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大势之争(1 / 1)
文武百官神色各异的走向自己的官署,他们现在很清楚,今日朝会是胡太后早就和朝廷要员商量好了的,所以才准备得这么充分、齐全,一口气将整肃吏治、清查隐户隐田、丈量土地等政令尽数颁布出来,而郦道元、李神俊的争辩不过是有意为之罢了。
御史台官署大堂之内,郦道元召开动员大会,下方除了御史台官员,还有大理寺、谒者台、其他司法部曹的中低层官吏。
郦道元朗声道:“陛下要重新校对天下户籍、田地,惩办不法。高阳王那边主要负责校对、登记靠册等政务,我等负责核对账目、清查收支以及库存。双方各行其事、相互通气,所以我们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陛下给我们极大的权限,我们有越过诸官,直接上奏的权权;遇到紧急事务,也有先斩后奏之权,比如调动地方驻军,撤换部分地方官员等等。我们可以拿下贪官污吏,然后向陛下通报。”
郦道元知道地方官和地方豪强不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无论是严惩不法官员、还是普查户籍和田地都会受到地头蛇的重重阻拦。那些地头蛇势力在地方上能量大得吓人,朝廷也不能仅凭一纸诏书就慑服他们,光靠朝廷派出的臣子监督远远不够,朝廷还要让地方驻军配合。
胡太后也授予他和元雍这调兵的权力,还让元彧、李神轨随后配合,这让他信心十足。他接着对大家说道:“六月份,我奉命前去上党巡察之时,我与上党薛衡刑曹探讨治贪手段。他们在治贪方面是真的厉害,主要有两招。”
“第一,让候补官员清查前任。要是有人秘密举报某个官员,上党统一从行台府派人去调查。随行队伍里还有候补官员,只要查出一个贪官,就把他的官职给撤了,然后从候补官员选出一个同级临时上任,新官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清前任的亏空,而新官与地方没有关系,他为了‘转正’,自然彻查到底。这就杜绝了官官相护,避免了后任官员为前任官员打掩护、补亏空的情况。”
此言一出,下方中下层官吏双眼一亮,非常羡慕,如果他们可以就地上任,定然将贪官的关系网一网打尽,可惜朝廷没有这样的制度。
郦道元继续说道:“第二,停职填补。上党行台对贪腐官员定罪极为详细,亏空公款者若能在限期内补足,只问罪其一人。填补亏空期间乃是停职赔补的,此与朝廷大不相同。朝廷允许亏空官员在任赔补,而亏空者仍可凭借权势勒索百姓,或者让下级和商人代赔,最终仍敛财于民间。而贪官一旦停职之后,再无权力勒索百姓,只能自己出钱出粮、借钱代粮填补。之后再来问罪。”
“贪官若能老老实实的停职填补、供出同谋还好。可有的贪官自知官位难保、性命难保,就以自杀的方式保名声、保家产、保家眷、保秘密、保上官;他以为自己保了上官、保住了秘密,上官就会保证家小安全,家小也能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而上党行台最痛恨的是畏罪自杀的贪官。”
“上党行台一旦发现有官员贪污,即便他本人畏罪自杀了,但是其家照抄。不光抄官员家里,其父母和兄弟、姐妹也要一网打尽,此后一起打为官奴。”
众人深有同感。他们也痛恨畏罪自杀的贪官,因为这会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麻烦、繁琐。
有人忽然问道:“中尉,上党两大杀招与朝廷无关,说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谁说没有意义了?”郦道元说道:“陛下这次让我们就是这么做,只要某个地方官员贪污腐败,随行的同级官员就可以走马上任、彻查前任;之后三个月做得好了,就能去掉‘检校’二字。”
“诸位,陛下这份恩宠难得之极,又遇到轰轰烈烈的大治贪、大普查,只要一一彻查,各州各郡县定然空出很多位置。对于诸位来说,这是天赐良机,你们可要好生抓紧了。”
“喏。”众人心中大喜,满是火热,干劲十足的下去准备了。
。。。。。。。
元雍身兼任司州牧,当天巳时,他和元彧、李神轨来到位于洛阳城、司州州府的正堂之内。
司州刺史和长史、司马、主簿各部曹高官;洛阳郡和河南郡郡官,京城周边各县的主官们也来了,人数足有一百三十多个。这来的仅仅只是司州州府和京城两郡的主官;如果司州治下的渑池、恒农、襄城、宜阳、颍州、荥阳、东郡等郡高官集中来此,人数至少翻上几番。
