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新喜咖啡的商业规划(1 / 1)

加入書籤

“哥,我们来这里干嘛?”

很快,迈巴赫S680来到了中关村广场这边,直接停在了地下停车场。

而听到砰砰两声,轻推车门让它电吸的陈澈对周礼两人笑骂道:

“这是电吸门,能不能注意点。”

周礼闻言一愣,随即重新打开车门又轻推回去,发现吸住后惊叹道:

“哇,这么高级啊。”

陈澈见状无奈笑了笑,可能是后世的记忆作祟,他有点忘了两人现在是不是真的被保护的太好所以没见过世面。

周奕也试了一遍电吸门,随即看见陈澈主动离开,不由忙跟上道:

“新新哥,咱们来这里吃什么啊?”

周礼也跟上道:

“是啊哥,咱去全聚德吃烤鸭呗,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我还没有吃过正宗燕京烤鸭呢。”

陈澈笑问道:

“谁告诉你全聚德正宗了?”

周礼思索着道:

“电视里说的啊,燕京招牌。”

陈澈点点头道:

“行,哪天带你们俩去吃。”

自从全聚德开连锁店后,这个品牌的口碑一直在走下坡路。

听说燕京人都不吃了。

陈澈以前陪客户吃过,总体来说还算不错的,当然那是他没有花钱。

都说全聚德的毛病是不亲民,不在乎钱的情况下可以尝尝,尤其是他们燕京的老店,并不似连锁店那么夸张。

敲定了全聚德,周礼挺高兴,只是看着车来车往的地库又不禁问道:

“那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

陈澈看着手机道:

“别问了,跟我走就行。”

周奕闻言帮腔道:

“就是,老是问问问的,又不是你花钱请客,你老是问这干啥。”

“嘿。”

周礼作势要踹周奕,陈澈看着这两人真是无语,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俩小子这么闹腾呢,难怪二姑总是抱怨。

不久,三人来到了地面上,几乎没有走多远便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家门前摆着两排花篮的店铺,此时门庭若市。

瑞幸的门店是蓝色、黑色为主。

新喜的品牌则是采用暖色系,品牌基调为橙红色,学名叫做华夏传统的杏红色,门店目前则以黑白、红白设计方案为主,中关村这边是红底白字。

门头上,最为醒目的是白色的JoyfulCoffee字灯,旁边用小字写着新喜咖啡,LOGO则是一个咖啡熊饼图设计。

新喜咖啡的整体设计,就是黑白和红白两种大熊的设计基调,图标上的大熊虽然设计成了偏国际范一些,像瑞幸咖啡一样只是简图,但店内的装修和周边主打的就是一个喜庆的微笑咖啡熊。

店外,陈澈踩在红毯上准备进去,周礼打量着前面突然反应过来:

“哥,这是你的店吗?”

“别瞎问,先进去看看。”

陈澈没有多解释,直接带着他们两个走进了店铺的内部。

见到迎面走出来的顺丰小哥,他不禁停下来看着对方抓着咖啡走远。

在红白配色的包装袋上,印着代言人和广告词:“惊喜在握”。

正面是红底白字的海报设计,写着JoyfulCoffee、新喜咖啡、惊喜在握,背面则是一张半全屏的代言人图片,下放一个横条上写着JoyfulCoffee。

两边侧面分别是:“一杯新喜·遇见惊喜”的广告词和另一边不同文案的关心词和祝福词,中间穿插着笑脸表情。

新喜咖啡试营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配送是中间比较大的问题之一。

如今的即时配送还不成熟,美团、饿了么还未完全开放配送,选择同城速递又面临着:成本递增的巨大问题。

是第三方配送,还是自配送?

