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麻烦(1 / 1)

加入書籤

未央宫,甘泉殿。

刘彻望着夜色中的长安,心中没有半分喜悦。

苏婉音要死,对他来说不是胜利,而是麻烦的开始。

“她若死了,复生就会变成传说。”

“我不怕她活着反我。”

“我怕她死得太刚烈。”

张汤俯首道:“陛下,已命狱影司动手。”

“明夜寅时,律局后院动手,不惊动百官,不传文书。”

“只做火灾,尸骨无存。”

刘彻点头。

“她聪明。”

“她若活着,朕终不能立帝法。”

“她若死了,律署就成了空壳。”

“而朕,可以写自己的律。”

他缓缓起身,走向御案,提笔写下:《太初律纲序卷》

“律为天命之延,帝为律之主。”

“律不出君口,不传民手。”

“律者,帝之舌也。”

这将是帝法的开端。

亦是杀律的序章。

...

律局,寅时。

四周静寂如死。

狱影司三十二人,身着夜行衣,手持无声刃,从律局后墙潜入。

他们不言,不语,不动声色。

这是朝廷最隐秘的杀局。

专为杀“不能公开杀”的人。

他们潜入密室,悄然逼近案前女子。

却在即将动手的瞬间...

“铛...!”

一声刀鸣,破空而来。

林照!

她从天而降,双刀旋影,血光四溅,转瞬斩落三人。

其余狱影司惊变,四散应战,却发现...律局早已被围。

百余律兵,早埋伏于四方。

苏婉音早已预料。

她站起身,未惊未怒,只是冷冷一笑:“皇帝,用了你们,也就这点气量。”

“杀我?...你得先问问他。”

她手指一抬,林照双刀破空,血如雨下。

三十七人,尽数斩于律局之内。

这一夜,长安城中,血未流入街巷,但那股“律不臣帝”的气息,已在城中蔓延。

第二日清晨,律局大门打开。

苏婉音亲自将三十七名刺客的首级,送往甘泉殿前。

她未进殿,只在宫门外立下碑一块,亲书其上:“帝若不法,律可裁之。”

“君若无德,律可废之。”

“律,不为帝设。”

“律,为天下设。”

王启年南下。

他带着复生律副本,带着复生玉印,带着苏婉音的手书。

一路南行,一路传抄。

至洛阳,至豫章,至吴会,至江南。

他于南方设“律印坊南馆”,招民间学者,流亡律生,废籍子弟,庶族书人,自印复生副本,公开传授律文,开设“律学私塾”。

他宣布:

“复生律,不再属于律署。”

“不属于长安。”

“不属于杨洪,亦不属于苏婉音。”

“它属于...天下每一个人。”

南地百姓如潮应和。

复生律副本,迅速在南方百城传开。

民间自立律学社,孩童背律,老人解律,妇人学律,商贾用律,甚至连流民与盗贼,都开始以“复生律”辩案分财。

复生律,正式脱离皇权,成为民律。

与此同时,北地却起了新敌。

谱学复兴派,在北宗残部之后重整。

他们提出一种新理论...

“血统,不为律之根,但可为证。”

“可用于断亲属,析田契,定庙祭。”

此为“谱证论”。

他们主张恢复族谱,不以血为贵,但以血为证据,以谱为辅助法.理。

此学迅速吸引大量儒家,宗支庶子,旧制推崇者。

他们不反律,却要改律。

要在复生律中,加入血证法条。

他们成立谱证学院,自号新谱律派。

苏婉音闻讯,只说一句:“他们要的,是复生律的名,是旧谱的核。”

“这是披着律皮的谱。”

“我不会让他们得逞。”

天下分三派。

复生正统派:以太初门前为核心,林照与苏婉音守护,主张“律不载血,律不尊帝,律只为人”。

帝律新局派:以皇帝为首,主张“律为帝器,帝为律主”,设帝法,废复生。

新谱律派:主张“血统为证,谱为辅法”,试图掌控律学话语权,夺民心,改律本。

三派之争,暗战不断。

律战,进入思想战争阶段。

不再是刀剑。

而是一笔一纸,一言一理。

复生未终。

杨洪未忘。

律之路,仍长。

长安,太初门外,第十五日。

晨光未破,律旗犹在,寒风卷起阶下尘土,却吹不散那一块碑文:

“帝若不法,律可裁之。”

“君若无德,律可废之。”

“律,不为帝设。”

“律,为天下设。”

碑下,林照仍立,双刀仍插于地,一身玄甲未解,七日七夜未眠。

她不是守门,她是在守一条路...复生之路。

门内,律局之中,苏婉音已整整三日未出。

她在写...不是律文,而是战书。

一封,写给皇帝,一封,写给谱证派,一封,写给天下百姓。

她要一场...律之辩道。

她知道,律已传遍南北,帝律,复生律,谱证律三派之争,不再是书房之争,而是民心之争,权统之争,天下之争。

这一战,不再靠刀。

靠...谁能说服天下人。

一,太初讲坛设立

太初讲坛,设于太初门前广场之上,原为宗纲讲谱之地,今由苏婉音亲自主持改建。

三日之内,搭起高台九尺,环设八方听席,四周悬挂律简千卷,分列“帝律”,“复生律”,“谱证律”三大类。

讲坛之上,悬一匾额:

“律辩天下,章起民心。”

苏婉音亲书,林照亲挂。

四海来客,百官士人,百姓商贾,皆聚于此地。

她宣布:

“自今日起,太初讲坛,每七日开坛一次。”

“三派辩律,民众评判。”

“律之正统,不由皇定,不由谱定,不由我定。”

“...由天下人定。”

二,三派首辩:律为谁设?

首辩之题:律,为谁设?

帝律代表:张汤之徒,贾允。

他身着朝服,手持《太初律纲》,开口便道:

“律者,出君命也。”

“君为天命之载,律为帝意之延。”

“无君,律不立,有律,须奉君。”

“民之所行,君之所定。”

“律为君设。”

谱证派代表:新谱学院讲主,封延。

他手持《谱证律初稿》,徐徐而言:

“律不必由君,但亦不可由民。”

“律应循理,理应循亲。”

“宗亲为本,血统为据,父子有序,家族有纲。”

“律应为宗设,为家设。”

复生律代表:苏婉音。

她未着官服,只着素衣,手中无卷,空手而立。

她只问一句:“若一人无宗,无君,无家,无亲。”

“他是否还有资格受律庇护?”

贾允语塞。

封延沉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