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爷孙两个(1 / 1)
五彩民宿。
后院两口行军锅下的柴火噼啪作响,深褐色的药汁翻涌不息,蒸腾的白雾裹挟着苍术、艾叶和陈皮的辛烈气味。
李乔站在院角,目光沉沉地落在葡萄架下那道身影上。
爷爷李承志正微微佝偻着背,仔细检查张胜递来的最后一份药材清单,花白的鬓角在晨光里刺得李乔眼眶发涩。
“爷爷,”李乔走上前,声音干涩,“都准备好了。”
李承志闻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不见丝毫困顿,只沉淀着磐石般的沉静。
他轻轻颔首,视线扫过李乔身上那件洗得发白、沾染着漂白粉痕迹的志愿者马甲,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光——欣慰、心疼、了然——在那双古井般的眼底一闪而过。
“嗯,走吧。”他的声音低沉沙哑,裹着长途奔波的痕迹,却异常平稳。
镇医院隔离点那扇厚重的金属门,在眼前缓缓滑开,发出沉重的低鸣。一股比院中浓烈十倍的消毒水气味混合着药味、汗味和隐约的病气,如同粘稠的浪潮,劈头盖脸地涌来。门内,是另一重世界。
张胜和两位师兄弟已麻利地套上蓝色的隔离衣。李承志站在入口处的缓冲区,动作显得迟滞了些。防护服坚韧的布料在老人枯瘦的手下并不驯服,尤其领口密封贴,弄了几次都不贴合。
时间在无声的角力中仿佛凝固。李乔喉头一紧,一个箭步上前,沉默地伸出手。
李承志没有看他,只是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随即垂下手臂,任由孙子帮他把防护服整理好。
“当心脚下。”李乔低低提醒,声音在面罩里显得闷闷的。
他扶着爷爷的手臂,迈过那道象征着污染与洁净分界的门槛。
脚下是铺着消毒垫的走廊,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被高度过滤后的、冰冷而洁净的气息。
护士站里,值夜班的年轻护士小赵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正强撑着整理交班记录。
看到穿着蓝色隔离衣的李承志一行人,她疲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李老!您可来了!三号床的王大叔,昨晚又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翻来覆去,唉声叹气,西药安眠的剂量不敢再加了,怕他头晕摔着。还有六号床的刘阿姨,味觉还是没恢复,送进去的饭菜原封不动端出来,人是肉眼可见地瘦……”
李承志安静听着,只微微点头,目光已投向走廊深处那排紧闭的房门。
推开第一间病房的门,浓重的焦虑几乎凝成实体扑面而来。病床上,养猪户老高佝偻着背,眼窝深陷,眼球布满血丝。
他双手无意识地揪着被角,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见到穿着隔离衣的医者,他像抓住浮木,语无伦次:“大夫!救救我吧。闭上眼就是猪圈那些猪倒下去的样子,我完了,真的完了……”
李承志示意李乔搬来凳子,在床边稳稳坐下。他隔着手套,三根手指稳稳搭上老高剧烈跳动的腕脉。
老人浑浊的眼珠透过护目镜,专注地感受着指下那紊乱、急促如奔马的搏动。
病房里静得只剩下老高粗重的喘息和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
李乔屏息凝神,看着爷爷微微阖眼,眉峰几不可察地聚拢又松开。
“惊悸伤神,心胆气虚。”李承志收回手,声音透过面罩,沉稳地穿透压抑的空气。
他转向张胜,“取朱砂安神丸,温水化开,午时服一次,戌时再服一次。另加针刺神门、内关、百会。”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老高紧攥被单的手上,“再取些安神香囊,置枕边。”
张胜立刻应下,从随身携带的便携药箱里取出丸药,又飞快地在纸上记下穴位。
李乔迅速取出一次性针具包,做好消毒准备。
老高怔怔地看着,眼中翻涌的恐惧似乎被这有条不紊的指令冲开了一道缝隙,紧绷的肩膀微微垮塌下来。
第二间病房里,气氛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揪心。
