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遭人记恨(1 / 1)

加入書籤

殿试对考生所书写策文,要求千字以上就行。

而一般考生都是写两千字左右,也就杨为先特立独行,是别人的几倍。

既然写了这么多,也不可能删掉作废。

杨为先索性就不在意了,看了看时间,也到正午时分,便把草稿收拾起来,拿起刚才送来的殿试午餐。

这么简单?

就只有两个馒头、一碗米粥、一点咸菜?

不会吧!

杨为先瞬间有点懵了,连忙望向周边人是不是都一样。

连续看了十几人吃的午餐,还真都一模一样。

太失望了!

这么小气的?

按道理,这个时候的大明朝也没啥贪官污吏,税收很正常的啊!

算了,凑合吃吧,等考完,晚上好好犒劳下。

杨为先内心吐槽几句,也不在意这些,拿起馒头就着米粥喝起来。

刚嚼了两口,喝了一口粥,瞬间杨为先的脸色就变了。

呆滞了一会,笑了起来。

可以啊,这馒头松软香甜,还白!

这粥也不错,爽口甘甜,还有点奶香!

不错,不错,还得是这皇家御厨厉害!

也不知这放了啥,要是能学来就好了。

杨为先一边吃着,一边畅想道。

有御厨伺候着就是好,啥好吃的都有,要是有机会试试那满汉全席、十全十美,那就舒服了。

一边慢慢咀嚼着这等美食,一边休息着。

大概过了一两刻钟,面前的东西吃了干干净净,收拾了下放一边,杨为先看了下四周,然后举起了手。

干啥呢?

不用猜,反正不是交卷。

过了一会,便有一位监视官、一位受卷官,以及一位弥封官走了过来。

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男性,胸前挂着写有“受卷官”三个字的身份牌,看着杨为先,笑着道:

“杨公子,这是做好文章了?”

杨为先起身回礼,认真的回道:“陈大人,学生还未做完,请大人来,是有事相求。”

“嗯,是有何事需要吾帮助的?”陈璲收起笑容,严肃问道。

“回陈大人,学生所写文章字数太多,想多要几张试卷抄录。”杨为先淡定的回道。

“原来是此事啊,那吾便多让人给你一张。”陈璲笑了下应道。

杨为先有点尴尬的继续道:“陈大人,能不能再多给学生一张。”

“这...这......”

还未等陈璲想好回答,就被旁边一位,挂着监视官身份牌的三四十岁男子,强硬拒绝道:

“不可,多给一张,已不符定制,陈检讨为何还犹豫。”

不会吧!

难道自己这要白写了?

随即,便听到陈璲帮杨为先辩解,一脸不满看着邝埜,反问道:

“邝御史,人家杨公子写的字数多,难道不能多给几张试卷否?

又不是毁坏试卷,为何要如此这般按定制。”

“吾身为监视官,严格执法,没有这般如此多为何。”邝埜面无表情,严肃且强硬回答道。

监视官就了不起?

不就是有个御史的职位嘛,一点都不通情达理,杨为先看着对方,内心气愤。

“陈检讨,邝御史,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位和二人同样年纪,且带有弥封官身份牌之人,一脸笑意看着三人道。

“且说。”陈璲连忙同意道。

邝埜也跟着点了点头,周翰看二人同意,便开口道:

“此事是历来殿试第一次出现,吾等也都不好决断,不如寻吕尚书决定。”

二人听完后,想了下,一同回道:“可。”

随后,三人便一同离开,去找人去了。

杨为先看着远走的三人,一脸失望,坐在凳子上想了一会。

听天有命了,还是先写着,不管结果怎样,也不能干等着。

杨为先想通后,便摊开试卷,准备好笔墨纸砚,开始抄录起来。

经过多年练字,此时静心凝神,笔耕不止,一字一句,细致入微地誊录。

写的速度又快,一刻钟时间便写了四五百字,而且字又好看又无错误。

待准备缓口气时,渐渐的传来一阵阵脚步声,杨为先放下笔,抬头一看。

刚才的三人,跟着上午见到的吕尚书一同走了过来。

此时仔细看了一下这位尚书的样子,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杨为先心想这人不简单啊!