目前燕京的三家店,都是采用自配送和第三方共同启用的模式,每家店3名驻店配送员,在APP上限制了配送范围和阶梯起送价,与此同时和顺丰合作。

从用户角度看,是店铺3公里内配送免费,距离越远则需要额外配送费。

这种方式目前不是统一的,毕竟如今是试营业,总要得出数据。

而在当今阶段,外卖订单完全是赔本的生意,但赔本也要有这项选择,在这点上新喜不会含糊,该省省该花花。

新喜咖啡未来在配送方面,面临着三种不同的选择,一是外卖平台即时配送、二是同城速递配送、三是自配送。

三者的成本都不小。

饿了么一单6块。

顺丰速递一单10块。

自配送不用说了,那都不是几块几块钱的成本,背后需要庞大资本支持。

但你还真别说,陈澈在心里一番抉择后还是选择了自配送。

同城即时配送在2018年还是群雄逐鹿的局面,且未来的市场非常大。

目前新喜就是以自配送为主,因为陈澈当初说过,要打造POI+AOI画像、骑手路线,韩总正在加班加点制作。

等APP2.0版本上线这项功能后,陈澈可以不夸张的说:

在全世界,新喜咖啡将会是第一个告诉用户:餐制作时间预估、骑手走到哪里了、距离用户还有多少米的APP。

现在瑞幸包括饿了么、美团都只会告诉用户:“商家正在加紧制作中…”、“骑手正在配送中…”,却不会告诉用户具体到了什么地方,连预估时间都没有,只有送达时间,还经常性的超时。

现如今京东、淘宝都有画像轨迹,但他们精确不了详细进程,甚至不夸张的说,他们的路线都是模拟的。

一个从广东发往燕京的包裹,上面显示到湖北了,其实具体那辆车到哪了他们也不知道,只是模拟了一个大概。

新喜要是今年把这项技术搞出来,真就成了全世界第一人。

其实这项技术不是什么秘密,美团和京东等品牌已经开始布局相关系统。

但为什么新喜是第一个开发出来,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

系统小、基数小、投入大。

开发这项技术,陈澈目前只是为了服务新喜咖啡APP,虽然仍然需要买设备、买流量、买地图,但近一年骑手不会超过10000人、不超20个城市,北斗已经开始提供服务,所以相比较淘宝、美团等布局全国的系统,新喜的系统成本不算大。

其次受定位技术、AI技术的影响,在精度和智能调配方面,今年就算开发出来了也不如后世,甚至会出现各种问题,更没办法短时间应用至全国,美团等都是大企业,经不起拿出半成品出来考研市场。

而新喜咖啡是新公司,在客户的预期心理上,并没有那么多负担。

所以这个头衔他自封的心安理得,甚至相信市场更多会给予他们肯定。

现在瑞幸已经加入美团,陈澈看过他们几家店的评论,除了口味以外,最大的差评就是有关于配送问题的。

无论是冷饮还是热饮,长时间的配送影响口感外,超时二字就是点火索,所以这个阶段的瑞幸被骂的很厉害。

现在的瑞幸才成立不到一年,总共不到30亿资金盘,却规划着2000家门店,请明星、做营销,所以对方在产品和体验上有多少缺点不需要一一举例。

从供应商到品牌设计、大数据分析系统、应用软件、规章制度、营销手段、宣传推广、配送方式以及产品本身上,新喜几乎是稳稳的压了瑞幸一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陈澈也并不是全方位碾压,在门店规模、口碑积累和股东位数上,新喜不如瑞幸。

而且在优惠补贴上,新喜的规划是试营业大量补贴,正式营业后就会变成半折喝咖啡,以此类推往后越来越贵。

这不是陈澈着急赚钱,有了南姐的大力支持以后,他倒是没那么急了。

他纯粹是为了放水而已。

秦雅南的资本吊打老陆,如果新喜全方位碾压瑞幸,那瑞幸还怎么迅速扩张,新喜只需要在后面咬着就行了。

得让瑞幸看到新喜的不足之处。

所谓围师必阙,口碑和股东资源这方面不提,在门店规模和补贴上新喜必须放水,把门店数量控制在小于瑞幸500家~1000家,也就是说新喜暂时不会开那么多家店。

至于为什么要放水。

后面就知道了。

除了要放水以外,新喜暂时还要学会隐藏实力,得让瑞幸说出那句:“无论怎么样,5000对4000,优势在我。”

