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燕王府偷到了火铳(1 / 1)

加入書籤

四人都愣了,心里直犯嘀咕。

莫非太孙殿下要调整人事?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像。

谁不想多在官场待几年?

纷纷起身抱拳道。

“臣等没意见!”

朱小宝笑了。

“你们好多人都跟着皇爷爷治理大明大半辈子了,孤替皇爷爷谢你们,也替天下人谢你们。”

四人更懵了。

“致士是大事,朝廷也没给过啥像样的嘉奖,这是我们朱家考虑不周。”

朱小宝话锋一转。

“咱朱家也愧对那些为大明立过大功的功臣,所以孤想效仿唐太宗,建个类似凌烟阁的建筑,专门供奉有大功劳的臣子,你们觉得咋样?”

这话一出,谨身殿里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四人听得嘴巴发颤,头皮阵阵发麻。

这可是能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大好机会啊!

哪个做官的不想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全凭太孙殿下吩咐!多谢殿下厚爱!”

四人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朱小宝摆摆手。

“别急,建这玩意儿要花不少钱。”

他看向工部尚书秦放。

“工部现在腾得出人手吗?”

秦放这才明白叫自己来的用意,赶紧道。

“只要钱到位,人手没问题!”

朱小宝叹了口气。

“问题就在钱上。”

“皇爷爷不想增加朝廷负担,所以孤想瞒着他弄这笔钱,你们可有啥法子?”

詹徽琢磨片刻,躬身道。

“若想省些银钱,那便在太庙右宫搭建便是,花用定然不多。”

“况且按祖制,太庙右宫的规格本就低于皇室正宫,这般安排,还有着陪王伴驾的寓意在里头。”

他看向礼部尚书李缘。

李缘点头。

“这不违礼,寓意还好,死后还能陪着君王治理江山,不管是家国情怀还是纪念意义,都说得通。”

杨靖想了想。

“钱的话,要不让功臣家眷捐点?他们能得这么大荣耀,出点钱出力也应该。”

李缘摇头。

“不行!”

“这不是寒了功臣们的心吗?也显得皇家格局小,建这建筑还要别人掏钱,功臣后代该咋看咱大明皇室?”

杨靖点头。

“是臣考虑不周。”

他咬咬牙,又道。

“不如先从泉州、宁波两市舶司调点银子?”

詹徽出口反驳。

“这不等于是寅吃卯粮,全靠赌运气吗?”

“没灾没祸的时候倒还好说,可万一出了岔子,朝廷拿不出钱来赈灾,这责任谁担得起?”

“眼瞅着就要入夏了,长江、黄河要是决了口,太湖要是涨了水,到时候手里没银子可怎么办?”

朱小宝道。

“东岸战事快结束了,等那边完了,财政压力就能小些。”

秦放拱手。

“太孙殿下,臣觉得可以先缓一缓应天城城墙的修葺,应天在腹地,就算打仗也安全。”

朱小宝想了想,道。

“就按秦尚书说的办。”

“是。”

五月,朱小宝偷偷让工部动工修建功勋庙,就建在太庙右边。

这事瞒着朱元璋。

这个月,永不加赋的政策差不多铺到了全国各个角落。

另一边,打了八个月的东海战役也总算画上句号。

倭奴全境都被明军拿下,蓝玉这下可成了继白起之后的第一屠夫。

这消息压根瞒不住,毕竟明军在倭奴岛驻了六十多万人,还有朝鲜的十几万兵帮忙,动静太大了。

可蓝玉没着急班师回朝,把倭寇收拾干净后,他还有别的活儿要干。

如今整个倭奴岛成了大明的资源仓库,蓝玉正组织大军搜刮银子、粮食,还派了支专业队伍勘探地下的矿产。

一个国家被端了,后续的扫尾工作多着呢!

他已经让人把消息往应天府送了。

这会儿,一艘朝鲜船正往回赶,到了朝鲜后转道鸭绿江进入辽东,又换快马直奔北平城。

燕王府里,有亲兵捧着个木匣子,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见到朱棣,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参见燕王殿下!”

这可是朱棣的心腹,刚从倭奴战场回来的。

朱棣脸色凝重,对外喊道。

“去把张玉喊来!”

说罢,又吩咐。

“今天王府不见外客,四周加派人手警戒!”

没一会儿,张玉火急火燎赶来,神色也透着紧张。

很快,正厅里就聚齐了朱棣最核心的班底。

姚广孝、朱高炽、朱高煦、张玉、朱能……

一群人的眼珠子,都盯着那亲兵手里的木匣子,恨不得盯出个洞来。

亲兵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干脆直说道。

“王爷,这是卑职从倭奴战场带回来的宝贝。”

说着,他打开匣子,里面装着的竟是一杆枪。

一杆实打实的火枪!

前半截是锻钢管子,总长差不多是成年人的一臂半,枪托是梨花木,下半截还装着金属扳机,看着就透着股厉害劲儿。

满屋子的人都是沙场老将,可谁也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

朱棣急得直搓手。

“这咋用?”

亲兵演示起来。

先掏出枚铅弹,倒出里面的火药塞进药池,盖上盖子,再把铅弹塞进枪管,拿通条使劲往里怼实。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随后,他对着不远处的茶壶扣动了扳机。

轰的一声!

茶壶炸得粉碎,就连那木桌都被轰出了一个大洞!

朱棣、张玉这帮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都看傻了,半天没回过神来。

朱棣凑到桌子边瞅了瞅,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够劲!”

“真特娘的够劲!”

朱高煦脸都红了,嚷嚷道。

“爹!这东西太强悍了!”

就连一向淡定的姚广孝,刚才都忍不住变了脸色,可见有多震撼。

朱棣点头。

“是啊!得亏咱们发现得早,不然拿啥跟老大抗衡?”

他转头对张玉道。

“这东西你拿去火器监,让他们一个月内琢磨透,三个月内批量造出来!”

张玉接过火枪,手还在抖,又爱又恨地说。

“要是北疆的弟兄都配上这玩意儿,能少死多少人啊!”

“朱雄英这小子,这么好的东西藏着掖着,非得等打倭奴才拿出来,明摆着防着咱们呢!”

朱棣反倒笑了。

“他要是不防着,那才是傻。”

这时,那亲兵又开了口,他额头上全是汗。

“王爷,还……还有更猛的。”

“啥?”

朱棣眼睛瞪得溜圆。

“他们还有改良后的虎蹲炮!”

“那一炮轰出去,铁屑满天飞,地都能跟着晃三晃!”

“倭寇就是被那玩意儿轰垮的。”

大厅里瞬间鸦雀无声,每个人脸上都透着胆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