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秘境追踪(1 / 1)
次日上午九点,胡明一穿着便衣陪同大太太来到自家的小别墅院落,用那串备用钥匙,又一次打开了的院门,等侍中英拍卖行王经理的一行人到来。
大太太环视着这个生活了一年多的别墅小洋楼,心中好此凄凉。
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一片片灰色的乌云,悬浮在小洋楼的房顶上,楼房的每个窗门的里面都是黑漆的,宛如一处处穴洞。
她不敢凝视那里,脑海里好似又泘现出那三个人的人影:
丈夫黎元明,一个英俊潇洒的富家男人。
二太太李香玉,漂亮文雅,黑大的眼晴里总是充满自信。
秀气能干的女佣人王玉琴在楼院里,忙碌身影。
仅仅一个多月,三个活生生的亲属及熟人,永远消失在人世间,她不觉潸然泪下。
胡明一见到大太太悲伤的流了泪,知道她是触景生情,想起失去的亲人,和即将失去的小洋楼,十分同情安慰着:
“大姐,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给您说点开心的,您虽然失去了亲人和贵重的财物,可比这租界外穷苦的百姓幸运多了。他们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有的还吃不饱穿不暖。在我的乡下老家闹了灾荒战乱,有的农民为了生存,逃荒要饭甚至卖儿卖女,您比他们幸运多了,要振作起来,吸取黎老板和二太太李香玉的惨痛教训,再干出一番事业”
胡明一的开导,大太太似云开雾散:
“您说的大好了,我是在福中不知福,也白了一个道理,有了钱,可别象我丈夫和李香玉那样,不走正道害人害己。用钱干好买卖为世上多增添财富,那才是积德聚财”
胡明一微笑了:
“您这比我说的还好,以后您要再干好一个大公司,我要是被这租界的外国人辞退了,就到南京找您打工,会要我吗?
大太太高兴地回应:
“胡警官,借您的吉言,真到那时,你就帮我做买卖管理公司,经过这段时间和接触,觉得你比我丈夫都聪明,有胆实和学问,品格又好,一定是干什么都行。”
胡明一不好意思了:
“您夸讲我了,可我还年轻,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咱们一言为定”
“大姐,一言为定。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了别墅小洋楼院落。
半个小时后,中英拍卖行的王经理带着一行人,走进了别墅小洋楼的院子,还有位黄头髮,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男人。
众人在大太太的带领下,查看了别墅院子,小洋楼的大厅和各个房间及设施。
王经理非常满意,一位的房产专业评估师给了别墅小洋楼,不错的评估价格,当场也与大太太商量了拍卖底价,房产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了。
拍卖行的人员跟随王经理坐着两辆黑色铁雪龙轿车,离开了别墅小洋楼。
大太太送走了拍卖行的众人,转身回到院子,高兴地告诉胡明一:
拍卖行对这别墅小洋楼的估价很高,王经理告诉她,这半年来,意大利租界的房产地价格快速上涨,己翻了一倍,而且此地所出卖房产很少,明天登了报纸就会有人争先恐后的来拍价。
他向大太太赞扬:
“这就是您的心眼好,一帆风顺,拍卖的事己定,明天来看小洋楼的人们就多了,您现在要急办哪些事?”
大太太想了一会儿:
“胡警官,我沾事则迷,您看看我先干什么”
胡明一出了主意:
一是到估衣街找个当铺的人,把楼里没用东西都当了,并把贵重的物品送到王太太的四合院,腾空小洋楼。
二是,再找几个临时工把别墅院子和小洋楼打扫,清理一下弄得干干净净,好给看房客户好的印象。
胡明一也打电话让赵学铭在警署找了两个闲在的警员来维持别墅小洋楼里外的秩序”
没有多长时间,两位青年警员推着自行车走进了别墅小洋楼的院子,打着招呼:
“胡长官,我们来了,
胡明一向大太太介绍着:
“这是我的两个手下,今天他们来保护您的安全,维持治安,您别出这个楼院,有外出的事可让他们中的一个人去办“
大太太感激地说:
“你考虑的太周全了,呆一会王太太也来帮忙,她家的商店就在估依街,让她去办理那些事,顺便找几个临时小工,您放心吧”
胡明一觉得她安排的不错,就向警员们叮嘱到:
“你们两人一定要负责好大太太,王太太的安全,一旦有异常情况,就去离这不远的第二分所找增援,我己和他们那的巡警说好了,明白了吗?”
