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二美互殴(1 / 1)
方城既是安州州治、也是广阳郡郡治,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精神意义。随着杜洛周主动撤出方城,任城王元彝很快就引军入城,正式收复这座坚城。
它的失陷,某种程度上表示杜洛周在安州大势已去。不过要想彻底占领全州,光靠一座方城还不够;因为除了东南方的安乐郡以外,还有很多城镇被杜洛周落下的势力掌控。元彝要么需要派兵攻打、要么需要传檄招降……总而言之,他和麾下将士是耗在其中了。
元彝鉴于燕州是主战场,各郡县已经被敌我双方彻底打烂,而那边又没有人坐镇。元彝和羊深等人惟恐燕州再次大乱,于是令燕州刺史王椿、燕州都督都督回去主持大局。
至于元孚,他是李神的副都督、暂时受命于卫铉,跟元彝不是同一个“体系”。他仍然留守密云郡白檀城,与蔡俊、刘朝、侯渊等候卫铉消息和命令。
城主府一间大厅之内,元孚和蔡俊、刘朝、侯渊一起发呆。
辅军副军主刘朝忽然一拍案几,霍然起身道:“诸位,八天了,八天都没有主公的消息。我这几天食宿不宁、坐立不安,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总之我是不想等下去了。”
“我也不想等了。”辅军军主蔡俊脸色严肃的站了起来,沉声说道:“方城大势已定,今有任城王处理一应事宜,想来不至出错了。主公却要杜洛周的十二万大军、杜千秋的三万大军。若是三会城久攻难克,主公腹背受敌、凶险异常。眼瞅着主公陷入险境,我等却留在后方无所事事,着实让人焦虑。”
侯渊言简意赅:“诸位,出兵吧!”
元孚也有此意,点头道:“那就出兵。何人为将?”
蔡俊、刘朝、侯渊异口同声道:“末将愿往。”
元孚不懂军事,又有俘虏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要跟元彝交接,对于说道:“我留下来与任城王交割,三位将军一同出征,诸位以为如何?”
元孚的决定符合三将心意,三将也不指望元孚带兵,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白檀城就拜托元都督了。我等这就下去准备。”
三人刚刚准备离开,只见朱岱林忽然跑进大厅:“元都督、三位将军,朝廷派天使前来颁旨。”
“啊?”四人大为惊奇,朝廷的颁旨天使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也未免太尽责了吧?
元孚回过神来,连忙问道:“人呢?”
朱岱林答道:“元都督,天使已经入城,即将抵达城主府。”
“走,先去看看。”元孚说着,急冲冲的往门外走去。三将和朱岱林也跟了出去。
几人来到前院,只见一名身穿戎装的女官领着一队禁卫走进大门。
“季聪?你怎么来了?”看着那名女官,元孚顿时傻眼了。元孚自然认识元季聪了,他是太武帝拓跋焘曾孙、临淮懿王元提之子,与孝文帝元宏同辈。如果论起辈分,还是元季聪的叔祖。
元季聪没有看到卫铉,心中大为失望,她上前行了一礼:“叔祖,卫都督屡战屡胜,扬我大魏国威,陛下特意派我前来嘉奖。卫都督不在么?”
听到后面那句话,元孚心下一阵恍然。胡太后这是用个人身份嘉奖呢!其目的是拉拢卫铉,以示亲厚。他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叹息道:“我们刚刚商量出兵,若你来得晚些时候,三痊将军已经率军出发了。”
元季聪知道卫铉处境艰难之后,吓得花容失色、脑海一片空白。
元孚以为她关心国事,安慰道:“卫都督从未让人失望,你也不用担心。对了,只有你们几个人来么?”
元季聪努力冷静下来,强颜道:“城外还有一镇骑兵,未免引起误会,我不让他们入城。”
“倒是考虑周全。”元孚笑了笑,取出自己的令牌交给亲兵校尉:“请将士们入城休息,并且安排食物。”
“喏!”校尉接过令牌,告辞离开。
“诸位将军先忙。”元孚向三将示意一下,请元季聪入厅休息。
元季聪看着三将离开的背影,暗自一叹,她什么忙都帮不了,只能干着急。她奔跑至此,也着实是累坏了,便跟着元孚进入大厅。
元孚给元季聪倒了一碗茶,好奇的问道:“陛下给卫都督加官晋爵了?”
