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美女与战斗(1 / 1)
夜幕降临,胡明一穿着便衣来到了大四合院,坐在王太太的正房客厅里,等待与那位电讯局的漂亮姑娘相见。
王太太望着英俊潇洒的胡明一充满信心。
时间差不多了,大太太怕添乱到了西房,侧面看看这个姑娘,客厅里,只剩下王太太和胡明一聊天。
大太太刚出去几分钟,有人敲了正房的屋门,是一个四十多岁女人的声音:
“王太太,在家吗”
“在,快进来,是金太太吧”
王太太连忙快步拉开房门。
胡明一抬头见到打扮时尚,胸前戴着黄金细项链的中年女人,并领着一位二十岁左右,身高在一米七上下,如花似玉的姑娘走进屋来。
那中年女人笑咪咪地打着招呼,指着身边的姑娘介绍着:
“王太太你好,这是我老闺女叫金曼玉,快叫姑妈,”
那姑娘一阵银玲般话语,是纯正的普通话:
“姑妈您好”
王太太也热情地招待着:
“都好,道远累了吧,快坐。
金太太和女儿让坐到了红木大方桌的对面。
胡明一什么事面没见过,觉得是他表现的机会了。
他微笑地站起身,端起紫砂壶,倒了两杯龙井茶水,礼貌递给金太太和金曼玉。
王太太趁机介绍着:
“金太太,曼玉,这是意租界第一警署的胡明一警官,是处长的红人,担任侦探处重案组组长,聪明能干,还会武术,破过不少大案要案,是个有前途的青年人,还很幽默,以后真能成了亲,是曼玉姑娘的福气”
王太太不愧是绸缎商的老板夫人,像作广告似的把胡明一夸了一遍,听得金太太脸上神采亦亦,曼玉姑娘的脸颊红润了。
胡明一不好意思的向她们打招呼:
“金太太,曼玉小姐,你们好,王太太夸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干的职位和工作是警务,家庭条件一般”
金太太眼光扫视他一下,神色愉快:
“胡警官,不客气快坐,我的闺女和你一样也是公职人员,在电讯局上班,从个头和像貌和我闺女挺般配的。只要你们说的上来,俩人要好就行,你又是王太太介绍的,我信得过,”
胡明一听了这番的话,觉得王太太够厉害,有气势,这金太大心里就是不满意,也给当面顺从着。
王太太又接过了话茬,向金曼玉姑娘说:
“闺女,你妈妈这一关过了,就看你和胡警官俩人的意思了,你们谈吧,我和你妈妈到院子里尝花去”
她说和金太太起身向屋外走去。
在正房客厅里,胡明一从金曼玉小姐羞涩神情中查觉到,她可能是第一次单独和男青年在一起,低着头很紧张,不知说什么了,脸色红晕。
两人无言了一会儿,胡明一想到要主动打破这寂静的局面。
他轻声的先向姑娘谈了话:
“金小姐,这院子里花草的挺清香,都漂进屋子里”
金曼玉抬起了头,望了望着胡明一:
“是啊,胡先生,我来到王姑妈的院子就看到了这些鲜花,太漂亮了,那夜来香花好看,好香,你喜欢花草吗?”
胡明一轻松地聊起来:
“也喜欢,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胡同的大娘大爷们,他们不管住什么样的房子,都养几盆花放在屋里外的窗户上观尝。我的办公室也摆上几盆花,每当紧张烦恼时,看看花草,心情就轻松多了,也愉快起来”
这位漂亮姑娘的黑大明亮眼睛也闪出温柔的目光,长长眼睫毛微微翕动着。
她和胡明一无拘束的聊了起來,从童年的美好时光,谈到京剧贵妃醉酒的优美唱段。
王太太,金太太在院子里,听到客厅一会儿的寂静后,慢慢响起了一阵阵谈笑风声。
这金太太也惊奇,这位胡警官有了什么魅力,让最近少言寡语的女儿,这么高兴。
王太太骄傲似地对她说:
“金太太,我看得上的小青年,都挺优秀的吧,走咱们看看去。
两位太太慢而轻地推开门,见到胡明一神情轻松地聊着,金曼玉全神贯住的听着,竟没发现身后的王太太与自己的母亲。
王太太轻声赞叹:
“你们说的好热闹啦,”
这金曼玉才回了头,不好意思地打着招呼:
“王姑妈,妈,你们回来了”
金太太觉得时间晚些了,就向女儿说:
“闺女,咱们家离这远些,太晚了回去,怕你爸不放心的,你要和胡先生谈的上来,就定个早点的时间,最好是你们俩的礼拜日,一块到花园,街上游玩一天多好“
金曼玉点了点头,微红着脸看了看她的母亲:“好吧”
金太太从女儿的眼光里,知其用意:
“胡先生,你订个时间吧”
王太太也催着胡明一:
“胡警官,今天见了女朋友,你也是大男人了,以后给主动点,订个好日子俩人好好谈谈。”
胡明一微笑问金曼玉:
“你也是这天休息吗?
