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炮兵(1 / 1)
“这....这便是火器的威力吗?”
阳仪缓缓放下单筒望远镜,嘴里喃喃着,眼神都恍惚了片刻。他可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清楚知道刚才的炮击在真实的战场上能够给一支军队带去怎样的毁灭打击。
而在巨大的炮声轰鸣中,陪同公孙度检阅杜期等工部大匠成果的幕府僚属们也都陷入了一种无言的沉默中。
火器作为幽州幕府的秘密项目,此前除了经手的官员之外,他人极难窥见一丝的。
今日的演练,给了这些当世的官吏一种极大的震撼。
无他,火器的威力太大了,不论那些眨眼飞出便轰击地面、标靶的铁球,光是那几乎能够震破耳膜的轰鸣,就足以改变一场大规模的战场局势。
而一个大型战场的胜负,往往决定了一个势力衰亡与兴旺的关键。
这与他们熟悉的战场相差太多,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密密麻麻冲锋的人潮,没有甲具齐全列队冲锋的骑兵,也没有全身甲胄钢铁巨汉的决死冲击。
只有在远距离上的装弹、开火,似乎那些炮兵手里的火把便就决定了数里外的兵卒生死。
官吏们心中震撼着,新奇与复杂交织着,对投资公孙度,以及参与幽州幕府感到了极大的庆幸与惊喜。
但紧随而至的,这些官吏们就感到了一种难言的压力。
只因眼前的火器,制造火器的匠人,还有那些操使火器的士兵,都与士族豪强出身的他们,并无多大的关联。
现实带来的无言压迫,让士族们看向杜期那些乐呵呵的工部匠人时,眼中都充满了不一样的色彩。
这些官吏尽管与杜期等人同为公孙度帐下僚属,可都因为士林舆论影响,直将这些匠人当作了公孙度玩物丧志下的幸臣,可事实却实实在在的打了他们的脸。
匠人所能做的,不仅仅是那些能够改变民间生产力的庞大器械,还有能够改变整个天下的局势发展。
“墨翟、公输般之学,兴许将会大兴了啊!”
田畴眯眼望着远处冶铁所上空的黑烟,抚须长叹一声。作为公孙度的老相识,知道公孙度脾性的田畴,在此次幽、冀二州的变乱中,早早的站在了公孙度的阵线上。
并且他还积极的参与到了公孙度的幽州经济建设当中来,不仅将家族积累的财货全部投入到了沽水的工坊建设当中去,还派遣家中的优秀子弟进入沽水工坊学习,以了解新的时代。
旁边的邢隅手掌轻轻安抚着有些躁动的战马,心中念头百转,最终看向身后的年轻后辈,手指指向远处硝烟弥漫的炮兵阵地:
“回去让家中子弟莫要攻读无用经书了,多学些此间道理,将来的作用或许更大!”
邢隅敏锐的察觉到了,今后战场主宰者,必定是他们今日所见的这些火器。
而一件武器的威力,除了武器本身外,还在于使用它的人。
而谁先掌握了这些火炮的使用以及作战,谁就能在今后的战场上发光发热,谁就更容易立下战功。
阳仪的念头就简单得多,在见识到火炮的威力后,他一下子便对南线袁绍军的咄咄逼人感到坦然了,心中甚至对气势汹汹北上的袁绍升起了一丝怜悯。
“主公...等的便是这些火炮!?”
“是,也不是!”