元季聪想着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于是说道:“陛下升卫都督为上仪同三司,加封镇军大将军。”
元孚暗自诧异,从职官方面上说,卫铉并没有升,依然是上党行台都督、征南将军、上党太守、上党都督,爵位还是河东郡公,只是勋官升了一级,另外多了个从二品的武散官。然而爵位、勋官、散官其实并不重要,很多王公大臣子弟的爵、勋、散都比卫铉高,可是有人却只是羽林军的什长、队主、都伯之类的,所以实权在手的职官才重要。
要是仅仅如此,元孚觉得胡太后的加封配不上卫铉所立之功。
元季聪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另外赏金五千两、赏银两万两、绢三万匹、珍珠十斛、翡翠玉饰十对。赏赐之物乃是陛下从私人府库所取;由于山高路远,故而使人送往壶关卫府,我只带来十对玉饰。”
元孚这才恍然。不加职官,改以私人方式从重赏赐,倒也是上位者的惯用手段之一。
“叔祖,我离开京城之前,陛下交待了一些话。要是我遇到您,让我代为转告。”元季聪说道:“战场上的事,你们说了算,陛下不许任何一人横加干涉。你们只要打赢葛荣就好,不必过于在意朝廷限定的时间,她也不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元孚很是意外,他沉吟一下,问道:“既然如此,朝廷为何给李大都督限制时日?”
元季聪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想到胡太后对李神、元孚等人极为友善,便向元孚说道:“京城颇不安定,近来舆情四起。先是集中褒奖卫都督,不吝华美之辞藻;随后就把矛头指向您和李大都督、任城王、杨刺史,那些流言蜚语对你们很是不利。陛下或许是身不由己吧!”
元季聪虽然没有说透,可是元孚知道养匪自重、拥兵自重之类的流言最多;这种流言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他是冀州刺史、李神是相州刺史、任城王元彝是河北北部四州大都督、杨津是定州刺史,眼红和妒忌他们的人自然是多不胜数。但是胡太后的态度让人没有想到,也许她是吸取了元深和元融兵败身亡取得教训吧。
元孚想到这里,忽然心头一动,神情严肃的问道:“季聪,有没有针对萧大都督的流言?”
元季聪不答反问:“叔祖说的是萧宝夤、萧大都督?”
元孚眼巴巴的看着她,连声道:“对对对,就是萧宝夤。”
元季聪看到元孚异常严肃、异常紧张,心知叔祖想到了什么要事,连忙答复道:“叔祖,也有针对萧大都督的流言。”
“麻烦大了。”元孚凝重道:“季聪,这类流言九成是萧梁谍者散布,其目的是搅乱我朝朝堂内外。”
“叔祖,您是说萧梁要对我朝动兵了?”元季聪冰雪聪明,又被胡太后长期培养,她对政治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洞察力,自然明白谍者搅乱敌国秩序乃是出兵前的征兆。此刻受到元孚的启发,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不合理的地方。
京城作为权力的中心,流言蜚语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如果仅仅只是针对某一个人,那肯定是内部的权力之争;可如今的打击面积已经远远超出政斗的范畴了。然而朝廷上下非但没有意识到南梁在作怪,反而乐不可支、急不可耐的借题发挥;甚至就连胡太后也认为是常见的政斗。
“嗯。”元孚心事重重的起身踱步,过了一会儿工夫,他止住脚步,向元季聪说道:“季聪,你明天立刻回京,请陛下做好防范萧梁的准备。”
“可是我没有见到卫都督。要是这么回去了,又如何向陛下交待?”元季聪弱弱的说道。她没有见到自己的情郎,不想就此回去,但是她也明白事关重大,所以声音越说越小。
元孚不明就里,顿时就急了。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季聪,你不认识卫都督,不知他的为人,有所担心也是情有可原。我告诉你:卫都督是个性情中人,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根本不在乎直接转达还是托人转告之类的小事。你将陛下的诏令和玉饰留下,我让刘将军转交。刘朝将军是卫都督的师兄,他不会误事的。”
元季聪闻言无语,心说“叔祖,我都是卫都督的女人了,我只是想见见他而已。哪会在意直接转达或托人转告?”