待四人走到面前,杨为先连忙行礼,恭敬小声道:“学生见过吕大人......”

陈璲三人笑着应下,反而吕震摆了摆手,一脸阴沉的道:“本部堂听说汝想多要几张试卷?”

“回大人,学生所写文章字数太多,一张试卷抄录不完,恳请大人安排给多几张。”杨为先谦虚诚恳道。

“汝写的多,难道就可多要?

那对别人如何公平?

抄录不完,汝自行想办法。

想投机取巧,本部堂可不答应。”

吕震一脸不满的怒声呵斥。

杨为先一脸懵,这过来难道就是教训我的?

看了陈璲三人一眼,却得到爱莫能助的眼神。

“汝看别人也没有用,别以为认个老师就可有特权。”吕震盯着杨为先教训道。

杨为先一脸无语,无奈的回道:

“吕大人,学生只是...”

还没等杨为先说完,吕震怒声道:

“不要解释,本部堂没空搭理汝,再不快写,就逐出此地。”

吕震说完,也不管杨为先的反应,直接转身叫上陈璲三人离开,走前还警告杨为先老实点。

这可把杨为先搞懵了,老子招谁惹谁了?

不就当个礼部尚书,有啥了不起的。

不能多给,就不给呗。

这搞的老子好像抢了你啥似的。

杨为先一脸不爽,小声怒骂完,摇了摇头,忘掉烦恼,继续抄录起来。

一张试卷勉强写下三千字,抄多少是多少,大不了剩下的治理之策就省去。

反正这以后说不定,也要等自己才能实施下去。

化气愤为动力,持笔为剑,以墨为血,一笔又一笔钉在纸上。

笔锋如剑,字字如刃,纸中充满硝烟。挥毫笔墨,一篇文章一气呵成。

差不多半个时辰,一份试卷上写着密密麻麻约三千多字。

不仅文章精炼深刻,条理清晰,字迹也流畅美观,端庄大气,栩栩如生。

杨为先放下笔,等字迹风干,便认真仔细核对,阅读起文章。

读完之后,收拾笔墨,准备交卷时。

看到有一帮人急匆匆的往自己这边走来,越来越近。

最前方,是一位身穿赤色衮龙袍,英俊潇洒,带着一点威严霸气的青年,领着陈璲和周翰二人走来。

这谁啊?

穿着赤色龙袍,还这么年轻,是谁呢?

还是这个时候待在北京城,跟着永乐大帝,会是谁呢?

杨为先皱着眉头想着,人越来越近,看到面相。

一拍大腿,突然就想起来是谁了。

朱瞻基。

几年之后的明宣宗。

除了此人,不可能有别人了——大明最稳皇太孙。

待来人走近,杨为先连忙起身行礼拜见道:

“新科贡士杨为先,拜见皇太孙殿下。”

“免礼。”朱瞻基笑了笑,摆手回道,一脸和善。

“谢殿下。”

“杨为先,汝文章可做完了?”朱瞻基一脸平淡好奇询问。

这过来就问我做没做完,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还跟着陈璲二人,应该是有啥事发生。

杨为先快速平复内心,一脸诚恳地道:“回殿下,臣已做完一张试卷。”

朱瞻基听到后,好笑的道:“汝还真会说话,缺纸就直说。”

这我怎么知道你是来干啥的,说不准是来监考巡查。

人家吕尚书都拒绝提供,我咋知道你是啥态度,这要是说错话了,倒是取消考试,不就凉凉!

杨为先一脸无语,不知所措。

朱瞻基看着他的样子,笑了笑道:“陈检讨,给杨为先多提供二张试卷。”

“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