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源泉镇有功之士(1 / 1)
此刻被众人一通猛喷,老孙头张了张嘴,想辩解几句,却最终还是底气不足地低下了头,不敢再多言语了。
吴旭见状,更是得意,他轻蔑地看了一眼老孙头,用一种教训的口吻嘲讽道:“你这粗鄙无知的村民,也敢在此大放厥词,扰乱视听!简直是信口雌黄!”
他转向众人,提高了声音:
“诸位可知五十金是何等分量?莫说五十金,便是在京城洛阳,三十金也足以购置一处不错的宅院了!十金,便能风风光光迎娶一位薄有家资的小家碧玉!五十金,那是什么概念?寻常人家,一辈子都见不到这许多钱财!朝廷会为一个断了腿的普通兵卒,花费如此巨资?简直是天方夜谭!”
众人听到吴旭这般分析,更是觉得老孙头在胡说八道,纷纷出言指责:
“就是,老孙头净瞎说!”
“五十金,想都不敢想!”
“吴先生才是明白人,咱们得听吴先生的!”
一时间,群情激愤,矛头又都指向了那可怜的老孙头。
张可孤站在人群外围,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他知道,不能再任由这个吴旭继续妖言惑众下去了。
若不及时澄清,新政在源泉镇的推行,必然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必须亲自出面,会一会这个跳梁小丑般的吴旭了。
他分开众人,缓步走到场中,径直来到吴旭跟前。
他并未立刻发作,而是先对着吴旭微微躬身,客气地行了一礼:“这位先生,有礼了。”
吴旭正说得兴起,冷不防面前多了个人。
他打量了一下张可孤,见此人虽然年轻,但衣着华贵,料子是上好的丝绸,裁剪得体,腰间悬挂的玉佩温润生光,一看便知非富即贵。
更兼其面容俊朗,神态从容,不像武人,倒像是个饱读诗书的世家公子。
吴旭不敢怠慢,也连忙收敛了脸上的傲慢之色,认真地回了一礼:“不敢当,阁下是……敢问您有何见教?”他心中暗自猜测,莫非是哪位路过的大人物?
张可孤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说道:
“鄙人姓张,乃是一介行商,平日里主要经营些南北杂货生意。前几日,我刚从南边的阳翟、襄城一带过来,沿途也听闻了一些关于朝廷在洛阳孟津渡犒赏三军的事情。据说,前不久洛阳城外的孟津大战,宫中禁卫虎贲军将士用命,虽然死伤惨重,但立功及伤残的军士,都得到了陛下格外的封赏。方才那位老丈所言,五十金的赏赐,依我看,倒并非空穴来风,应该是真事。”
他这番话说得不疾不徐,语气诚恳。
众人见张可孤衣着华贵,气度不凡,谈吐之间又带着一股子见多识广的自信,一看就是有身份、有见识的人,不像是在胡乱说谎。
“当真?这位客官,您说的是真的?”
“朝廷对伤残的兵士,真的会给这么多钱?”
“哎呀,要是真有五十金,那可真是……俺也想让俺家二娃去试试了!”
人群中又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原本被吴旭压下去的希望,似乎又被张可孤这番话给重新点燃了。
张可孤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继续说道:
“应该不假。因为鄙人除了经营杂货,还兼做一些木材生意。近来,确有不少从洛阳回乡的伤残虎贲军士,拿着朝廷赏赐的金银,来向鄙人订购上好的梁柱木材。他们说,得了赏赐,正好用来营造房屋,娶妻生子,安度余年。看他们那喜气洋洋的样子,不似作伪。”
他这话说得极为巧妙,既解释了自己为何知晓此事,又用“木材生意”这个具体的细节,增加了可信度。
伤残军士拿了钱,修房子成家,合情合理。
众人听到张可孤这番言之凿凿的发言,许多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金子,能盖大房子,能娶漂亮媳妇,这诱惑谁能抵挡?