就例如配送方式上,新喜要广积粮缓称王,跟瑞幸一样采取第三方合作。

所以选择顺丰和饿了么也是新喜咖啡如今必走的一条路。

选择顺丰和饿了么等第三方,除了配送上的压力和效果得以保障外,流量入口和品牌效应也是不容忽略的好处。

而和第三方合作的同时,自己的同城即时配送也不能落下,慢慢发展。

看着顺丰小哥走远,陈澈在兄弟俩的目光中,收起思绪走进店里。

60平的店面不大不小,这在陈澈的计划中偏大了,但如今咖啡市场不如后世瑞幸开辟好的那样,现在人喝咖啡的同时还需要空间,需要在店里小憩。

平均40平,不是全部按照40平的面积选择店面,这倒是无大碍。

等到了商场、机场、高铁站里面,有些店只是一个档口。

店内此时算不上多么安静,目前以自提为主的销售方式,说不上人头攒动却也是有二十多个顾客在店里面。

陈澈早就料定了传统咖啡不一定被华夏人喜欢,所以才会拿出后世经过考验的几个口味,没想到卖的果然好。

海南的供应商已经谈妥,且签订了陈澈说的协议,等下次就是生椰拿铁了,决定新喜咖啡站住脚的王牌产品。

此时在柜台里一共三女一男四名员工在忙碌,看起来已经十分熟练。

小红帽、白色翻领黑色衬衫和棕色围裙,新喜的第一代夏季工作服就是红黑配,白色领口和帽子上的白色图标作为相得益彰的点缀,外加一个国潮风带着图标的口罩。

“先生,需要什么?”

三个人走到柜台前,一个高个子白幼瘦女生见状轻声询问。

陈澈则面带复杂的望着对方,而那女生重新抬头看见他时也怔在当场。

“三杯云喜、三杯喜C。”

听到他的话,女生反应过来照常十分耐心的拿出旁边的牌子道:

“先生可以扫二维码下载APP,新用户首杯免费,如果你们是三个人的话可以免三杯,而且附赠三张1.5折券,微信进入小程序也可以享受首杯免费活动,活动期间我们也会有大量优惠券发放。”

在小程序推送优惠券方面,陈澈早在之前就提到过,要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根据用户的下单习惯推送。

例如张三喜欢在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工作时喝一杯咖啡,那就在他经常下单的时间前10分钟发放优惠券。

不但如此,新喜咖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用来撰写推送词文案。

要在表现出关心用户身体、生活的前提下把券送出去,而不是趾高气昂的送券让人家消费,且根据大数据分析,在客户不同点单量和时间差有不同的文案。

而所谓首杯免单都是手机号,不需要身份证,现在倒是十分方便。

活动的规则也已经在店里和店外的易拉宝上讲清楚了。

值得一提的是,胡哥的粉丝效应不是一般的强,根据这些天的成绩,其中有三分之一纯粹是被对方的代言所吸引。

微博上胡哥和新喜咖啡的联动,也是三家店这些天一直火爆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新喜咖啡准备选择将和赵丽影合作代言品牌,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播前确定,包括签下朱朱。

在形象代言人方面是陈澈曾经最头疼的一件事,但如今却成了最简单的。

也因为胡哥自降身价配合新喜时,陈澈彻底明白了秦雅南的实力,真应了当初的那句调侃,南姐一人可敌万军。

如今新喜APP和小程序每天都在推送4.8折券、3折券、1.8折券,平均一杯云喜咖啡用完卷7.5元,甚至更低。

如今瑞幸也在送卷,平均一杯单价是7.9元,新喜暂时比他稍微便宜一丢丢,等瑞幸更便宜时,新喜就不便宜了。

而补贴大战就是这样,7.5元一杯的价格在平均一家店40万的成本、一杯4元成本的情况下,真是亏本卖吆喝。

不过卖咖啡的好处是,这玩意真的有成瘾性,复购的客户基数很大。

甚至有的客户没有券,只是减掉优惠后的17块钱或者全款也要买一杯,这也是陈澈要稳扎稳打的缘故,口味是基础,咖啡不好喝是不行的。

只要咖啡做的好喝不怕没有生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只图便宜的,更何况新喜未来就算比瑞幸贵,也贵不了太多,起码没星巴克贵,这暂时就够用了。

