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商议修河道(1 / 1)
自从沿着赵王河走了一遍后,回到县衙的杨为先一连不爽了几天。
怎么也没想明白这帮官员的眼光,会那么狭隘。
只顾自己眼前的事,不把眼光看的长远。
一条河道下游通,上游不通,还不如都不通。
让上游给你抗灾,下游就享福是吧。
看来都是一帮成大事者,不会在意那一城一池。
真是失一地,救天下。
不是当事人,就不管别人的苦,不是自己家,就不管他的好坏。
不管怎样,虽然心里不痛快,也难免抱怨几句,但不能跟那帮人学,不好好干。
杨为先既然接下了这份职责,这活还是得好好干。
毕竟不能辜负此地的百姓,这之后还得靠着人家实现自己的大计。
五月十八,阳光明媚
杨为先忙完晨练,走进县衙大堂,升完早堂后,便开始干起活来。
自上任也快一个月,对这知县每日的工作,也基本都熟悉了下来,没啥难度。
就算有难的,这些时日出去巡查,也基本都让刘主簿处理的差不多。
回来后,花点时间过一下人家怎么处理的,琢磨下就行。
只要钱粮和户亩没问题,其他事都小事。
什么司法诉讼这些,冤假大案哪有那么多。
基本上也都是些偷偷摸摸之事,冤没冤枉何必花那么多心思管,没敲鼓就行。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没必要插手太多人家的活,不然人家怎么能好好吃饭。
所以基本上杨为先都是盯好下面的这帮老手,逢初一、十五拉着佐贰官、首领官、属官、三班六房、等人开场大会。
每五日再单独叫上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开场小会,顺带叫上主题对应的三班六房头头。
听听汇报,掌控大局,引导众人多讨论总结,这才是一个领导该干的事。
不然都握在手上,不得累死。
前世当牛马,就算了。
好不容易来一趟这大明,也当牛马,那还不如一头撞死算球。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基本上这一天的文件都看了差不多。
该签的签,该批的批。
剩下不行的,就直接驳回重做。
不服气,不愿意做,那就滚蛋。
有着杨为先定下的绩效考核制度,多的是人想进三班六房。
工作效率靠前的,每月能发几十甚至上百斤粮。
不好的,要是还次次垫底,那就卷铺盖滚蛋。
说到这,发奖金肯定有些不合朝廷规矩,而且算下来耗费还不低,毕竟一来百号吏役。
所以这奖金的来源就很讲究,是大家都有的,却不一定都愿意做的。
自然就是那乱七八糟不合朝廷规矩的入城费、摊位费、报官费、出场费这些。
按照规矩吏役们收这些银子可都是要记录造册,给到县衙,待重新分配。
这分配,一般来说按规矩,知县、佐贰官、首领官、巡检拿大头,占个五六成。
可要一个县这县丞、主簿、典史啥的都有,而且人数还不少,就得占个六七成也说不准。
但这此时的曹县也就四人,占个五成就行。
根据往年来看,曹县县衙隐性收入保守有三千多两,多的一年有六千两。
除了这隐性收入外,还有一项所有官员都默许的,那就是收粮的那一脚。
就这洒出的损耗,一年就能从曹县近三千户百姓那收到十万斤粮。
每年这些收入加起来,杨为先拿两成,到手就有六百两白银,一百三十石粮食。
靠光这些收入,就比那知县正七品每年九十石的俸禄,高出近二十倍。
就算是那从五品的知州年俸禄一百六十八石,都高出十几倍。
就这,谁又能扛得住?
当杨为先知道每年能拿这么多好东西的时候,是有些慌,浑身有些抖,想着拒绝。
可王巡检的说了一句话,打消了他。
“你不拿,我怎么敢拿,这下面的人也就更不敢拿,这时间一长不就是端了人家饭碗子。”
说的杨为先哑口无言,后面没了办法,换了个思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犒劳手下,把他们养活。
反正自己不缺那点钱,分出来还能收一波手下的心。
还不得罪人,多好,一举三得。
-----------------
上午的事忙完,下午也没闲着。
申时,一行人待在县衙后堂讨论一件大事,关乎曹县未来商业发展。
坐在上座是杨为先,左右依次坐着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吴威,以及户、工房武大、张风二人。
杨为先看了看众人一眼,淡淡说道:“张风,清理赵王河的新方案,重新再说一遍。”
“是,县尊。”张风站起身,拱手行礼,然后打开手中的方案书,
“经过重新勘察,再次重新计算,赵王河从安陵镇到双河口六十里,有十处堵塞,长短不一。
堵塞长度总计是三十六里,宽约在三到四丈,深六尺到一丈。
属下拟定两种方案,第一种用两千挖泥工配一千搬运工,需要约一百二十天完工。
第二种,三千挖泥工配两千搬运工,则只需七十天可完工。
还有若修缮安陵镇、金堤口、双河口等大大小小七处码头,一千人需三十天,五百人要七十天。
但属下认真核实七处码头,先修缮安陵镇、金堤口、双河口三处也是可以满足使用,只用五百人,三十天就可完工。”
说完,张风停了下来,看了看众人没有要发言,便继续讲了下去。
“县尊之前说过,干活的人都要给提供每天三顿饭,让其吃饱好有力干活。
这些农家汉子都能吃,就好比属下一天都能干一斤粮。
这计算,属下按一人一天两斤量,以及每日三斤粮为工资。
属下和武司吏核对,曹县今年可应役人数可征调五百人,可免去工资。
总共合计需要准备约一万五千石,具体核算情况,诸位老爷可以看这张方案书。”
张风快步走到杨为先等人面前,抽出手中的纸一一递了过去。
众人接过后,静静看了起来,纸上详细写上每种方案搭配后,加上管理人员、运输人员,预估总耗费时间和钱粮、材料。
最主要的还是粮,需要准备比一万五千石多些会更稳妥。
按照这中原周边各县粮价来算,一石就需要二钱六百文。
要是杀一杀价,五千两银子应该能买来近两万石,差不多两万多亩地的产出。
只要钱粮准备够,干活的人有的是。
光曹县就能凑出五六千壮丁,而且还有着这么好的福利待遇,去其他县随随便便都能拉出上万人。
杨为先看了几眼,大概一算,就知道没什么大问题,抬头看向众人:“诸位有没有什么疑问?”
“县尊,这近五千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放到丰收年曹县也不见得能拿的出来。”刘主簿想了想,还是善意提醒了下。
“是啊,县尊。”吴威跟着提醒,
“这五千两要是收商税,没有个二十万两的货物在这河道运输和贩卖,可收不回来。
据下官了解定陶和成武,每年商税都差不多有二千两。
倒是那巨野的多,近四千两,还有嘉祥有六千两,可他们都靠近济宁,离运河近。
这些年,下官算过往来曹县运输和贩卖的货物,最多的年份就五六万两,而现在就一二万两。
对比下来,这中间差了近十倍,能划的来吗?”
“区区这点银子,这么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