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57《哈尔滨二零一三》(1 / 1)

加入書籤

五月哈尔滨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周日还风和日丽,短袖裙装。周一就一秒入冬,大衣棉服。

清晨的圣索菲亚教堂前冷冷清清,《野生厨房》拍摄团队的小伙伴们正在导演系师哥的指挥下走位排练。晶晶、尧尧没来,窝车里吃东西呢。

“光哥,一会儿锦轩说到‘导游’这里,他会偏头看你,这就是你出场的信号。”

“好的,导演。”

“小壮,你负责跟拍光哥。”

“收到。”

“锦轩就位,光哥走两步看看。”

定好机位、表演区域和动线,导演系师哥冲张锦轩比了个OK的手势,大声喊道:“《野生厨房》第十期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条,action。”

张锦轩问道:“师哥你吃错药了?”

“仪式感懂不懂?”

张锦轩翻了翻白眼,抬手压低民国风格呢子礼帽的帽檐,不动声色地用余光观察四周,声音低沉而肃重地说道:“大家好。”

“欢迎在每周六的上午十点准时收看由广源食品独家赞助拍摄的《野生厨房》系列原创美食视频,我是野生厨房的首席厨师张锦轩,一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演员。”

“本期我受美食界食谱编写委员会委派,秘密潜入一家私房菜馆制作一道传奇美食。大家看到我身后的教堂了吗,它叫圣索菲亚教堂,外观带有俄罗斯风格,说的这么详细,就差报坐标地名了,大家知道我在哪儿吗?”

“嘘,不要声张,记得帮我保密哦,我就告诉了你们,没告诉其他人。一旦暴露,我的任务就失败了。”

“今天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气候恶劣,看我身上这件厚厚的黑色大衣,大家不要以为我在演戏在耍酷,是真的冷啊,都快把我这个南方小土豆冻成狗了。”

“委员会给我安排了一位向导,我们约好今天在教堂前接头,就和大家说这么多吧,我要低调,避免暴露。”

“咦,有人过来了,是那位向导吗?”

张锦轩目光四下扫视,忽地一凝,后期会把高韦光的镜头剪接过来,配上他的声音:“这个人长得好高啊,起码190公分,做向导太扎眼了。哎呀,脸还这么帅,绝对不是向导,世上没有哪个向导比我帅。”

高韦光走到张锦轩面前,打量了他两眼,冷不丁说了一句:“宝塔镇河妖。”

“小鸡炖蘑菇。”张锦轩下意识接一句,脸色瞬间认真起来,“天王盖地虎。”

“我爹最威武。离离原上谱。”

“松花江边舞。哈尔滨怀古。”

“我是二百五。”

张锦轩眼神激动,小声说道:“东北四大炖。”

“小鸡炖蘑孤、排骨炖豆角、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大骨头炖酸菜。”

“光哥,你总算来了,再晚几分钟我就快冻成小冰棍了。”张锦轩高兴地和高韦光握手。

高韦光笑道:“哈尔滨有道美食叫油炸冰棍,我知道有家店严重缺货,我给你送过去。”

“我谢谢你啊。”

高韦光看看左右,低声说道:“圣索菲亚教堂前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走。”

“去哪儿?”

“中央大街。”

“那儿人少?”

“不,那儿人多,人山人海。”

“你这什么脑回路啊,人多还去?”

“中央大街上开了很多俄罗斯餐厅和中式餐厅,我们先去补充能量,顺便打听一下情报。”

“还是光哥想的周到。”

“不,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饿了。”

张锦轩揉揉脸,瞬间暴露本性:“其实我也饿了,刚刚不好讲,怕光哥打我小报告,哈尔滨有什么好吃的?”

“那太多了,大列巴,格瓦斯,红肠,俄餐,溜肉段,地三鲜,三丝爆豆,铁锅炖,油炸冰棍,还有今天锦轩你要做的锅包肉。”

“别说了,快走。”张锦轩冲镜头挥挥手:“美食配美景,跟着小张走。”

“薄薄薄,脆脆脆,广源食品带你云吃哈尔滨。”

“咔。”

张锦轩和高韦光走回来,前者冲导演系师哥问道:“效果怎么样,要重拍吗?”

“光哥太严肃了,可以多笑笑,没事的,你绷不住,观众更绷不住。”

高韦光笑道:“锦轩写的词太搞笑了,我得憋着,笑场了怕控制不住。”

张锦轩想起昨天高韦光在车上笑不停的场景,脸色微妙,轻咳道:“还是保一条吧。”

“光哥?”

“我没问题,我尽量控制。”

他控制个寂寞,笑场好几次,“我就是饿了”那里也笑场,他把锅甩到热芭身上,因为热芭经常说“我饿了”。

断断续续拍了三四条,导演系师哥拍够剪辑素材,招呼张锦轩、高韦光上车转场。

这时候圣索菲亚教堂前的行人变多了,一些路过的大爷大娘不时瞅两眼张锦轩他们,年青人少,张锦轩及时用礼帽遮住脸,倒没被人认出来。

到中央大街那边就不同了,一路上都有粉丝跟拍。

微博上有曝光图,贴吧里有曝光贴,行程以及本期美食品鉴员全漏了。

张锦轩对此并不在意,就当宣传预热了。高韦光高大帅气,颜值能打,两大帅哥同框,开播那天颜控女粉们还不嗷嗷叫着往上冲啊。

中午吃俄餐,下午逛完松花江铁路大桥和巴洛克风情街,张锦轩他们七人径直前往老厨家民间菜馆,拍摄做菜环节以及下期预告竞猜环节。

因为提前约好了,昨晚还一起吃过晚饭,进店就被服务员带去郑大师安排的小厨房。

小厨房里人很多,除了郑大师兄弟俩,还有四个穿着厨师服的年轻人和一个中年人。

四个年轻人是郑大师的徒弟,跟他学厨。

中年人姓宋,是郑大师多年的好友。此人也算个奇人,沉迷于文史研究,还是个资深吃货,哈尔滨美食界的老饕。

他和于大爷一样,吃出门道来了。从发现哈尔滨好吃的地方,转向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包括饭店的演变、某种典型菜的发展历程,各个厨师的家族史都如数家珍,对很多菜的食材配料和做法都了如指掌。

所谓“臭味相投”,他和郑大师能成为莫逆之交,性格爱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健谈,也没什么架子,不让叫宋老师,要大家叫他宋哥。

可不是进狱那位宋哥哟。

打过招呼,第十期锅包肉开始拍摄与制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