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小灵通的影响力!(1 / 1)
在小林的陪同下,他离开了这个依旧灯火通明、电话铃声不断的指挥部。
车子行驶在寂静的长安街上,窗外的夜色深沉如墨,偶有几盏路灯,将拉长的树影投在地面。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里却在飞速地复盘和推演。
五十万台的销量,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这个结果,他早就通过对时代的分析,预见到了这股被压抑的购买力一旦爆发,将是何等恐怖。
意料之外的,是这个结果来得太快,太猛烈,几乎没有给市场留下任何缓冲的余地。
原计划中,七十万台库存,足以支撑国内和香江市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销售。
这样,他就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地提升产能,优化供应链。
但现在,一天之内,库存就只剩下了二十万台。
香江那边,娄广成肯定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而国内,明天一早,各大营业厅门口的人潮,只会比今天更加汹涌。
剩下的二十万台,可能连明天一天都撑不住。
一旦断货,之前公告里“货源充足”的承诺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不仅会严重打击邮电部的公信力,更会催生出更加疯狂的黑市炒作。
到时候,一台小灵通的价格被炒到上万,甚至更高,都不是没有可能。
必须立刻、马上、用尽一切办法,将产能提上去!
车子平稳地驶入研究所的大门,研究所里同样是一片灯火通明。
当白杨的车停在办公楼下时,许多人从窗户里探出头来。
“所长回来了!”
“白所长!”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楼道里响起了密集的脚步声。
白杨刚下车,就被一群激动的科研人员团团围住。
“所长,怎么样了?卖得怎么样?”
“听说沪市那边都打起来了,是真的吗?”
看着一张张既紧张又期待的脸,白杨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些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同志们,”他提高了声调,“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截止到今天下午六点,我们在京城、沪市、羊城三地,以及香江,总共销售小灵通,五十万台!回笼资金,超过二十亿人民币!”
“轰——!”
人群瞬间就炸了锅!
“我的天!五十万台!”
“二十亿!一天二十个亿啊!”
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响彻夜空,许多老研究员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着,又蹦又跳,像一群孩子。
白杨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直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后方挤了过来。
“白所!”
来人正是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周培明院士。
他显然也是一直在等消息,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满是焦急和期待。
“周老,您怎么来了?”白杨迎了上去。
“我能不来吗?我坐不住啊!”周培明抓住白杨的胳膊,上下打量着他,见他神色沉稳,才松了口气,“我听说了,大获全胜!你小子,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侥幸而已。”白杨谦虚道,“周老,我们去办公室谈。”
“好!”
走进所长办公室,白杨给周培明倒了杯热茶,自己则走到了墙边的生产调度板前。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着各个配套工厂的生产状态和物料储备情况。
周培明喝了口茶,也跟了过来,看着调度板,神情凝重地问:“情况……是不是比预想的更严峻?”
他也是搞了一辈子工业和科研的人,从那惊人的销售数字背后,他看到的不是荣耀,而是巨大的产能压力。
“您说对了。”白杨拿起一支红笔,在代表总库存的数字“700000”上,用力地划了一道横线,然后在旁边写下了一个新的数字——“200000”。
“只剩二十万台了。”白杨的声音沉了下来,“按照今天的势头,这二十万台,明天中午之前,就会被彻底清空。从明天下午开始,我们就会面临全国范围内的断货。”
周培明的脸色也变得无比严肃:“我今天去几个厂子转了转,生产线已经是三班倒,连轴转了,工人们眼睛都熬红了。目前所有配套工厂加起来,极限日产量,大概在一万八千台左右。这已经是咬着牙才能达到的数字了。”
一天一万八,对比一天五十万的销售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不够,远远不够。”白杨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刀,“一万八的产量,连给市场塞牙缝都不够。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日产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量级。”
“你的目标是多少?”周培明沉声问道。
白杨伸出五根手指。
“五万台?”周培明倒吸一口凉气,“小白,这……这不可能!这几乎是现有产能的三倍!设备、工人、原料、品控……每一个环节都要推倒重来,这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我知道很难,但必须做到。”白杨转过身,看着周培明,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周老,这不是一道选择题,是一道必答题。市场不会给我们慢慢准备的时间。我们现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他走到办公桌后,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一机部周部长的办公室专线。
电话几乎是秒接。
“喂?白所长?”周部长显然也一直守在电话旁。
“周部长,是我,白杨。”白杨开门见山,“我需要您的帮助。我计划在一周之内,将小灵通的日产量,从现在的一万八千台,提升到五万台。为此,我需要一机部下属所有相关工厂的全力配合。”
电话那头的周部长沉默了足足有五秒钟,显然也被这个数字给吓到了。
“白所长,你……你说的是日产五万台?”
“对,日产五万。”白杨的语气斩钉截铁,“我知道这个目标的难度。所以我需要您动用行政力量,帮我协调三件事。”
“第一,立刻从各大机床厂抽调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和技术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进驻我们的核心生产线,现场解决设备磨合与效率问题。”
“第二,以一机部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所有配套元器件工厂,将产能优先、无限量地供应给我们,原料不足的,部里出面从全国调配。”
“第三,我需要再建两条全新的总装生产线,地点就在710所旁边的预留空地上,我希望明天天亮之前,工程队和建筑材料就能进场!”
