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时兴起(1 / 1)
吴旭看到自己家族的人马越聚越多,声势浩大,心中的恐惧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强烈的嚣张气焰。
他得意洋洋地看着张可孤,挑衅地说道:“怎么样?你现在……还要抓我吗?还要说我妖言惑众,阻挠新政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场冲突在所难免的时候,张可孤脸上的冷峻之色忽然一收,反而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容。
他对着吴旭拱了拱手,语气诚恳地说道:“哎呀!吴先生,您这是说哪里话!误会,都是误会啊!我大魏自古以来,便是朝廷与地方乡绅共同治理天下。这下面州县乡镇的诸多事务,自然还是要依靠像吴先生您这样德高望重、深孚众望的乡绅们来协助管理。方才,下官也是一时情急,言语多有冒犯,还望吴先生海涵,莫要与在下一般见识!在这里,给您赔不是了!”
说完,张可孤竟然真的对着吴旭深深地鞠了一躬,行了一个标准的赔罪之礼。
“哗——”
周围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顿时一片哗然。
那个刚刚还威风凛凛,手持御赐令牌,声称要“先斩后奏”的京城大官,此刻竟然向本地的地头蛇吴旭低头道歉了!
“看吧!我就说嘛!这吴家的势力,在咱们源泉镇,那就是天!”
“连京城来的大官,都得给吴老爷面子!”
“这新政,看来是推行不下去了!”
村民们的议论声,清晰地传入了吴旭的耳中。
吴旭只觉得浑身舒泰,飘飘然起来。
他看着躬身行礼的张可孤,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下巴抬得老高,用一种施舍般的语气说道:“嗯,甚好,甚好!张大人能明事理,本族长也就放心了。记住,朝廷做事,也要讲道理,要体恤民情,不可强来嘛!”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说道:“还有,你们这个什么劳什子新的军制,我看就不必在我们源泉镇推行了!我们吴家不同意!这新政一来,必然会打乱我们源泉镇原有的治理秩序,到时候若是治理不好,影响了朝廷的税收,那可就不好了!”
他这话,等于是直接否定了朝廷的新政,并且还反过来用税收来要挟。
刘县令见状,连忙打圆场,陪着笑脸说道:“是是是,吴先生说的是。既然是一场误会,解开了就好,解开了就好。张大人,您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先回县衙,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吧!”
张可孤面点了点头,只好先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知道,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强行推行新政只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吴旭,又扫视了一眼那些依旧面带警惕的吴氏族人,心中冷笑一声,但表面上却和颜悦色地说道:“吴先生教训的是,刘县尊说得也有理。今日之事,确实是在下鲁莽了。既然如此,我们便先告辞。”
说完,他便带着刘县令和其他官吏,在吴氏族人那复杂的目光注视下,缓缓撤离了源泉镇。
那些原本还想围着孙小虎,继续打探参军详情的村民们,慑于吴家的声威,也不敢再多说什么,纷纷议论着散去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征兵宣讲,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回到荥阳县衙,刘县令一脸苦涩地对着张可孤拱手道:“张大人,您今日也看到了。这下面州县乡镇,情况复杂得很。这些地方乡绅势力盘根错节,早已自成一体,朝廷的政令,若是没有他们的配合,想要推行下去,实在是难如登天啊!下官无能,让大人见笑了。”
张可孤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凌厉光芒。
他放下茶杯,看着刘县令,沉声说道:“刘县尊不必自责。此事非你之过。本官也未曾想到,这区区一个源泉镇的乡绅,竟敢如此嚣张跋扈,公然抗拒朝廷政令。看来,若不施以雷霆手段,这新政是断然推行不下去了。”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你且在此稍候,处理县中日常事务,安抚民心。本官即刻返回洛阳,将此间详情,亲自禀报尚书令李公,请他定夺!”
张可孤雷厉风行,片刻也不愿耽搁。
他交代了几句,便立刻点齐了随行的几名护卫,换上快马,一路风驰电掣,深夜才回到洛阳。
尚书令李休纂的府邸内,灯火通明。
李休纂听完张可孤从荥阳带回来的详细汇报,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陛下在推行新政之前,曾明确指示过,对于那些胆敢公然阻挠、破坏新政推行的顽固势力,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正所谓“杀鸡儆猴”,只有打掉几个最嚣张的出头鸟,才能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地方势力,为新政的顺利推行扫清障碍。
李休纂仔细分析了张可孤带回来的情报,这个荥阳源泉镇的吴旭,仗着宗族势力,公然对抗朝廷命官,阻挠新政推行,气焰嚣张,行径恶劣,正是那个最适合拿来开刀的“鸡”!
想到这里,李休纂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提起笔,在一张纸条上迅速写下了几行字,然后将其折好,递给张可孤,沉声说道:
“张常卿,你辛苦了。此事本官已知晓。你拿着这张条子,明日前往皇宫之内,求见独孤信将军。他看过之后,自会调拨兵马,协助你返回荥阳,雷厉风行,务必将那吴旭一党,连根拔起!记住,陛下要的是一个安稳推行新政的环境,任何敢于螳臂当车者,都将粉身碎骨!”
张可孤接过纸条,郑重地收入怀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对着李休纂深施一礼:“下官明白!请尚书令大人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必将那源泉镇的顽疾彻底清除,为陛下新政铺平道路!”
