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商议码头生意(二)(1 / 1)
美酒配佳肴,滋味妙难描。
酒香四溢惹人醉,佳肴满桌乐逍遥。
此时宴席上,王导、武安等曹县乡绅豪商,好不快哉。
待酒足饭饱之后,众人虽感意犹未尽,但念及尚有正事需议,便克制住了自己,转而专注于商讨要事。
王导满脸笑意看着二叔:“老夫活了那么多年,今日这桌美酒佳肴乃是人生难见啊!
没想到颍州菜会是这般美味,老夫以为不比四大菜系差。”
“是也,是也!”
“今日能吃到如此美味的颍州菜,此生无悔!”
“酒好菜好,人生一大幸事也!”
“.........”
众人纷纷跟着恭维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人看不出虚假。
“诸位谬赞了。”二叔抱拳笑了笑,“这吃饱喝足,我等不如商量商量正事?”
“杨员外请说,请说。”
二叔拿起桌上的酒壶说道:“这古井酒生意,不知诸位是否感兴趣?”
“杨员外说笑了,这等美酒,我等如何会不感兴趣。”
“不知这酒一年产多少?”
“售价如何?”
二叔回道:“年产约一千石,一斤卖一百六十八文。”
“好,这生意好。”
“杨员外,我等接了。”。
“不知这份额是怎么.........”
此时的众人内心甚是激动,都怀着小心思,想多拿下些份额。
二叔伸出了五根手指挥了挥:“还是老样子,颍州、曹州,农珍坊独自售卖。
剩余份额和地区,由你们两地五五分。”
“好,就这样办。”
“附议。”
“附议。”
“.........”
二叔嗯的一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具体份额怎么分,稍后详谈,现在咱们聊下一项生意。
诸位都是自己人,这赵王河何时开通,码头何时修建好,也都知道。
日后这曹州水运繁荣起来,也是日进斗金。
而关于这码头生意,想必诸位也都知道涉及颇多,与这寻常生意有所不同。
曹州的发展离不开水运,水运兴盛离不开码头。
上面对水运非常看重,我等想参与其中,自然也要按照要求办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等齐心协力才能共创辉煌。
只有我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码头生意这片天地开拓得更加宽广。
码头生意,诸位有什么想法,都可提出来。”
说完,二叔伸手示意众人。
王导闻言,率先站了出来:“码头生意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不知杨员外是怎么考虑的?
我等在座之人,要如何做?”
“是啊,曹州码头荒废了好多年,现在生意要恢复了,事可不小。”
“杨员外,我等要怎么做,你说说?”
众人参加宴席前,多少都知道了码头生意的事,对曹县核心班子成员商议的结果也都清楚,现在来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商议下具体细节。
再加上说这件事之前,有着古井酒生意,也让自己获得不少利益,而且这个时候拿出颍州菜,想必也不简单,可能还有秘密。
“成立商社,即公司。”二叔抿了一口茶道,“官商合办,官三民七。
官府只负责监督和分利,不负责管理。
一切经营管理事务,招募专人负责。”
“七如何分?”武安皱着眉头。
王导跟着问道:“总股本多少?出资多少?”
二叔伸出了一根手指:“总股本一千,官府以地入资占三成,农珍坊占两成。
剩余五成,曹县三成,颍州两成,如何?”
“可。”王导没有犹豫,直接赞同道。
“可。”
“可.........”
众人也跟着赞同,能跟着吃点肉喝点汤都满足,毕竟赚大钱的生意人家都给了,也不在乎这点小利。
“好。”二叔笑了下,“那我等商议下这管理上的事情。”
“悉听尊便。”
“附议。”
“附议。”
随着众人点头,二叔开始说起了码头生意的规划,以及后续管理人员的安排,主要负责人则是让吴姑父来做,众人派人负责监督查账。
对此,王导、武安等人也都没什么意见,跟着赚钱就好,有事高个顶着,这谁能不喜欢。
生意聊了差不多后,正准备结束晚宴的时候,来悦楼吴掌柜嬉皮笑脸的问了句:“杨员外,我想请教下为何这颍州菜如此美味?
是有何诀窍吗?”
“嗯.........”
众人听他一说,也都想起来了今晚美味佳肴,一直聊着古井酒和码头生意,都忘记菜的事。
现在这一提醒,小心思顿时冒了起来。
“是啊,杨员外,你家这酒楼的菜这么好吃,是有什么诀窍啊?”
“能不能分享下?”
“要是有什么好生意,可得带上我等啊!”
“咱们这关系,是吧!”
“哈哈哈。”二叔看着众人的样子吗,大笑了起来,伸手压了压,“不急不急,还没到时候。
时候到了,自然会和诸位说。”
-----------------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不一定就会按照既定的轨道走。
辰时,顺天府,紫禁城武英殿。
此时永乐大帝正高坐在龙椅上,听着下方北巡的文武百官汇报工作,商议国事。
正当要结束的时候,一旁的太监都准备喊退朝,这时一位身穿青袍的三十多岁官员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臣弹劾曹州杨为先身居高位,心唯政绩是图,罔顾黎庶之艰,擅自兴工,大修河道。
今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而杨为先面对此情此景,非但不思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反将钱粮视为己有,用于修河,拒不用于赈灾。
此等行为,实则以百姓之膏血,换其个人之功名,置黎民百姓于水火而不顾,其心之狠,其行之恶,实乃可诛!
试问,若此等官员不除,何以安民?何以保国?
臣恳请皇上,明察秋毫,严惩此等只为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之奸佞。
以正朝纲,以安民心,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如此,则社稷有幸,百姓有幸,皇上亦将流芳百世矣!”
他话音刚落,又有几位身穿绯袍、青袍的官员站了出来。
“皇上,赵御史所言句句属实,杨为先此人实乃沽名钓誉、自私自利,枉为人臣,请皇上严惩!”
“请皇上严惩!”
“请皇上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