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胜利的时刻(1 / 1)

加入書籤

那天晚上,金曼玉翻译出了金皮笔记本上的全部内容。

次日早晨,胡明一来到了交通站,将这份重要情报由他的上级王老板转送到中共天津地下党领导的手里。

胡明一也见到了保卫行动组的成员,李敖和郑凯歌,得知了他们的近况:

这些日子的夜里,李敖,郑凯款在王家饭铺前,点燃小煤球炉,摆下几张桌子,卖起沙锅丸子。

在饭铺王老板的教授下,李敖做的这沙锅丸子,美味诱人。

每天夜晚,那几张用餐的桌子旁,人满为患,顾客都爱吃这沙锅丸子,开业时间不久,小摊上来了不少熟客。

这些食客都是附近夜场的赌局,舞厅的人员,也有个别拉夜客的黄包车夫。

李敖见到组长胡明一来到饭铺,就做好了一锅丸子让他品尝,这味道真是不错。

郑凯歌也为李敖打下手,做猪肉丸子,配菜熬骨头汤,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不愧是中共地下党的好交通员,和胡明一相同,才技万变,学什么是像什么,干得出众。

最近,王家饭铺的沙锅丸子摊,在金钢桥附近一带出了名。

保卫行动组的两位战友天天吃些好饭菜,身体健壮了,但内心也有不爽,向胡明一闹些小情绪。

李敖见四下没人,又向胡明一诉苦:

“组长,我们自从调到营救保卫行动小组,没执行过一个行动,这地委领导是不是真的把我们当成了作沙锅丸子的师傅了,为组织挣些小钱”

郑凯歌也走了过来,咕噜了几句。

胡明一做起他们的思想工作:

“李敖,凯歌,咱们没行动那是好事,那次,消灭了出卖同志的叛徒王明凯,震慑了那些叛徒内奸和凶残的敌人特务,被捕的同志战友就少了,上级领导也安全了,这是形势大好的表现”

他又详细解释:

“如果,我们每天都有行动,那不是好事,就证明我们组织又遭到了敌人的破坏,形势严峻,我们不希望那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要国民党反动派没被消灭,战斗不会结束,这也没准是大战前的寂静,我们要提高警惕,总会有行动的。”

组长胡明一的开导和解释,李敖和郑凯歌听得心服口服,他们因为有了这么一位纵观全局,运筹惟幄的领导,十分欣慰,就表示安心地干着这个沙锅摊子。

王老板回到交通站后,传达了天津地委对胡明一卓越工作的赞尝,和给他记了功的决定,并指示他做好关心,保护金曼玉,引导她获得更多的重要情报。

原来,金曼玉翻译的小金皮本子里的情报里,几条最重要消息引起了中共津城地委的注意:

这第一条是,国民党军队内系统组建特务组织,由一名叫戴笠任筹备组长,并从美,英国购买大量的先进无线电通讯和特工器材。

第二条,英国的电报密码学校招收的几名华人学员,与国民党南京政府特务机关和其它的政治组织有关联。

第三条,日本人间谍组织特高科,大肆收集满蒙中国东北军的军事情报,其中包括东北军入关参加蒋桂大战的调动情况。

胡明一也大为震惊,这英国人的情报工作如此优秀,己渗透到国内各大特务组织。

以前,他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看过英国首相发出的一条消息。

此位首相公开宣称:

“英国没有什么军情六处,那是各国特工组织和人土虚构出的对手,把英国做为了假想敌”

现在,胡明一看来确有其事,英国军情六处不是个等闲之辈。

这几份情报使胡明一陷入了深思。

胡明一再次见到金曼玉时,让她严守从金皮小本子里,所译制文件的秘密。

金曼玉笑着轻松地回答:

“你以后不用再提示我了,我将出师了,己经成了一个业余的特工,涉及我们工作和你的事情,我就像外国电影里特务说的一句话:打死我也不会说的”

胡明一笑了,赞叹起金曼玉了,心中更喜欢上了她了,在他们相识近半年的日子里,这位漂亮的女友沉稳,坚定的质素越来越好,对人和事情有了敏锐的反映,和正确的判断力。

金曼玉己经不是她母亲和姐姐所说的“书呆子”,己长成了一个聪明勇敢,意识坚强的好姑娘。

胡明一再次觉查,金曼玉有着和他一样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聪明智慧和心理强大的潜能被他激发了出来,将来能成为一个今非昔比的钢铁战土。

