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寻找三号叛徒(1 / 1)

加入書籤

周日来临,休班的胡明一又来到了津城北马路鼓楼的南门,去寻找铺着虎头图案地布的草药摊,与周大伟会面接头。

早晨的八点钟,鼓楼四周的街上,依然是人山人海,卖货的摊子布满了楼前的广阔空地,众多的早点铺也同时开张。

卖煎饼果子,嘎巴菜,老豆腐豆桨,炸卷圈炸糕,云吞面茶,玉米面窝头和煮熟玉米捧子的小摊,应有应有。

津城居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到街上吃早饭,小吃铺和摊子上都坐满了食客,老板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什么花样的早点都做,什么能耐都使出來了。

胡明一见与周大伟约定的时间还早,就在一家名叫西北角早点铺里买了一碗嘎巴菜,外加玉米面窝头品尝着。

还别说,这嘎巴菜味道还真不错,他吃得还很香,意大利租界里没有卖这些清真味道的早点。

胡明一品尝了嘎巴菜的美味,也吃饱了,就来到了周大伟卖草药的原地方,并没发现这对夫妇的身影。

他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离接头还差十分钟。又到了游人众多的一个路口,刚低头欣赏地摊上摆的蜡木手链

忽然,他身后有人打招呼,回头一看,这人正是周大伟:

“老弟溜达呢,咱们那边逛逛”

胡明一也轻松地应声:

“大哥,我正找你呢,一块走”

他们一同向鼓楼的北门大街走去,边走边观看了不少摊位,就离开了鼓楼,向周大伟租住的房屋走去

这时,周大伟才低声对他说着:

“刘书记让我联系你,有紧急任务,在这不能多说,到我家去,还有一位同志等着咱们”

胡明一点了点头:

“好吧,走”

胡明一又在这片像迷宫一样的小巷里,快步行走了十几分钟,来到了周大伟的家。

他进了屋子不由惊讶,那个等待同志,竟是的相隔多个月的特一科队员刘源。

两位战友一见面,互相握着手,喜出望外,

刘源笑着向他问候:

“胡大哥你好,这回我们又再一起行动了,张队长有重要任务没来。上级派我来配合你,完成一个追踪大叛徒,除掉后患的任务,你猜这个叛徒是谁?”

胡明一不加思索地回答:

“小刘,我己猜到了,这个叛徒是咱们在新开河盐坨桥边,解救的三号领导,对吧。那次,你和我都看出了特务们押送他的行动中,有破绽有疑点,我们可没及时向上级总部汇报是一个最大失误,这教训太深刻了”

刘源也惋惜了:

“可不是嘛,那时我和你一样,觉得是总部布置的任务,不会有问题。哪知道,这是国民党特务们布下的陷阱”

他又详细向胡明一叙述:

他和张队长把这个叛徒护送到了总部机关所在地,就完成任务,回到了上海。近来,南方局和中央特科在各地的秘密电台连遭破坏,就怀疑内部出了叛徒或内奸。经上级秘密调查,所解救的三号领导陈太奇有重大嫌疑,他就是负责组织的通讯联络工作。

周大伟接着介绍:

有内线人通报,叛徒陈太奇从上海潜逃了,出现在津城国民党省党部。刘书记和特科总部都认为,胡明一和刘源都认识陈太奇,最熟细他的像貌,身体特征,是抓捕或除去他的最佳人选。

陈太奇还掌据不少组织在各地秘密无线电台的资料。刘书记指示我们迅速寻找到他,能抓就抓,不能抓就消灭。这是陈太奇家庭,亲属朋友及他生活工作情况的资料。

他说着把一叠资料递给了胡明一,刘源:

“你们阅读后,好好研究一下从哪入手,刘源暂住在我小后院的小屋里,我家就是这次行动的联络点。我是你们和刘书记之间的联系员,也负责外围工作,配合你们尽快完成这个重大任务。”

刘源,胡明一两人仔细地查看这份资料:

