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郑芝龙拜见(1 / 1)
朱慈烺笑道:“老丈人也太宠她了,在宫里也用不了多少钱。”
郑芝龙宠溺一笑:“这丫头从小就这样,由她去吧。”
父女俩又说了会儿话,用过午饭后,朱慈烺就把郑芝龙带到了东暖阁的书房。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老丈人,”朱慈烺正色道,“范·迪门这次是拿住了,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
“殿下的意思是?”郑芝龙微微眯起眼睛。
“我们要把目光投向欧罗巴。”朱慈烺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派人去学习,邀请他们的技艺大师和知识精英来我朝讲学,尤其是水手。”
郑芝龙拍着胸脯道:“水手的事包在我身上!”他的声音中充满自信。
“你的人会开软帆大海船吗?能横渡大洋吗?”朱慈烺反问道。
郑芝龙沉默了。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其实在料罗湾海战前,我确实造过十艘软帆盖伦船。”他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遗憾,“可惜被红毛鬼偷袭,全毁了。”
“全毁了?”朱慈烺眉头微皱,“你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再造?十几年时间,就算一年造一艘……”
“臣觉得没必要。”郑芝龙急忙解释,“料罗湾之战后,红毛鬼都服软了。他们每年乖乖从臣这里进货,过往船只也都买臣的通行令旗。”
朱慈烺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沉默地思考着。
“现在还能造这种船吗?”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问道。
郑芝龙犹豫了一下:“能是能,只是……”
“只是什么?”
“这西洋大船造价太高,操作又复杂。”郑芝龙搓着手说,“还不如大鸟船来得顺手。”
朱慈烺冷笑一声:“什么叫还不如大鸟船来得顺手?荷兰人能从万里之外航行到这里来,靠的是什么?”
郑芝龙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行了。”朱慈烺挥了挥手,“现在就开始准备造船。一艘船本宫给你三万两银子,先造十艘。”
郑芝龙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露出担忧之色:“千岁爷,这船造好了是……”
“当然是归闽南水师。”朱慈烺在椅子上坐下,“不过要听本宫调遣。”
郑芝龙长舒一口气,连忙应道:“那老臣回滨州就安排。”
“等等。”朱慈烺叫住他,“还有件事要谈。”
“咱们得和荷兰人谈判了。”朱慈烺缓缓说道,“让他们进来可以,但咱们也要出去。郑家的商船准备远航到巴达维亚,开到锡兰,一直开到欧罗巴。”
郑芝龙脸色微变。这意味着他独占的贸易路线要被打破了。
“这是让他们自由出入明珠、滨州、海城、广州四港的条件。”朱慈烺继续说,“海上通行税照收不误,这是给水师剿匪的军费。另外,台湾岛上的据点也得让给郑家。”
看着郑芝龙还在犹豫,朱慈烺忽然笑道:“老丈人,我这儿还有一笔大生意要跟你谈。”
“什么买卖?”
“粮食。”朱慈烺转过身,“云陵地区人多地少,田里又种满了棉花和桑树,一直缺粮。本宫想从外面进些粮食来补充。”
郑芝龙皱眉道:“万里运粮?这恐怕……”
“从占城、水真腊到滨州不过三四千里,到明珠也就五千里。”朱慈烺打断他,“顺风一个月就到。我出五钱银子就能买一石上等占城米,你觉得如何?”
郑芝龙眼中精光闪动,快速计算着其中的利润。
“这个价格……”他试探着说。
“怎么,嫌少?”朱慈烺笑道,“那就一两八钱如何?”
郑芝龙连忙摆手:“不不,一两五钱就很好。”
“那就这么定了。”朱慈烺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这是合同,你看看。”
郑芝龙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朱慈烺则走到一旁的地图前,目光在云陵沿海一带游移。
良久,郑芝龙放下文书:“千岁爷考虑得很周到。”
“那就签了吧。”朱慈烺递过笔砚。
郑芝龙提笔在文书上签下名字,按上手印。
“老丈人。”朱慈烺收起文书,“时代在变,咱们也得跟着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你说是不是?”
郑芝龙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千岁爷说得对,是老臣目光短浅了。”
“去吧,尽快开始准备。”朱慈烺挥手示意。
等郑芝龙离开后,朱慈烺脑中已经在规划下一步。造船只是开始,训练水手、组建舰队才是真正的难题。但这些都必须尽快完成,因为他需要这支力量来对抗北方的强敌。
夜幕降临,朱慈烺站在窗前许久,直到一阵寒风吹来,才回过神来。
“来人。”他轻声唤道。
“千岁爷。”守在门外的侍卫立刻应声。
“去请陈新甲来。”
很快,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文士走了进来。
“千岁爷。”陈新甲行礼道。
“坐。”朱慈烺指着椅子,“郑芝龙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听说了。”陈新甲点头,“只是……”
“有什么顾虑尽管说。”
陈新甲整理了一下思绪:“郑芝龙这人,向来反复无常。给他这么大权力,恐怕……”
“本宫知道。”朱慈烺打断他,“所以需要你帮个忙。”
“千岁爷请说。”
“你去滨州盯着造船的事。”朱慈烺说,“每一艘船的图纸、用料、工期,都要详细记录。另外,挑些聪明的工匠,让他们学着造船。”
陈新甲明白了朱慈烺的用意,连忙应道:“下官明白了。”
“去吧。”朱慈烺挥手示意。
等陈新甲离开后,朱慈烺又在房间里踱了几步。他走到书案前,摊开一张海图。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航线、风向、水深等信息。
这是他花了大价钱从荷兰人手中买来的。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总比两眼一抹黑要强。
他的手指在图上游移,从滨州港开始,沿着海岸线向南,经过台湾海峡,一直到南洋群岛。这片海域,将是他未来的战场。
暮色渐沉,朱慈烺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郑芝龙前来求见,此刻他整坐在下首椅子上,眉头紧锁。
“殿下,臣回去认真思量,觉得这买卖……”郑芝龙迟疑片刻,“恐怕不太划算。”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落在这位老丈人身上。“为何这么说?”
“一艘大鸟船最多装两三千石稻米。”郑芝龙的手指停下敲打,开始掰着指头细算,“就算从安南、占城那边运来,每石也得四五钱银子。一船下来,差价不过两三千两。”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得扣除水手工钱、船只修补,实在没什么油水可言。”
朱慈烺嘴角微扬,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老丈人这笔账算得不够透彻。”
郑芝龙眉头皱得更紧。他经营海上贸易多年,每年上百万两的账目都不用细算就能心中有数,如今却被说算得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