又一个月过去了,金曼玉平静沉稳的站在讲台上,向学员们讲课。

有时,她也仔细瞟几眼坐在前排课桌上的王新源,再也没见到这个学员有发电报,点击电键的动作,也感到奇怪:

王新源这么快改掉了这个毛病,可是好奇归好奇,心里总想着胡明一的叮嘱,这些事情己经过去了,不能乱多嘴。

一天中午,金曼玉刚吃完午饭,光明通信社的程科长满面笑容招呼她,一同来到了办公室。

她刚坐在办公桌旁的大皮椅上,程科长就表扬了一通:

“金老师,你的组织能力也不错,讲的课很精彩,我要不工作忙些,会天天去听你的课。你真是个难得的好人才,我想让你到我们单位去工作,你们老局长不舍得”

他又介绍说:

“”局长是我以前的老师,我不能驳他老人家的面子。我看你编制和破解密电码的水平很高,想让你和我们单位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员一同办个研究班,你边授课边研究,同意吗?

金曼玉微笑地回答:

“程科长,我都不好意思了,您这么夸讲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举双手赞成,什么时间开班?”

程科长也很高兴:

“太好了,过两天从南京,上海来的人员到了就通知你。就这样,你回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下午还给教课”

“谢谢程科长,”

金曼玉愉快地离开了程科长的办公室。

当天晚上,金曼玉把光明通信社要办电报密码研究班的事,告诉了胡明一。

他非常支持:

“曼玉,你干的这些事我都支持你。现在国人贫穷,老百姓多数没有文化,愚味无知,只能拜神弄鬼。当前民国的军阀们为了争权争地盘,都在混战互相残杀,老百姓遭殃。如果全国上下齐心都搞教育和科学研究,我们有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制造出优良的武器,这小日本和那些外国列强还能敢欺负我们吗?。

金曼玉也有同感:

“确时,如今我们国家太贫穷落后了,我们国人把火柴都叫洋火,自行车叫洋车,将枪械和大炮称为洋枪洋炮,我们什么都制造不了来,别说科学技术知识无法普及,不识字文盲占了我们国几亿人,教育太落后了”

“是啊,真是天下太平了,用不了这么多警察,我就和你一样去当“”教师,扫盲普及文化,教孩子们和更多人文化科学知识,报效国家”

胡明一所说志向像一团火,暖得金曼玉浑身热血沸腾:

自已心爱的人虽是一个普通的警官,竟有这样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胆实才能,他心中一定有着普通人无法比拟的祟高精神。

金曼玉那黑大圆亮的眼睛望着他:

“你这胸怀太宽广了,我在河北通讯学校学习时,也有一位老教师,有时他也讲这些大道理,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救国救民,我们听得很有劲头,都爱听他的课。

她又回忆的讲叙到:

当她快毕业时,就见不到这位教师上课了,有的老师偷偷告诉学生,他可能是进步分子被抓起来了,可她觉得这位老师不是挺好的吗?

那时,学校教务处下了通知,不让学生和老师们议论这件事,谁要再议论一律开除。可她心中一直记住这个老教师,学习上一有困难,就想起他的话来了,劲头倍增,就闯过去了。

今天,金曼玉听了胡明一的谈话,信心更足了,其实,她也觉得中国人挺聪明的,能吃苦耐劳,在唐朝时就有三大发明,世界闻名。

怎么以后,科学技术工业就落后了呢?”

金曼玉向胡明一提出了一个难回答的历史之问。

胡明一在意租界警署工作的空闲时,看些历史书藉,在和知心的朋友同事,及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战友们一起相会里时,也探讨这个问题,都觉得中华民族科学,创新精神是从满清王朝建立后才磨灭的。

满清历届皇帝为了奴役汉人,就推行锁国,愚民的政策,让男人头上梳留一个大辫子,女人裹小脚。又实行考八股文,重视僵死的科举文化,轻视科学知识,禁锢人们的活跃思想,毁灭了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也拉开了和世界各国工业制造,先进科学技术的距离,而且越来越远。

清朝历代皇帝,还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不发展科学和工业,认为那是妖术祸众,又以地大物博为名固步自封,骄傲自大。

未期的清朝政府挨了八国联军的打,割了地,赔了巨款银两才开了窍,也发起了洋务运动,买外国军舰,仿买外国的机器,开起洋学堂。

但是,国家仍然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大多数国民仍然是文肓,愚昧麻木。朝廷上下蛙井观天,官场腐败,治国无能,这些都从根子上都没有改变。

最终,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一个地大物博,贫富悬殊,多达几亿人的农业强国,被八个工业和军事强大只有几千万洋人的西方小国及日本人打败了。落了个王朝崩溃,改朝换代,形成了现在军阀混战,荒灾不断,给国民带来无穷的后患和灾难。

金曼玉听了胡明一的这些解释,点了点头:

“你说太有道理了,我还告诉你,这程科长差点要把我调到他那单位去,幸亏老局长拦住了,他这个特务组识广聚人才,又要开办密码研究班,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呢?”

