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璀璨的大唐数学,三次方程的世界(1 / 1)

加入書籤

数学,这个世界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一直很好,官方也非常重视,让人感觉古代没数学,主要是明朝的问题。

数学和天文的发展在明朝就停止了,古代发展数学的动力是历法,因为历法关系到生产。

明朝直接继承元历,加上朱元璋的各种限制,民间数学迅速衰落。

彼时西方又正式崛起,数学发展非常快,明朝出现了很多外国传教士。

这就导致在印象这块更差,明朝的数学是西方人搞,给人一种中国无数学的感觉。

唐朝,数学发展就非常好,而且还是科举的一门课。

王皓提着礼物,准备拜访的就是一位数学界的猛男,王孝通。

王孝通编撰的《缉古算经》,算是一本古代练习册,总共有二十道题。

这二十道题涉及到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高级运算,就算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超过高考压轴大题的存在。

这王孝通出身平民,在隋朝就以推演历法出名。

到了大唐先是任算历博士,一个从八品的小官。

武德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严选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男人,直接提拔其为通直郎太史丞。

李渊当了九年皇帝,很多事大事就发生在两年,武德二年和武德九年。

武德二年,天下群雄无数,谁坐天下还不一定。

李家还被困在关中,左右上下都是敌人,李渊在重压下算是做了点事。

等局势逐渐明朗,李渊就开始放飞自我,整顿后宫去了。

武德九年,李世民太子过渡期,该处理的处理,该升官的升官,短短一年做出了很多成果。

看时间,这些都算在了李渊的头上。

王孝通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缉古算经,是唐朝算经十书之一,一直都是国子监数学这门课的王牌教材。

现在正在研究历法。

武德二年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发行了本朝历法《戊寅元历》,这本历法开创性的使用了定朔法推演。

作为一种摒弃之前平朔法推演的全新方法,问题自然多多。

武德六年,王孝通就和吏部郎中祖孝孙两人推演出其中很多的毛病。

不过李渊这人吧,压根心思不在这上面。

能用就行,不需要那么精益求精。

皇帝不管,那就只能去研究算术了,李世民刚当上太子,就将其成果公布。

在贞观元年,原天策府记室参军李淳风又对《戊寅元历》提出了一些意见。

李世民全都采纳,还将其提拔为将仕郎,入太史局工作。

王孝通后世无名,只要是他编撰的东西太难了,一般人读都读不顺,更别说研究了。

李淳风现在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太史局将仕郎,可是后世却是唐朝最有名的官员。

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那得是养活多少神棍,实际上这对李淳风来说压根不算什么好东西。

《乙巳占》才是李淳风真正的贡献。

这本书第一次给风定级,是世上最大的关于气象的专著,是科学的专著不是神话层面。

王孝通、李淳风等人现在都在太史局上班。

王皓真正要找的大佬就是这几位,也就是这时代数学等都是辅助,不然妥妥的时代大拿。

当然,这时代的数学家不止这两位。

现在是太常少卿的祖孝孙,此人不仅是数学天才,也是音律方面的天才。

他最开始就是协律郎。

武德九年已经从登州别驾升为太常寺少卿的他奉命和协律郎窦进等人定音律。

没办法,开国都九年了,国律都没有定下来。

这些事等李世民成了太子,才全部开始推行,就这些小事能看出要不是李世民在李渊当皇帝得烂成什么样子。

司农卿崔善为,此人也是劝李渊起兵的人之一。

虽然是崔氏出身,可这位是实践为上的那种官员,在李渊一朝也算是个救火郎中。

什么地方有烂摊子,李渊就将其搬过去。

就连历法这种事李渊都要他去帮忙勘定,不过在历法上崔善为确实有水准。

直到贞观初年,这位比李渊还老的老头子总算是结束了奔波的命。

现在是司农卿,不过人缘很不好。

崔善为是实干派,看不得糊弄这种事,所以从司农寺少卿到下面的官员,都和他不对付。

这些人在史书上都不怎么有名,甚至只有几行字,可是对于和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实干官员。

王皓走到太史局,这个地方就在国子监的旁边,一个二进的小院子。

里面都是一些科研人员,又累又没有油水。

要在大唐选一个最清廉的衙门,太史局绝对高居榜首,纯没油水的衙门可不多见。

王皓走进去,没人。

整个院子乱糟糟,静悄悄的。

就这现场,很符合王皓对科研人员的刻板印象。

不拘小节又非常严谨,两者能够完美的同时出现,这就是本事。

走进大堂,里面几个人也是个忙个的,全都没有抬头。

在一个老头的手边还放着两个胡饼,就那干裂的程度看,放的时间绝对不会短。

啪!

王皓将几张纸拍在桌子上,声音大的惊动了所有人。

枯瘦老头抬起头看着王皓,眼神中有点迷茫。

“这,潮汐和月亮关系的全部研究资料,别问,看。”

老头点点头,拿起纸认真看。

第一张还没有看完,眼睛已经开始在发亮,整个人微微发颤。

很显然,看懂了。

啪!

王皓猛的一抽,将老头手上的纸抽了过来,顺便把桌子上的也拿了过来。

“你。。。还我!”

老头眼睛瞪的像铜铃,愤怒的看着王皓。

“这本来是我的东西啊,什么叫给你,这可不行,你这是巧取豪夺。

“我的东西,我怎么处置都行对吧。”

老头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木木的点头。

“这就对了,不能抢。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皓,是个白身。

“我来找通直郎太史丞王孝通和将仕郎李淳风,知道的给我说一声,我找他们有非常重要的事。”

瘦老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用手一指自己:“我,就是你要找的通直郎太史丞王孝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