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打击土地兼并,孙儿想要成为吴王!!(1 / 1)

加入書籤

见朱允熥说出来这些话,朱元璋又被气到了,但转念一想朱允熥确实每句话说的都在理。

“也罢,也罢。”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朱允熥本以为,老爷子朱元璋这是同意他开府封王,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愣住了。

“大明朝眼下现在有个问题,需要解决。”

“你若是能给咱提出来一个不错的方法,咱就同意你开府封王。”

朱元璋忽然露出笑容来,含着笑意,瞅那样子,就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

但朱允熥现在也没办法。

他现在很需要开府封王,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让自己的力量得到有限提升,他没有犹豫,道:“皇爷爷尽管说。”

朱元璋的笑容越发浓郁,随即便言道:

“你可知晓,我大明朝现如今也存在着土地兼并的问题?”

“历朝历代,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就是因为土地兼并,虽然这大明朝刚刚建立,但眼下咱这个皇帝乾纲独断,是最有机会从王朝初期扼杀土地兼并的的时候,所以咱很想解决土地兼并这个问题。”

“但,咱询问过很多官员,他们都没有给出来办法,也确实,从古至今都无人能解决土地兼并,他们哪里能想出来办法呢?当然了,这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也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因此就算是他们有办法,也不准备给咱出。”

其实,朱元璋说到这里的时候。

朱允熥已经清楚,皇爷爷朱元璋要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了。

那就是土地兼并!

好家伙。

真的是把我当成神仙了,这种问题站在朱元璋的视角,真的是一个不过十五岁的皇家弟子,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孩子能解决的嘛?

这老家伙,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让自己给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就是不想让他获得开府封王的权力吧,以此来减轻夺嫡之战中的烈度。

“皇爷爷莫不是,想让孙儿提出一道,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

既然已经猜出来朱元璋心中所想,朱允熥索性就直言道。

“哈哈,咱的孙儿就是聪明。”

朱元璋伸出大手,使劲揉着朱允熥的脑袋,那力道之道朱允熥都在怀疑,是不是前段时间自己抬棺前往奉天殿死谏,老朱至今还对于自己有着怨念,所以才用这么大的力气?

“咱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也能看出来土地兼并的危害,甚至已经能预测出来,未来这样下去,会导致何等景象出现了。”

“一旦继续这般土地兼并的话,那我大明朝的财政将会彻底崩溃,甚至咱制定的屯田制度也相应的会崩溃,先不谈百姓,就谈卫所军护们的土地,若是他们的土地被兼并的话,军屯收入锐减,这导致大量的士兵们没有稳定、固定的田产,岂不是会生出来异心?”

“除了卫所军户,咱更担心的是宗室供养危机,咱的这些皇子,他们这群藩王岁禄本来就依赖官田,譬如你二叔秦王朱樉岁禄五万石,占西安府税粮三成,若官田被势家侵夺,很容易会引发‘诸王索禄,国库空虚’的场面。”

“短时间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时间的话,咱辛辛苦苦废除丞相之职,彻底的掌握皇权,以至于在如今的大明朝乾纲独断,就彻底消失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也势必会导致地方权力失衡,兼并者往往勾结州县官,形成‘田连阡陌,仆从如云’的豪强集团,甚至架空亲王,你说,咱能不担心么?”

说到这里。

朱元璋不禁连连叹息。

朱允熥能看出来,自己这个皇爷爷是有着超越同时代人的卓越眼光的,其实这些还真的是历史上的大明朝各个时期的状况,就因为这土地兼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而诸多的问题综合在了一起,最终使得大明朝崩溃覆灭。

明朝末期,堪称是诸多历史朝代中,最难以翻盘的,可谓是神仙来了也难救啊,这也是因为明朝积累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相对于朱元璋所提出来的这些推测,朱允熥对于土地兼并对于大明朝的危害,看的更清楚一些。

根据史料,仅仅是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垦田八百五十万顷中,就有一成被兼并,将产生十万失地流民。

这个数字,看起来其实并不算多。

但要知道,这才是洪武时期啊。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多,直到全国各地流民汹涌,最终百姓们都吃不起饭了,还能不造反吗?

