核心,进行增加。
不过这件事,你需要等一等,等你自己上位了,再去做。
之前大明一直在对外用兵,各处也在用钱,无法对大明水师进行扩建,你也不要怪你爷爷,朝廷只有这么些钱,没有办法。
等你上位之时,那时候各地差不多也稳定下来了,在不需要对外用兵的情况下,可以用银子来打造更为强大的水师。
对郑和,你要充分信任,如今大明水师之中,就属他最懂海战。
而且这个人执迷于下西洋,如今下西洋的路被大汉国所阻挡,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迫切水师更加强大,然后重新打开下西洋的通道。
除了水师,你还需要注重加强大明与大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现在大明周边,几乎都是你二叔的大汉疆域,大明想要对外展开贸易,大汉国绕不开,也绕不过去。
我知你心中不愿,但加强双边贸易,可以让大明得到更多的税收,让大明的商业更进一步,这不仅是富民,更是富国。
就像当初,你二叔弱小之时,大明那时明明禁海,但他却是能够找到不同的理由与大明保持贸易往来,提升你二叔所谓的经济。
这些年,我也研究过这些方面,你二叔做的许多,都有些超前了,只是我们之前没有看得懂,其实都是对的。
大汉国好的地方,你要学会去学习,去吸纳为己用,唯有如此,你才能让大明在以后,有可能超越大汉。
切勿扫蔽自珍,闭门造车,这条路,已经证明了,走不通,与外面脱离联系后,只会让自己坐井观天。
在你实力没有彻底超越大汉国之前,你所有的不甘愿,都只能忍,都只能放在心底,只能去学习别人优秀的一面,耐心发展自己,终有一日,你会成功的。
这些是我研究了许多年才研究出来的,可惜我知道得晚了。
但这些对你而言,并不晚,好好去做,明白了吗?”
水师的事情,朱高炽也很是赞同的。
大明的沿海之地太多了,但这么长的海岸线,大明却是根本没有制海权,这对大明而言,极为被动。
若是真的爆发大战,大明各地完全暴露在大汉的兵锋之下,大明会防不胜防。
且久守必输,哪有千日防贼的。
有着这样漫长的海岸线,自己的水师却是连家门都出不去,这对大明而言,是一种耻辱。
至于后面说的那些,确实是他潜心研究了朱高煦过往的种种所看到的,以及内心所醒悟的。
大汉的发展,他看得见,他知道,之前他还不理解,朱棣做的许多决策,他还反对过。
但真的了解之后,他才对朱高煦格外的忌惮。
谁说朱高煦不会治国啊,这份治国的本事,他都无法相及。
现在对于朱棣实行的那些政策,他才知道朱棣是多有远见。
无论是新政还是针对藩王、官绅阶层,他也是在看清这些之后,更加由衷赞叹朱棣的实行。
可惜大明那些官员,愣是没有一个人去重视这些,依旧还抱着以前的那些思想,不愿去改变与学习,还沉浸在过往,他有心无力。
如今他没有时间了,他只能将这些告诉朱瞻基,让朱瞻基去做。
其实这些,本应该是他来做的,可他的身子不争气啊,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却是连皇帝那个位置都没有坐上,到头来,他还是大明太子。
他有许多想要实行的政策,他本想等自己上位之后实行的,可是,全部都来不及了。
朱高炽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到了太子之位,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最终却是没有坐上皇位,早早逝去。
朱高炽对自己的死,看得很是透彻,唯独就是这点,尽管他也尝试说服过自己,但他就是说服不了。
哪怕只是当一天的皇帝,他也想死在皇帝这个位置上,而不是死在太子这个位置。
世间人对那个可望而不可及,而他对那个既可望,也能可及,可偏偏自己的身子撑不住。
朱高炽在想,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北征,在攻灭瓦剌与鞑靼时,在营建东、西蒙古都司时,他若是没有那么投入所有去处理国事,他若是依旧已经自己的身子为重,恐怕自己还能活好几年吧?