周部长听着白杨一条条清晰而又霸道的要求,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这才是干事业的样子!
“好!”周部长大吼一声,“白所长你放心!别说三件事,就是三十件,我们一机部也给你办了!我现在就开会,连夜部署!明天一早,你保证能看到人,看到文件,看到工程队!”
“谢谢部长。”
挂断电话,白杨没有停歇,又立刻拨给了化学工业部的苏国立部长,要求协调生产外壳所需的特种工程塑料。
接着,是负责调配稀有金属的部门……
一个又一个电话打了出去,一道又一道指令清晰地发出。
周培明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个沉稳调度着庞大工业机器的年轻人,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二十九岁的研究所所长,而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三军统帅。
那股名为“魄力”的东西,在白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日产五万,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手里,真的能变成现实。
---
香江,中环。
夜幕下的维多利亚港,灯火璀璨,宛如一条倾倒在人间的银河。
广成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前,娄广成手持一杯红酒,静静地俯瞰着这座不夜城的繁华。
雪茄在水晶烟灰缸里积了长长的一段灰,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心情,就像窗外的维港夜色,一半是璀璨的火焰,一半是深沉的大海。
桌面上,摊着一份份从全港各大销售点传真回来的报表,每一个数字都像是滚烫的烙印,刺激着他的神经。
“娄生,刚刚统计出来的最终数据。”助理阿文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份汇总报告递到他面前,声音里压抑着兴奋,“截至下午六点关门,我们铺设在全港的二十万台,已经……已经全部售罄。”
“知道了。”娄广成摆了摆手,示意他出去,目光却没有离开报表上的那个总计数字。
二十万台,单价一万二千八百八十八港币。
总销售额,二十五亿七千七百六十万港币!
一天!
仅仅一天!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香江大亨为之侧目。
广成集团旗下最赚钱的地产项目,辛辛苦苦一整年,纯利润也不过如此。
而现在,靠着那个黑色的“砖头”,他一天就做到了。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从今天起,谁还敢说他娄广成只是个靠倒腾地皮发家的暴发户?
他现在是香江高科技产业的执牛耳者!
然而,狂喜过后,一股更深沉的忧虑,如同深海的暗流,悄然浮现。
卖完了。
二十万台,卖完了。
他原本以为,这批货足够他卖上一个月,甚至更久。
他已经规划好了一整套的营销方案,准备通过饥饿营销、名人效应、媒体造势,一步步将小灵通打造成香江的年度话题,让广成集团名利双收。
可现在,所有的计划都被这疯狂的抢购潮给彻底打乱了。
子弹,第一天就打光了。
明天怎么办?
他几乎能想象到,明天一早,那些昨天没买到,以及被今天的盛况吸引来的市民,会将他的销售点围得水泄不通。
当他们发现已经无货可买时,那股被激发起来的巨大热情,会瞬间转化为滔天的愤怒。
“广成集团虚假宣传!”
“欺骗市民感情!”
“饥饿营销可耻!”
这些标题,明天就会出现在香江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他娄广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高科技教父”形象,会在一夜之间崩塌,变成一个笑柄。
更可怕的是,市场的真空是致命的。
他很清楚,东瀛的索尼、松下,米国的摩托罗拉,他们的探子此刻一定就在香江,密切关注着小灵通的一举一动。
一旦发现他断货,这些饿狼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用他们自己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白,抢走那些已经被小灵通教育好的第一批高端用户。
一旦用户流失,再想抢回来,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倍、百倍!
“不行……绝对不行!”
娄广成猛地将杯中红酒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走到巨大的办公桌后,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这部电话,是白杨当初留给他的。
他必须立刻联系白杨,他需要货,大量的货!
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把后续的二十万台,甚至更多的货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然而,他的手指刚刚碰到拨号盘,却又停住了。
那个年轻人,他会预料不到今天的情况吗?
国内三十万台,香江二十万台,一天之内同时售罄。这背后所展现出的市场潜力,白杨比谁都清楚。
那么,他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自己这点蝇头小利吗?
不,对于能随手拿出这种划时代产品的人来说,钱,或许只是一个数字。
他更关心的,一定是产能!
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极限!
自己现在打电话过去,哭着喊着要货,除了像个无能的催债鬼,还能有什么用?
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在白杨心里留下一个“格局太小,难堪大任”的坏印象。
想到这里,娄广成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他意识到,自己和白杨的合作,早已不是简单的供货商与代理商的关系。
这是一场豪赌,他娄广成,只是被选中推到前台的那个筹码。
真正掌控全局的,始终是那个身在京城的年轻人。
自己的价值,在于能为他守好香江这片前沿阵地,将小灵通的品牌价值最大化,而不是给他添乱。
那么,在货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自己应该做什么?
