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反曲弓材料(1 / 1)
“天哪……这就打完了?”
“小虎!小虎!朝廷的军队……真的这么厉害啊?!”一个村民结结巴巴地问孙小虎。
“是啊!五十个人!就这么打败了吴旭他们七百多人!我不是在做梦吧?”
“原来……原来打仗真的不看人多人少啊!”
一个年轻的后生更是满脸通红,双眼放光,激动地喊道:“太威风了!我也想去当兵!当大魏的士兵,实在是太威风了!”
孙小虎听着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看着他们脸上那从质疑到震惊,再到崇拜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他清了清嗓子,带着一丝过来人的自豪感,说道:“这算什么?你们是没见过更厉害的!上次在孟津渡口,斛斯椿叛乱,咱们当今天子,亲临阵前叫阵!那气势,比独孤将军还足!而且,陛下还亲自带着重骑兵,正面冲击斛斯椿的五百正规步卒大阵!就那么一下子,就把那五百人的大阵给冲垮了!”
“轰!”
孙小虎的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村民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什么?!当今天子……这么厉害?!”
“亲自带兵冲阵?我的老天爷,这还是皇帝吗?”
“要是咱们的皇帝真这么厉害,那打败南梁的那个萧和尚,岂不是早晚的事!”
“大魏有希望了!大魏有希望了啊!”
村民们议论纷纷,激动不已。
就在这时,孙小虎的目光被山下隘口处的一个身影吸引了。
他看到战斗结束后,大部分官军都在集结俘虏,唯独有一个人,下了马,从地上捡起一张缴获的牛角弓,正在反复地拉伸、察看,似乎在研究着什么。
他身旁还站着一个同样年轻的将领。
这个身影……好眼熟啊!
孙小虎眯起眼睛,努力地想要看清楚。
虽然隔得远,但那身形,那气度,与他记忆中那个在孟津渡口万军阵前,渊渟岳峙的身影,何其相似!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际,山下的村民看到官军已经押解着吴旭的队伍向镇子走去,顿时有人兴奋地大喊起来:
“走!咱们也快去大街上!看看朝廷怎么发落吴旭这帮天杀的恶霸!”
“对对对!同去!同去!”
高坡上的村民们一哄而下,争先恐后地朝着源泉镇涌去,准备观看这场即将到来的,决定荥阳未来命运的大审判。
隘口处的战斗已经彻底平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和尘土的气息。
士兵们正有条不紊地收缴兵器,捆绑俘虏,清理战场,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百战精锐的干练与冷酷。
独孤信将现场指挥交给乞伏浑,自己则快步走到了隘口一侧,找到了正蹲在地上,对一把缴获的弓箭爱不释手的“元校尉”。
他走上前,压低声音,贴在元修耳边恭敬地禀报道:“陛下,此次战役已毕。我军大获全胜,共计诛杀贼士等二百一十三人,俘获泼皮四百七十二人。我军仅有两名士卒被流矢擦伤,皆为轻伤,无一人阵亡。”
这是一个堪称奇迹的战损比,足以载入史册。
然而,元修听到这辉煌的战果,却只是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他的全部注意力,都牢牢地被手中这张看似平平无奇的牛角弓给吸引了。
他的手指轻轻滑过弓臂,感受着上面每一寸的质感。
这弓,从外形上看,只是寻常的直拉弓,远不及他脑海中那拥有优美曲线和恐怖杀伤力的反曲弓。
但是,它所用的材料,却让元修这位来自后世的“专家”都感到无比惊喜。
角、胶、丝、漆,这是一张复合弓最核心的几个要素。
元修用指甲轻轻刮了刮弓臂内侧的角片,微微蹙眉。
这角,质地稍显疏松,色泽也不够温润,应该是寻常的黄牛角,算不上顶级,这是唯一的缺憾。
但除了角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堪称完美!
弓臂上的漆,色泽深沉,光滑如镜,显然是用了上好的生漆,经过了反复的涂刷和打磨,防潮性能绝佳。
缠绕在弓臂关键部位的丝线,细密而坚韧,绝非凡品。
而将这一切完美粘合在一起的胶,更是让元修赞叹不已。
他甚至能想象到,在拉开弓时,这胶能提供多么强大的弹性势能。
最让他感到惊艳的,是弓背上那层薄薄的、却充满了爆炸性力量的筋!
元修伸出手指,用力按了按那层筋,触感坚韧而富有弹性,远超他之前见过的任何一种弓。
他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牛筋!
在这个时代,牛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农耕主力,严禁随意屠宰,能用牛角已经不易,用整条牛筋来制弓,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奢侈。
他抬起头,将弓递到独孤信面前,指着弓背上那层半透明的筋腱部位,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问道:“信之,你常年在武川,见多识广,可识得这是何物之筋?”
独孤信自幼在武川镇长大,那里民风彪悍,人人善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弓箭的制造也颇有了解。
他接过弓,仔细端详了片刻,有些不确定地答道:“回陛下,观其色泽与韧性,与寻常牛筋大不相同。莫非……是鹿筋?”
