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史上第一个装监控的皇帝!古人懵了!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1 / 1)

加入書籤

【洪武十五年八月,明朝群臣们都慌了,唯一能收住朱元璋这把屠刀的刀鞘马皇后病逝。【当天的文武百官比死自己亲娘都难受,有的人甚至哭到昏厥,是该哭,马大姐这一走,

朱元璋的刀就没停下来过。】

【胡惟庸案还没结束,又来了一个空印案。简单来说,就是官僚系统集体做假账。】

【各地方的财政官员们来到南京,和中秧的财政官员们在已经盖好章的空账册上一起商量要填写税务数目。】

【之后一个叫郑士利的官员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朱元璋,老朱瞬间暴怒,他最恨的就是贪污,尤其是你们敢贪朕的钱?!】

【朱元璋下令将所有涉及空印案的主官全部杀掉,副手以下打一百棍子充军。】一—“朱元璋:这就是我的天眼系统[狗头]”

——“史上第一个装监控的皇帝,太可怕了吧”一一“马皇后:我走之后你们自求多福吧[蜡烛]”

一—“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这工作压力太大了”一—“朱元璋:敢动我钱袋子?这不能忍!”

一—“你们这群贪污犯,统统给我去菜市口面试”——“财政部集体造假,这操作也太秀了8”

大汉位面。

“锦衣卫倒是个好制度,比朕的中常侍还要管用。”汉武帝看着天幕。

张汤在一旁分析。

“陛下,朱元璋对付贪腐之臣,手段确实厉害。”“一个空印案就揪出这么多蛀虫。”

“税银动手脚,这些官员真是活腻了。”汉武帝眼中闪过寒光。

“朕打匈奴都要精打细算,他们敢把国库当自家钱库。”桑弘羊接话道。

“陛下,臣觉得这锦衣卫比我们的御史要厉害多了。连官员半夜生气都查得清清楚楚。”“朕当年设盐铁专卖,就是为了充实国库。”

汉武帝拍案而起。

“这些贪官把税银都装进自己腰包。朱元璋能杀,朕也能杀!”张汤补充道。

“那宋讷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光是被锦衣卫盯着,就吓得魂不附体。”“这才对!为官者就该时时警醒。”

汉武帝重重点头。

“朕设立均输法、平准法,哪个不是为了国计民生?”“这些贪官污史,坏的就是朕的心血。”

桑弘羊小心翼翼。

“只是这马皇后一死,朱元璋更加肆无忌惮了。”“肆无忌惮?这叫大义灭亲!”

汉武帝目光炯炯。

“贪污无小事。朕设立告缗令时,多少人说朕太过。”

“现在看来,朱元璋这般做才是对的。区区告缗令,还是太仁慈了。”张汤深以为然。

“锦衣卫昼夜监视,确实比告缗令震慑力强得多。”

“朕得好好想想,改良一下告缗令,再加上类似锦衣卫这样的密查机构。”汉武帝踱步沉思。

“让这些贪官们,日日夜夜都不得安生。”大隋位面。

隋炀帝放下手中酒杯。

“朱元璋这招高啊,连官员睡觉时都不安稳。”虞世基神情凝重。

“陛下,臣以为这朱元璋做得太过了。日夜监视臣子,难免寒了人心。”“此话何意?”

隋炀帝大笑。

“你是没看见那些贪官们胆大包天的样子。”

“朕花重金开运河,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税收。”

“结果呢?这帮蛀虫全给朕吞了。”宇文化及插话。

“陛下说得是。那些官员竟敢串通一气,做假账本。”“造假账本的胆子都有了,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隋炀帝站起身来。

虞世基急忙劝阻。

“可是陛下,这样会让臣子们人人自危。”“怕什么?”

隋炀帝眼中闪过寒光。

“做了亏心事,自然害怕。清清白白的臣子,有什么好怕的?”