娄广成的脑子飞速地转动起来。
不能卖,但又不能让热度降下来……
有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型。
他再次拿起电话,但这一次,他没有拨给白杨,而是拨给了自己的公关部主管。
“阿良,是我。”
“娄生!恭喜您!我们成功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无比兴奋。
“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娄广成的声音冰冷而又清晰,“听着,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要在明天天亮之前,让全港所有主流媒体的头版,都换成我们的新闻。”
“啊?娄生,这……这没问题!是宣传我们今天的销售奇迹吗?”
“不。”娄广成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眼中闪烁着狐狸般狡猾的光芒,“标题我都想好了。”
“就叫——《广成集团紧急叫停小灵通销售,总裁娄广成公开致歉:我们严重低估了香江市民的热情,为保证服务质量,将对通讯网络进行紧急扩容升级》。”
电话那头的阿良愣住了。
紧急叫停?
公开致歉?
网络扩容?
这……这是什么操作?
明明是大胜,为什么要搞得像出了问题一样?
“娄生,我不明白……”
“你不需要明白,你只需要执行!”娄广成不容置疑地说道,“记住,姿态要做足!要诚恳!要表现出我们对用户体验的极度重视!”
“同时,放出消息,从业内渠道‘不小心’泄露出去,就说我们正在和内地方面紧急磋商,追加一份史无前例的百万台级别的大订单!”
“另外,明天开始,所有销售点,停止销售,改为接受预订。预订需要实名登记,并且,要缴纳一千港币的订金!”
“什么?!还要收订金?”阿良彻底懵了。
“对!”娄广成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不仅要让他们等,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等!我要让‘拥有一台小灵通的预订名额’,本身就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我要把全港的胃口,都给我吊起来!”
这一刻,他终于领悟到了白杨那番“稀缺价值”理论的精髓。
既然货不够,那就把“稀缺”本身,做成一场更大的生意!
---
夜色下的铜锣湾,依旧人声鼎沸,食客如云。
在一家装修考究的潮州菜馆包厢里,二十多岁的李文杰,正意气风发地坐在主位上。
他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的老板,靠着头脑灵活,在股市和外汇上捞到了第一桶金,是朋友圈里公认的“少年才俊”。
而今天,他更是全场的焦点。
因为他的手边,就放着那个今天搅动了整个香江风云的黑色“神器”——LittlePHS。
“阿杰,你太厉害了!这东西都能搞到手?”一个朋友满眼羡慕地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想摸一下,又不敢。
“听说今天时代广场那边,人挤人,差点发生踩踏!你小子怎么抢到的?”
李文杰端起酒杯,故作淡然地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早上去得早了点,排了五个钟头队而已。”
他嘴上说得轻松,心里却爽翻了天。
他今天凌晨四点就去排队了,拿到手的时候,腿都站麻了。
但当他从店里走出来,迎接他的是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时,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这玩意儿,一万二千八百八十八,贵吗?
太贵了!
他公司买一台全新的复印机,也才这个价。
但值吗?
太值了!
“来来来,喝酒喝酒。”李文杰招呼着大家,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把这东西的威力展示出来。
就在这时,包厢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花衬衫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满脸歉意:“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各位,刚才去楼下公用电话亭给公司打个电话,让大家久等了。”
众人纷纷客气,说没关系。
李文杰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桌上的小灵通,在众人好奇的注视下,按下了几个号码。
“嘟……嘟……”
几秒钟后,电话接通了。
“喂?是莉莉吗?我是李文杰。”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座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生?您……您在哪儿打的电话?声音好清楚啊!”电话那头传来女秘书惊讶的声音。
“我在铜锣湾吃饭。”李文杰嘴角上扬,瞥了一眼已经目瞪口呆的众人,“你帮我查一下,今天下午三点钟,东京外汇市场的日元对美元收盘价是多少。”
“另外,通知仓库那边,明天一早,把发往新加坡的那批电子表准备好,九点钟船运公司的人会来提货。对,所有细节都再核对一遍,不能出任何差错。”
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工作,声音清晰地通过小灵通传到秘书耳中,也同样清晰地传到了包厢里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挂断电话,整个包厢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他。
刚才那个花衬衫,为了打个电话,要从三楼跑到一楼,在闷热的电话亭里排队,投币,然后大着嗓门喊。
而李文杰,就坐在这里,吹着冷气,喝着名茶,轻轻松松就把工作给安排了。
这其中的差距,已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阿……阿杰……”一个朋友结结巴巴地问,“这……这东西,真的……真的随时随地都能打电话?”
“当然。”李文杰将小灵通在桌上轻轻一放:“对于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命。晚一分钟知道行情,可能几十万就没了。你说,这东西值不值?”
没人说话了。
他们看着那台黑色的机器,眼神里不再仅仅是羡慕,而是带上了一丝敬畏和渴望。
他们明白,李文杰拥有的,不只是一部电话。
而是一把能够随时随地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一个刚刚和他谈合作的伙伴,此刻已经下定了决心。
能用上这种“神器”的人,其实力和眼光,绝对值得信赖!
李文杰感受着众人目光的改变,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