甚至未来明朝末期百姓的起义规模,远远超越了元末红巾军起义规模。

除此之外就是税收体系崩坏,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不成文的操作了,那就是‘诡寄飞洒’。

富户通过‘投献’将田产挂靠进士举人名下避税,导致‘黄册虚册,十不足三’,历史上五年前,洪武二十年时浙西清查,就补录隐田足足二十三万顷。

若不加遏制,百年后实征税田可能不足四百万顷,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数字,朝廷收不上来钱,大明朝每年财政都出现赤字,这就导致对于百姓的剥削力度再度提升,百姓们吃不起饭了就只能把田地交给大族们,大族们再对百姓进行剥削,然后导致流民越来越多,这堪称是一颗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了。

“土地兼并,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朱允熥不禁思索起来,喃喃自语。

这倒是让朱元璋脸色微顿,他没有看错吧,自己这个孙子还真的琢磨起来了?

他之所以提出来,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完全就是在难为朱允熥。

是的。

他根本就没打算,让朱允熥开府封王。

这样做的话,很是不妥,势必会造成朱允熥的力量大幅度增强,也会导致朝廷中的诸多臣子会选择各自派系站队,这样下去整个朝廷都会乱起来。

而长时间这样的话,不管最后赢家是谁,另外一排都会遭到血洗。

他自然不会心疼这群官员,但他担忧大明朝也会出现类似唐朝时期的各种乱象,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他最重视亲情,岂能容忍这样的场景发生?

所以他从未想过让朱允熥能开府封王,因为这最终的皇储之位,是他定下的,他也需要一定的控制,但若是朱允熥真的开府了,那很有可能就有些不可控了。

毕竟,他年纪大了。

朱允熥打量着朱允熥,看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喃喃自语,还真的一副认真的样子,心中也不禁狐疑了起来,这小子该不会真的能想出来些许的办法吧。

应该不可能,毕竟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其实历朝历代也有人提出来过,但都没有那么完美,最终也都失败了。

他可不认为,这小子能真正提出来能拿来用的办法。

“我有办法。”

朱允熥没有想太久,就言道。

闻言。

朱元璋终究是无法淡定了。

他一脸疑惑且难以置信的道:“你确定,你没有在和咱开玩笑?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你有?”

“你说说,若是这法子没有用的话,你看咱定不定你一个欺君之罪!”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

朱允熥则整理了一下脑海中的思路,然后道:

“孙儿觉得,想要解决土地兼并,核心原则就是以限田和轮耕抑制兼并。”

“必须要颁布‘户均限田令’,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具体操作,则为平民每户永业田不得超过四十亩,譬如我洪武二十五年全国百姓,每个人耕地大约五亩,八口之家即四十亩,基本满足生存需求。”

“然后,功名者按科举等级限制私田,秀才最高一百亩;举人最高三百亩;进士最高五百亩,若超限惩罚,超出部分收归国有,超一百亩者流放,超五百亩者斩首。”

朱允熥并非只是把具体策论拿出来,他脑海中早就有具体的思路了,以及为何要这样做,他看了朱元璋一眼,声音再度响起。

“至于为何要如此解决,我洪武朝全国耕地约八百五十万顷,若放任兼并,那么一成豪强可占五成土地,这势必会造成大量流民的出现。

“而使用此法的好处也很明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耕农经济稳定,避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可以削弱官僚地主势力,防止其操控地方税收;但若是不这么解决的话,势必会出现土地集中、流民增加、社会动荡的现象,更是会造成税收流失。”

当朱允熥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的神色,从原本的不是很在意,到渐渐的认真,甚至凝重了起来。

他真没想到,朱允熥能有如此见识和看法。

听朱允熥的想法,感觉确实有着用处。

甚至,有着大用。

而朱元璋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太清楚朱允熥所说的到底有没有用了。

“继续说,好好说,认真说。”

朱元璋沉声道,甚至整个人正襟危坐。

闻言,朱允熥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确实清楚,皇爷爷这是觉得自己的方法确实有用了,那就好,他就怕自己真的把这方法拿出来了,到时候皇爷爷再不答应自己了。

