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一一〇三章 参观乌金厂(1 / 1)

加入書籤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七,临江军(樟树县)郊外,赣水之滨。寒风卷着初冬的湿气,却吹不散江畔巨大工棚内蒸腾的热浪与刺鼻的硫铁气息。方梦华一袭素青棉袍,外罩银灰鼠裘大氅,步履沉稳地踏入这片钢铁与火焰的疆域。杨太紧随其后,深青将官服衬得身形愈发挺拔,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这陌生而震撼的工业奇观。身后,数十名湘赣士绅代表裹着厚实裘衣,脸色在炉火的映照下忽明忽暗,惊疑、抗拒与一丝难以抑制的好奇在他们眼中交织。

巨大的熔炼车间如同巨兽的腹腔。中央,三座依赣江而建、高逾两丈的反射炉正发出沉闷的咆哮。炉口吞吐着骇人的橙红烈焰,滚滚热浪扭曲了空气。炉前,十数名精赤上身的壮工,古铜色的肌肉在火光下油亮紧绷,正用长柄钢钎奋力搅动着炉膛内沸腾的金属熔浆。那熔浆并非寻常铁水的暗红,而是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接近白炽的亮黄色!

「诸位请看,」领头的正是如今已贵封「争气侯」的汤铁牛。这位当年铸造第一部大明蒸汽机的老匠宗,须发已半白,身板却依旧如铁塔般硬朗。他声若洪钟,压过炉火的咆哮,指向那炽热熔流:「此便是南安大庾岭深处采出的‘乌金’原矿,经反复煅烧、酸浸、碱熔,去尽杂质,方得此纯净钨砂!投入此反射炉中,以焦炭为薪,鼓以强力热风,辅以少量硝石为氧化剂,历经十二时辰,方成此钨铁熔融之态!」

他抄起一根冷却的长铁钎,末端沾着一小块刚刚凝结、尚呈暗红色的金属锭,高举示众:「此即钨铁初锭!其性至刚至硬,熔点之高,冠绝寻常五金!诸位可试其重!」一名胆大的士绅代表在护卫示意下,小心翼翼接过那不过拳头大小的暗红金属锭,入手瞬间脸色骤变,手臂猛地一沉:「嘶!好生坠手!小小一块,竟比等大生铁重上倍余!」

汤铁牛傲然道:「不错!此乃‘乌金’本色!然此物性极脆,尚不堪大用。欲使其化刚为韧,需经千锤百炼,脱胎换骨!」

众人移步至相邻的「制粉坊」。此地景象迥异于熔炼车间的炽烈狂放,代之的是一种精密、冷肃甚至有些诡异的氛围。巨大的水压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将冷却的钨铁初锭反复锻打、碾轧成薄片,再送入一台台高速旋转、布满锋利齿刃的「碎矿机」中。刺耳的金属刮擦声令人牙酸,片状钨铁被撕扯、切割成细小的颗粒。

「此乃粗粉,尚不足用。」汤铁牛引众人至坊内最深处。此地光线昏暗,唯有几盏新式的「华光」汽灯发出稳定白光。数名身着明华大学深蓝工装、戴着厚布口罩的工匠,正全神贯注操作着几台结构精密的黄铜器械——真空球磨机。粗粉被投入密封的球磨罐中,罐内填充着坚硬的碳化钨小球,在真空环境下被高速旋转的罐体带动,进行着漫长而精密的研磨。

「父亲,」一个清朗而略带激动的声音响起。汤思退——汤铁牛长子,明华大学电力实验室研究员,与其助手叶承灝快步迎来。汤思退手中捧着一个敞开的玻璃皿,内盛细如尘埃、漆黑如墨的粉末。「此乃最终所得之钨粉!粒径需极细、极匀,方能用于后续冶制!叶师弟为此研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不眠不休验证了数百次!」

叶承灝年轻的面庞上带着熬夜的痕迹,眼神却亮得惊人:「首相,杨军团长,诸位大人请看!」他小心翼翼拈起一小撮粉末,置于一片光亮铜板上,凑近汽灯。「此粉之细密均匀,关乎后续拉丝成败!其制备之难,更甚于去年在马鞍山寻得锰、钴合金配比以增钢铁韧性!钨金之现世,其意义,堪称划时代!」

最后的舞台,是戒备森严的「拉丝工坊」。此地温度更高,空气中弥漫着石墨与高温金属特有的气息。巨大的立式加热炉旁,汤铁牛亲自操持。他将按精确比例混合了微量粘结剂的钨粉,填充进特制的耐高温模具中,置于炉内进行热压烧结。炉温被精准控制在接近钨熔点的恐怖高温,强大的水压机缓缓施加压力。