一时间,大家纷纷向张可孤询问起来,想要了解更多细节,一下子又把那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参军的欲望勾了起来。
吴旭眼见自己好不容易煽动起来的局面,就要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张姓商人”三言两语给搅乱了,心中顿时大为不悦。
他上下打量着张可孤,虽然对方言语客气,但字字句句都在跟自己对着干。
更重要的是,吴旭何等精明,他一眼就看穿了这征兵诏书背后隐藏的深意。
如果这套政策真的在源泉镇顺利推行下去,家家户户都想着让子弟去当兵以求免税,甚至博取功名富贵,那他这个地主在镇上的威望和影响力势必会大大削弱。
以往佃户们对他毕恭毕敬,以后怕是都要仰朝廷的鼻息了。
这源泉镇,恐怕就再也不是他们这些士绅地主说了算了!
不行,他必须把这诏书的内容给彻底搅黄了!
想到此处,吴旭也顾不得再跟张可孤客气了。他脸色一沉,冷哼一声道:“哼,我当你是什么人物,看你这身穿着打扮,还以为是个知书达理的文人雅士,没想到却是个满身铜臭的下层商户!”
他刻意加重了“下层商户”几个字,意图贬低张可孤的身份,削弱其话语的可信度。
“你这商户,莫要在此处蛊惑人心,妖言惑众!你说那些伤残士兵得到了朝廷的厚赏,可有真凭实据?可有具体的人证?总不能凭你这空口白牙,上下嘴皮一碰,随便胡说八道吧!我等乡民淳朴,可莫要被你这巧舌如簧的商人给蒙骗了!”
吴旭言辞犀利,再次试图将局面拉回到自己掌控之中。
他要的,就是具体的、能让所有人都看到的证据。
张可孤闻言,却是不怒反笑。
他要的就是吴旭这句话。
他从容地对着不远处一直默默观察的荥阳县令刘钰,意味深长地使了个眼色。
刘县令心领神会,立刻对身旁的一名随从压低声音,贴着耳朵吩咐了几句。
那名随从领命,不敢怠慢,立刻躬身一礼,然后便迈开步子,朝着镇子东面方向小跑而去。
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名在孟津之战中伤了腿的虎贲军士孙小虎,此刻就在源泉镇东街处候着。
他因为腿脚不便,行动困难,县衙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软兜,由四名健壮的衙役负责抬行。
孙小虎此次前来,正是为了配合朝廷在自己的家乡源泉镇宣传新政。
他本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毕竟,他用一条腿的代价,换来了五十金的巨额赏赐和后半生的安稳。
他已经在洛阳用赏赐的金子购置了一处小小的宅院,并且通过军中袍泽的介绍,刚说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贤惠的洛阳女子,不嫌弃他腿脚残疾。
如今生活有了着落,未来有了盼头,他自然是十分乐意配合官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打消乡亲们的疑虑,也算是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秋风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期待,或怀疑,或审视地在张可孤与吴旭之间游移。
只听脚步声响,几个衙役抬着一副简易的软兜,上面赫然躺着一个人。
刘县令看到人已抬到,也不多言,只一挥手,示意手下跟着,自己则拨开人群,径直往那喧闹的中心走去。
此刻,吴旭正唾沫横飞,手指几乎要戳到张可孤的鼻子上:“……你这外乡来的,巧舌如簧,哄骗你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什么建功立业,什么朝廷赏赐,我看是让我们去送死,朝廷派来忽悠人的!”
张可孤却依旧是那副眯眯笑的模样,仿佛吴旭喷的不是他,而是春日里拂面的杨柳风,任他说得天花乱坠,他自岿然不动,连一句反驳也无。
吴旭见他不语,更是得意,转头对周围的村民鼓噪道:
“乡亲们,你们想想,这当兵打仗,九死一生!咱们祖祖辈辈在这源泉镇,图个安生日子。他一个外地商人,凭什么要咱们去给朝廷卖命?到时候命没了,家里老小谁来管?”
被他这么一煽动,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村民也纷纷骚动起来。
“就是!吴先生说得对,咱们不能被他骗了!”
“什么从军报国,咱们庄稼人,哪懂那些个!”