也就是那段时间,将他本就已经不好的身子,本就快要被掏空的身体,彻底给掏空了。
朱高炽很是不甘,却是又无可奈何。
或许,这就是他的命?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的捉弄人。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的叮嘱,前面还很欣喜,但后面那些,他心中很是膈应。
去学习大汉国?去学习朱高煦是怎么治国的?
当初他才跟着朱高煦一起出海,但朱高煦却是从未教过他这些。
想着当初朱高煦什么也不教他,只是让他一味的看书,朱瞻基心头没由来的对朱高煦更恨了。
在他看来,既然朱高煦有这样的本事,当初为什么就不愿意教他一些?
当初明明是朱棣亲自交代的,要让朱高煦教他,让他跟着朱高煦学一些东西。
那时的他还很小,可就在那个时候,朱高煦原来都已经对他有这么深的防备了啊。
那段经历,朱瞻基很是不愿意去想,去提及,在他眼中,全是因为朱高煦。
如今朱高炽又说出让他去向大汉学,学习大汉的政策,学习朱高煦的治国,还要增强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往来,朱瞻基很是不愿意。
之前朱棣去了一次大汉之后,回来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带回来的那些金银,让大明的物价都上涨了不少。
是的,随着大量金银流入大明,尤其是银子,大明的物价都在上涨,原本就没有钱的大明百姓,更加的没钱了。
原本一两银子能够买到的,现在要用一两三钱以上的银子才能买到,让大明的银子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值钱。
这些,其实谁都没有怀疑过大汉,他们自己其实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是这个情况。
明明之前通过与大汉做生意,以及朱棣带回来的银子,大明应该更加富庶才是,但反而让民生越发艰难。
直到现在,大明才勉强适应了之前的物价上涨,可在这个时候,大汉又推出了大汉纸币,全面使用大汉纸币,不再用金、银、铜钱了。
本来之前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就收紧了,如今想要与大汉做生意,更加艰难,因为大汉的纸币兑换,对他们而言极为不利。
这些其实都没有看出来朱高煦是在对大明不利,朱瞻基也没有看出来,但他心中就是将大明的这些不好的情况,全部推给了朱高煦。
误打误撞的算是想到了真相。
朱瞻基尽管不愿,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爹,我知道了,我尽量去学,去做。”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勉强的话语,也没有去苛责太多。
他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能够让朱瞻基应下,就已经尤为难得了。
如今自己的时间不多,朱高炽不想在一件事上不断重复嘱咐。
“儿子,还有一件事你要记住,不能为了皇位,去做什么对不起你爷爷的事情。
你爷爷什么时候让出来,你再什么时候上去,万不可有一丝急切。”
朱高炽是真的担心朱瞻基会在这件事上想不开,看着他如今的样子,会产生邪念。
他怕自己的死会让朱瞻基生出朱棣太能熬那样的念头,从而想要走邪路上位。
朱瞻基闻言,坚定的点头应下。
“爹,你放心吧,我不会的,我还年轻,我等得起!”
这点,朱瞻基心中也怕,他怕朱棣熬死朱高炽之后,又熬死他。
朱高炽身为太子却是无法坐上那个位置就早逝,他怕自己在太孙的位置上被熬死,也做不到那个位置。
但朱瞻基更加清楚,他若是乱来,恐怕更加难以坐上那个位置。
这些,他想得还是清明的。
朱高炽闻言,欣慰一笑,只要朱瞻基不走邪路,他清楚,那些早晚都会是朱瞻基的。
又叮嘱了其他不少,朱高炽也感到很是疲惫。
很想闭眼,但朱高炽知道,自己不能闭眼,不然这一闭眼,恐怕就再难睁开了。
良久,张妍端着粥走了进来。
朱高炽让张妍来到自己身前,和朱瞻基嘱咐好了,他还要再嘱咐张妍。
张妍看着朱高炽,用勺子打出一勺,不停用嘴吹着热气。
其实她的粥早就熬好了,中途还热过一次。
但朱高炽与朱瞻基还没有交谈完成,她只能一直在门外等着。
直到父子两人交代完,她才进来。
“趁热,吃一点。”
“好。”
朱高炽最后享受着张妍的投喂,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