「此乃‘粉末冶金’之核心!」汤铁牛须发贲张,汗水沿着沟壑纵横的面颊滚落,声音却依旧洪亮:「非熔铸,乃以巨力高温,使粉末颗粒相互咬合、扩散、致密成材!」

炉门开启,一块长约尺余、截面呈方形的暗灰色钨条被钳出,虽不复熔融时的炽亮,却隐隐透着金属的冷硬光泽。汤铁牛将其固定在巨大的「旋锻机」上。机器轰鸣,沉重的锻锤以极高的频率反复锤击、旋转着钨条。每一次锤击都火星四溅,钨条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被拉长、变细,截面逐渐圆润。

随后是更精密的「金刚石拉丝模」。细化的钨棒被加热至红热状态,强行拉过镶嵌着天然金刚石微孔的模具。每一次穿过更细小的孔洞,钨丝便被拉伸得更细、更长。此过程反复数十次,需极精准的温度与拉力控制,稍有不慎,价值千金的钨丝便会脆断!

当最终,一根闪烁着银灰光泽、细若毫发却坚韧无比的钨丝,被汤思退用特制镊子轻巧地缠绕在一个小巧的陶瓷线轴上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炉火的咆哮、机器的轰鸣,以及众人粗重的呼吸。

「成了!」汤思退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他将线轴高高举起,在汽灯光下,那细丝折射出冷冽而神秘的光泽。「此便是点亮‘华光’,驱散长夜的光明之源!更是未来无坚不摧的神兵之魂!」

杨太的目光死死锁在那卷细丝上,呼吸粗重。他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汤侯!你方才言,此物更是神兵之魂?!」

汤铁牛哈哈大笑,眼中迸射出铁与血的光芒。他一挥手,一名亲卫立刻捧上一个沉重的木匣。匣盖掀开,寒光凛冽!里面整齐码放着十余支闪烁着独特暗沉光泽的锐利矛头,形制正是明军三棱刺刀制式。

「杨军团长问得好!」汤铁牛抓起一支矛头,屈指一弹,金铁交鸣之声清越悠长,迥异于寻常钢铁。「此矛头之钢,乃精选马鞍山精铁,以去年所研之高炉配比熔炼,本已坚锐非凡!然其尖端锋刃处——」他手指用力一抹刃口,那暗沉之色更显深邃,「——乃渗入了微量钨粉,经特殊淬火工艺而成!此钨合金之锋锐坚韧,远超凡铁!」

他目光如电,扫过那些面色发白的士绅,声音陡然拔高:「按照之前洞庭和议时方首相答应过的,赠送蜀宋岳鹏举麾下精锐‘背嵬军’八千套新式兵甲,门口接货的牛皋还不稀罕说宋制步人重甲,号称刀枪难入!然老夫持此掺钨合金矛,一刺之下——」汤铁牛猛地做了一个前刺的动作,空气仿佛都被撕裂,「宋军重甲,应声洞穿!一扎一个透明窟窿!牛伯远那张黑脸都绿了,哈哈!」

「嘶——!」倒吸冷气之声在士绅群中此起彼伏。宋军步人甲之坚固,他们耳熟能详。一矛洞穿步人甲?这已超出他们对「锋利」的想象!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裘皮,仿佛那矛尖的寒意已透体而来。

方梦华适时上前,立于那卷细若游丝的钨丝与寒光凛冽的钨合金矛头之间。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震撼失语的杨太,扫过那些眼中恐惧与贪婪疯狂闪烁的士绅,声音不高,却如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诸位,看清了吗?」

「这自赣南群山深处掘出的‘顽石’,经烈火熔炼,千锤百锻,可化为点亮千家万户的‘光明之芯’。」

「亦可,铸成洞穿旧日壁垒、终结腐朽王朝的——‘破阵之锋’!」

「是守着祖传的田契,在九成重税下坐以待毙,枯守冢中?」

「还是拿出窖藏金银,入股此‘点石成金’、‘化丝为芒’的千秋伟业,与我大明共铸一个前所未有的钢铁纪元、光明盛世?」

「生路,死路,就在眼前,诸君——自择!」

工棚内,炽白的汽灯光芒稳定地照耀着。反射炉的咆哮、水压机的轰鸣、金刚石拉丝模那细微却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所有的工业噪音,此刻都仿佛化作了这个崭新时代最雄浑、最不容置疑的序曲。那卷细小的钨丝与那排冰冷的矛头,在光芒下沉默地诉说着力量与未来的双重寓言。杨太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望向钨丝的目光,第一次充满了超越土地、属于钢铁与电流的灼热渴望。而士绅群中,终于有人颤抖着,向前迈出了脚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