陈太奇四十三岁,早年在北洋大学就读,参加了共产党,毕业后在校任教师。父亲是买卖棉花的商人,他己婚没有子女,妻子也是教师没有参加革命活动。

他入党后,因有鼓动性讲演的才华,任地委宣传部干事,而后调入中共ZJ省委任负责人。

在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革命政变,陈太奇也转入地下工作,前几年调來津城,在省党代会上当选省委工运书记。

前些日子,王涪夫妇背叛出卖组织,一天,在南市的街头上,叛徒李淑华遇见了陈太奇,召来特务跟踪了一个小时后,将他在家中被捕。

陈太奇家住法租界海大道(大沽北路)十八号大院,父母家住日租界路二十号,他共有兄弟三人都在棉花站任职。

他喜爱打蓝球,喝咖啡,起土林餐厅是常客,还爱好国画书法,经常出入名人书法画展,与画家李峰鸣是好友。

胡明一分析了资料后,判断李鸣峰是津城有名的画家,一定文雅好客,知书达理,陈太奇去他那里隐藏几天,最安全。

周大伟,刘源也是赞同这个见议,决定先从李鸣峰画家的居住地开始监控搜查。

转天早上,胡明一打扮成少爷模样,戴上墨镜,穿上了身西装,来到周大伟的家里。

刘源打好绑腿,也装扮像个车夫了,与周大伟一同去北马路的车行租了黄包车。

大伟的媳妇从早市回来,买了一些蔬菜,几个鸡蛋和一点肉,连做中午饭,也在院子里给他们望风。

过了半个多小时,周大伟回来了,告诉胡明一:

”黄包车租来了,刘源在前边街口等你,我在家听你们的好消息,回来吃中午饭”

“好吧,”

胡明一答应着,快步到了街口找到刘源,上了黄包车向陈太奇好友李鸣峰的居所奔去。

著名画家李鸣峰的住所离古楼也不远,在东北角官银号的大伙巷五号,那一带座落着许多清代的大四合院。

刘源拉着黄包车在胡明一的指路下,从北马路拐了几条小道就来到了大伙巷。

他们找到了五号院,发现院门口很清静,没有可疑的人员在这里监视。

胡明一跳下了黄包车,让刘源在这座大四合院门前守候,扣了扣大门上的铜环。

一会儿院门开了,一位四十多岁,长髮长胡须,风度潇洒的男人迎上来,向胡明一问道:

“这位公子,您找谁”

胡明一微笑了:

“您是李鸣峰先生吧,我十分欣赏你的画作,求一幅画”

“噢,快请进吧”

李先生答应着,将他让进了院子。

李宅的四合院宽大气魄,三连间高大的青砖瓦房,大红的窗门,屋顶铺着金黄的琉璃瓦,看上去华丽庄重。

胡明一随李鸣锋走进了的正房,见到墙上挂满字画,大红木方案上,还有没画好完的山水画卷。

李先生让他在雕花的红木椅上坐下,倒了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水客:

“你要山水画,还是字幅”

胡明一指着案子上的那幅山水画:

“我看这幅不错,有气派”

李先生微笑着:

“你眼光不错,可我还没画完,这两天有位朋友来打扰,浪费了时间”

胡明一心中暗喜:

“您作画要靠灵感,这朋友太不应该了”

画家叹了口气:

“哎是啊,我劝过这位好友,文人不必与官方打交道,他在我这住了两天,想会会友可以。可又招来不三不四的官人,这让邻居多看我的笑话,你说我哪有心意还作画”

胡明一又问:

“这朋友走了”

李先生回应着:

“没走,早晨,他让什么调查科的组长叫走了,组长还看上了我的画,下午两点,与这个朋友一起速到我家里,挑买几幅山水画”

胡明一听完他的叙说,心花怒放,断定他的这位好友就是陈太奇,今天下午两点是个太好机会。

刘源拉着胡明一回到周大伟的住处。

周大伟听到这个好消息,乐得差点跳起来,准备和两位战友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