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竹荪炖鸡汤(1 / 1)
农历四月十二这天,天刚蒙蒙亮,王清丽便轻手轻脚地叫醒了余坤安和两个还在睡梦中的小子。
一家四口都换上了崭新的衣裳,余坤安是一件新的靛蓝布衫,王清丽穿着件碎花小褂,两个小子则是同款的浅色短衫配深色裤子,从头到脚都是一身新。
一家人收拾得清清爽爽、精神利落地走出房门。
老太太早已站在堂屋门口,眯着眼将四人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孙子挺拔精神,孙媳妇温柔秀丽,两个重孙干净可爱,脸上顿时笑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来,心里那份欢喜藏都藏不住。
早饭依旧是白米稀饭,配着老太太起早煮的白水蛋,还有余母腌的酸辣笋片和脆生生的萝卜干。
自然,桌上也照例摆着小半碗白糖,不知从何时起,家里几个小崽子吃稀饭都不爱咸口了,就喜欢舀一勺白糖拌进去,搅和匀了,吃得一脸满足。
余坤安吃得快,呼噜几口就把一碗稀饭送下了肚。
余文源和余文洲两个小的知道今天要出远门去外公家吃喜酒,从睁开眼就兴奋得坐不住,在凳子上扭来扭去,要不是有王清丽在旁边压着,都不能好好吃完早饭的。
放下碗筷,余坤安就去房间里收拾要带去老丈人家的礼物。山货、天麻、烟酒、给大舅子的新婚礼物……
林林总总摊了一桌子。他收拾得差不多了,又朝堂屋这边喊:“媳妇儿,你来瞅瞅,看还缺啥不?别漏了啥要紧的。”
王清丽应声进来,一看那桌上地上堆着的大包小裹,顿时皱起了眉。
东西也太多了,之前本来觉着没多少,东拿一点、西凑一些,就攒出这一大堆了……
她如今身子越发沉了,又要分心照看两个一刻不闲的小子,主力还得靠余坤安,带这么多实在不方便。
她左挑右拣,哪样都觉得该带,实在减不下来。
余坤安看她为难,,只说让她不用管,他有办法。
他转身大步出了院子。不多时,院外就传来马儿打响鼻的声音,是余二哥赶着马车来了。
这回带的东西多,还有两个小孩子和一个孕妇,要是像上回那样先走到镇上再挤班车,就算中途能拦到拖拉机也够折腾人。
余坤安早想好了,直接让余二哥用马车送他们到镇上的班车站。
余母原本还担心儿媳妇身子重,经不起颠簸,见余坤安安排得妥妥当当,也就把到嘴边的唠叨咽了回去,只忙着帮他们把东西一件件搬上车。
余坤安还特意在车板上铺了好几层厚厚的软草垫,尽量让媳妇孩子坐得舒服些。
两个孩子早已心急火燎地吃完早饭,围在马车边兴奋地蹦跳,试图自己爬上去,可惜小短腿不给力,试了几次都呲溜滑下来,急得直跺脚。
一旁还没上学的余文涛、余文波几个,眼巴巴地瞅着,脸上都是羡慕。
他们也想去幺婶娘家吃九大碗、看新媳妇,可自家爹娘不准,只能心动不能行动……
余坤安一手揪住一个还在扑腾的小子,将两个人提溜到马车上,又小心地扶着王清丽的胳膊坐上车板,他自己也跳上马车。
“咦?你个小兔崽子,”余坤安一眼瞥见余文洲上衣的小口袋里有什么东西在动,仔细一瞧,竟是只小乌龟探脑袋,“去吃你大舅舅的喜酒还不忘揣只乌龟?”
余文洲赶紧捂住口袋,急急道:“阿爹,我要带小白菜去吃大舅舅的喜酒,看新媳妇!”
“呵,你倒是对这小东西上心,走哪儿带哪儿。但这次不行,咱们是去你外公家,人多手杂,跑来跑去的,万一你的小白菜跑丢了,你哭都找不着调!”
“我会好好看着它的……我把它放口袋里,不拿出来……”
“不行,二选一。一,小白菜留在家里;二,你和它一起留在家里。”
余文洲顿时蔫了,小嘴撅得能挂油瓶。他磨磨蹭蹭地从口袋里掏出小乌龟,万分不舍地递给马车旁的余晓萱。
“萱萱姐,我把小白菜交给你啦,你要记得给它洗澡澡,喂它吃嫩菜叶,别让大奔欺负它……”
他小嘴叭叭地交待个没完,事无巨细。
两个小家伙,一个交代一个认真地点头,一一应下。
余坤安在一旁看得嘴角直抽,这小崽子,对他这老爹都没这么细心周到过!
