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弹劾杨为先(1 / 1)

加入書籤

“嗯?“

“怎么?汝等这是要替朕做主?”

永乐大帝抿着嘴笑看向下方弹劾杨为先的官员,话语中透露出阵阵怒气。

赵御史等人闻言,内心有些惶恐,可依然硬着头皮继续上奏。

“皇上,臣不敢。”

“臣不敢。”

“.........”

“臣所言,字字确凿,毫无隐讳。

杨为先自私自利,不顾国忧,惟谋己之功名,实乃大明官员之耻。

彼人之行,若不加严惩,恐天下百官,竞相效尤,纪纲废弛,官场之乱,将不可终日,危唉!

望皇上明察秋毫,严加惩处,勿使宵小之徒,贻误国家,荼毒苍生,以正视听。

臣不胜惶恐之至,冒昧上陈,伏候圣裁。”

“请皇上明察。”

“请皇上明察。”

“.........”

随着赵御史等人继续上奏,紧跟着又有几位一同站了出来助场,纷纷弹劾杨为先。

有说杨为先年纪轻轻为政一方,不为君分忧,不为百姓谋福利,反而娶这么娇妻美妾。

也有说他,结个婚,大办特办,弄的方圆百里都知道他的事。

什么延绵数十里的红妆,上千桌的酒席,花费十几万两置办婚礼。

反正众人就是要把事情闹大,夸大其词,弹劾他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坑害百姓。

甚至说他家里良田数万亩,太和县近半民田都被他收拢到名下,数万百姓都是他的佃户。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现场的文武百官都懵了,不知什么情况,一下子一群人要弄杨为先。

就连高坐龙椅上的永乐大帝,搞不明白杨为先这小子干了什么事,一下子得罪这么多官员。

但是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礼部和都察院的人。

此时,一旁站着杨荣、金幼孜、杨砥、郭资、曾棨等和杨为先熟悉的高官,以及和他关系的同年们,内心甚愤,要为其打抱不平。

“皇上明鉴!赵御史等人所言纯属荒谬,纯属陷害忠良!”

“杨为先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岂会有此等行径?”

“皇上,杨为先上任推行法治,廉洁公平,克己奉公,致力安抚,宽缓简约。

积极督导开荒垦地调整赋税,减轻贫民负担,带头捐俸养老济贫。

又修葺庙学,兴办学校,广招学员,培养人才和师资。

经吏部户部核查,近一年,曹县人口增加近千人。

民田增加一万八千八百六十六亩,官田八百九十六亩。

曹县二十八里,五十六所社学都已建立社学。

农闲时令农民子弟入学,村村里里都有读书声。

方圆千里,传遍其名声,人民内心喜悦拥戴。

现曹县可谓是政治清明,诉讼简约,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皇上,此等作为,又何来是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人。”

“请皇上明察,赵御史等人所言实属荒谬,乃竟陷害如此清介公正、克己奉公之臣,其心可诛,罪不容赦。

恳祈皇上严加惩处,以正朝纲。”

“请皇上,以正朝纲。”

“以正朝纲.........”

“.........”

随着杨荣、金幼孜等人站出来为杨为先解释,也拉出了一批官员。

六部五寺二监二院都有,哪怕是礼部和都察院也有不少人斥责赵御史等人。

一时间,唾沫星子横飞。

“哈哈哈,可笑!”

赵御史等人闻言,大声的冷笑起来。

“杨为先若无贪污受贿、鱼肉百姓,那他为何会有这么多钱粮大办婚礼?

这些钱粮从何而来?

若不是抢占百姓的田地所得,会有这么多钱粮?”

“是极是极,此人定是从不法途径所得。”

“投机倒把,蒙骗百姓。”

“.........”

“哼,汝等全是鼠目寸光、愚昧无知之辈。”

这时,性格洒脱豪爽的曾棨站了出来,怒斥赵御史等人,为杨为先正名。

“谁当官一年,贪污敛财能有这么多?

难道杨为先会不知吾《大明律》,贪污超六十两会看被砍头?

还是说,汝等觉得吾大明百姓、兖州府官员、山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察院御史、锦衣卫都是睁眼瞎?

会看不到他做了什么?

会不知他的钱粮如何而来?

明明是人家家族精耕细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朝黄土面朝天,开垦数百亩良田,日积月累、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钱粮。

怎么到汝等口中,就成了欺压百姓所得?

何况其家族不仅自己辛勤耕作,还带动周边不少百姓一同辛勤劳作,共同富裕。

就连太和县赋税,这些年都连连增长。

难道这些,汝等都看不到?

睁眼说瞎话就算了,竟然还如此理直气壮胡言乱语,侃侃而谈。

吾看汝等才是一群道貌岸然,沽名钓誉,欺瞒皇上之辈。

要说严查严惩,更应该查汝等,惩汝等。

哼!”

一时间,大殿内充斥着曾棨言语,噼里啪啦如同鞭炮一样,炸得赵御史等人耳朵嗡嗡叫。

众人听的内心都觉得甚是有道理,佩服其不愧是江西才子、酒状元,这还没喝酒,都作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出口成章,面面俱到。

一旁站着的赵御史等人,被怼的呆愣半天才反应过来。

“荒谬,荒谬,甚是荒谬!”

“杨为先身为官员,饱读圣贤之书,应当怀思君报国之心,以展鸿图之志。

然其却不务正业,反涉商贾之事,与市井之徒为伍,此实乃士人之大耻,亦为官者之败类也。

商贾者,唯利是图,逐末舍本,其既然让家族行商贾之事,实乃是以权谋私,巧取豪夺。

更何况其还与商贾交往,显见其心思不纯,有辱斯文,实乃毁国殄民之行。

若朝廷犹以其为官,置百姓于何地?

使其犹居官位,这是对黎民百姓之不负责,亦是对皇上圣恩之欺罔。

如此行径,岂可容之?

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方能正乾坤之气,安社稷之本。”

“请皇上明察,严惩杨为先。”

“严惩杨为先.........”

借题发挥,倒打一耙,全盘托出,不管真假,此时的赵御史等人,就是一门心思要往杨为先身上泼脏水。

更重要是趁着这个机会,对杨荣、金幼孜、曾棨等翰林院官员,以及和杨为先有关系的六部五寺二监二院官员,狠狠给一巴掌。

只要杨为先倒了,一直支持他的众人,脸上都会无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