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辽东新政(1 / 1)
一个月后,辽东各州县陆续成立了议事会。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还算顺利。
程岩正在总督府内查看各地的汇报,一个探子匆匆跑了进来。
“报告大将军,突厥和吐蕃真的派兵南下了!”
程岩心中一沉,果然不出所料。高句丽虽然败了,但他们联系突厥和吐蕃的计划还是成功了。
“情况怎么样?”
“突厥派了五万骑兵攻打幽州,吐蕃也派了三万人马进犯凉州。朝廷已经派兵应对,但形势不容乐观。”
程岩在房间里踱步,思考着对策。如果大唐腹背受敌,确实很麻烦。
“大将军,我们要不要回师支援?”张亮问道。
程岩摇摇头:“我们刚刚平定辽东,现在走了,这里肯定会重新乱起来。而且,我有更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
程岩走到地图前,指着突厥的位置:“突厥和吐蕃之所以敢进攻大唐,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被牵制在辽东。但他们忘了一点,我们现在控制着整个东北。”
王玄策眼前一亮:“侯爷的意思是,从背后攻击突厥?”
“没错。”程岩点点头,“突厥的主力都去攻打幽州了,他们的后方必然空虚。我们从辽东出发,绕道攻击突厥的老巢,他们就不得不回师救援。”
张亮兴奋地说:“这个计策好!一石二鸟!”
程岩开始部署具体的作战计划:“张将军,你率领一万人马,从东路进攻突厥的牧场。记住,不要恋战,打了就跑。”
“是!”
“王玄策,你负责联系各族的代表,让他们动员民众支援前线。这是检验议事会作用的好机会。”
王玄策有些担心:“侯爷,各族人民会愿意支援吗?毕竟战争刚结束不久。”
程岩自信地笑了:“会的。因为这次我们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保卫家园。”
三天后,辽东议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各族代表齐聚总督府,程岩亲自向他们说明情况。
“各位代表,”程岩站在台上,“突厥和吐蕃趁我们立足未稳,企图重新挑起战争。如果让他们得逞,辽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和平就会被打破。”
台下的代表们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一个汉人代表站起来问:“大将军,您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需要你们动员各自的族人,为前线提供粮草和兵员。”程岩诚恳地说,“这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个高句丽代表有些犹豫:“大将军,我们高句丽刚刚战败,现在又要我们出兵,这…”
程岩理解他的顾虑:“我明白你们的担心。但是你们想想,如果突厥和吐蕃打败了大唐,你们觉得他们会善待辽东的百姓吗?”
这句话说中了要害。突厥和吐蕃的残暴,在场的人都有所耳闻。
高句丽代表沉思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大将军说得对。为了保卫家园,我们高句丽人愿意出力。”
有了这个带头,其他代表也纷纷表态支持。
程岩看着台下团结一致的各族代表,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让不同民族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
会议结束后,各族代表回到各自的村子,开始动员民众。令程岩意外的是,响应的程度超出了预期。
仅仅三天时间,就有五千名各族青年主动报名参军,粮草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军营。
张亮感慨地对程岩说:“侯爷,您的这套制度真是神奇。以前我们征兵征粮,百姓都是被迫的。现在他们居然主动支援,这简直是奇迹。”
程岩笑着说:“这不是奇迹,这是人心。当百姓觉得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时,他们自然愿意为保卫家园而战。”
王玄策也赞叹道:“侯爷,您不仅是军事天才,更是治理天才。”
程岩摆摆手:“别夸我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这一仗,让所有人都看到,团结就是力量。”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跑了进来:“报告大将军,前方探马来报,突厥骑兵已经开始回撤了!”
程岩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看来我们的计策奏效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痛打落水狗!”
随着程岩一声令下,辽东的各族联军浩浩荡荡地开拔了。这支由汉人、高句丽人、百济人、新罗人组成的军队,虽然语言不通,但目标一致,士气高昂。
**第五十五章:草原上的胜利/多民族联军的首战/程岩: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草原上,程岩率领的多民族联军正在追击撤退的突厥骑兵。
“大将军,前面发现突厥的一个部落!”斥候骑马赶来汇报,“大概有三千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逃跑。”
程岩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远处的突厥部落一片慌乱,牛羊满地,妇女儿童四处奔逃。
“张将军,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程岩转头问张亮。
张亮想都没想:“当然是一口气冲过去,把他们全部俘虏!”
“那你呢?”程岩又问身边的高句丽将领朴文秀。
朴文秀是这次主动请缨的高句丽贵族,他犹豫了一下:“大将军,突厥人很狡猾,会不会是陷阱?”
程岩点点头:“朴将军考虑得很周到。”然后他对所有将领说,“传我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
张亮愣了:“侯爷,为什么不趁势追击?”
“因为我们不是来屠杀的,是来震慑的。”程岩跳下马,“传令下去,让突厥人知道,我们大唐军队到了。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很快,一名传令兵举着大旗向突厥部落走去。不一会儿,突厥部落派来了一个使者。
使者是个年约四十的突厥人,满脸络腮胡子,一看就是个狠角色。他骑马来到程岩面前,用生硬的汉语说:“唐将军,我是铁勒部的头领阿史那骨咄。听说你们要和我们谈判?”
程岩打量着这个突厥头领,笑着说:“阿史那头领,久仰大名。我听说你们突厥人最讲义气,今天想和你做个交易。”
阿史那骨咄警惕地问:“什么交易?”
“很简单。你们立刻撤回草原深处,不再南下骚扰边境。作为交换,我保证不伤害你们部落的一个人。”
阿史那骨咄冷笑:“唐将军,你觉得我们突厥人是被吓大的吗?”