公孙度此刻也很兴奋,他扬起马鞭,轻轻甩了甩,点头又摇头道。
“在火炮的模数以及制作工艺确定之后,以辽东的钢铁产量,以及土垠的火器生产能力,火炮的数量根本不是问题。”
他的目光透过层层硝烟,似乎能够看见那些手忙脚乱的炮兵班组。
哪怕在众人眼中,火炮齐发的威力是那么巨大,气势是那么宏伟。
可对于那些操使火炮的炮兵班组来说,火炮的齐射并非那么简单。
军令的下发,炮兵的编组,火药的用量,火炮炮管的降温,炮弹的装载,每一项都是近在眼前的难题。
可好在有林阵此前对移动弩阵的成功经验,二者的相互借鉴下,这才能够短时间内给公孙度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炮兵齐射。
“当前的问题在于,使用火炮的炮兵限制。
这是一门极其依赖经验,以及术数能力的兵种。
想要让那一颗颗腾飞的炮弹射到指定地点,且整个炮组还要形成弹幕,绝非易事。
成熟的炮兵军官,乃至能够熟练操使火器的士兵,太少了。
哪怕去年辽东就开始了火器培训,人数也还是太少。”
公孙度连说两个太少,心中满是遗憾,若是有可能,他真的想给袁绍大军表演一个万炮齐发。
阳仪顺着公孙度的目光望过去,远处的炮兵阵地的炮声渐渐稀疏,由刚才的整齐,变成了波段式的发射,且还能够看到不同位置发射的炮弹有了明显偏差。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至少阳仪是没有看出来这里面有什么困难之处。
正当阳仪想要追问内中情由时,一边的公孙度却很快释然:
“不过,好就好在这是个极其依赖术数能力的兵种。
在有了炮表的基础上,只要有精通术数,能够看懂炮表的人来指挥操作,大规模的炮击并非难以实现。
而要论在整个天下,哪里的术数人才最多?
当辽东之地莫属.....”
公孙度说到这里,忽地摇头笑笑,对阳仪眨眨眼睛:
“只是苦了彦方了,辛苦培养的那些学子,还未踏入官场,就要被我拉到战场上走一遭。”
“呃.....”
阳仪有些愕然,他怎么看着此事都不是意外,而像是公孙度的早有预谋呢?
辽东郡,沓氏。
寸土寸金的沓氏城内,近年新开设了一家学院,门匾上写着沓氏术数学院几个墨色大字,看着很是内敛低调。
其中出没的学子亦很低调,从没听过什么纨绔闹事传闻,沓氏市民所见的学院学子,大多行色匆匆,眉眼中都多少带着愁绪,仿若面前有着什么解不开的难题一般。
学院的学子有个最大标志,那便是他们每一个人腰间都挂着一个精巧算盘,故而术数学院也被沓氏市民戏称为算盘学院。
今日的术数学院与往常不同,厅堂中拨打算盘的声音都低了下来,学子们好奇的接过发下来的一本本小册子,左右探头,小声探讨着其中内容。
“炮兵操典,不同火炮的炮表及操作规程?这都是些什么鬼玩意?这三角函数倒是熟悉的东西,不是说这些东西学了没用吗?
等等!徐老魔不让我等算股市了?
我早就说了,股市的水太深,术数算不透的,这不,咱们院长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官几年的积蓄全砸里面了.....”
“呵,这你就孤陋寡闻了,没听说南边半岛上的战事顺利,沓氏的股票普遍上涨,咱们院长也都快解套了....老小子天天看着折线图傻乐....
听说还想将这些日子编写书本的赚得稿费砸里面.....”
“什么?股市上涨了?难怪了,今日上学路上,人人都挂着笑脸.....”
“嘿!你等莫不是天天打算盘,脑子迷糊了。没听过沓氏最近的新闻吗?
到处都在打仗,来沓氏的豪商增多,而且因为战争,城内的工坊接到的订单也源源不断,钱多,股市自然就涨起来了.....”
几个身着学院制式校服的学子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声音与整个教室的声音会在一起,犹如一团蚊蝇嗡鸣。
“咳咳!”
忽地,一声刻意的咳嗽声响起,众人立时收声,抬头朝着上首望去。
正好看见徐岳手里挎着文牍,笑呵呵的走进教室。
见到徐岳脸上的笑容,那个传递徐岳解套的学子对着左右得意一挑眉头:
我说的没错吧?
“咦?”
众人正要起身对徐岳见礼,就忽地注意到了徐岳身后的一名高大军汉。
“免了!”
心情正好的徐岳摆摆手,示意下边的学子免礼,接着看向身后的军汉,抬手示意道:
“这位是林阵林将军,今后便是尔等的教官。
诸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被征召入伍了。”
徐岳说话时笑呵呵的,那模样看在被这消息震惊的学子眼中,怎么看都像是买卖人口的拍花子头目。
有人闻言愣住,接着露出一抹苦笑:“呃?入伍?当兵?我老子就是不想让我当兵,才让我学术数的啊!”