“是长官”,两人高声回答。
大太太从提包里拿出三十个银圆递给他们:
“你们也十分辛苦,我也过意不去。我带的零钱也不多,一人十五块钱去喝茶,拿着”
年青警员们谁也不敢接,瞧着胡明一。
大太太立即明白了:
“胡警官,你兄弟们来保护我们,这点钱算什么,你快让他们拿着”
胡明一笑了笑:
“好吧,您可就这一回”
他冲着手下的警员招了招手:
“你们都拿着吧,今天来着了,站一天岗,挣了多半个月的工资,还不谢谢大太太”
警员笑嘻嘻地接过银圆,放进口袋里,都向大太太敬了一个警礼,齐声致谢。
大太太看着英姿健壮,精神气十足的青年,眉开眼笑:
“你们俩真是胡警官的好部下,以后,要好好听从长官的,像你们长官一样有才干”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话声:
“大姐,又夸谁呢”
王太太微笑地走进了院子。
胡明一和大太太上前迎接着。
她向大太太赞扬起胡明一:
“大姐,你是应祸得福,打着灯笼找不到胡警官这样的好人,你看人家亲自来帮你,还带来两名警员负责这里的安全,就是你的亲兄弟也不一定能作出细致安排”
胡明一谦虚了:
“王太太,您夸讲了,这些事也是警署安排的,让大太太安全回到了南京,我也就交差了。其实,您像亲姐妹一样帮助大姐,她在这津城里举目无亲,遇到这样的难事,那才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大太太眼睛又湿润:
“胡警官说的对,要不是有你们这两个好人,我不是让坏人绑了票,就给跳了海河,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你们的”
王太太拉着她的手说:
“快别这样说,这是应该的,我们是好闺蜜都信天主教,更要互相友爱”
胡明一借机问王太太:
“从大姐那听说,有一个来路不明的闺蜜叫孙秀英,我觉得她的行踪很让人怀疑,你们要提高警觉”
王太太让胡明一提醒了:
“我也要向您说说这事,孙秀英真不像是好人,前些日子黎家出了事,我去找过她,是想让她求那个当官丈夫帮助一下大太太,我们花些钱也行,可她确失踪了”
她又讲出一件怪事:
可咱天下午,她从拍卖行回到家里,女佣人说,一个叫孙秀英的女人来找,说晚上还来,有重要事情和太太商量。可到了今天早晨,孙秀英也没个影。
孙秀英突然又出现了,又要找王太太说什么重要的事,可又不见面?
突如奇来的情况,让胡明一陷入了沉思,神秘的孙秀英找王太太要干什么?,
她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胡明一没有判断的依据,只能从两位太太那里,再了解孙秀英的细情:
“王太太,我听大姐说,您曾去孙秀英的住处”
王太太想了一会儿:
“是啊,孙秀英住在鼓楼南街的姚家下场胡同十五号,那一次,她喝多了,我送她回家记住了那院子的牌号,院门前还有两棵大扬树”
“孙秀英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王太太又描叙着:
“她年龄在二十多岁,高个子,双眼皮大眼晴,挺漂亮。右耳下有一颗明显的大黑痣,就这些了”
胡明一听完王太太的介绍,叮嘱姐妹俩人:
“我觉得从昨晚到早晨,孙秀英没露面,这很不正常。我现在就去她的住所,你们如果发现孙秀英找到这里,就告诉守卫的警员,让他们先把她控制起来”
他说完起身推着墙下一辆自行车,来到了守护在院子门前,向守卫的警员们说了几句,骑着车子飞速奔向孙秀英的居所。
意大利租界的但丁道距离北马路并不远。
大街上建有一座闻名天津卫的城楼,其高三层,楼下一层是用大青砖砌切成的方台,下边宽阔,上边窄高。
四个拱形门洞通着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和北马路四条大街,城楼有一口几百斤大铜钟,就被当地居民称为鼓楼,是天津的三宗宝和发源地。