元修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不对。此地位于中原腹地,气候温润,不比北地酷寒。这里的鹿,或许有,但绝无可能生出如此坚韧强劲的筋腱。用此地鹿筋,制不出这般强弓。”
“那……莫非是马筋?”独孤信又提出了一个猜测。
在武川,用良马的筋腱制作顶级强弓,并非没有先例。
元…修又一次摇了摇头,否定道:“更不可能了。中原水土,本就不算顶级的养马之地。一匹良马在此地的价值,远超北地。更何况,这里的乡绅土豪,就算再富有,也断然不会奢侈到宰杀宝贵的战马,只为取其筋腱来制作区区几百张弓。这成本,他承担不起。”
独孤信这下彻底没辙了。
在他有限的认知里,制作强弓最好的材料,无非就是北地铁胎弓所用的那些,而最顶级的筋腱,便是来自酷寒之地的野鹿或是骏马。
他思索良久,最终只能惭愧地摇了摇头,躬身道:“末将愚钝,实在不知此为何物了。”
元修的眼中却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他看着西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大胆地做出了一个推测:“我猜,此地山中,定然有不少野猪!此筋,非牛非鹿非马,极有可能,是野猪筋!信之,此事事关重大,得找个活口来仔细问问!”
“是!”独孤信立刻会意,他转身对着身旁的独孤义沉声吩咐道,“义之,去!从俘虏里,提一个使弓的泼皮过来!要活的!”
独孤义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提着一个吓得面无人色、浑身抖如筛糠的泼皮弓箭手,扔到了元修面前。
那弓箭手一看到元修手中那熟悉的弓,和周围那些杀气腾腾的士兵,当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口中语无伦次地求饶:“军爷饶命!大人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小的上有老下有小……”
元修没有理会他的求饶,只是将手中的弓箭往前一递,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冷冷地问道:“我且问你,你乖乖回答。所有问题,都必须回答得详尽,不得有丝毫隐瞒。若是答得好了,或可活命。若是敢有半句虚言……”
他没有说完,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让那泼皮弓箭手感受到了死亡的寒意。
那泼皮哪里还敢有半分迟疑,头点得如同捣蒜一般,颤声道:“大人,大人您有话尽管问!小人……小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元修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了专业的询问。
“我且问你,这弓的弓胎,可是选用的榆木?”
泼皮弓箭手一愣,似乎没想到这位大人问得如此专业,连忙答道:“是……是的大人!选的是生长三年的小榆木,韧性最好。”
“弓臂上的角呢?”
“是……是一般的黄牛角。”
元修心中了然,暗道:果然如此,我就说这角的品质一般,原来只是普通的黄牛角。
若是能换成水牛角,甚至是犀牛角,那威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粘合用的胶,是何物所制?”
“回大人,是用鱼鳔熬制的!”
“哦?”元修的兴趣更浓了,“这鱼鳔胶,平日使用,可曾做到防水?”
“是的大人!防水的!”那泼皮似乎找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胆子也大了一点,“我们这的鱼鳔胶,就算是下雨天射箭,也绝不会开裂!”
“你们用的是什么鱼?”
那泼皮抬起手,颤颤巍巍地指着东方,说道:“回大人,我们县东边有条河,名叫文河。河里有一种鱼,个头很大,通体金黄,我们都管它叫‘大黄鱼’。就用那种鱼的鱼鳔来熬胶,粘性最好,也最不怕水。”
元修心中大喜,将“文河大黄鱼”这个关键信息牢牢记下。
他又指着弓臂上缠绕的丝线问道:“这丝,可是蚕丝?据我所知,荥阳并非养蚕大户,你们这上好的蚕丝,从何而来?”
那泼皮一听,顿时有些支支吾吾,下意识地想隐瞒,但一接触到元修那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神,顿时一个激灵,竹筒倒豆子般全招了:“是……是家主……不不不!是杨铭那个恶霸!他跟南阳那边的丝绸商人有勾结,这丝,都是从南阳那边走私过来的!”
元修明白了,南阳自古便是丝绸重镇,能搞到上好的蚕丝不足为奇。
他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他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弓背上那层强韧的筋腱,沉声问道:“说!这筋,究竟是何种动物身上所取?为何韧性如此之好?!”
那泼皮一听,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表情,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大人,此筋,乃是我们荥阳县西边高山上野猪林里的野猪之筋!那里的野猪,个个膘肥体壮,性情凶猛,它们身上的大筋,是制作强弓最好的材料!”
“此地野猪甚多?”元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喜悦。
“回大人,何止是多!简直是泛滥成灾!”那泼皮说起这个,顿时一脸苦涩,“那些畜生,常年下山侵扰百姓的庄稼,毁坏田地,官府组织围剿了好几次,都没什么用。山里的野猪,有的是!”
太好了!元修心中狂喜!
野猪筋、鱼鳔胶、南阳丝、榆木胎!
制作反曲弓最关键的几样材料,竟然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被他齐齐找到了!这简直是天意!
他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小的名叫周二。”
“你为何对这弓箭的制作,知道得如此详细?”
周二的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自豪,他低着头道:“回大人,杨铭……杨铭需要的弓箭,大部分都是经我手参与制作的。小的本是猎户出身,家里祖上几代都以打猎和制作弓箭为生,对这些……颇有研究。”
元修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前些日子,他凭着记忆画出反曲弓的图纸,交给李休篆带来的那些少府监的工匠们尝试制作。
那些工匠虽然手艺精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们找不到足够强韧的筋腱,也缺乏性能优越的粘合剂,做出来的样品,弓臂根本无法承受反曲设计所带来的巨大应力,拉不了几次就直接崩断了。
元修一度以为,是自己跨越了时代,想要造出这等神兵利器,终究是异想天开。
可今天,在这小小的荥阳县,他看到了希望!
他想象中的神臂弓、反曲弓,终于有了成功的可能!
而眼前这个看似猥琐的泼皮周二,就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人物!
“周二,”元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样,一会源泉镇大街上审判完吴旭那帮乡贼,你,不用回去了,跟着我们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