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白马山工业基地(5)(1 / 1)

加入書籤

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往往伴随着如何储存和长距离运输的难题。

在攻破仓储的技术难关前,各种配套的化工厂,也只能安排在白马山。

好在北境最不缺天然的冷气。

一整个冬天,白马山都在组织人手,一边去封冻的莱茵河上切割、采集冰块,一边开凿山体。

最终打造了李维面前的这一座座山腹里的冷库。

木头干馏所得到的各种产物,就存放在这些冷库里。

进了冷库,空气中那股刺鼻的味道顿时消散了许多,李维也得以脱下面罩、喘一口气。

“「木醋」的结冰点接近水,在仓库目前的温度下,仍能保持着液体的形态。”

达·芬奇扫过仓库里的若干温度计——上面的指示温度在5到10度之间——如是对李维说道。

由于玻璃工艺和水银纯度的影响,不同批次的温度计之间误差极大,且这一瓶颈短时间内很难突破。

眼下也只能“凑合着用”了。

李维会意地点点头,摘下墙上悬挂的木提勺,从橡木桶里舀了一勺达·芬奇所命名的「木醋」,一股子淡淡的“醋味”当即在鼻间萦绕。

不单气味,连色泽、形态都非常接近作为调味品的“醋”,「木醋」之名恰如其分。

就是不知道尝起来是什么味道了……

达·芬奇看出了李维的心思,主动补了一句:

“我喝过一点,连味道都非常接近醋。”

“也尝试让几条狗喝过……但显然除了我们,大多数动物对醋这种东西并不感兴趣。”

“总的来说,它的毒性并不明显;但同样的,它的作用目前我也没有头绪。”

“只能考虑和传统意义上的醋是否有一定的可替代关系。”

达·芬奇解释着自己的思路,颇为真诚地建议了一句:

“倘若伯爵府人手宽裕的话,我建议李维子爵另寻他人专门负责「木醋」的进一步探索,我实在是分身乏术。”

李维盯着达·芬奇,看着他眼中难以遮掩的疲惫,无声地叹了一口气,点头应下。

沉默在冷库里发酵,还是达·芬奇率先迈步、走向另一堆橡木桶、清了清嗓子:

“相比之下,「木焦油」的凝固点在5度到40度之间——这当中有一部分是温度计的误差,另一部分则论证了不同组分的溶液凝固点不同的观点。”

“不过也请李维子爵放心,凝固的「木焦油」再次加热,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而我之所以能够分离出「木焦油」,又和「煤焦油」有一定的关系。”

“一开始,我对煤炭干馏之后剩下的这些废液并没有什么头绪。”

达·芬奇一边说着一边舀起一勺粘稠状的黑褐色液体,一股子比先前的醋味要浓烈得多的焦臭味当即弥漫开来。

“直到从石铁木的干馏液中分离出、与这些「煤焦油」气味、外观、密度都十分相似的「木焦油」,我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巧合。”

达·芬奇说着又起开另一个贴着「石铁木焦油」标签的橡木桶,示意李维上前一观。

内里贮存的液体,果然与达·芬奇勺中的「煤焦油」至少在外观上一模一样。

“于是我开始尝试分别用煤炭和木炭作为燃料,来干馏煤与木头——这种控制单一变量的交叉实验,还是李维子爵您定下的思路,想来不需要我赘言了。”

谈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达·芬奇眼中的光芒愈亮,语速也是飞快:

“结果就是无论如何,都会有「煤焦油」与「木焦油」出现——我也由此排除了燃料因素对干馏结果的干扰、确认了这是两种独立存在的溶液。”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没能分离出「木焦油」……从后续的验证实验来说,我推测是松木的树脂含量过高、和产量较少的「木焦油」互相溶解,干扰了我们的观察。”

“1立方米的松木,干馏可以获得100~200公斤的木炭,80~100公斤的木醋粗液,松脂和木焦油的混合液50~80公斤,木精粗液3~5公斤。”

“但倘若换成树脂含量低的石铁木,虽然树脂和木焦油混合液的总产量下降到20~30公斤,可这混合液中就基本是李维子爵您所见到的木焦油了,石铁木脂的含量低到几乎难以分离。”

“在我们已经尝试干馏过的四十三种树木中,可以明确,树脂、焦油、木精以及木炭的含量因树种而异,且没有哪个树种能够分离出全部四种成分——以我们当下的技术手段而言。”

“由此得出的、另外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树木的坚硬程度、受力强弱与它的油脂含量负相关;越是油脂含量高的木材,在日常生活中越是难以作为建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木’……”

木材化学家·达·芬奇无比顺滑地跳转到了建筑领域。

“我们可以据此缩小干馏的选材,不必急于每一种木材都去尝试了。”

末了,达·芬奇又再度将话题转回了木材化学。

李维鲜少有跟不上别的法师的实验思路的时候,但这一次,他的大脑确实有些过载了。

默默咀嚼了好一会儿,李维最终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麻烦达·芬奇先生您稍后把详细的实验报告递上来。”

“还有就是,我们一件一件来——您刚才说的这些,和作为高炉炼铁燃料的无烟煤炭处理工艺又有什么关系?”

被李维这么一打岔,达·芬奇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跑题了,不由得尴尬一笑:

“正如先前所说,我尝试过用煤炭作为燃料干馏木材。”

“在一次意外地干馏室爆炸中,搜集到一半的木焦油整个地泼洒到了干馏室的燃料室中,整个工厂当即被海量的蒸汽淹没……”

“等到我们最终扑灭那场火后,燃料室还在阴燃的煤炭,迸发的居然是罕见的、蓝色的火焰!”

达·芬奇打了个响指,一朵微弱的、橘黄色的小火苗在空中迸裂:

“我当时高兴极了!到底要多高的温度,才能让火焰变成蓝色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