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收银(1 / 1)

加入書籤

“回大人,属下已将三十七座庙宇五年来收支账目抄录完毕。”

“其中虚构庙宇二十九座,实存庙宇八座,其中四座为私建,未入册。”

“银票来源皆为曹典司之批文,银票流向分别为……”

“够了。”杨洪接过账册,翻了几页。

“曹利,这些账目,可是你批的?”

曹利眯着眼看了一眼,忽然笑了:“是。”

“你终于肯承认了?”

“我从未否认。”他笑得坦然。

“只是大人说的这些银子,是出银,可你查过收银了吗?”

“你什么意思?”

“你只看银票出了,却没查银子回没回。”

“本坊每年出银三十七万两,可回银不足一半。”

“你要问我,我倒要问你这些银子,是不是落入了别人的口袋?”

杨洪眼神心儿一冷。

这老东西,居然反咬了回来?

他明白了,曹利这是要把问题推回给宗正府与户部,甚至太子!

因为这三十七万两银票中,有一部分确实是回流银,即内库银票转出后,又通过“供奉”“孝敬”“进贡”的名义被送回京城。

而这些银子,确实进了不少贵人的手中。

包括东宫。

杨洪没有动怒,只是淡淡一笑:“你倒是会说话。那你倒说说,银子都回到哪去了?”

曹利拱手:“下官只是地方官,哪知银子流向?我只知道,银子出了,账我记了,批文有,印鉴全,流程无误。”

“若有问题”

“那也是朝廷的问题。”

这句话一出口,周围一片哗然。

百姓低声议论,官吏眉头紧锁。

这是一记狠招。

杨洪眼神如寒冰,手却慢慢合上账册。

“你说得对。”

“银子出了,账也有,流向不查,难定罪。”

“那好。”

他猛地起身,袍袖一甩:

“从今日起,本官将会同太常寺,御史台,户部三司,彻查南阳银坊五年内所有银票流向。”

“凡是收过这些银票者,不论身份,不论职衔,不论是在南阳,在长安,在宗室,在庙堂”

“皆查!”

“查到底!”

“若有人阻拦”

他目光扫向曹利,语气森然:

“本官以太子之命,先斩后奏!”

话音落地,整个银坊门前鸦雀无声。

那一刻,连风都停了。

曹利的脸色终于变了。

不是惧,而是凝重。

杨洪看着他,这一仗只是开局。

曹利不会服软,他背后的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要的不是收网。

而是放火。

大火烧起来,蛇鼠才会跳出来。

而他,杨洪,要做的不是灭火。

是烧干净。

曹利站在大街中央,紫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没有再说话,也没有再狡辩,只是站着,像一棵老树,不倒,却也不再动。

杨洪站在主位之上,眼神落在他脸上,像是落在一块被风沙打磨的石头上。

他知道,这老东西不会再开口。

他已经把话说到极限,再多一个字,就是自斩后路。

现在的沉默,不是认罪,而是拖延。

拖时间。

拖谁的时间?

宗正府。

户部。

甚至是皇帝。

杨洪低头,轻轻一笑。

他知道,今天的这一场问政,不是为了让曹利伏法。

而是为了把他逼上台面,把他逼到所有人都看见的位置上。

只要他站出来了,接下来的每一刀,都能砍在他身上。

他转身,朝随从低声吩咐:“把这场问政的记录,三份抄写,一份送太常寺,一份送御史台,一份,交东宫。”

“再写封信,送平阳公主。”

“就说银坊之事,曹利已认,宗正府未到,郡尉跪请,户部失职。”

“请公主择日面奏。”

随从点头,立刻退下。

杨洪重新落座。

“今日之议,至此为止。”

“但各位当知,银坊之案,尚未揭底。”

“本官已调沈持大人率太常寺副官三十人,驻南阳查账,三日内进驻银坊。”

“本官亦将亲自走访三十七座庙宇,一一对账,逐一比对。”

“若再有人推诿,阻扰,抗命”

“本官以太子令印,格杀勿论。”

轰!

话音落地,不只是官吏,就连旁听的百姓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明面上说是查账,实际上就是清洗。

彻底的斩断银坊,宗正,地方三方勾结的链条。

这是在南阳,立杀威!

他留下这一句话,拂袖而起,袍角一卷,转身离开。

身后,郡尉霍年跪在地上,冷汗湿透后背。

户部主事脸色铁青,嘴唇发颤。

而曹利,依然站在那里,脸上看不出一丝波澜。

但杨洪知道

他心里已经在盘算怎么反扑了。

回到驿馆的路上,街上百姓纷纷避让,一些胆大的远远跟着。

杨洪没有理会这些。

他低头沉思,一路无言。

直到踏进驿馆大门,他让人关上前厅所有门窗,只留下他和随从。

“陈大。”杨洪轻声开口。

随从应声而出。

“南阳驿馆不是安全的地方,今晚你带三人,分头暗访这几处地方。”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地图,摊在案上。

上面圈出五个标记:

巫沟镇西北角,老观堂。

南阳城东,曹府后院。

城南,宗正府驻所。

银坊西库。

郡守府正堂。

“这五处地方,要么是曹利的老巢,要么是有人接头的地方。”

“我不需要你进去,只需要你在外头盯着。”

“谁进,谁出,出几次,停多久,穿什么衣服,拎不拎包,背不背册,一律记下。”

“尤其是宗正府。”

“我怀疑,曹利的靠山,不在户部,在宗正。”

陈大眼神一凛,低声应下。

“还有。”杨洪从怀里取出一封信。

“这是太子的朱印手令,准你在必要时调东宫暗卫一人,代号无声。”

陈大一惊:“东宫暗卫……无声?不是只听太子调遣吗?”

“我写信前就问过殿下,他同意了。”

“但这人你只能用一次。”

“记住,是一次。”

陈大双手接过信,深吸一口气:“属下明白。”

杨洪点了点头,叮嘱道:“从现在起,我们不再是查账的人。”

“我们是”

“逼蛇出洞的人。”

当夜。

陈大悄然离开驿馆。

杨洪则坐在屋内,手持毛笔,在一张白纸上缓缓写下五个名字:

曹利

曹诏

郡守谭修

宗正副使梁肃

户部监事韦连

这五人,是他目前锁定的南阳五鬼。

曹利掌银。

曹诏掌宗正名册。

谭修掌地方调令。

梁肃掌礼制批文。

韦连掌银票监印。

这五人中,只要拿下一个,他就能顺着线拽出一整张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