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明珠自由市(1 / 1)

加入書籤

“还有,”朱慈烺继续道,“让兵部加紧操练克难新军。八月初一的阅兵,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大明的军队已今非昔比。”

“是。”众人再次应声。

朱慈烺低头继续批阅奏折,烛光映照下,他的神情愈发凝重。东虏在北方推行计口授田,李自成在南方蠢蠢欲动,红夷又来挑衅,局势愈发复杂。但他知道,只要抓住机会,这些威胁就能转化为助力。

巴达维亚总督府内,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落在厚重的橡木书桌上,安东尼·范·迪门正专注地翻阅着一封来自日本的密信。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有趣,实在是太有趣了。”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

书房内陈设典雅,墙上挂着几幅描绘东印度群岛风光的油画。范·迪门起身,踱步到窗前。窗外港口一片繁忙景象,数十艘盖伦船正在装卸货物,水手们的吆喝声远远传来。

“大明的皇太子,居然主动邀请我们去南京?”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

一旁的布鲁斯·范·迪门放下手中的茶杯,“舅舅,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说说你的看法。”范·迪门转身,示意侄子继续。

布鲁斯整理了下思绪,“自从1633年料罗湾一战后,我们就被挡在中国市场之外。那个该死的郑芝龙,他的水师就像铁壁一样。但现在……”他停顿了一下,“鞑靼人占领了北方大片领土,皇太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范·迪门走到一旁的书架前,从最上层取出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盒中是一叠早已准备好的条约文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苛刻的条款。

“开放贸易、设立租界、垄断航运……”他的手指轻轻掠过纸面,“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等这一天。”

布鲁斯皱眉道:“舅舅,您确定他们会接受这些条件吗?”

“当一个帝国走投无路的时候,”范·迪门冷笑,“他们别无选择。”

很快,一支由三艘主力盖伦船组成的舰队便整装待发。码头上,水手们正在紧张地装载最后的补给。范·迪门站在旗舰“远洋之星”号的甲板上,遥望着东方。晨曦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航行并不顺利。穿过马六甲海峡时,他们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巨浪拍打着船身,桅杆在狂风中发出令人心悸的呻吟。

“总督大人,”大副冒着暴雨跑来报告,“第三艘船的主桅断了!”

范·迪门紧握着船舷,任凭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继续前进!”他沉声下令,“我们已经等得够久了。”

风暴过后的第十天,舰队终于抵达了明珠。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范·迪门愣在原地。宽阔的码头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崭新的石板路延伸向远方,路边是整齐的洋房。远处还能看到几座正在建设中的高大仓库。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

“欢迎来到明珠自由市。”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范·迪门转身,看到一位身着华服的中年官员正向他走来。

“在下罗大公,奉命来迎接诸位。”那人用流利的葡萄牙语说道。

范·迪门强压下内心的震惊。眼前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处处都透着西方气息。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东方的认知。

一路北上,沿途的繁华景象更是让他震撼。水网密布的江南大地上,商船往来如织。城镇鳞次栉比,处处都是热闹的集市。农田里,农民们正在使用他从未见过的新式农具。

“这些是什么?”他指着田间的机械问道。

罗大公笑而不答,只是邀请他继续赶路。

终于,他们抵达了南京城。

在朝阳门城楼上,范·迪门遇到了汤若望。这位既是西洋传教士又是大明官员的人物,正在翻看他带来的条约。

“总督阁下,”汤若望放下文书,语气平和但坚定,“这些条款恐怕不够合适。”

“为什么?”范·迪门皱眉,“皇太子殿下不是正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汤若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向城外,“您看。”

远处,一支军队正整齐列队而来。士兵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制服,手持火枪,肩上背着某种范·迪门从未见过的武器。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军容严整,那种令人心悸的气势,让他想起了欧洲最精锐的雇佣军。

“这支军队……”范·迪门的声音有些发颤。

“这是大明新军的一个营,”汤若望解释道,“他们装备的是自行研制的线膛枪。”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雷鸣般的轰响。范·迪门循声望去,只见城外的演武场上,一排造型奇特的火炮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那是?”

“红夷大炮的改良版,”汤若望微笑道,“射程和精度都有很大提升。”

范·迪门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衰落的帝国,却不知对方早已完成了惊人的蜕变。

“总督阁下,”汤若望的声音传来,“皇太子殿下说,如果贵方是带着诚意而来,他很乐意谈一个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

范·迪门看着手中那叠所谓的不平等条约,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些文件现在只配当一堆废纸了。

夜幕降临,范·迪门独自站在客栈的阳台上。远处传来操练的号角声,那是新军在进行夜训。他望着这座灯火通明的古老城市,内心五味杂陈。

“看来,我们得重新考虑如何与这个东方帝国打交道了。”他自言自语道。

而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势力,即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凤江关码头外,人声鼎沸。

“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战无不胜!”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朱慈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他身着一袭郑芝龙进贡的水力锤打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这位即将年满十八的太子英姿勃发。

与出征时相比,朱慈烺的眼底多了几分疲惫,却也沉淀出一份从容。他微微抬首,目光扫过两侧人群,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睥睨天下的气度。

“殿下,前方就是朝阳门了。”李岩策马靠近,压低声音提醒道。

朱慈烺轻轻颔首,目光落在前方高耸的城门上。那里悬挂着一面崭新的明黄色大旗,迎风招展。

吴襄和郝摇旗等将领紧随其后,个个昂首挺胸。他们的铠甲上还残留着战场上的痕迹,却丝毫不减将士们的精气神。

码头两侧的街道早已挤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不少人踮着脚尖,伸长脖子想要一睹太子风采。就连仓库屋顶、围墙之上,也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

“这些都是从北方或淮地迁来的百姓啊。”郝摇旗感慨道,“多亏殿下收留,否则他们怕是早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