有人却因为当兵的消息欢欣鼓舞,大声向着左右招呼起来:
“哈!?太好了!大丈夫就该征战沙场去,马革裹尸还。我等今日投笔从戎,成就定然不输当年班定远.....”
有人心中胆怯,为那传说中生死无常的战场感到恐惧:
“怎么会?如我这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者,如何打得了仗!?”
一时间,学子的议论的嗡鸣声就充斥在了整个教室,宛若沓氏最吵闹的股票交易所。
徐岳早知道这帮家伙会有这样的反应,并未出手制止,而是看向旁边的军汉林阵,示意对方出马。
林阵抿抿嘴唇,对这些咋咋呼呼的学子有些无奈。
没有说话,他自腰间取下一把短火枪,淡然的给其填装火药弹丸。
他手里的火枪是襄平大匠的最新成果,取消了火绳引燃的繁琐步骤,采用燧石发火,利用皮筋的弹力驱动燧石,撞击铁片发火,算是当前为数不多让公孙度眼前一亮的兵器发明了。
林阵的举动很快引起了一帮学子的注意,他们对这个突然成为他们教官的人物很是好奇,同时对对方手里的物件感到惊异。
“那是什么物件?”
“不清楚,看着是根铁管,有弦,难道是手弩?”
就在几个学子对着林阵指指点点,绝大多数学子窃窃私语时,林阵淡然的举起火枪,枪口朝上,没有任何预兆的扣动扳机。
砰!
狭窄的教室立时回荡起火枪击发的轰鸣,这股声响也瞬间将在场学子的议论声给压了下去。
众人捂着脑袋,低着身子恐惧的看着那个笼罩在白烟之中的面孔,只以为对方是能够操控雷法的高人。
哗啦!
屋顶的瓦片被铅弹击碎,一块块碎瓦落下,砸在地上噼啪作响。
“莽夫!”
徐岳作为林阵的身边之人,当即遭受了池鱼之殃,连忙举起手里的文牍连连遮挡。
林阵却丝毫不在意敲打在铠甲上的碎瓦,眼神威严的扫视这群被吓傻了的学子,高声道:
“肃静!自即刻起,尔等就入了军籍,军中自有法度。
但凡临阵脱逃,乱我军心者,杀无赦!”
随着林阵的开口,他身后很快便涌入一大群身着铠甲,手持利刃的军汉,这些人皆是手握刀柄,眼神阴戾,似乎随时都能拔刀砍杀一般。
学子哪里见到这般阵仗?各个被吓得愣在当场,不敢言语。
林阵对自己震慑的效果很满意,当即缓和了表情,用狼外婆一般的笑容道:
“诸位,恭喜你们!
今日起,尔等将成为光荣的炮兵军官!战场在等着你们,胜利在等着你们,无尽的荣耀在等着你们!”
林阵说得慷慨激昂,可对这些处在懵逼状态下的学子来说,军功、荣耀、战场都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现实。
这样的情绪主导下,使得现场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
林阵见到自己苦思冥想出这般提气的言语并未收到眼前学子们的一点反馈。
身为军官多年,养出了几分大将威严的他不悦的瞪起眼睛,看向那几个刚才对他无礼的学子,喉咙里发出一声极为不满的闷哼:“嗯?”
“好!”
那几个学子吓得脖子一缩,其中有眼力见的学子却当即会意,立刻起身大声喝彩,接着便是重重鼓起掌来,一边鼓掌还一边挥手示意他人一起。
啪!啪啪!啪啪啪!
掌声从稀疏,到绵密,最后连成一片,回荡在这个破屋顶的教室内。
事实上,军队的行动效率相当之高。
这帮学子还未来得及回家与家人言语一声,当日便在守卫严密的马车运载下,自沓氏乘船出发。
摇晃的海船内,昏暗的船舱奢侈的点满了蜡烛,一帮穿戴着不太合身军袍的少年们缩着脑袋,各自手里摊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烛火的照耀下,因为晃动难以阅读的少年们不停揉搓眼睛。
手持利刃的军兵来回走动,呼喊着来自林阵的军令:
“今日任务,背下六斤炮的炮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