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会试前(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杨为先微微一笑,并未言语,只是默默地跟随着二人前行。

然而,二人却渐渐按捺不住内心的波动,几次想要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杨为先捂嘴偷笑道:“你们有啥想说的,就赶紧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二人傻笑了下,陈询率先开口道:“还是兴弟懂我俩。其实,我就是还想问一件事。”

“问吧,再不问就到地方了。”杨为先淡定的回道。

陈询随即问道:“你是怎么成为杨大人的徒弟的,这可是皇上看中的大人物,翰林学士呢!”

“对啊,兴弟,你是咋认识的。”刘江跟着好奇问道。

杨为先想了下,笑着解释道:

“算是运气好吧,凑巧见到恩师。黄淮河水系治理之策得恩师青睐,一番交流后,便拜入恩师门下。”

“为何你运气这么好,没让我遇到。我也饱含诗书,满腹经纶,为啥不是我拜师呢,唉。”陈询听后,不禁叹了口气,感慨万分。

“询弟,你满腹经纶倒是真,可你也得有兴弟那样对天文地理,治理一道有所心得,才行啊。”刘江随即跟着发表了自己的评价。

陈询跟着笑着说道:“哈哈哈,也是。兴弟,你是不知道,大家对你羡慕......”

杨为先一边走着,一边听着二人细数最近考生间对他的评价与看法。

其中,羡慕、嫉妒、恨之人最多。

毕竟作为各省的举人,皆是历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的才子,个个自视甚高,难免会对他人产生偏见。

还有杨为先未及弱冠之年,就能提出如此治理之策,肯定是走狗屎运拜师杨荣门下,然后得到其指点与代笔,才能写出。

杨为先只想默默的说一句:“年轻人啊,还是没有经历社会的毒打,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群满口之乎者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

三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便抵达了聚贤楼。

踏入楼内,只见大厅内人声鼎沸,乌压压地坐满了人,十几张桌子无一空席。

当杨为先步入其中时,众学子仿佛见到了焦点,纷纷站起身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各自的言语。

“哎呀,杨才子可算来了。”

.........

“是不是藏了美娇妻,不愿出门了,哈哈哈。”

杨为先淡然地扫视着这群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随后向众人拱手道:

“感谢诸位同年的邀请,诸位都别站着了,都入席吧,入席吧。”

“是啊,是啊,诸位都坐下吧。”陈询跟着说道。

“哈哈哈,来来来。杨大才子坐这个位置。”众人邀请着杨为先坐在主桌上。”

杨为先目光落在主桌的主位上,随后又逐一扫过旁边就坐的七人,发现皆是乡试中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如果刘江和陈询各自占据着一个席位,而剩下的主位,按照惯例,应该是留给解元的空位。

杨为先脸上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不解地开口问道:“叶解元,今日不来嘛?”

“没来。”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杨为先看向声音的方向,问道:“董兄,叶解元怎么没来?”

董璘想了下,解释道:“我听他同乡说是没有来参加考试,其它就不清楚了。”

杨为先本来还想继续问的,可突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叶解元可能怕见了杨大才子,解元不保咯。”

怎么又有人搞事,杨为先一脸无奈,随即大声说道:

“叶解元的才华,吾佩服,可能人家是家里有事。大家都入席吧,我们边吃边聊。”

随后,杨为先三人迅速走向座位。

杨为先与第二名董璘简短商议后,决定交换位置坐下。

随着众人陆续就座,今晚直隶的考生们齐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交流着彼此的心得与见闻。

在主桌上,杨为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董璘等七人瞩目的焦点。

众人纷纷向他投来交流的目光,话题涵盖了从近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到治理国家的方略,更有甚者询问起对朝堂时局的看法。

起初,杨为先秉持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耐心解答。

然而,随着问题逐渐触及敏感领域,甚至涉及一些禁忌话题,杨为先开始谨慎起来,选择避而不谈。

虽说自己拜了几个月后的新首辅大人为师,但也不能乱说话的,不然就是给自己埋坑。

或许是之前在鹿鸣宴上,众人亲眼目睹了杨为先所作的诗词,深感自愧不如。

又或许陈询二人早已与众人提前沟通,今晚的聚会氛围异常和谐。

整个晚上,杨为先都过得相当惬意,无人再要求他即兴作诗。

而是围绕着他,或是交流学习心得,或是共同探讨当前的时局走向。

杨为先基本上都是看情况回答,反正是不会随意说朝廷政策安排的不好。

-----------------

转眼间,半个多月匆匆而过,会试的脚步日益临近,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纷纷汇聚于北京城。

此时,明时坊的北京贡院周边,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客栈、酒楼乃至路边的小摊贩前都挤满了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刻,在总铺胡同的东侧,距杨为先家仅二里之遥的地方,一家名为“小肥羊”的火锅店同样热闹非凡。

两层楼的二十多张桌子无一空席,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在二楼一间豪华包房内,大圆桌中间放着一口高底座、圆肚子的铜锅,中间的“烟囱”里炭火红彤彤的烧着,周边一圈汤水鼎沸,热气与香气弥漫四溢。

房间内杨为先、刘江、陈询,还有董璘和同乡好友撒祥,以及乡试经魁周鐩,六人一边涮着羊肉,一边喝着小酒,好自在。

众人能坐在这,吃着如今价值不菲的羊肉火锅,那还要跟杨为先有关。

杨为先前世在鹏城尝过几回老北京铜锅涮肉,那是回味无穷。

刚好最近天气冷,想起吃羊肉,想着在北京城找找,看有没有铜锅涮肉,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本来是准备要是此时没有铜锅涮肉,杨为先就打算自己搞个。

找了下发现不少,后来一打听,铜锅涮肉都已经出来上百年。

能火起来,那还是跟蒙古进入中原,在北京城建都有关。

杨为先找到后,立马就叫上几人一起来相聚放松下。

众人得知要来铜锅涮肉,还有点犹豫。

别看刘江等人已身为举人,但出身平民,平日里虽有所改善,却也难得有机会如此奢侈地享用一顿羊肉宴。

但得知杨为先请客来吃后,众人纷纷放下读书人的形象,狼吞虎咽起来,要不是有点芝麻酱帮忙冷却些,还真要烫坏嘴。

“哎呀,真好吃,这回终于要宰兴弟你这位土豪。”陈询一边大口嚼着羊肉,嘴角沾满了油光,一边笑着调侃道。

“吃你的羊肉,还堵不住你的嘴。”杨为先没好气瞪了一眼。

“哈哈哈。”众人纷纷大笑。

陈询笑了笑,没不在意,抹了下嘴:“这段时间学的累死了,有你这顿羊肉要好好补补。”

“是啊,兴弟你最近带着大家闭关学习,要好好补补。”刘江跟着附和赞同。

“哈哈哈,那就好好吃,这顿饭专门请你们的,感谢最近大家对我学业的指导。”杨为先笑着拱手谢道。

杨为先最近找众人请教,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恩师杨荣、张泌爷爷、金幼孜等人,让他最近不要来找。

因为临近会试,需要避嫌,杨为先也理解恩师等人的意思。

最后想了下,自家房子比较大,位置多,索性就每天晚上请众人相聚一堂,互相交流学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