翌日清晨,天光微曦。
张可孤怀揣着李休篆的密令,心急如焚地赶往皇宫。
他知道,此事关乎荥阳新政的推行,更关乎陛下的威严,刻不容缓。
皇宫之内,今日沐休,显得比往日宁静了许多。
张可孤熟门熟路,直奔独孤信的办公区域。
“独孤将军!”张可孤不敢耽搁,快步上前,将李休篆的条子双手奉上,“尚书令有急事,命下官将此物呈给将军!”
独孤信接过条子,展开一看,眉头微微一挑。
他与李休篆共事多日,早已配合默契,一看便知这“吴旭”之事非同小可,涉及到地方豪强对抗新政,必须雷霆一击。
而李休篆特意点名让自己出兵协助,显然是考虑到对方可能会有武装反抗。
“来人!”独孤信看完,当即沉声喝道,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亲兵迅速上前:“将军有何吩咐?”
“速去将独孤义将军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独孤信吩咐道。
亲兵领命,飞奔而去。
然而,没过多久,那亲兵又匆匆跑了回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情。
“启禀独孤将军,”亲兵躬身道,“末将方才寻到独孤义将军,他……他正与陛下在一起。陛下传话,让您即刻带着张常卿一同过去。”
“陛下?”独孤信闻言一愣,心中有些诧异。
这么早,陛下怎么会和独孤义在一起?而且听亲兵的语气,似乎还在进行什么特别的活动。
他和张可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但君命不可违,两人不敢怠慢,立刻随着亲兵,朝着陛下所在的方向赶去。
穿过几重宫门,来到一处相对僻静的演武小校场。
刚一走近,便听到一阵阵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以及元修那充满威严的指令声。
“立正——!看我口令!一令一动!向右——转!”
“一!二!”
“双腿挺直!身体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目视前方!”
独孤信和张可孤走到近前,只见元修身着一身利落的武士劲装,正站在一支约莫二十人的小队面前,亲自指挥着他们进行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队列训练。
而独孤义,此刻也和那些士兵一样,站得笔直,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正一丝不苟地听从元修的口令,做出各种动作。
那些士兵,都是从武川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身手矫健,孔武有力。
但此刻,在元修这种新奇的训练方法下,他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却又不敢有丝毫懈怠,眼神中充满了新奇和一丝……敬畏。
元修正让他们练习最基础的军姿。
“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前方百米处!”元修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记住,军姿是军人的第一课!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你们是朕的虎贲,是大魏的精锐,就要有精锐的样子!”
他亲自走到一名姿势略有偏差的士兵面前,伸手调整着他的肩部和手臂:“对!就是这样!身体的重心要稳!感觉到了吗?气沉丹田,全身的力量要协调!”
独孤信看得目瞪口呆。
他从未见过如此训练士兵的!
这般细致入微,强调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强调令行禁止的绝对服从,与传统的操练方式大相径庭。
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种训练方法,似乎能极大地提升士兵的纪律性和整体性。
张可孤更是看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位陛下,总是能弄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鲜玩意儿。
“陛下!”独孤信定了定神,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臣独孤信,参见陛下!张常卿已到。”
元修回过头,看到他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摆了摆手,示意独孤义带着队伍继续练习,然后走到独孤信和张可孤面前。
“信之,张常卿,你们来了。”
元修的额头上也带着一层薄汗,显然刚才的亲自示范也消耗了不少体力,“朕正在教义之他们一些新的练兵之法,日后准备在全军推广。此法名为‘队列训练’,讲究的是令行禁止,整齐划一,能极大提升军队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
独孤信恭敬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
他随即话锋一转,将手中的条子递给元修,“陛下,这是李尚书令方才着张常卿送来的急报。荥阳源泉镇乡绅吴旭,公然抗拒新政,聚众闹事,李尚书令请臣派兵,协助张常卿前往弹压抓捕。”
元修接过条子,迅速扫了一眼,眉头微微蹙起。
他推行新政,触动地方豪强的利益,会遇到阻力,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
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跳出来公然对抗。
“哼,这个吴旭,胆子不小!”
元修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新政乃国之大计,不容任何人阻挠!朕倒要看看,他有什么依仗,敢如此嚣张!”
他沉吟片刻,忽然眼中一亮,脸上露出了兴致勃勃的神色:“信之,今日沐休,左右无事。不如……朕陪你们去一趟这源泉镇,如何?咱们快马加鞭,顺利的话,今晚能早点赶回。”
独孤义正在一旁带着士兵练习转体,听到这话,立刻兴奋地凑了过来,满脸期待地嚷嚷道:“陛下圣明!末将愿为陛下前驱!咱们快马加鞭,肯定没问题!正好让那些不开眼的乡巴佬看看陛下的天威!”
他本就是个好动的性子,在宫里待久了也觉得憋闷,一听说有机会出去“活动活动”,立刻来了精神。
然而,独孤信和张可孤听到元修这话,脸色却“唰”地一下变了。
“陛下,万万不可!”
独孤信第一个出声反对,语气焦急而坚决,“如今洛阳周边局势未稳,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人心未定。陛下万金之躯,岂能轻易涉险?源泉镇虽小,但地方豪强往往与贼寇有所勾结,若是他们狗急跳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