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建立水上贸易(1 / 1)
“千岁爷此言何意?”郑芝龙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服。
朱慈烺没有立即回答。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夜风吹拂,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老丈人,这生意的关键不在米上。”
“那在哪?”
朱慈烺转过身,目光如炬:“在地上。”
郑芝龙一时没反应过来,眼中闪过疑惑。
“我们要的是那片土地。”朱慈烺的声音不疾不徐,“占城和水真腊,这两个国家现在可是弱得很,连四分五裂的安南都能欺负他们。”
“可是……”郑芝龙欲言又止,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打起桌案。
朱慈烺走回座位,给自己和郑芝龙各添了一杯茶:“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们不会明着动手,那样太招摇了。况且现在北边还有鞑子,西边还有李自成,我们哪有多余的兵力?”
“那千岁爷打算如何做?”
“我们只需要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粮食。”朱慈烺的声音压得更低,“多收一些,价格再高一些。自然会有人去那边开垦荒地种粮食。”
郑芝龙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但很快又被困惑取代:“就算有人去开垦,那些地方毕竟是他国领土……”
“那些地方有大片未开垦的沃土。”朱慈烺打断道,“我们的百姓去开垦种植,既能解决国内的人地矛盾,又能获得粮食。而且……”
他停顿片刻,目光在烛火中显得格外深邃:“我们还可以在重要港口设立商埠,名义上是为了方便转运粮食。”
“这样一来……”郑芝龙眼睛骤然一亮。
“不错,这些港口和商埠就成了我们的据点。”朱慈烺微微颔首,“占城和水真腊正好在通往南洋的航线上,有了这些据点,你们郑家的船队往来南洋就方便多了。”
郑芝龙不由得暗暗称奇。他经商多年,却从未想过用这种方式。这个女婿的心思,当真是深远。
“而且那边还有不少值钱的东西。”朱慈烺继续说道,“象牙、犀角、乌木、沉香、黄蜡,甚至还能种植甘蔗制糖。只要我们的商埠建起来,这些东西都能源源不断地运回来。”
“可当地的国王会同意吗?”郑芝龙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朱慈烺冷笑一声:“他们求之不得。现在安南阮氏虎视眈眈,他们正愁找不到靠山。我们去了,反倒能保护他们。”
郑芝龙听得连连点头,但眉头依旧没有完全舒展:“这样做,会不会有损我大明天朝的体面?”
“郑老啊。”朱慈烺叹了口气,起身踱步到书架前,手指轻轻抚过一排排典籍,“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明了。我们需要粮食,需要土地,需要财富。只要能让百姓吃饱肚子,让国家强大起来,什么体面不体面的,都是虚的。”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郑芝龙望着朱慈烺的背影,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沉得多。那道身影虽然年轻,却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那就按千岁爷说的办。”郑芝龙站起身,郑重拱手,“我这就去安排船队。”
“记住,一切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朱慈烺转过身,目光如炬,“先从粮食贸易开始,其他的慢慢来。”
“明白。”
郑芝龙离去后,朱慈烺闭目沉思。
这个计划,看似平和,实则凌厉。表面上是粮食贸易,实际却是一步步蚕食那片土地。等到商埠建起来,人口迁过去,就算当地国王后悔也晚了。
但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朱慈烺望着自己的手掌,那里的薄汗在烛光下泛着微光。
他摇了摇头,甩开这些杂念。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想要让大明重新强大起来,光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有时候,必须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就像他现在要做的这件事。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朱慈烺坐回案前,开始写信给各地的商埠。每一笔都要谨慎,每一字都要周密。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一着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范·迪门站在柯弗洛饭店的阳台上,目光越过吴淞江,落在对岸那片繁忙的工业区上。江风裹挟着铁锈和煤炭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船厂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工人们的喊声、铁锤敲打的声响不绝于耳。他举起望远镜,仔细打量着那些正在建造中的船只。粗壮的龙骨铺在船台上,工人们如蚂蚁般忙碌。几个身着西式服装的欧洲人正在指挥施工,不时用手中的图纸比划着什么。
“这就是大明朝的野心么?”范·迪门喃喃自语。
“哥哥,这情况不太妙啊。”布鲁斯站在兄长身边,眉头紧锁,“看那些船只的规格,至少有三艘在建的是五十炮战列舰。”
范·迪门放下望远镜,转身踱步到房间内。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这间带着葡萄牙风格的客房装饰考究,墙上挂着几幅油画,都是描绘远东风情的作品。
“叫那个店主上来。”他对门外的仆人吩咐道。
不一会儿,柯弗洛就出现在门口。这个矮胖的葡萄牙商人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双手不停地搓着。
“尊敬的总督大人,有什么需要为您效劳的吗?”
范·迪门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目光锐利地盯着柯弗洛:“对岸的工厂,详细说说。”
“是、是这样的。”柯弗洛用生硬的法语解释道,“那四座工厂分别属于洛佩斯先生和沈先生。最北边的两座是铸炮厂,南边的是造船厂和军火库。”
“阿方索·洛佩斯?”范·迪门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扶手。
这个澳门军火商的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了。为了争夺东方殖民地,荷葡两国没少在印度洋和南洋打过交道。每次交手,对方的火炮都是出自洛佩斯之手。那些火炮的精度和射程,让西洋贸易行吃尽了苦头。
“正是,正是。”柯弗洛连连点头,“洛佩斯先生去年就在这里投资了。听说他还从欧洲请来了几位工匠大师。”
“另一位沈先生又是何方神圣?”
“他是大明的北洋大臣,同时也是远洋商行的老板。”柯弗洛压低声音,“在北中国和朝鲜沿海都很有势力。据说连朝鲜国王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范·迪门挥手示意柯弗洛退下。等葡萄牙商人离开后,他才对弟弟说道:“布鲁斯,你觉得没有这位沈先生点头,我们的船只能进入朝鲜港口吗?”
“这恐怕不是沈先生能决定的。”布鲁斯摇了摇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朝鲜和大明、日本一样都在实行锁国政策。不过以往朝鲜确实隶属于大明帝国,所以对大明商人网开一面。”
“过去是?”范·迪门眉毛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