金曼玉肯定的回答:
“是啊,休一天班。
他想了想,订了时间:
“那就礼拜日吧,还在王太太这见面,早上九点钟怎么样“”
金曼玉高兴地答应了。
金太太领起女儿向王太太告别,由胡明一陪送到东马路的车站,她们乘上了电车,向小白楼的家驶去。
晚上近九点钟了,夜色下的东马路,东北角仍然是一片灯光明亮,高大的楼房上霓虹灯闪烁,五光十色的光芒咉照着宽阔繁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街。
街道两边,琳珑满目的商铺里和白天一样,顾客迎门,买卖兴隆。
在大小饭店餐厅门前,吃得酒足饭饱的人们说说嚷嚷,有的上了黑色的轿车,有的三三两两乘上电车,坐上黄包车,有簇拥走着离开了。
那一处处传出锐耳舞曲,灯火通明的大小舞厅里,打扮时髦,佩戴着珠光金饰的男女,进进出出。路过的人们透过高大的门窗玻璃,隐约看到在水晶吊灯下,一对对扭动的身影。
津城最繁华,有钱人的聚集地,东北角的东马路己是一座“不夜城”。
胡明一从东马路穿行,漫步走出了东北角,灿烂的灯光离他越来越远,过了金钢桥的海河边,见到一片黑暗。
在昏黄,鬼火般的路灯下,一片片树林后面,成群逃荒,逃难和进城讨生的乡下人,流浪汉,穷困潦倒的人们,有的半躺半坐在地上,有的钻进用纸箱,破木板搭的无数小窝掤里。
一些衣裳破烂的,光着腚,瘦骨嶙峋的小孩们,围着棚子乱跑。窝棚里,蜡竹,煤油灯的闪闪光亮,照射了出了他们顽皮的小脸。
胡明一再往前走,就到了离意大利租界相临的街道,这里更是一片黑暗。一望无际的低矮窝棚,土坏房,草泥屋交织错落。油灯的光线透过白纸糊的窗户,像莹火虫一样飘泘这片平民窟中。
在一个个昏黄的街灯下,装有木桶小车的小贩,叫卖着:
“雪花落,”酸梅汤”
从一片破矮平房的土路小巷里,走来了光着膀子,只穿粗布裤头的男人,和拿小铁碗的孩童。
父子来到小贩的车前,给卖主几个小钱,买了雪花落,小孩子捧着小碗兴高彩列,随着大人向黑喑街巷走去。
胡明一走过了这条马路,来到与大片平民低矮屋子一街之隔的意大利租界,那里也和东北角相似的景色,一片片灿烂的灯光。
他又回头望了望暗淡的贫民窟,心中不是个滋味:
国家被外来列强侵辱,军阀混战,内乱不断,虽建有少数富人们的豪华不夜城,可大多数普通,贫穷的民众还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又回想起加入中共党组织,举手宣誓的情景,心中从此有了为了广大劳苦大众得解放,都过上幸福生活,建立富强新中国的崇高信念。
此情此景,胡明一更觉得做好每项上级党组织的布署工作,一定利用今天所遇的难得机会,打开利用无线电传送情报,指令的这条通信之路。
他信心满满回到了第一警署大楼的警员宿舍。
赵学铭见到胡明一穿着压箱子底的衣服回来了,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胡兄,今天是个好日子吧,我不说,你心里也知道,成功了,”
胡明一拍了拍他的肩头:
“学铭兄,我有点眉目了,你也有了些钱,这婚姻之事也该考虑了,找城里的女朋友成家,也没问题吧”