“朕修运河时,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现在看看,朱元璋比朕狠多了。”宇文化及附和:

“这马皇后去世,更是让朱元璋无所顾忌。”“马皇后?呵。”

隋炀帝摩挲着酒杯。

“一个女人而已,何至于让群臣们吓成这样。”

“朕倒要看看,没了这个所谓的刀鞘,朱元璋会把他的屠刀挥向何方。”虞世基低声道。

“陛下,朱元璋这般做,迟早会出大乱子。”“大乱子?”

隋炀帝目光闪烁。

“朕修运河时死了多少人?不还是成就了大业。朱元璋杀几个贪官算什么?”

“只可惜朕当年没想到这锦衣卫的主意,不然也不会让这些贪官们道遥这么久。”古人们望着天幕的情景。

不由自主地噤声。明明是炎热的天气。却有一股寒意袭来。茶馆里本是谈笑风生。此刻却鸦雀无声。茶客们面面相觑。

连说话都不由自主压低了声音。这锦衣卫的手段。

实在太过骇人。

“想不到半夜说梦话都能被人记录下来。”

“嘘,小声点。指不定现在也有人在暗处盯着我们。”后厨里的伙计摸了摸后颈。

总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街边小贩收摊时都加快了脚步。生怕多待一会儿就会惹来祸端。

“那宋讷也是个读书人,就因为生个闷气都能被盯上。”“可不是,这日子越发难过了。”

“这朝廷的眼线,怕是比山上的老鼠洞还多。”“可不敢乱说,隔墙有耳啊。”

【紧接着,洪武十八年,御史余敏、丁延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经过朱元璋所查,郭桓等人贪污两千多万石粮食,几乎贪污了全国征税的80%。】

【六部的大部分官员全是郭桓的同竞,这些官员还抱着侥幸心理,你姓朱的不能把满朝百官都杀了吧。】

【然后朱元璋告诉了他们,就杀!就杀!就杀!你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朝廷六部除尚书、侍郎以外的官员几乎全都被杀,注意这只是中秧的官员,地方也跑不了,最后郭桓案被杀被牵连的人超过三万。】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将自己打下江山的最大功臣李善长也送上了断头台。】

【当时的李善长已经七十七了,他想盖两座房子,于是就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名卫士盖房。】

【汤和前脚答应,后脚立刻就跟朱元璋报告,朱哥瞬间杀机开动。】【几天后,李善长的外甥丁斌遭受株连,要被发配到边疆。】

【李善长赶紧进宫,要求朱元璋赦免丁斌。】

【朱元璋当即表示你在教我做事?把丁斌关进大牢,给我狠狠地打,让他吐出点关于李善长的东西来。】

【很快,丁斌供出了李善长与胡惟庸谋反的事件,说胡惟庸暗地里派人劝说李善长,李善长回复自己老了,等他死了以后你们好自为之。】

【朱元璋这下彻底怒了,你还真有黑料啊,知道谋反不报告是吧,我看你是想当同马是吧:】

【62岁的朱元璋将77岁的李善长连同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口全部斩首。】

——“你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句名言收藏了[保存]”——“汤和:举报完美完成,这波我是卧底”

一—“朱元璋这个月的反腐KPI又超标了[狗头]”

——“李善长:我就想盖个房子而已啊!这也能出事?”——“功臣待遇,说没就没,好家伙[吓傻]”

——“丁斌:舅舅对不起,我实在扛不住了”

大唐位面

“八成的税收都敢贪?”唐太宗李二咬牙切齿

“朕当年平定天下时,都舍不得多花一粒粮食。”魏征正色道。

“陛下,这郭桓胆大包天,朝中上下意无一人发觉。”“不是无人发觉,是都在其中捞好处。”

李二眼中寒光闪烁。

“看看他们多会装,以为人多就能保命。”房玄龄不由得叹息。

“李善长这个结局也太惨烈了,七十七岁的老臣,竟落得全族被诛。”

李二冷冷一笑。

“魏徵你说,如果长孙无忌借三百卫士,你会怎么看?”

