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生活这个圈子(1 / 1)

加入書籤

“啊!!!阿涛哥吐血了……”

“呜呜~阿涛哥是要死了吗……”

大人们围着灶膛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就听见屋外传来一阵孩子惊慌的哭喊和喧闹。

“怎么了?”几个大人连忙起身走出去。

只见一群小孩围着余文涛,七嘴八舌乱叫,小脸上满是惊恐。

被围在中间的余文涛却显得异常“镇定”,他小心地从嘴里吐出一块粘糊糊的叮叮糖在手心,顺带出来的,还有一颗粘在糖上的大门牙和一嘴的鲜血。

“哎哟,咱家阿涛长大喽!没事没事,这是开始换牙了!”余坤安笑着摸了摸那颗光溜溜的卤蛋脑袋。

“涛涛哥哥,你咋吐血了,痛不痛啊~”几个小不点围着他,又是害怕又是关切。

“老叔,我晓得……我同学也有掉牙齿的!”余文涛咧开嘴想解释,瞬间变成了一个“小豁牙”,说话都漏风。

意识到这点,他立刻紧紧闭上了嘴巴,任凭谁问,都只“嗯嗯啊啊”地含糊应两声。

“让你馋嘴!家里买的糖还不够你吃?非要去吃那粘掉牙的叮叮糖……”

余大嫂看着大儿子这副死要面子的小模样,又是心疼又是好笑,轻轻戳了下他的光脑门,

“这下好了,过年啃肉骨头都费劲了吧!好吃的也轮不到你了!”

“阿娘……我用旁边的牙齿啃~”余文涛没憋住,忍不住漏风地回了一句,随即又赶紧死死抿住嘴唇,再也不肯开口了,只用眼神表示自己能行。

老太太端了一碗温开水过来,“阿涛,来,快漱漱口。阿祖把你的牙齿扔到房顶上去,保佑新牙长得又快又齐整!”

她帮余文涛把粘在糖块上的那颗小米牙弄下来,用水冲干净,牵着他走到屋檐下,手臂一扬,那颗小小的牙齿就划了个弧线,“嗒”一声轻响落在了房顶上。

几个小孩子还想凑近围观他的“小豁牙”,都被余文涛紧紧闭着嘴,闷声闷气地“嗯嗯”着,像赶小鸡仔一样给撵开了。

吃完晌午,余母把录音机也搬到了新家这边的堂屋里,还用火盆装了一些炭火放在堂屋,一家人就围着坐在堂屋听评书,村子里今天得闲的几个婶子也过来了。

余坤安闲着无事,就准备屋村委场坝熘达一圈,听听八卦,打发打发时间。

场坝那边剃头师傅还在给剩下的几个人收尾,石凳上一群新剃的平头男人围在那里打牌,还是记分喝冷水,这种冷天,想想都透心凉。

他们村也有打牌耍钱的,但是都是猫在家里面耍,这时候一般都不在外面的。

余坤安凑过去瞧热闹,今天分了好几个牌局,还把村委仓库的桌子都搬了几张出来,余坤清居然也在牌局上。

看到余坤安过来,余坤清扬了扬手里的纸牌,

“安子,帮我接下,尿急~”

“你这是灌了几碗水下去了?”

余坤安好笑的看着他那副急样子,

“唉,今天手气背,被剃了好几次光头!”

余坤清说着把牌塞到余坤安手里就朝厕所跑去了。

上了牌桌就来感觉了,连着做了几把“庄家”。

“咳咳,刚好趁大伙都在,我通知个事情!”余朝山操着他的大嗓门朝着这边的老少爷们喊话。

大家听了把手里的牌局停下,头转头听他说是什么事情,

“这几天大伙都知道了,我们村委去公社开会,关于给咱们几个村子通电的事情。我知道大家伙都比较关心要出多少钱的事……”

“通电的事情呢已经确定下来了,过完年,初九就开始动工拉电线,按照户头,每家要出通电集资费15元,还有入户电表的保证金5块钱一户……”

他的这话还没说完,石凳这边顿时炸开了锅。

“20块?!村长,这……这也太贵了!”

“是啊,咱家不牵电线行不?反正煤油灯也点了这么多年了……”

“就是,负担太重了……”附和声嗡嗡响起。

余朝山用力拍了拍手,“行了,都别吵吵,听我说完!”

他提高了嗓门,“这钱呢,也可以不用交现钱!大家可以出工抵扣!抬电杆,挖电杆坑,这都需要人手!公社这边定好了,按8毛钱一天给大家抵扣集资费用。但是,电表的保证金那5块钱,是必须要交的,一分不能少!”