元雍向众人说道:“紧急召集诸位来此,主要有两件事要说。”
下方一众官员面色严肃,他们是州官、京城两郡官员,自然知道今天早朝发生了什么,纷纷做出洗耳恭听之状。
“第一,陛下有令,重新普查隐户、隐田,丈量田地,登记造册,不许任何一人擅自脱离官籍。凡弃籍脱逃者,打入监狱;私藏农户者、隐瞒人丁者、侵占百姓农田者,杀无赦。诏令言及的州郡,各级官吏皆按中书省下发条文行事,敢私自篡改条例、违反律令者,杀无赦。”
言及此处,向下方众人说道:“司州乃是京畿要地,如果连本郡县有多少人口、田地都不知道,那就是不称职的臣子。尔等尽快组织各郡县精干之吏,逐乡逐乡去查、去丈量、去登记,限时一个月。”
众人心中一松,齐声应是。朝廷清查司州不法寺庙、庵堂的时候,勒令六十多万僧尼、寺奴还俗成亲,另外把收缴的田地分给成亲了的夫妇,由于当时涉及全州各郡,所以朝廷顺势对司州人口、田地彻查了一次。
此事刚刚过去不久,想来之前的数据不至出错。
元雍看穿了他们侥幸心思,淡淡的说道:“此次普查,务必做到严格核查,我和郦中尉也会派人随同监督。事后我们会派人在各郡择县抽查,如果两边对不上,或者与上次登记的数目有所出入,严惩不殆。”
众人这才重视起来,不敢怠慢。
“第二,朝廷下定决定严办贪官污吏,此事主要由御史台、大理寺来办。”元雍看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以上两事看着像是两桩,实则是同步进行。在普查隐户、隐田、丈量田地过程中,以往积压的问题定会浮出水面,希望你们履任以来,清廉如水,从未有过贪腐之举。”
一阵阵唯唯诺诺之后,众人连忙下去准备了。大堂之内只剩下寥寥几人。
元雍抬头看了看窗外天空,淡淡开口道:“这次大政方略关乎我朝整个大局,说是大势之争亦不为过。所有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谨防宵小作乱。元仆射、李尚书,禁军和新军随时待命,你们切勿掉以轻心。”
“遵命。”元彧、李神轨面色凝重的拱了拱手。
魏朝中枢这次的效率不是一般的快,几乎一天时间就把各项政令传遍了司州各郡县,并向四州扩散开去。接着中书省将诏令依次送往河北、中原、黄淮各州。与此同时,尚书省和御史台、大理寺、谒者台的官员几乎是一窝蜂的离开京城,散向四面八方。
他们各司其职,却又配合紧密,分别在军队保护下监督地方官员执政、整饬风纪、缉拿贪官污吏、查抄贪赃官员家财。
……
十二月初八。元季聪带着一支贺喜队伍冒着雨雪天气,抵达了壶关城。胡太后这次除了赠送丰厚的贺礼,还将卫铉的爵位从河东开国郡公升为河东王,她在诏书上说“‘六镇余孽’孔武有力、桀骜不驯、虚伪多诈、反复无常;若‘六镇余孽’卷土重来,此时的李神定然分身乏术,所以封卫铉为河东王,以便引军进入河北镇压。”
老实说,这个“河东王”已经超出卫铉的功绩了。而且上党行台的身份就以引军进入河北,所以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只是元季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太后封我为河东王,我心中有些不安,总觉得会成为众矢之的。”卫铉从驿馆回家找到了苏绰、陈元康、杜弼、赵彦深,他看着装饰得富丽堂皇、红红火火的府邸,总感觉有些不踏实。
“太后要的便是让主公成为众矢之的。”苏绰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为主公分析道:“去年在洛阳,太后亦用主公监督国丈张庆、国舅高德云。而后不久忽然将二人杀了,至尊一派不知朝廷早有二人罪证,皆以为是主公诬告所致。这次册封主公为河东郡王,怕是奔着主公与大都督而来,毕竟大都督都没有王爵。”
苏绰这么分析,胡太后的用心基本清楚了。卫铉点头同意,同时暗自着恼:胡太后小手段不断,分明是打算孤立自己,而这个河东王、引军进入河北之权,则是让尔朱荣和李神心怀芥蒂。
“这年头,有实力的人哪里在意朝廷的爵位啊?一个区区的郡王之爵岂能让大都督妒忌不满?那简直是白天做梦。不过还是蛮恶心的。”卫铉干脆不再理会里面的道道了,转而道:“再过几天,我就要大婚了,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了。未来这几天,你们都要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