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老狐狸想收买人心(1 / 1)

加入書籤

“殿下可是要对江陵用兵?”吴襄试探着问,“只有拿下江陵,粮食才能无忧。那里可是天下粮仓啊。”

朱慈烺眯起眼睛:“军屯司现在储备多少粮食?要打江陵,不光是对付左良玉,还得防备李自成。至少要十万大军,用兵半年,加上民伕、船工、牲口的消耗,没有百万石粮草,这仗根本打不了。”

现在正值青黄不接,南京等地米价已涨到三两一石。云陵地区因重商轻农,粮食向来依赖江陵供应。一旦开战,运粮必然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百万石?”吴襄摇头,面露难色,“现在哪有这么多。得等到年底收租,才能凑够一千六百万石。”

“一千六百万石……”朱慈烺眼前一亮,手指轻叩案几,“有了这些粮食,平定江陵就有了底气,山东战事也不愁了,还能救济难民,稳定粮价。”

李岩沉吟片刻:“那就等到明春再动手。这几个月正好扩充精锐团。龙山和泰安订购的铳炮火药,也该在云陵风起时送到。”

“江陵有数千里沃野,两亿亩良田,”他笑道,“一旦拿下,再不愁粮食短缺。”

夜色渐深,营帐外传来巡逻士兵整齐的脚步声。

朱慈烺走出营帐,远处军营中火把闪烁,数万北方流民正在安置之中,帐篷林立,炊烟袅袅。这些都是他未来的兵源,是他的根基所在。

一阵秋风吹来,带着几分凉意。朱慈烺裹了裹衣衫,目光望向南方。那里有他觊觎已久的江陵,有他必须铲除的左良玉,还有他最为忌惮的李自成。

与此同时,云州内。

左良玉的府邸灯火通明,几位幕僚正在书房中密议。

“大帅病情越发严重了,”黄澍忧心忡忡地说,“这几日连汤药都吃不下去。”

左梦梅的父亲左维新叹了口气:“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自成的人马已经打到了襄阳,再这么下去,云州怕是守不住啊。”

“朝廷那边呢?”有人问道。

“朝廷?”黄澍冷笑一声,“太子殿下正在河北扩军,哪有心思管我们死活。他巴不得我们和李自成两败俱伤。”

左维新皱眉道:“那咱们该如何是好?”

“只能死守了,”黄澍沉声道,“云州一失,江陵就完了。到时候李自成坐拥天下粮仓,我们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书房内一片沉默。

暮色渐沉,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朱慈烺正埋首案前,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忽听得外头传来脚步声,抬眼望去,只见钱谦益和毕酒城联袂而来。

“钱先生,毕学士,快快进来。”朱慈烺放下手中朱笔,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两人向朱慈烺行礼后分别落座,一旁的小太监麻利地将装着奏折的木盒摆在案前,又悄无声息地退到一旁。

“殿下,这是今日急报。”钱谦益从木盒中取出一份奏折,眉头微蹙,“山东巡抚高宏图来报,东虏在东阳、兖州、金陵三府大肆圈占良田。除金陵府土河以南及兖州府曲阜以东外,其余尽归所谓正青旗兵丁所有。”

朱慈烺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眼中闪过一丝寒意。多尔衮的动作比预想的要快得多,这个老狐狸显然是想借此收买人心。

“不止如此。”钱谦益又取出一份奏折,“南直隶、河南一带,东北那边正琢磨着推行新的土地分配政策,五口之户可得田五十亩。据探子回报,当地百姓对此颇为向往。”

“倒是雷厉风行。”朱慈烺冷笑一声,指节叩击案几的声音略重了几分。

站在一旁的李岩忍不住开口:“北方士绅多已逃散,剩下的也无力阻挡,多尔衮自然能为所欲为。更何况,这计口授田之法对穷苦百姓来说,确实颇具诱惑力。”

朱慈烺眉头紧锁。原本以为清廷离不开汉奸士大夫帮衬,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多尔衮这一手,直接绕过了士绅阶层,直接笼络百姓。

“太子殿下。”钱谦益又抽出一份奏折,“云州知府堵胤锡来报,襄阳流贼有异动,疑似要南下荆楚。各城池已现流贼细作,到处张贴布告,声称要均分田地,许多佃户蠢蠢欲动。”

“李自成也学起计口授田来了?”朱慈烺眼中寒光闪烁,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案几边缘。

“李自成早有此意。”李岩踱步上前,“以前愣是没人愿意给他干活。如今他已占据襄阳、落阳、南阳三府,手下将士分了地,自然愿意为他效力。据探子回报,不少佃户已暗中投靠了流贼。”

“他什么时候会动手?”朱慈烺沉声问道。

李岩略作思索:“至少要等到秋后。一来缺粮,二来新分了地的将士也要享受几日。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时间笼络更多的百姓。”

朱慈烺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几边缘:“那我们还有时间,只要在他之前拿下武昌府就行。”

“太子殿下。”钱谦益又取出一份奏折,“明珠知县罗大公来报,范大门带着一帮使节和商人浩浩荡荡地抵达,人数足足有几百号,乘两艘大船抵港。”

“范大门?”一旁的吴襄忍不住笑出声来,随即意识到失态,连忙收敛笑意。

钱谦益解释道:“这个洋人总督叫大门,来头可不小,名鄂东尼,范是他们的敬称。据罗大公密报,此人傲慢无礼,初到明珠便趾高气扬,对我大明官员多有不敬之处。”

“罗大公倒是打听得清楚。”朱慈烺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神色。

“太子殿下。”钱谦益面露忧色,“这些红夷向来畏威不怀德,是否该先示之以威?”

朱慈烺站起身来,负手踱步至窗前。夜色已深,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为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银边。

“传令罗大公,速速护送范大门一行入京,务必在八月初一前抵达。”朱慈烺的声音坚定而沉稳。

“为何是八月初一?”钱谦益不解地问道。

“因为那日本宫将举行凯旋阅兵。”朱慈烺转过身来,月光映照下,他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让红夷亲眼看看我克难新军的威武。”

荷兰是当今海上霸主,朱慈烺深知与其交好的重要性。他有心南下开拓,无论是越南还是澳洲,都需要过硬的航海技术。但示弱更会让荷兰人得寸进尺,唯有展现实力,才能谈判出一个平等互惠的贸易协定。

“传令下去,准备阅兵事宜。”朱慈烺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让红夷看看,我大明的陆军同样不可小觑。”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朱慈烺重新坐回案前,取过一份奏折。烛光摇曳,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对了,”他忽然抬头,“让锦衣卫多派些人手,盯紧范大门一行。这些红夷最是狡诈,万不可让他们有机可乘。”

“臣明白。”李岩躬身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