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神秘的长江三号(1 / 1)

加入書籤

入夜的小白楼,灯光灿烂,金曼玉母女招待胡明一的家宴结束了,她们送走了二大伯后,在胡明一陪同下回到了家。

临走前,金曼玉递给了胡明一几本无线电知识的书,又赠送他一个矿石收音机,并交给了他使用的方法。

胡明一回到了警署宿舍,打开了矿石收音机的木盒子,里面内置几个电子元件,线圈和一个耳机。

他按照金曼玉所教的方法,用了长长的细铁丝,在小木架上绕了很多圈,将一条电线接在机盒的金属卡子上。

当把天线架从窗户伸出,他戴上了耳机,突然,耳头里响起微弱的声音,有人说话了:

“中央广播社,中央广播社,现在正在播送新闻”

胡明一感觉这太神奇了,声音可是能从千里之外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他这才十分理解省市地委和中央特科,如此重视如似矿石收音机一样的通信工具。

如果,中央党组织有了无线电通信工具,可以在分钟内把情报,指示作战命令,传达给中央红军苏区和各地方的党组织。

再不必让交通员拔山涉水,走千百路去奔波。

各地红军,苏区和地下党也可以将自己的作战,革命的形势情况,各种情报,通过无线电台源源不断传给中央,或相互通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示。

这样的互相快捷,秘密的联系方式把整个革命力量,紧密的瞬间动员起来,那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

胡明一下定了决心要和金曼玉,做好这个无线电元件的买卖。

他又拿起了那几本无线电书藉,看了起来:

第一本是无线电原理,书里面述了电生磁,磁生电,振荡中电磁波的产生以及在大气层中,怎样传播。

第二本是无线电元件的性能及用途,介绍了导线,电磁线圈,无线电检波器,电容,电阻,真空管,天线等元件的用途

第三本书更让他特感兴趣书,讲释了无线电发报机及接收机的原理,制作。这三本书都由上海中华商务书店出版,

虽然,胡明一暂时看不懂那些的无线电技术知识,可明白了这是几本好书,小心意意地放锁进自己写字桌的抽屉里,愉快在睡觉了。

次日,胡明一下了班在警署的食堂吃完晚饭,换了便衣依然在街上转了几圈,就坐着有轨电车,就直奔金曼玉的家。

夜色下的小白楼依然是万家灯火,纸醉金迷。

胡明一来到漂亮女友的家时,金太太正在楼道公用厨房作饭,见到未来的姑爷来了,腾不下手,就喊金曼玉招待他。

曼玉就将胡明一领到了自已的房间,这房子原是她和两个姐姐共住的,还保留着上下两层的木床。

那姐俩都嫁给了铁路职工,一个随婆家去了北平,另一个在河北唐山的落了户。

这双层床的上铺放了不少无线电的器件和所用的工具,仔细望去,像个做实验的工作台。

金曼玉微笑地,拉着胡明一在床边的书桌旁坐下:

“明一,再这吃午饭吧,我妈妈正做饭呢?”

他回答在警署的食堂吃过了,

曼玉撅起了小嘴:

“你以后别在单位吃大锅饭。要是到了家,我妈妈会给你做好吃的”

这时,曼玉的母亲也进了屋,再三叮嘱胡明一别不好意思,一定来家吃饭,这就是你的家。

她们的话说得胡明一心里热乎乎的,深知曼玉母女的一片真心。他点了点头,感激地答应了。

开饭时,金太太又给她们俩端来好吃的饭菜,非让胡明一再吃饭,盛情之下,他不好推辞又象征地陪曼玉吃了一些。

晚饭过后,她们俩人书归正传,金曼玉教授起胡明一无线电的知识。

她们一教一学,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九点钟,胡明一向金曼玉告辞。

他看见了桌上的一个按键开关一样的物品,好像在那三本无线电书里见过的,就问曼玉:

“这像是发报机上的”

她敏嘴一笑:

“你学的不错,这就是发报机上的电键,是拍发电报用的,莫尔斯电码就是用它打出去的,别的密码也用它。要熟细的掌握它,就给刻苦的练,才能打的快,打得准。

我在电讯处发报打的最好,第一名,处里最重要的电报都是我接发的,天天练,你看看我怎么打电报”

金曼玉说着,在桌子前坐好,用那个电键打了起来。

胡明一见到她那纤细的手像行云流水般的飞快点击,打得太快了。

他不觉赞扬着:

“曼玉,你打点得我都看花了,不愧是专业的能手,这给练不少年了吧”

金曼玉十分认真的讲解:

“在上通信学校时就开始练,我们老师里有一位英国著名电讯学院的电报专家。他发报驿码和编码都是国内外高手,看上我悟性好,就专门教我发报,编驿码,所以我才这么优秀”

她又神秘的告诉胡明一:

“今天,我们处长说,南京中央机关要派电讯专家来津,办一个无线电通讯培训班,叫什么光明通讯社。处长准备让我去培训他们的学员,这事还没正式定下来呢?,其实,我不愿抛头露面,不愿意当教师,他非让我去,你说这该怎么办?