“肯定是妖言惑众,想让我们白白送死!”指责声此起彼伏,纷纷涌向张可孤。
“吴文进!”一声中气十足的断喝如平地惊雷般炸响,“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蛊惑乡民,意图抗拒朝廷诏书不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刘县令带着一队衙役,已然走到了人群前方。
他身后,几个衙役正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人。
吴旭回头,见是刘县令,脸上却无半分惧色。
这源泉镇,早年间那些个大氏族,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如今剩下的,就数他吴家势力最为盘根错节。
他吴文进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说话,比朝廷的告示还管用几分。
他吊儿郎当地对着刘县令拱了拱手,嘴角噙着一抹轻浮的笑:
“哎呦,这不是刘大人吗?今儿个什么风把您吹到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源泉镇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早知道您大驾光临,下官就该在家中备好酒宴,再叫上几个歌姬,好好款待您老人家一番!”
刘县令见他这副油嘴滑舌、惫懒无赖的模样,心头火起,正待开口呵斥,却听人群中传来一声苍老而急切的呼喊。
“小虎?那是……那是小虎吗?!”正是先前与人争论的老孙头,他使劲揉了揉眼睛,死死盯着衙役抬着的那人。
软兜上的年轻人闻声,立刻在临时充作椅子的软兜上欠了欠身,朝着声音方向使劲挥手,脸上带着惊喜:“三爷爷!您老怎么也在这儿啊?”
“哎!真是你!”老孙头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三步并作两步挤过人群,冲到软兜前,伸出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孙小虎的胳膊,又看向他的腿,“听你舅舅捎信回来说,说你……你断了一条腿,可是真的?”
孙小虎坦然地指了指自己那条空荡荡的裤管,语气里却听不出丝毫伤感,反而带着几分昂扬:“是的,三爷爷。前些日子,小子跟着陛下亲征孟津,诛灭叛军,阵前被敌军冷不防捅了一槊,这条腿……没保住!”
这边的动静不小,原本围着吴旭和张可孤的村民,注意力渐渐被吸引了过来。
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被衙役抬着的年轻人:一身崭新的细棉布衣裳,虽说不上绫罗绸缎,却也远非寻常农家子弟能穿得起;他虽然少了一条腿,精神头却十足,脸上还带着笑;更引人注目的是,软兜旁边,一个衙役还举着一块新制的木牌,上面用隶书写着几个大字——“源泉镇有功之士孙小虎”!
“老孙头,”人群中有人好奇地探过头来,“这是你们孙家庄的后生?”
不等老孙头回答,孙家庄同来的几个村民里,已有人认出了孙小虎,惊喜地叫道:“小虎!真是小虎!我是你石头哥啊!你还认得我不?你小子参军好几年了,咱哥俩可有好些年没见了!”
孙小虎闻声望去,脸上笑容更盛:“石头哥!我哪能不认得!确实好些年没见了,你……你可成家了?”
那名叫石头的汉子,看着孙小虎如今这般光鲜,虽断了腿,却被人如此郑重地抬着,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羡慕和兴奋。
可听到孙小虎问他成亲之事,他脸上的兴致顿时垮了下来,瓮声瓮气道:“唉,我这穷家破户的,哪有钱娶亲哟?”
孙小虎哈哈一笑,朗声道:“石头哥莫急!过几日,兄弟我就要成亲了,到时候会在咱们孙家庄摆酒,三爷爷和石头哥你们可都得来给我捧场啊!”
石头一听,眼睛都瞪大了:“你……你成亲?你哪来的钱财?”旁边其他村民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孙小虎一挺胸脯,自豪地说道:“陛下赏的!足足五十金呢!”
“嗡——!”
孙小虎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像炸开的油锅,议论声、惊呼声响成一片。
立刻就有人转向老孙头,急切地问道:“老孙头!你先前说的,你们村那个得了大赏的后生,莫非……莫非就是眼前这位?”
老孙头此刻只觉得扬眉吐气,脸上皱纹都笑开了花,他挺直了腰杆,朗声对众人道:
“哈哈哈,正是!正是老汉我族里的这个好后生!先前还跟你们说,你们还不信!”他转向孙小虎,脸上的笑容更是慈祥,“小虎啊,你亲口给大家伙说说,你是不是真的得了陛下的重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