这话一出,下面紧绷的气氛立刻松动了。

“8毛一天?那行啊!”刚才愁眉苦脸的汉子立刻直起了腰,“村长,我家劳力多,就出工抵费用!”

“我家也是,我跟我家老大都能干!”另一个声音赶紧响应。

“算我家一个!”

“还有我!”

余坤安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响应声,心里也很激动……终于能用上电了!

抬电杆,挖坑……这些事情一弄,离家里拉电线用灯泡的日子就近了!

他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堂屋要装一个,睡觉的屋子要装一个,伙房也要……哎,厕所也得装个小灯泡才好!到时候晚上起夜就方便多了。

哎,谁叫他们村离得远,打电桩牵电线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所以通电今年才批下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过年前的一个好消息了。

等余朝山这边通知完,大伙的心思又回到牌局上,只是嘴里的话题也顺着聊到了通电这事情上。

“哎,提起牵电线,”一个瘦高个甩出一张牌,压低声音说,“上次听我堂姑讲,她们那边牵电线的时候,在一户人家的坟山上打桩,嘿,你们猜怎么着?说是还赔了那户人家整整50块钱呢!”

“50块?!”旁边几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眼睛都瞪大了,“真有这好事?”

“想得美!”一个牌友嗤笑一声,把手里的牌重重拍在桌上,“我们这边?没戏!咱们的坟山都在后山那一圈,电线杆子哪牵得过去?想发财?门儿都没有!”

“嘿!赵老二,你怎么还想这种事情?也不怕你家祖宗晚上来找你!”另一个牌友笑着推了他一把。

“哈哈,就是!二牛,小心你家先人今晚就站你床头找你说道说道!”牌桌上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

直到场坝那边跑来小孩喊回家吃饭,一群人才意犹未尽地散去,还约着明天再过来继续。

余坤安摸着被硬灌了好几碗凉水的肚子,走起路来都觉得里面咣当响。

回到家里,又是一大家子人围着堂屋的大桌子吃饭。

最近刚搬家,大家都不怎么习惯家里冷清,所以余父余母一答应来余坤安家这边吃饭。

余大嫂、余二嫂炒了菜,也都端到余坤安家这边的堂屋,一群人围着桌子边聊闲边吃饭,热闹得很。

话题自然绕不开下午场坝里传开的通电消息。

“阿爹,”余文源咽下嘴里的饭,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电灯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像‘小虎子’家的那种‘天花板灯’?会自己亮吗?”他想起《小灵通漫游未来》上面的小故事。

“电灯啊,”余坤安笑着,用手比划了个圆球状,“就是一个小玻璃球,里面有根细细的丝。接上电线,通了电,晚上就能像手电筒一样,‘唰’地亮起来!比煤油灯亮堂多了。”

“这个我知道!”余文波立刻举起手,抢着说,小脸上满是“我懂”的得意,

“阿南说过!他们镇上的家里就有电灯!天黑的时候,只要用手往墙上一摸,找到那根细细的绳子,往下这么一拉——”

他踮起脚,小手用力往下一拽,模仿着动作,“‘啪嗒’一声!屋里‘唰’地就全亮了!”

他描述得绘声绘色,就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

“哇——!”几个小崽子同时发出惊叹,眼睛瞪得溜圆,饭都忘了扒拉。“咱家也要有电灯了吗?真的吗?”

“对,”余坤安肯定地点点头,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要有点灯了。以后晚上写作业、做针线,都不用凑在煤油灯跟前熏眼睛了。”

“老叔!”余文浩也来劲了,急急地问,

“那咱家有小虎子家的那种摔不碎的碗吗?连环画上画的,掉地上‘当啷’一声,蹦两下,捡起来还能用!咱家的碗一掉就碎了,我屁股老被我阿娘抽竹条子……”他揉揉小屁股,一脸委屈又向往。

“还有还有!‘小灵通’和‘小虎子’还会坐着飘……飘行车!跑得飞快,还能去城里看电影!”

“还有大火箭!‘咻——’地一下就能飞到月亮上去!”

余坤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平日里,他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小崽子们念小故事,没想到孩子们都有意无意地听进去了,这些故事就像种子一样,在他们心里头扎了根、发了芽。

这可不是孩子们简单地复述故事那么简单,这是他们开始伸出触角,满心好奇、努力地去探寻村子外面那个更广阔世界的开端。

在这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生活就像一个无形的圈,困住了多少人的脚步。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待到适婚年纪,便在周围的村子娶妻嫁女,最终再埋进于村后那座熟悉的山里,一辈子都未曾走出这片养育自己的大山。

都说生活就像个圈,可圈和圈的大小那可大不一样。余坤安就盼着孩子们的生活圈能大些,看到的世界也能更宽广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