只是她见不得光,根本不敢说这种话。她当然也责怪卫铉,因为卫铉拿下她的红丸之后,就想直接“曝光”;可她自己不愿当个废物一样的笼中雀,所以拒绝了。
今后便是无名无份、便是为卫铉而死,元季聪也是无怨无悔。
“丫头,事关重大,你明天清晨立刻回京。”元孚心急,他也不管元季聪是不是天使了,直接用长辈的身份命令。
元季聪想见一见分别很久的爱郎,更担心腹背受敌的爱郎。根本不想走。
就在元季聪打算让人回京禀报、自己留下的时候,一名校尉在门口大声禀报:“都督,卫都督遣人送来捷报。”
元孚大喜,连忙道:“有请。”
不时,一名风尘仆仆的少年将领步入大厅。
将领是卫泽,他看到跟着元来迎的元季聪,不禁愣了一下,随即把一封信交给元孚。
元季聪也认识卫泽,她跟卫铉玩赏永宁寺塔的时候,卫泽就是亲兵主将。也就是在永宁寺塔塔顶边缘的廊芜,她成了卫铉的女人。
元孚不知此节,他看完书信。狂笑道:“杜洛周十三成大军葬送武列水西岸,杜洛周生死不明,卫都督再无后顾之忧,不日定能拿下三会城。”
又看捷报几遍,他对卫泽说道:“卫将军,我和蔡将军、刘将军、侯将军担心卫都督,本来就决定出兵。倒是与卫都督不谋而合。”
卫泽忍不住问道:“元都督,三位将军今在何处?”
“他们三人正在城内整军,不时就会出兵。”元孚笑着说道:“卫将军休息一番,明日清晨可与他们一同返回。”
“末将遵命。”卫泽知道元季聪是主公的女人,虽然不知对方为何出现在白檀城,然而这些都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事,也就不理会了。
卫泽打算离开的时候,元季聪忽然说道:“叔祖,我有自己的使命,不能半途而废。我可以写一封书信,让人将您的疑虑送往京城;我则跟随大军前去会见卫都督。您看如何?”
元孚一想也对,毕竟元季聪有她的使命,自己确实不能干涉太深;既然她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前方又是畅通无阻,自无反对的理由,于是点头道:“可以,我同意了。”
卫泽悄悄看了元季聪一眼,他有些替元季聪担心了,若是慕容紫烟知道元季聪是主公第一个女人,或者看到元季聪与主公暧昧,她会不会将偷偷将元季聪打死,然后再嫁祸叛军?
对于这种事,卫泽觉得慕容紫烟做得出来,因为在他印象之中,慕容紫烟是个异常彪悍的女人,她的温柔只给主公一人。便是石忠、刘朝、姜衍、徐义等人都怕。
一念及此,他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二美互殴的景象了。
。。。。。。
安乐三会城城主府,杜千秋漫不经心的把手中书信丢到案几之上。大大咧咧的向送信斥候道:“大都督的信函,我也收到。”
言罢,他对侍立一旁的亲兵一挥手,一人端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砣白银,少说也有百两。杜千秋一挥手,豪爽的说道:“兄弟们也辛苦,这是本将一点心意,你拿去分了。”
斥候贪婪的看了看托盘,依依不舍的说道:“多谢将军,不过大都督治军严谨,卑职不能拿。”
杜千秋看到斥候贪婪却又慑于军法,不禁爽朗一笑:“也罢,改日请你吃酒。你回去吧,就说我已经收到书信,会派兵接应大都督。”
“卑职遵命。”斥候又看了托盘一眼,这才惺惺离开。
“将军,如何?”斥候走后,杜千秋的副将须卜桓问道。
“须卜将军,信是大都督写的,暗记也没有问题。”杜千秋敛去笑容,他是杜洛周的族弟,他长得又黑又壮,满脸络腮胡,给人粗枝大叶之感。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杜千秋非但无智,反而心细多疑。
他刚才实际上是在试探。斥候如果拿了银两,证明此人是假的,因为杜洛周早就禁止私下赏赐、借机谋利的行为。而斥候刚才想拿又不敢的贪婪的表情,既符合小人物之心,也跟中斥候没有区别。
须卜桓好奇的问道:“将军,大都督说了什么?”
“大都督有六万多名方城军民追随,大军辎重极多。之后,奚人又送了无数牲口,这便导致行军速度极慢。大都督惟恐敌军沿途袭扰、夺取辎重,令我等速度出兵接应。”杜千秋介绍完毕,向须卜桓吩咐道:“我走不开,你带两万五千大军前去接应大都督。”
须卜桓愣了一下,提醒道:“将军,末将要是带走两万五千兵马,城内只剩五千了,若敌军来袭,那就危险了……”
“无妨的。”杜千秋摆了摆手:“敌军主力盯着大都督,若非如此,大都督也不会让我们派兵接应。只要大都督稳如泰山,三会城就不会有事。”
须卜桓心想也对,便拱手道:“末将领命。”
“去吧,多准备一些车马。”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