余二哥一抖缰绳,喝了声“驾!”,马车“哒哒”地出发了。
余坤安一把拉回还扒着车板、眼巴巴望乌龟的小儿子,轻轻拍了下他的小屁股。
“坐好了!再不老实真让你留下来陪你的小白菜。”
余文洲捂着屁股,控诉地瞅了他爹一眼,立马变乖,麻溜地挪到他哥身边,紧紧挨着坐下。
余坤安原以为这小子还得为他的乌龟伤感好一阵,谁知马车才出院子没多久,俩小子就又把那点离愁别绪抛到了九霄云外,挥着小手欢呼。
“哦哦哦~去外婆家咯!去看新媳妇儿咯!吃大肉咯!……”
小孩子的情绪,真真是六月的天,来得快也去得快。
马车在路上,车上的两个小崽子看到熟悉的小伙伴,立刻来了精神,扯着嗓子朝那边喊:“我们要去我外婆家吃喜酒啦!看新娘子!”
那得意样子,恨不得有个小喇叭向全村昭告。
有一段土路坑坑洼洼,马车颠得厉害。两个小子却一点也不嫌难受,反而觉得像坐摇摇车,随着车厢摇晃“咯咯”直笑。
幸亏是坐马车,要是像上回那样搭拖拉机,这一路尘土飞扬的,怕是笑都笑不出来了。
“你们两个乖乖坐好,!小心掉下去啃一嘴泥!”
余坤安见余文源被颠得歪到一边,忙伸长胳膊把他捞回来,连同嘻嘻哈哈的余文洲一起圈进自己怀里。
不然就这两小子细皮嫩肉的,就算垫着软草,也得颠出一身红印子。
余二哥一路将他们送到了镇上的班车站。幸亏出发得早,到站时刚好赶上第一班车。
王清丽先带着孩子上车找座,余二哥则帮着余坤安把那些塞得鼓鼓囊囊的麻袋和包裹一件件搬上行李架,又仔细捆扎固定好,这才赶着马车离开。
昨天余坤安从县里进的那些针头线脑、小百货,晚上就跟余二哥商量好了,今天他进山收货时顺便带上些去试试水,所以余二哥今天也有的忙。
班车上,余坤安给王清丽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安顿好,又把随身的小包袱塞进行李架,然后一人搂着一个孩子,等着发车。
随着车厢颤动,一股柴油味弥漫开来。
一路摇摇晃晃,窗外的田野村庄缓缓后退。
两个小的起初还扒着窗户看新鲜,没撑多久就眼皮打架,偎在爹娘怀里呼呼睡着了。
等他们被叫醒时,班车已停在了清峰镇简陋的车站。
“大姐!姐夫!”
人还没下车,窗外就传来熟悉的、带着笑意的喊声。
“是大舅舅!”余文源眼睛最尖,一下子蹦起来,拉着余坤安的手就朝窗外指。
余坤安循声望去,果然是大舅子王清林,正站在站牌下,咧着嘴朝他们用力挥手,一脸喜气。
余坤安赶忙先挤下车,手脚麻利地把车顶的行李一件件卸下来。
王清林也快步上前帮忙。两人合力,很快就把大包小裹堆在了路边。
余坤安又返身小心地扶着手脚有些发麻的王清丽下车,再把两个睡眼惺忪的小子抱下来。
“清林,你怎么来了?家里明天办事,今天不正是最忙的时候?”余坤安拍了拍手上的灰,问道。
“爹娘知道大姐你们今天到,一大早就催我借了马车来接!”
王清林笑着解释,又弯腰一把抱起余文源,掂了掂。
“说大姐怀着身子,走回去那几里地太受累。我在这儿等了好一阵子了!乖外甥,想大舅舅了没?哟,沉了不少!”
“想!”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声音响亮。
“真乖!走,咱们坐马车回家啰!你外婆炖了香喷喷的鸡汤等着呢!”
王清林抱着一个,牵着另一个,领着他们朝站外停着的马车走去。
那马车也收拾得干净,还铺了干净的麻袋。
王清丽坐了几个小时车,脸色有些倦怠。
余坤安扶她上了马车,让她靠着自己肩膀休息。
两个小子则一左一右黏在王清林身边,小嘴一刻不闲,叽叽喳喳地问着“新媳妇好看吗?”“有没有糖吃?”
余文洲还凑到王清林耳边,小声告状:“大舅舅,我阿爹坏,不让我带小白菜来看你的新媳妇……”
逗得王清林哈哈大笑,连声说:“没事,回头大舅舅给你包一大包糖,带回去给你的小白菜!”