因为在陈澈的预想里,他未来如果真的把瑞幸鸠占鹊巢,老陆被踢出董事会,保不齐还会拿着库迪卷土重来。

到时候对方要打价格战,陈澈就拿瑞幸咖啡跟对方打,打到对方血本无归为止,反正补贴的都是华夏人民。

新喜咖啡不卷入价格战,在那个阶段将全力针对星巴克等国外品牌。

当然了,目前这些战略上的事情纯属预想,眼下最重要的是新喜可以完美的保持一个中高端品牌的基调不变。

陈澈之前喝过新喜咖啡几个产品的样品,但因为住院的缘故他还真没有喝过成品,这次来中关村他就是暗访。

他要知道新喜咖啡的真实情况,以及和瑞幸比起来的综合信息。

如今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陈澈是真的放心了很多。

所谓见微知著,从进入店里的那一刻就已经被他看到了很多东西。

“你们两个,过来扫码!”

场间,陈澈听完女生的介绍,连忙示意旁边的周礼、周奕两兄弟。

女生见陈澈低头扫码,欲言又止间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呆呆的站着。

直到其他顾客拿着码过来取餐,她才反应过来的去旁边服务。

陈澈三人退到一边,他深深望了那戴着口罩的女生一眼,随即看向手机里之前就下载好的APP开始点单。

APP图标是红色的,红白色调,偶尔穿插其他颜色作为区分的选项。

周礼在店里占了一个位置,连忙招呼两人坐下,盯着手机小声道:

“哥,还说不是你的店,这不就是之前妗妗说的新喜咖啡嘛。”

陈澈点点头道:

“别说了,点两杯咖啡尝尝。”

周奕歪头询问道:

“新新哥,点什么?”

陈澈浏览着上面十几种口味,一一看着上面的描述,示意兄弟俩道:

“想喝什么点什么,还用问?不过记得用券,不然一个月后就过期了。”

兄弟俩一愣,说实在的他们并不想喝咖啡啊,喝奶茶难道不好吗?

不过这是陈澈开的店,怎么着也要捧场两杯才行,两兄弟倒是没有怨言,在一起交头接耳的选了起来。

周奕看着店里的环境,和APP上胡哥的图片,不禁凑到陈澈耳边道:

“新新哥,你这也太牛逼了叭,竟然请胡哥代言了咖啡店,你见过他本人吗?和现实中比怎么样知道吗?”

瞅着弟弟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周礼不由憋着笑,扶着对方肩膀道:

“你才知道咱哥牛逼啊,我早就特么知道了,咱哥做的可是大生意。”

周奕一怔:

“就我不知道吗?”

周礼哈哈笑道:

“让你早点过来你不来,我们那几天已经兴奋完了,不信你百度搜。”

新喜试营业的事情,陈澈并没有和任何家人说,但这玩意一搜就知道,他们之前在医院说起新喜咖啡时,因为看到了胡哥的微博,众人的确十分兴奋。

毕竟花几千万请明星代言,这代表生意不低于10个亿,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也是老妈最后同意陈澈今天出来的缘故,这生意是真的做大了啊。

“点完了吗?”

“点了,哥你这好便宜啊。”

尽管已经简化了流程,但第一次操作还是有些复杂,陈澈看向两人道:

“你们点的什么我看看。”

周礼递过去手机。

他点了喜梅美式和喜C冰冰柚,都是果味大过于咖啡的产生。

一共点了两单。

第一单免费。

第二单用完1.5折券:2.7元。

不到五块钱喝两杯咖啡,陈澈想想就比较肉疼,烧钱大战真不是人碰的。

不过还好,陈澈有几个可以抬价的王牌产品,例如酱香型拿铁。

酱香型拿铁原价35元一杯。

优惠完平均19元一杯。

瞬间就可以抬高店里的整体售价,等优势在我时不愁盈不了利。

店里。

三人从下单到取餐,六杯咖啡足足等了6分钟,这个时间不快也不算慢。

陈澈来到柜台前,看向最前面低头忙碌的女生,在对方看来时道:

“给我一些宣传单,我正好带两个表弟去附近逛街,推广一下。”

女生闻言美眸动了动,随即低头拿出一些宣传单递过去道:

“谢谢,麻烦您了。”

陈澈看着精美的宣传海报,再见有点手足无措的女生,轻声问道:

“今天不是你加班吧?”

女生闻言一愣:

“啊?我…我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