赵学铭无可奈何了:
“我找城里姑娘是没希望了,我爹来了信,非给我找了沧州武馆老板的小女儿,名称红侠女,武艺高强,连彩礼钱都交了。哎,要是咱们得了黎元明的巨款,我再娶个城里的小老婆。
胡明一给了他大腿上一巴掌:
“学铭,你就作美梦吧,现在这巨款是个迷局,还没个影,掺和的不管是天津警方,日本人,青帮大佬,连英国人削尖脑袋挤进来了。
赵学铭好奇地问:
“怎么又多了个英国人”
胡明一就谈起英租界工部局关心拍卖会的事情,又讲到天津警方秘密地把“拍卖行”告到法院的狠招,和那天到小洋楼看房的一个神秘英国买客。
赵学铭也眉头紧锁,明白了黎元明的不法巨额财富,生出的恶果越长越大。当务之急,他们要从老虎和恶狼们的争斗中,找到更多线索和内幕。
胡明一,和赵学铭聊到了半夜,才睡了觉。
只过了一天,大太太给胡明一打来的电话,证实了他的判断正确。
HEB省高等法院因天津警察局的证据不足,驳回他们的讼状,并做为终审判决,中英合资的“祥和”拍卖行打赢了这场官司,三天后,正式举行拍卖会。
津城和HEB省各大报纸,争先报道,无形中为大太太的小洋楼院,作了一个大广告,连津城外的富豪们也来凑热闹。
大太太的小洋楼院前,几辆黑色轿车排在了门前,第一警署重案组的赵学铭和巡警,还有拍卖行的职员们开始忙碌,接待前来投拍小洋楼院的人们。
这些人群中,即有富商名人,外国人士,也有旧军阀,清朝遗老和三教九流等。
守卫在别墅小洋楼的赵学铭还遇见了青帮的赵大公子。
这位帮主也带着几个随从到小洋楼里转了转,这引起了他和胡明一的警觉。
当天夜晚,胡明一带着望远镜,手枪和小洋楼的那串备用钥匙,与一名警员来到粮站值夜班。
他总觉得好似有重大事情要发生,就准备整夜不能休息,严密看守监视好这一片地带。
粮站的周老板下班了,也没有回家,留下陪着胡明一,从附近的清真馆叫来外卖的饭菜,在平房的办公房间里,设宴招侍他。
由于胡明一,及警员们要完成监视,处理突发事件的任务,周老板只能以桔子汽水,茶水代酒,边吃喝边聊天。
到了晚上七点钟,看夜的王老大爷也来了。
他是周老板的一个远门亲戚,说老也不老,身体健壮,年轻时在清朝的衙门里当过差,用现代人的话说,也是个有资历的老警员了。
胡明一让吃完晚餐的那位警员,拿着军用望远镜,替在门房王大爷去看夜,监视观察。
他邀请这位老人家也来和他们一块坐坐,喝些茶水,桔子饮料,聊一聊天。
王大爷向周老板,胡明一提起在清朝衙门当差的往事,像说书一样,谈起他亲身经历的一宗谋杀案。
胡明一正听王大爷讲得的带劲,在门房监视的警员,快步来向他报告:
“长官,我用望远镜看到小洋楼二楼的阳台上,闪过一个白色身影,是不是我的眼睛盯的时间长了,有了幻觉,您去看看。”
胡明一赶忙站起身,和他来到院里的门房,关掉了屋内的电灯,拿起望远镜,仔细地巡视着黎元明的小洋楼。
今晚的圆月明亮,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小洋楼的房顶和阳台。
果然,一个白色的身影窜过小洋楼房顶,胡明一心里惊奇,难道有的人跳出了小洋楼到了粮站,从大墙跑出去了?