魏征沉思片刻。

“确实可疑。功臣已老,不思报国,反而结党营私。”“朱元璋这一手够狠。”

李二摩挲着椅子扶手

“三万多人,比当年朕杀的还要多。不过这些人,死得不冤。”房玄龄小心道。

“陛下当年诛杀的,都是为太平着想。”

“朕杀的是为了天下,朱元璋杀的是为了江山。李二忽然大笑。

“不过这些贪官,真是给他送了个好理由。“陛下仁德,从不轻易杀功臣。”

“朕不杀功臣,是因为朕有魏征你们这些直臣。李二意味深长。

“朱元璋杀功臣,是因为他的臣子太会装了。“你看汤和多精明,送人头还要先请功。”

“真是个可怕的时代。”房玄龄轻声感慨。李二摇了摇头。

“这些人自己选的路。贪污朝廷八成税收,这是要逼得百姓去死“朱元璋这刀,挥得漂亮。”

大宋位面。范仲淹神色凝重

“陛下,这郭桓一案,牵连太广。朝廷六部竟无一处干净。”“难怪朱元璋要大开杀戒。

赵祯站起身来。

“朕用包拯查贪墨,已经算是严厉了。现在看来,还是太轻了。富弼低声道。

“李善长的案子也令人心惊。一个借卫士的小事,竟害得全族覆灭。赵祯放下茶杯。

“功臣借兵,这可不是小事。”

“朕想起吕夷简在朝时,多少人为他请托。若是让他们看看这个下场·.·”范仲淹正色道。

“臣以为,朱元璋用刑太重。治国之道,当以教化为先。”

“范卿,你可记得当年在渣渊之盟后,多少官员侵吞军饷?”

“朕念在他们为国效力,网开一面。现在看来,这反倒害了他们。”富弼斟酌着开口。

“陛下仁德,才有今日太平赵祯长叹一声。

“朱元璋杀得这般痛快,想必他的朝堂比朕的更太平。”

“你们看那些官员,多会装模作样。以为人多就能保命,真是可笑。”范仲淹犹豫道。

“陛下,臣以为重用谏官,才是长久之计。”赵祯望着天幕。

“你看那余敏、丁延举告发郭桓,这才是真正的谏官。”

“不畏权贵,不怕株连。朕的谏官们,大多都是为了名声。富弼轻声道:“朱元璋这般杀戮,终究会寒了人心。”“寒了贪官的心,才能暖了百姓的心。”

赵祯目光深邃。

“两千万石粮食啊,够多少百姓活命。”

“朕突然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能从草莽起家了。”

古人们看着天幕上的景象。

不禁咋舌感叹。

“这下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了两个御史来揭发。”

“可不是,这些当官的也太能贪了,真当百姓的血汗钱是大风刮来的。”

大家议论时都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毕竟平日里受够了官府的气。

如今看到这些大人物纷纷落马。

心里说不出的痛快。

百姓们虽然害怕朝廷的手段。

但对这些贪官污吏的下场却拍手称快。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下可好,全家都要跟着倒霉。”

虽然朝廷手段狠辣。

但这些人的下场。

也是自作自受。

“这下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谁说不是呢,老天爷总算睁眼了。”

【而一年后,令群臣更加恐惧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太子朱标患病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立了朱标十五岁的儿子朱允炕为皇储,然后他就必须将朱允汶登基后的隐患全部去除。】

【首当其冲的就是蓝玉,这个继徐达、常遇春之后,明初最能打的将军。】

【想搞蓝玉可太简单了,因为这小子除了能打仗之外,也是真能搞事。】

【先是捕鱼儿海之战后,蓝玉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给俘虏的北元王妃给强奸了。】

【然后没当回事的蓝玉率大军反回喜峰关时,因为收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蓝玉居然直接命令全军攻城,纵兵毁关。】

【老朱想自己还没咽气呢你就敢这么作,我这大孙儿怕是降不住你啦。】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将蓝玉拿下,随后抄家、斩首、灭三族。】

【之后朱元璋又找借口杀掉了两个超能打的武将,傅友德和冯胜。】

【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八年,一切该杀的不该杀的都被朱元璋杀完了,这场血的盛宴该撂筷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