胡明一听到金曼玉的叙述,心中十分兴奋,这位女友竟能听到这么绝密的事情。

他迅速思考着,这位从南京来办培训班的秘密专家,是不是长江三号领导呢,难道他是中央特科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卧底,这和地委所报长江三号领导要来津城的消息,很相吻合。

金曼玉要当光明通讯社的教员,就可能探听道其中的实情。

胡明一想到此时,就劝这位女友:

“曼玉,你别太驳处长的面子,这也是你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依我看,让你给那些南京中央重要机关的人员培训,表明你的实力了。以后,别说官二代不敢纠缠你,连你们处长都给高看你,对你将来的工作太有好处了”

他的话语让金曼玉开了窍,同意了。

夜晚,银色的月亮从小二层楼的窗子,探进了无形的身影,如银的月光酒向这一对幸福的恋人身上。

金曼玉住的房间正面,朝着远处的海河,打开窗子,一阵阵清凉的河风迎面而来。

胡明一,和金曼玉站在窗前,远眺似繁星般的万家灯火。

金曼玉姑娘又用那柔软,纤细的小手拉住了他的双手:

“明一,认识你的时间不长,可我就觉得我不在孤独,也愉快多了。我在单位里,虽然许多男女同事都敬重我,有什么技术上事都求教我,可他们认为我太重视业务,不太和她们交往,太古板了”

金曼玉又深情的说道:

“当时,我看到一些女同事下班时,她们的男友到电讯处大楼门口来接人,成双成对谈笑风声,心里也是欣慕人家,有些孤独。电讯处的几个不错男青年也暗示追求我,可我闲他们杂七杂八的,浪费我研究的时间”

胡明一向她微笑了的夸奖着:

“是啊,像你这样有事业心,钻研技术,学习上进的才女,能看上他们吗,以后呢”

金曼玉也笑了:

“我每次到俄国老人的书店,老人家都鼓励我说,孩子,这干科技的人虽然孤独,可很伟大他支持我。我爸爸也鼓励我,这回又遇上了你这个知音的好男友,我勇气更大了,我想成为一个像世界著名无线电发明者波波夫一样的科学家,咱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太落后了”

胡明一也感动了:

“曼玉,你有这样的远大抱负,太难得了,哪怕你和我交一天的朋友,我都坚定的支持你,就当你的学生,不会让你孤独“

“这太好了,我真无法用语言表达你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金曼玉说着紧紧握着胡明一的手。

两个人越聊越贴心,到了很晚才分别。

胡明一与她这次谈话后,改变上级的计划,他决定放弃了以后要动员,说服女友金曼玉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想法,也把这个意见通过王老板汇报给了市地委。

他的理由是:

不应该把金曼玉这样想改变国家贫穷落后,有理想的高科技人才,卷入隐蔽战线的血雨腥风中,太危险了。

她胸怀科技救国的进步思想就很好了,一旦我们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建设国家时会需要这些不可多得的科技专家。

中共天津地委同意了胡明一的诚恳见意。

三个月过去了,胡明一还为长江三号领导来津城,焦急等待着。

而金曼玉透露了的那位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主管通讯的官员,几日内,进入天津电讯局。

此刻,胡明一也接到了上级王老板的通知,长江三号领导到达津城,并也不知道具体人是谁,什么时间到达。

这天清晨,阳光灿烂。津城的火车东站,一辆喘着白色粗气的客车,停在了站台上。

一位近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灰色中山服装,戴着淡黑色遮阳礼帽走下了客车。

他身边跟随着提着黑包大皮箱,目光敏锐的男青年。

在车站上,两位津城的官员来接站,一位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驻津联络站刘站长,另一位是津城电讯局的蔡处长。

他们满脸微笑地握了握,神秘中年男人的双手。

蔡处长先打着招呼:

“欢迎,欢迎程科长来津城工作”

刘站长也礼貌地向程科长问好。

随后,他们三个人边走边谈。

程科长叙说着来津的任务:

“两位官长,我受中央党部的委托到津城创办一个无线电通讯训练班,负责招收,培训一批熟练使用无线电发报电台的人员。部里之所以看好天津,主要是邮电局的电讯处,人才济济,设备器材齐全,选址隐蔽。还有你们两位领导有方,希望我们三方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刘站长和蔡处长,点头表示一定协助他办好这个训练班。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这位程科长,当即向两位官员布署了筹备通讯社的住地,和招收电报无线电培训人员的工作。

刘站长负责招收训练班人员的审查,安全工作。

电讯局蔡处长负责,招集教师准备好通讯器材,教室和学员宿舍。

这个秘密培训班对外称名为“阳光通讯社”,设址在电讯局楼后院的三间大平房里:

设为二间教室,一间学员宿舍。

两天后学员到齐,筹备工作必须完成,通讯训练班正式开课,不得有误。

两辆黑色轿车早等候在车站外大街上,三位官员和随从上了轿车,向电讯局大楼驶去。

津城的电讯局大楼原为电报局的所在地,也称电报大楼,是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大楼。

电讯局大楼后的大院内设置着通讯器材的库房,备用发电机房。还有三间大平房,由金曼玉的二大伯科长管理。

电讯处蔡处长将南京来的程科长和贴身保卫,安排在电讯局大楼的一大间办公室里居住。

神秘的来宾入住后,电讯局就忙碌起来,蔡处长早务色教员里,金曼玉第一个被纳入名单。

金曼玉的二大伯,材料科金科长更是紧张起来,召集电讯局的工人在废品库中,腾出一块地方隔成断间,供“阳光通讯社”实习所用。

电讯处里为了尽快处理这些废旧物资,将一切处理权归于材料科。

当科长的金家二大伯,看到发财的机会來了,就催促胡明一加紧筹办,买卖废旧通讯器材的小商店。

胡明一心急如火,几番周折,终于有了眉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