程岩也不生气,指着身后的军队:“你看看我身后这些士兵,有汉人,有高句丽人,有百济人,还有新罗人。他们本来是敌人,现在却为了保卫家园团结在一起。你觉得这样的军队,会打不过你们?”
阿史那骨咄顺着程岩的手指看去,确实看到了各种不同面孔的士兵。这些人虽然语言不通,但眼神中都透着坚定。
“而且,”程岩继续说,“我们这次出征,带了足够三个月的粮草。你们呢?能在这荒野上坚持多久?”
这句话戳中了要害。突厥人虽然善战,但后勤补给一直是弱项。在这远离草原的地方,他们确实坚持不了太久。
阿史那骨咄沉默了一会儿,问:“如果我们同意撤退,你真的会放过我们?”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程岩认真地说,“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程岩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我的信物。你拿着它回去告诉你们的可汗,如果突厥真心想和大唐和平相处,可以派使者到长安谈判。但如果再敢南下劫掠,下次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阿史那骨咄接过玉佩,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块玉佩做工精美,一看就价值不菲,说明程岩确实有诚意。
“好,我答应你。”阿史那骨咄收起玉佩,“三天之内,我们铁勒部全部撤回草原。”
“一言为定。”程岩伸出手。
阿史那骨咄愣了一下,然后也伸出手和程岩握了握。这个汉人将军确实和别人不一样。
等阿史那骨咄离开后,张亮忍不住问:“侯爷,您真的相信他们会守信?”
程岩看着远处正在收拾的突厥部落:“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展现了实力。现在整个草原都知道,大唐不是好惹的。”
朴文秀若有所思地说:“大将军,您这样做,比直接打一仗效果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
朴文秀指着周围的士兵:“您看,我们的士兵现在士气如何?”
程岩环顾四周,发现各族士兵都在兴奋地议论着刚才的事情。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都比划着手势,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们觉得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很有成就感。”朴文秀继续说,“如果直接开战,就算赢了,也会有伤亡。现在这样,所有人都觉得跟着您有面子。”
程岩哈哈大笑:“朴将军,你很有政治头脑啊。”
就在这时,一个高句丽士兵跑过来,用蹩脚的汉语对程岩说:“大将军,我们部落长老说,您是真正的英雄!”
紧接着,一个百济士兵也凑过来:“将军,我们村子的人都说您比我们以前的王还厉害!”
程岩看着这些朴实的士兵,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让不同民族的人都能认同大唐,认同他的理念。
三天后,突厥部落果然按约定撤退了。程岩收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向各州县通报这个好消息。
“各位,”程岩在军营中对众将说,“我们这次出征,不仅震慑了突厥,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一点:只要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王玄策激动地说:“侯爷,您这次真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突厥的威胁,又让各族人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程岩摆摆手:“这只是开始。等我们回到辽东,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张亮好奇地问。
“建设。”程岩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要把辽东建设成整个大唐最富庶、最和谐的地区。让所有人都看到,新制度的威力有多大。”
正说着,一个传令兵匆匆跑来:“报告大将军,长安来人了!”
程岩心中一动:“什么人?”
“是陛下的特使,带着圣旨来的。”
程岩和众将对视一眼,都有些紧张。这个时候李世民派特使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快,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人被带了进来。程岩一看,竟然是老熟人——中书令褚遂良。
“下官褚遂良,拜见程大将军!”褚遂良恭敬地行礼。
程岩连忙扶起他:“褚大人客气了。不知陛下派您来有何要事?”
褚遂良从怀中取出圣旨:“陛下有旨,程岩接旨!”
程岩等人连忙跪下。褚遂良展开圣旨,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程岩智勇双全,不战而屈突厥之兵,实乃我朝栋梁。特加封程岩为镇东大将军,世袭罔替。另,辽东新政颇有成效,着即推广至河北、山东等地试行。钦此!”
程岩听完,心中狂喜。李世民不仅认可了他的军事成就,更重要的是同意推广他的新制度!
“谢陛下隆恩!”程岩恭敬地接过圣旨。
等仪式结束后,褚遂良私下对程岩说:“程将军,陛下对您的新制度很感兴趣。他让我问您,这套制度能不能在全国推广?”
程岩想了想:“褚大人,任何制度都需要循序渐进。我建议先在几个州县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褚遂良点点头:“您考虑得很周全。不过,朝中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什么反对声音?”
“有人说您这是要动摇国本,让百姓参政会乱了纲常。”
程岗笑了:“褚大人,您觉得现在的辽东乱吗?”
褚遂良摇摇头:“不乱,反而比以前更加安定。”
“那就对了。”程岩自信地说,“事实胜于雄辩。等其他地方也看到效果,反对的声音自然会少了。”
褚遂良佩服地看着程岩:“程将军,您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实在让人敬佩。”
就在两人交谈时,外面传来了欢呼声。程岩走出帐篷一看,原来是各族士兵在庆祝胜利。
汉人士兵在教高句丽士兵唱军歌,百济士兵和新罗士兵在一起摔跤比武,现场一片和谐。
褚遂良看到这一幕,感慨地说:“程将军,您不仅是军事天才,更是治理天才。能让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团结在一起,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程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就是他想要的大唐,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大唐。
“褚大人,”程岩转身对褚遂良说,“请您回去告诉陛下,辽东的实验只是开始。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唐都会因为新制度而变得更加强盛。”
褚遂良郑重地点头:“我一定会如实转达。”
夕阳西下,草原上的多民族联军开始收拾装备,准备返回辽东。程岩骑在马上,回望着这片见证了历史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战,不仅震慑了外敌,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他的理念:只要给人民权利,让他们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回家了!”程岩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辽东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