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草药定价(1 / 1)

加入書籤

余文源和余文洲俩小子,眼巴巴瞅着大人们忙得谁也顾不上搭理他们。

“阿爹~我和哥哥站好啦,能吃糕糕了不?”余文洲小身子贴着墙,仰着小脸,可怜兮兮地望着余坤安。

余坤安乐了:“那你去问问你阿娘,还生不生气啦?”

两个小家伙立刻嘟着嘴,蹭到王清丽跟前,踮起脚尖就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口。

奶声奶气地哄王清丽:“阿娘,亲亲,不生气了嘛?”

王清丽被俩活宝逗得绷不住脸,噗嗤笑了:“行了行了,少学你们爹那滑头样儿!进屋吃去吧,记着给阿爷阿奶也拿一个。”

“好嘞!阿娘最好啦!”俩孩子欢呼着冲进堂屋。

不一会儿,一手捏着自己啃的鸡蛋糕,另一手各拿着一个,颠颠儿地跑出来塞给余父余母,在余父余母那收获了一波夸奖。

“阿爹,你也吃!”余文源把余坤安拽得弯下腰,把自己啃了几口、沾着口水的鸡蛋糕往他爹嘴边塞。

“嗯!我儿子喂的鸡蛋糕,就是香!”余坤安也不嫌弃,低头咬了一口。

“阿爹!你快来看!小鸡也爱吃糕糕!”余文洲蹲在鸡笼边,把自己那块鸡蛋糕递进去,引得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崽叽叽喳喳挤作一团抢食。

小鸡刚啄几下,他小手一缩,竟又把那被小鸡啄食过的半块糕塞回自己嘴里。

“呃……”

余坤安看得无语。幸亏刚才喂他的是余文源!他下意识地瞥了眼媳妇儿。

果然,王清丽手里正搓着一件脏衣裳,扭头瞧见小儿子这欠收拾的一幕,脸唰地就沉了下来,瞪了余坤安一眼:“你还杵着看热闹?还不管管!”

“哎!管!这就管!我这就把他们带走。”

余坤安赶紧一手一个,把俩孩子提溜回书屋书桌前按在凳子上,翻出本子和蜡笔。

他撸了撸余文洲的小脑袋,“都给我老实待着!没瞅见你阿娘火气又上来了?阿爹陪你们写字画画,消停会儿!”

“好!”俩孩子倒也听话,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

余坤安安顿好两个小的,自己也坐到桌边,掏出在县收购站记下的笔记本,开始琢磨定价的事。

眼下定下来收的草药有车前草、折耳根、绵茵陈、艾草叶、紫花地丁、蒲公英这几种。

为了保证晒出来的干货质量好,卖得上价,最好的法子就是收村民收拾干净的鲜草药,自家统一晾晒。所以这收购价,就得把鲜草变干草的损耗和自家出人工等成本都算进去。

他开始一项项盘算。

车前草,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整棵都能入药。收购站干货收两毛一斤。差不多四、五斤鲜的晒一斤干的。鲜草收…就定两分钱一斤吧。

折耳根,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入药部分是地上的茎叶。收购站干货一毛五,鲜的得六斤左右出一斤干的。鲜草定价一分钱一斤。

绵茵陈,也就是村里人叫的白蒿,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这个时节入药部分是地上的嫩茎叶,春天采挖的是绵茵陈,秋季采挖的是花茵陈……鲜草也按一分五收。

艾草叶,平时村里人管艾草叫陈艾,得是春天采的嫩叶阴干放一年以上才算。平时谁家有个风寒鼻塞,煮水泡澡或者泡脚特别管用。收购站干货两毛一斤。但这玩意儿鲜干比特别高,鲜艾叶蓬松,晒干了轻飘飘没多少分量,差不多得八到十斤鲜的才出一斤干的。鲜草就按一分钱收。

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是全株入药……收购站干货二毛五一斤,鲜草就收三分一斤。

蒲公英,全草入药,……两分钱一斤收。

他写写画画一会,时不时看看余文洲两小子,两个小子时不时的看着对方的本子,然后看着上面不知道画的是什么的东西咯咯笑不停。

等把收购价格都盘算清楚,他又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份收购通知单,准备贴到村委的公告栏上去。

弄完这些,余坤安收好纸,揉揉儿子脑袋:“你俩乖乖画,阿爹出去办点事。”

余父余母见他从书屋出来,手里捏着张纸,问道:“老三,草药的收购价定下了?”

“嗯,定好了。”

余坤安点点头,指着纸念道,“车前草、蒲公英,鲜的收两分钱一斤;折耳根、艾草叶,一分钱一斤;茵陈一分五;紫花地丁三分钱一斤……”

余母听着,心里飞快地扒拉起小算盘:“按这价收,那收购站那边能卖多少?咱们下地一天,手脚麻利点,刨个百八十斤不难吧?那算下来一天能挣一两块钱了?安子,你这样收,刨去本钱,咱自家还能落下多少?”

“收购站那边一两毛。”

“啥?那你这收购价比收购站的价钱低那么多,村里人知道了,不得说咱心黑啊?”

余坤安赶紧解释,“账不是这么算的!收购站收的是干货!我定的这是鲜草价!这新鲜的草药水分大,晒干了缩水厉害。再说了,咱家收上来,得摊开晒吧?得翻吧?得防雨防霉吧?这不都是人工?还有,来去县城不得要人工的……”

“就这艾叶,十斤新鲜的也就能晒出一斤干的。收购站给两毛一斤干货,算下来一斤鲜艾叶也就值个两分出头。”

“咱得收上小一千斤干货,折腾一趟县城,才能挣个十来块钱。这还得是量足够大!要是零零星星收点,连人工钱都挣不回来!要不是想着咱家有车跑县城方便,这活儿也干不成。”

他这一通噼里啪啦的账算下来,余父几人听得有点懵,定价原则似乎是懂了,可又觉得心里头还是有点不踏实。

余父磕了磕烟袋锅子,“行吧,你心里有本账就成。能干就干,先试试水看看情况。”

余坤安刚刚也是算好的。按他这个定价,只要能一次收个两三百斤干货的量,跑一趟县城,刨去所有开销,净赚个三四十块还是有把握的。

比起他们进山挖草药,收草药挣的钱是不多,可架不住细水长流啊,再说了进山挖草药主要还是得看运气的,收草药这事干成了就是稳定进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