马车驶入王家所在的村子时,已是午后。
村口大树下,照例聚着些纳凉闲聊的老阿奶、大婶子。
马车一过来,说笑声顿时低了下去,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望过来,打量着车上的人和那堆显眼的行李。
静默只持续了一瞬,随即就被更加热烈的招呼声打破:
“哎哟,清林小子,接你姐一家回来啦?”
“是清丽哇!有些日子没见了,回来吃清林喜酒的哇?”
“啧啧,清丽,这两个娃是你家的吧?长得真乖!随你!”
“哎呦喂,这大包小袋的,都是啥好东西呀?清丽真是孝顺,回娘家带这么多东西!姑爷也大气!”
……
乡亲们好奇地望着马车,指指点点,话语里满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夸奖。
王清丽姐弟俩也笑呵呵地一一回应,该叫婶子的叫婶子,该喊伯娘的喊伯娘。
乡下地方讲究个礼数,人家笑脸招呼,自然得笑脸回过去,还得教两个孩子跟着喊人。
余文源和余文洲倒也听话,奶声奶气地叫着“阿婆”、“婶婶”,又引来一阵夸赞。
家里的王父王母早已听到动静,已经快步迎了出来。
这回王家人整整齐齐,连这时候本该在学校的小姨子王清雨也回来了,想来是哥哥结婚,特意请了假。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两个孩子。王家小辈里目前就王清丽有了娃,王父王母一人一个,喜滋滋地把外孙搂进怀里,心肝肉儿地叫着,怎么看都看不够。
接着就是王清丽。她刚下车,两个妹妹王清雪、王清雨就围了上来,一左一右搀住姐姐的胳膊,嘘寒问暖。
余坤安这边,好歹还有小舅子王清年给他搭话,招呼他进屋,毕竟之前一起挣过钱,情分不一样。
等媳妇孩子都安顿下车,余坤安就开始和王清林、王清年一起,从车上往下搬东西。
东西一样样拿出来,堆在门口。
王母抱着余文洲,看着那堆东西,悄悄凑到王清丽耳边,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地问:“清丽啊,你们来就来,咋又带这么多东西?这……亲家那边没意见吧?”
“娘,您就放心吧,”王清丽抿嘴一笑,低声道,“这些都是阿安一手操办的,我婆婆那边也知道的。”
王母一听是女婿的主意,顿时眉开眼笑,心里那点担忧全化了欢喜,赶紧高声招呼儿子:“清林!清年!快,快把东西都搬进屋!别堆门口挡道!”
又转头对王父说,“老头子,快招呼姑爷进屋喝茶歇脚!这一路累坏了!”
她自己则抱着小外孙,留在门口,和左邻右舍又寒暄了好几句,话里话外自然少不了夸女儿女婿孝顺、能干,外孙聪明可爱。
女儿女婿今天这么给她长脸,她这心里就跟三伏天喝了冰镇酸梅汤似的,别提多舒坦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余坤安他们在堂屋喝着茶水,都能听见王母在门外爽朗又带着自豪的笑声。
等王母心满意足地抱着余文洲回屋,王清雪早已麻利地在伙房张罗好了吃的。
趁这功夫,王清丽和王母、妹妹们坐在里屋,亲亲热热地聊起了明天王清林结婚的筹备情况,从酒席菜单聊到宾客安排,再到新房的布置。
余坤安没插话,只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给王父递根烟,和他聊聊庄稼收成。
没过多久,王清雪就探进头来招呼:“阿姐,姐夫,爹,娘,吃饭了!都出来吃饭吧!”
众人这才起身,围坐到堂屋的八仙桌边。桌上中间摆着一个大砂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来来来,快动筷子!知道你们要来,一早杀了只老母鸡,炖了竹荪鸡汤!都多吃点,补补身子!”
王母热情地招呼着,拿起汤勺,先给余坤安和王清丽各盛了满满一大碗汤,里面都是实在的鸡肉和脆嫩的竹荪。
乳白色的汤汁醇厚鲜香,表面浮着金黄的油花,几颗红色的枸杞点缀其间。
一口热汤下肚,鲜味直冲喉咙,一路的舟车劳顿仿佛都被这口鲜汤治愈了。
余文源和余文洲到了外公家,简直成了小宝贝。
大姨小姨一左一右地围着,耐心地喂饭、擦嘴,照顾得无微不至。
余坤安和王清丽乐得清闲,赶了一上午路,也着实饿了,都埋头吃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