李家村的李老蔫此刻蔫蔫地靠在床头,对着小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毫无兴趣,眼神空洞。几天前被自家病猪感染,送医时,症状重,好在经过治疗已经好转。
李承志再次坐下号脉。这一次,指下脉搏沉细无力,如同干涸溪流下微弱的水线。他仔细查看了张建树的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少津。
“气阴两伤,脾胃虚弱。”李承志诊断道,“参苓白术散加减,重用石斛、麦冬、沙参。嘱咐厨房,熬些山药薏米粥,少放盐,徐徐喂之。”他看向李老蔫,“莫急,胃气渐复,味觉自归。可辅以指压足三里、中脘。”
他抬手,隔着薄薄的病号服,在相应穴位上示范性地按揉了几下。
第三位病人是位年轻的母亲。她侧身蜷缩着,背对门口,肩膀无声地抽动。床头柜上,手机屏幕亮着,定格在一张婴儿咯咯直笑的脸庞上。
低低的啜泣声压抑地回荡在小小的空间里。她因接触过病猪而被隔离,孩子只能托付给远房亲戚照看。
李承志没有立刻上前打扰。他静静地站了片刻,待那压抑的啜泣声稍稍平复,才示意李乔将凳子轻轻放在床边。
他坐下,动作轻缓得几乎没有声音,然后伸出带着手套的手,温厚地覆在年轻母亲紧握成拳、微微颤抖的手背上。
那只手猛地一僵,随即像受惊般想抽回,却被老人温和而坚定地按住。
李承志的声音透过层层防护,低沉却异常清晰地传递过去,带着一种抚平惊涛的奇异力量,“脉弦细,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心脾亦损。”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另一只手的三指,隔着薄薄的病号服,稳稳搭上她的手腕内侧。
年轻母亲紧绷的身体,在那沉稳的指温和老人笃定的声音里,极其缓慢地松弛下来。
她终于转过脸,泪痕未干,眼底是深不见底的惶恐和思念。
“莫怕,”李承志收回诊脉的手,声音放得更缓,如春风拂过冰面,“母子连心,你安好,孩子便能感应。此乃‘百合病’之象,需舒肝解郁,宁心安神。逍遥散加减,辅以甘麦大枣汤。待会儿让护士为你行耳穴压豆,安神定志。”
他示意张胜记下方药,又对李乔道:“取几个安神香囊来,置于枕畔。”
李乔默默照办,将散发着宁谧清香的香囊轻轻放在年轻母亲的枕头旁。
她怔怔地看着那小小的香囊,又抬眼望向护目镜下那双沉稳如古井的眼睛,积聚在眼底的泪水再次汹涌而出,这一次,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软弱和释放。
临近中午,爷孙俩刚结束一轮巡查,正沿着被消毒水冲刷得湿漉漉的走廊往缓冲区走,准备短暂离开隔离区。
通道尽头,两个“大白”的身影正逆光而来,推着一辆载满样本箱的推车。
为首一人身姿挺拔,防护服上潦草地写着“李荣耀”三个字。
李乔脚步一顿。父亲显然也看到了他们,隔着面屏,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
没有言语,李荣耀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在父亲花白的鬓角和儿子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侧身让开通道,示意他们先过。
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李承志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他转向儿子,隔着两层面罩,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防护:“荣耀,有什么事可以去五彩民宿。”
李荣耀推着车的手紧了紧,护目镜后的眼神锐利依旧,却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波澜。
他沉默地点点头,下颌的线条在面罩下显得格外清晰。
没有多余的交流,他推着样本车,步履沉稳地继续走向核心实验室的方向。
病房走廊上,张静和正在跟其他医生说着什么。李乔看到母亲,本想过去说几句,但见母亲忙碌的样子,又乖乖地呆在爷爷身旁。
李承志收回目光,示意李乔继续前行。三代人的交汇,在这弥漫着药味与消毒水味的狭窄通道里,短暂、无声,却仿佛承载了千言万语和某种无言的血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