鼓楼一带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热闹繁华。
胡明一来到的鼓楼南街,可清静,一处豪华的清代格格府占地二亩,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带着光绪年间的津城风貌。
格格府的大街两边,座落着一个个砖瓦房的小院落,如顺着南街向右拐,就来到了姚家下场胡同。
胡明一终于找到了孙秀英居住的小院子,门前确有两棵大扬树。
他放好了自行车,上前仔细看了看了看院子的门牌,正是十五号。
这时,大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小院的大门是虚掩开着的。
胡明一从门缝中探视院子没人,两间青瓦房的门也紧关着,
他敲了敲门招呼了两声:
“有人吗,有人吗”
两间青瓦房里依然没有人答应,赶忙将自行车顶开了院门,走了进去。
当他将车子放在院里的墙边,几步来到一间房子的门前,透过玻璃窗往屋里一望,不由大吃一惊:
屋内的双人木床上,正躺着好似二十多岁,穿着一身粉色短袖绸缎旗袍,仰着面,两脚朝天的女人。
她脸色蒼白,嘴吐着白沫。
胡明一俯下身子听了听女人的口鼻,还有一阵阵微弱的喘息声,也看见了她右耳下有一颗明显的黑痣。
这完全清楚了,昏迷的女人可能就是王太太和大太太所说的闺密孙秀英。
。
他赶忙走出了小院子,来到了街上,见到一辆带车蓬的黄包车,大声喊住了车夫,以拉一个重病人急需到医院为名,付出了两倍的车钱租了这辆车。
在车夫帮忙下,胡明一把昏迷的孙秀英放到车上后,关上了院门,骑上自行车与黄包车一前一后,急速来到离鼓楼南街不远的教堂医院。
在外藉医院的急救室里,华人女护土们将孙秀英放在病床上。
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国男医生走了过来,看了看昏迷的女人是中国人,向他摇了摇手,连说着英国话:
“NO,N0”
胡明一完全明白了洋医生,不想抢救普通华人的孙秀英,急忙拿出上衣口袋里的意大利租界警官证,递了上去。
洋医生仔细看了看,就开始救治孙秀英。
过了十几分钟,昏迷的孙秀英苏醒了,惊恐的目光望着病床边站着的胡明一:
“先生,我这是在哪里”
胡明一轻声回答:
“是孙秀英吗?这是医院,我是意租界的警官胡明一,你被救了,能多说话吗,你是怎么昏死过去的,有人伤害了你?
“我就是孙秀英”
孙秀英流着眼泪,慢慢讲起昨天夜晚可怕的一幕:
昨天下午,她从王太太的家回来,到了一个小饭铺吃完午饭,又在鼓楼周围的街上闲逛了几圈。天色渐黑时,才回到了姚家下场胡同的居所。
她打开了小院子的门锁,关了大门后,刚踏进黑漆漆的卧室,还没打开电灯,就觉背后有双大手死死掐住她的脖子,一会儿就没了知觉,像做了一场恶梦。
孙秀英讲后,睁大眼睛盯着胡明一:
“警官,我不想在这说什么了,到了你们的租界警署,才能再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事,我现在好多了,可以能随你走了”
胡明一同意了,让女护土看好孙秀英,并询问了医院里哪有电话,就去给重案组通电。
此时,在第一警署宽大的重案组办公室里,赵学铭和另一名华人警员无事可作,正在清理翻阅起以前一届重案组留下的案卷。
值班电话机的铃声响了,他接了电话。
原来是胡明一的来电,赵学铭下了楼找到一辆警车,并同车來到教堂医院,接孙秀英回到了第一警署。
胡明一又骑着自行车,急速赶回到黎元明的小洋楼,将遇见孙秀英的情况告诉王太太和大太太。
他准备请姐妹两人处理完别墅小洋楼里的事情,去到重案组,见一见这位死里逃生的神秘闺蜜。然后,再审问孙秀英,揭开她神秘的身份和黎元明一家人之间的惊人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