胡明一开导曼玉:

程科长所属的机关和天津国民党部的侦听站一个其同任务,在监听敌对方,私人和秘密电台的发报,破驿密电码收集情报。如果能把监听到不少秘密的无线电台电波,或电文破驿出来,那作用非同小可,就像”

胡明一打了个比方,逗笑了女友:

“这就那等于将男女朋友们私下说点悄悄话,都听去了,这还有什么秘密可言。如果,情人们约定的时间,地点也被人家盯上了,去偷看偷听他们亲热,和在屋里干的一切…。”

胡明一还想往下说,金曼玉红了脸,笑着举起了一只手,就把他的嘴捂上了:

“你是不是和你的意大利上司,的西方人学坏了,比方的怎样这么真实”

胡明一笑得也弯下腰:

“这不是为了通俗易懂吗,我们俩都快结婚了,之间说什么话都不犯错吧”

她也笑出了声:

“我说不过你,以后在我们俩人面前,就饶了你,要是有外人,我就堵你的嘴”

胡明一拍了拍她的手:

“曼玉老师。我一定执行命令,也给你向学习”

金曼玉这一听又举起了小拳头,像给他一顿酥筋活血:

“好啊,让你念完经,赖和尚”

他们俩人打逗着好愉快,直到金曼玉气喘了,才坐在了床上休息了一会儿。

之后,胡明一也和金曼玉谈起了密码训练班的正事,提出了见意:

“曼玉,你和特务组织的人打交道,不管是业务和技术一定要留有后手,他们都是特务,狡猾多诈,你有一点不对劲的话就会引来怀疑。你就说业务和技术的事,闲话拒谈装听不懂,让他们认为你就是个书呆子。”

“好吧,我一定听从你的建议,把这个事情做好”

金曼玉表了决心,也佩服胡明一幽默又智慧的才能,逗笑时像个大男孩那样青春朝气,一转到正事又如似是个沉着冷静,久经战场,料事如神的将军。

十天后,金曼玉终于见到程科长所说的密码破译人员,一位是的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刘志明,另一位是长江通讯社的李吉林。

金曼玉为研究组负责人。

刘志明,三十一岁,北洋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因为在大学科学刋物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字排列方面的文章,被国民党上海无线电局的密码研究专家看上了他。

在刘志明大学毕业后,专家们招聘他到局里协助,研究电报密码编制工作。

他编制了多种密码本,用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里的各位部长,特务组织的调查科官员。而且,每人的密电码各不相同,各负其责,哪个部门的来的重要电报,都由各部门的首长用自己的密码本译出电文。

另位成员是特务机关长江通讯社的李吉林,二十七岁,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男青年,最近他刚从英国留学回来,是侦听电台破驿密电码的研究人员。可这个人很好色,在金曼玉面前献媚,以表他的战绩。

他向金曼玉透露,曾破解过桂系军阀一系列调动军队的电文,让蒋家中央军围歼了桂系军队一个师,让他们损失惨重。

金曼玉在他们面前,很谦虚称两人为老师,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句俗话放在两个青年特务身上,真是太对了。

他们的年龄都不过三十多岁,年青气盛,又不来自一个单位。而且,一个是编密电码,一个是破译密电码的,就像古代兵器时代,卖矛和卖盾商人遇到一起,当然谁也不服气。

金曼玉又是一位漂亮温柔,谦虚,大方的美女,也就成了青年特务们献殷勤,追求的对象。

这两位高手的那些十分保密的资料和编制,破驿密电码的技术,都毫不保留地透露给金曼玉,让她如虎添翼。

金曼玉的背后指挥者胡明一更是获益非浅,他把这些机密的材料和技术都传送到了中共地下党交通站。

这些情报让中央苏区,红军的红色电文加上了绝密的铁锁,也破驿了国民党军政机关的一些密电,获得了不少军事,政治情报。

胡明一成了这场机密无线电通信决战中的最大胜利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