毕竟,人家是皇帝。

人家说了算啊。

“接下来,就是军屯世袭禁止,如此才能防止卫所土地私有化,也就是军户土地不得继承,军户去世后,田归国家重新分配;同时,军田不得出租,违者全家降为匠籍;军田不得转民田,违者以盗卖官田论斩。”

“我大明朝军屯,大约占据全国耕地的一成左右,若是他们的田地在未来被兼并的话,那么势必会导致军饷断供的局面出现,甚至军队会混乱,也唯有这样,才能确保卫所自给自足,减轻国库负担,同时这样也可以防止军官变地主。”

虽然说,任何封建王朝最终都是百姓们起义崩溃的,可军户门也是重要的因素。

不这么做。

军户将彻底沦为佃农,然后战斗力下降,最终边防崩溃。

而这也是明中期后常见的事情。

“然后就是商贾置田重税,需要遏制商业资本兼并,商人购田需缴两成地价税,这是第一年的缴纳税务,次年三成,第三年四成,以此类推;商人不得以他人名义代持土地,违者没收全部田产。”

“而今,江南商帮已开始渗透农业,比如苏州富户‘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按照孙儿的想法这么去做的话,就可以迫使商人资金回流商业,而非囤地,这也符合皇爷爷‘重农抑商’政策。”

朱允熥这才刚说了两点,朱元璋就忍不住道:

“说得对。”

“这群商人,着实可恶!但之所以压制他们,也并非是因为对商人不喜,而是因为商人贪财,他们信奉的就是钱能通神,对于国家没有任何的益处,这如何不让咱重农抑商?要知道农民才是国家之本。”

朱允熥的话,朱元璋那可是太赞同了。

随即。

朱元璋就再度问道:“就这么了,没了?”

朱允熥提出的这两点确实不错,但仅仅靠着这两种办法,就解决土地兼并的话,那纯属是痴心妄想,这相当于是在动整个大明朝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恐怕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当然还有...”

朱允熥又陆陆续续,把心中的想法尽皆和朱元璋说了一番,他基本上能肯定,自己这压制土地兼并的方法,是绝对可行的。

因为技术可行。

目前,大明朝的鱼鳞册、黄册已成熟,新增‘三色分类’成本低,而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存有全国耕地数据;同时又政治可行,他所提出的每一条方法,都符合皇爷爷‘重典治国’风格,最终是经济可行,军屯、限田可保财政稳定。

商税重罚又可以抑制土地投机。

当然了,类似于这种重大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也势必会引起反弹的,比方说官僚抵制、人口增长导致土地不足,以及藩王扩张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他倒是心中也有些许的看法和解决方法,现在就看自己这皇爷爷,到底是否允许自己开府封王了。

“咱若是真的采用你这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那么势必会触犯大族、豪强的利益,这又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不禁问道。

这也是一个难点。

看起来,他想杀谁就杀谁,更是乾纲独断,但毕竟大明王朝刚刚建立,皇室的力量也不算是很强,若是真的启动这般大规模的改革的话,就相当于与整个天下的门阀大户为敌,估计很难成功啊。

“皇爷爷要允许我开府封王吗?”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盯着朱元璋。

朱元璋顿时被气笑了。

好好好。

好你个孙子。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在威胁咱吗,咱若是不给你封王的话,你就不给咱解决门阀大户的办法?

“咱可以答应你,允许你在京城内开府,但修建府邸等等所需要的钱,你自己去想办法。”

“同时也可以给你封王。”

“但,你若是没有能应对这群大族们的办法,那咱就不能答应你了。”

朱元璋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准备连吃带拿,你想要开府,想要封王,这没问题,可你必须得给他一个有用的方法,不然的话他不同意。

虽然这方法,确实能够解决土地兼并,可却解决不了世家大族门的反对啊,那这就相当于一个半成品,半成品自然而然不能使用。

那不能使用的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皇爷爷,应付这群门阀大族的办法很简单。”

朱允熥道。

朱元璋眉头一挑,简单?