他立刻把望远镜,交给手下的警员:
“你在这里仔细观察,我到粮站和小洋楼后墙去看看,你让王大爷,周老板看好院子,最好手里拿着铁掀,长木棍子”
胡明一说着快步出了门房,拉开院子的小侧门,跑到大街上,转弯来到了粮站和小洋楼院的后墙。
粮站的大墙后边确是一片扬树林,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林子里光线很暗,只有月光从树枝缝隙间穿过,留下斑驳陆离的树影。
胡明一从腰里拔出手枪,打开保险进入了树林,从一棵树后快速躲到另一棵大树,并扫视着后墙边。
忽然,在大墙垛子边,闪出一小团亮光,并伴随着啪一响,有人向胡明一开枪了。他大叫一声,假装中枪溜坐在一棵大树下,啪啪啪又是三枪,子弹嘶嘶从他头顶飞过。
过了一会儿,胡朋一看清一个举着手枪,穿着白色衣服的青年女人,向这边靠近。
他坐倚在大树根部,瞬间向白衣女人的腿部开了枪,只听这女人“啊”的一声,扑倒在地,一只明亮的手枪,掉到草地上。
胡明一飞身弯腰拾起白衣女人的手枪,又跳到离她最近的一棵树后,仔细观查:
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女人,紧闭双眼躺在草地上,双腿中了弹,鲜血直流,手中已没有任何武器。
突然,一个似男人的黑影在前方十几米处出现,啪啪向他打了两枪,子弹打进了很近的树干里。
胡明一迅速手举两支手枪,对准黑影,同时连发开火,一声惨叫后,又一个人也扑倒在地上。
附近的巡逻的警察,听到了这里的枪响,跑过来,他们端着手枪和步枪,分别从两面从包抄这片树林。
胡明一向警员们大喊道:
“注意,隐蔽”
他们小心意意地搜,找到受了枪伤的一女一男,再没有发现有别的歹徒了。
胡明一来到被他击中的男人前,趁着朦朦月光观察:
二十几岁,个子不高小平头,穿着黑色衣裤,已经昏迷,一动不动躺在地上,一支崭新发亮的勃朗宁手枪丢在地上。
他弯腰拾起这把好枪,爱不释手放入口袋,又向警署第二分所的几位警员分咐:
“去一个人跑步报告警所,安排一辆大后厢的敞篷警车,准备紧急将这受枪伤的男女青年送往医院”
另外的几名警员快速,抬起受伤的男女枪手,送进到了粮站大院,给他们紧急包扎伤口,以防止因流血过多死亡。
流着血的一男一女,躺在了两块二米长,半米宽的帆布上。
周老板找来一些白布面袋,让警员们撕成一条条宽布,散上些面粉,包扎着两个男女的伤口。
青年白衣女人,始终两眼双闭,一言不发,也不呻吟。受伤最重的男特工还在昏迷,胸口,腹部的血止住了,可气息很微弱。
第二分所的警车开来了,警员们抬着受伤男女,上了后车厢。
胡明一和赶来值班警官,商议了一下,决定先把受伤的男女青年,送到租界内意大利医院抢救,并要严加警卫。
警车开走了,粮站的大铁门紧紧关闭。
事情重大,胡明一立即用粮站的电话,向安东尼克处长,汇报了刚才发生的一切紧急情况。
安东尼克处长指示他:
“胡,继监视粮站和小洋楼的动向,那两个受枪伤青年男女的后事,我己派别的警员去办。这一夜,小洋楼内在没有发生重大事情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谁不能擅自进入,等天明再进楼搜查。”
胡明一听从上司命令,继续在粮店蹲守,监视。而后半夜,别墅小洋里粮店的大院风平浪静,一切恢复正常。
天色大亮,胡明一和随从警员撒出了粮站,临走时,再三叮咛粮站周老板和王大爷:
“二位,千万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昨晚枪战和发生事件的任何细节情况。这关系到在场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他们两人都发了誓言,一定要严守秘密。
夜去天明,胡明一和手下的警员走出了粮站,来到了大太太的别墅小洋楼院,用那一串备用钥匙打开了楼院的大门。当他搜查到二楼的大太太卧室,不由大吃一惊,一具不名男尸躺于室内的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