他怎么这么不信。

皇权面对士大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两两抗衡的局面,一旦皇权真的触碰了士大夫集体的利益,也会变得很难堪,毕竟他需要这群读书人来给他治理天下,在朱元璋眼中,他认为解决土地兼并,甚至还没有对付这群大家族困难。

朱允熥这边,也没有买关系,直接言道:

“皇爷爷大可以在朝廷上,直接宣布这解决土地兼并之事。”

朱允熥这才刚说,朱元璋就不禁冷笑道:

“那满朝文武皆会反对,奏折恐怕要堆满咱的桌案!”

“皇爷爷你先别激动,听孙儿说,皇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没有孙儿沉稳。”朱允熥有些无语的道。

朱元璋脸色顿了顿,这兔崽子是在和他说话呢?你是孙子还是我是孙子?

“同时,皇爷爷允许孙儿封王开府。”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不仅仅是孙儿在争夺皇储的位置,皇兄朱允炆、二叔秦王朱慡、三叔秦王朱棡、四叔燕王朱棣都在争夺这个位置。”

“那么好,既然我们五方势力都准备夺嫡,必然就需要迎合皇爷爷的喜好,而现在皇爷爷定下了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准备行驶此事,那么我们五方力量,是不是就会相应的赞同,以此来换取皇爷爷的支持呢?”

“这就导致,大量我们这五方力量背后的家族,都会慢慢的支持土地兼并,并且同意朝廷的做法和皇爷爷的解决土地兼并的国策,甚至哪一方不支持此法,哪一方在夺嫡之中就会陷入弱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家族同意了解决土地兼并之事,皇爷爷也随之推行孙儿所提出的解决方法,等到尘埃落定,这法彻底在整个大明朝实行,那么就算是这群大家族们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朱允熥把心中的谋划说出。

纵然是朱元璋,此刻也深深的感到震撼。

这。

这谋划,确实好啊。

妙。

妙极了。

这堪称是阳谋了。

一旦他给朱允熥开府封王的权利,那么朱允熥就能光明正大的征召幕僚,也会有越来多多的家族投靠朱允熥,其余等人也自然会这么做。

到时候,他们为了让自己支持的人夺得储君的位置,就必须支持解决土地兼并之法。

不支持的话。

自己支持的人,就失去了胜算。

既然已经参与到了夺嫡之争,若自己支持的人最终没能夺得储君,可能支持的人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他们就未必了。

所以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同意土地兼并之事,哪怕他们知道这是在舍弃自己的利益,但也必须这么做。

这就是阳谋。

谁都能看出来,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谁也都能察觉到,这样做会付出什么代价。

但可惜。

他们已经陷入到这局势中了。

已经脱不了身了。

阳谋,就是让你知晓自己已经被人算计了,可却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还要跟着对方的算计去走,堪称无力却又难受。

“确实是好主意。”朱元璋也不由的点头道,但他仍然有着忧虑:

“这若是真的让你开府,你和他们大肆征召幕僚的话,一旦这夺嫡之战愈演愈烈,也就真的成为敌人了,咱也不想看到自家人互相残杀。”

听到朱元璋这话,朱允熥心中不禁想笑。

可能朱元璋也没有想到。

敦厚、善良、仁善、宽宏的朱允炆,是心肠最狠的,能给他的亲叔叔给逼得自焚而已,削藩的手段那更是给藩王们往死里整。

他敢说。

除了朱允炆外。

任何人上位,估计都不会像朱允炆这般手段狠辣。

至于朱元璋担心这个问题,朱允熥也有理由回答:

“就算皇爷爷不让孙儿开府,二叔、三叔、四叔,他们皆是藩王,各自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家族,而皇兄朱允炆就更不用说了,天生拥有武将拥戴,孙儿有什么?看似孙儿有武将们的拥戴,但实际上一个世家大族都没有。”

“皇爷爷,真的要如此苛责孙儿吗?孙儿到底做错了什么,孙儿献出了这么多对于大明朝有利的国策,皇爷爷却...”

朱允熥的神情很是失落。

朱元璋顿时摆了摆手,“行了行了,咱是天子,说话算数,就给你开府封王的资格。”

“至于具体什么王,你想要什么王?”

要什么王?

朱允熥早就想好了,他随即便脱口而出:“皇爷爷,孙儿想要吴王王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